| 2261 |
|
中国玉器真伪识别:新版:3版 |
本书是由国内既对艺术品投资市场颇有研究、又在艺术品真伪辨识上颇有见地的专家所完成的力作。以文图并茂的形式,结合艺术品投资市场大量的真伪实例,详细地阐述了青铜器真伪艺术品的历史渊源、地域分布以及不同的种类、特征、材质、工艺等等内容,进而非常具体地为广大读者提供了青铜器艺术品真伪识别的依据以及科学的辨真识伪的方式与方法,欣赏性、可读性、知识性、实用性等多功能兼具。 |
张广文著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K876.84 |
60 |
0 |
荐购
|
| 2262 |
|
波斯和中国:帖木儿及其后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远嫁的中国公主、杯中窥人、瓷厅、黑笔、观音在波斯五章,主要内容包括:图兰朵与中国风、真实的图兰朵、从图兰女儿到中国公主、画中美人——中国公主在波斯、远嫁的中国公主等。 |
俞雨森著 |
商务印书馆 |
K876.84 |
40 |
0 |
荐购
|
| 2263 |
|
楚简新出字研究 |
《楚简新出字研究》依托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编制的《楚文字数据库》这一古文字数字平台,从断代层面对出土的战国楚简帛文献材料中的新出字进行了穷尽性清理,并从古文字学及汉字发展史角度对新出字的特点、规律及其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既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相关研究中的材料不足,也为我们重新审视汉字发展史上遗留下的如“文字异形”“书同文”等诸多疑问提供了全新的材料。 |
蒋德平著 |
商务印书馆 |
K877.54 |
138 |
0 |
荐购
|
| 2264 |
|
黄宾虹手拓集古玺印存 |
一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雅好收藏,尤以古玺为最。他一生收藏古玺2000余枚,曾多次手拓印谱分赠友朋。本次影印出版的《黄宾虹手拓集古玺印存》的底本,是黄宾虹拓赠日本汉学家长尾甲的,书前有签名题赠。原书黄宾虹(1865-1955),我国现代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原名懋质,名质,字朴存、朴人、亦作朴丞、劈琴,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黄宾虹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画家,并有着自己的画学理论建构。其在书法、金石篆刻、文字学、考古学等领域也颇有建树。历任国立艺专、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教授、中央美院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华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华东行政委员会在他90岁时授予“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称号。著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画法要旨》等。全四册,分三代、秦汉和六朝印,包括三十枚两面印和三枚肖形印,共二百六十七枚印拓。不但数量最多,而且拓印清晰,实属难得。 |
黄宾虹编 |
商务印书馆 |
K877.62 |
79 |
0 |
荐购
|
| 2265 |
|
大同石佛寺 |
《大同石佛寺》中尽述一百年前的云冈风貌、村居民情、府城街市、人文故迹,对于熟知云冈和大同的读者而言,每一段落、每一章节都犹如一幅幅老照片,令人好奇而又感慨。《大同石佛寺》这本书的历史价值远远大于它的学术价值,这也是云冈石窟研究院和译者希望将此书翻译出版的初衷。书中所述所摄百年前的景象,大概是读者喜闻乐见的。而木下先生在云冈考察中所表现出的令人折服精神和态度,也会感染着百年之后的我们。 |
云冈石窟研究院编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K879.224 |
98 |
0 |
荐购
|
| 2266 |
|
云南十八怪图典 |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云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自然景观。 |
杨奇威编绘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K89 |
20 |
0 |
荐购
|
| 2267 |
|
礼仪是一种资本:日常礼仪的300个细节 |
新家庭书架精选了26种图书,包括生活与修养等各方面的内容。生活图书内容都是与都市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指导书,涵盖当下人们最关注的饮食、健康、美容、营养、医疗等各个方面,有助于家庭生活质量提高,有着简明易查、实用丰富的特点。人生修养方面的图书包括了文化艺术经典故事等。 |
《新家庭书架》编委会编 |
北京出版社 |
K891.26 |
25 |
0 |
荐购
|
| 2268 |
|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文化记忆 |
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合称为“开门七件事”。“开门七件事”是汉民族生活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内容。本书以“开门七件事”题材的熟语(俗语、谚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对联、诗歌为考察对象,介绍了“开门七件事”的由来和多种民俗形态、民俗事象、功用价值,全面展示“七件事”熟语、对联、诗歌中所表现的生活内容、生活感悟和思想情感。“开门七件事”熟语、对联、诗歌是与所有人生活最贴近、感情最亲近、行为最贴合的一种习俗,全书依据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个方面,分立七章,列举大量具有代表性的熟语、对联和诗歌,深刻分析了“开门七件事”这一文化符号体系的文化含义,并揭示其深刻的生活哲理,反映了汉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和世态人情。本书梳理和解析了上千条与“开门七件事”有关的熟语,并介绍了与“开门七件事”有关的对联和诗歌,视角新颖,考据翔实,例证充分,语料丰富全面,语言生动活泼。书中配有与“开门七件事”主题相关的图片,唤醒“开门七件事”的历史记忆和现实的真切感受。 |
李树新著 |
商务印书馆 |
K892 |
98 |
0 |
荐购
|
| 2269 |
|
鹤鸣九皋:民俗学人的村落故事 |
本书为民俗学者的田野调查故事集,在征集到的150多篇的基础上,遴选出了88篇。撰稿者都是海内外民俗学知名学者及相关专业的研究者,他们具有丰富的田野经验,内容涉及人生礼仪、饮食、服饰、信仰、节日仪式等风土人情,故事范围覆盖了中国境内几乎所有省份,兼及部分少数民族的独特风俗,在乡村故事、乡村建设、乡村艺术、乡村生活等方面都有所表现。这些故事真实、有趣,优美的文笔和轻松的笔调里,蕴含了学人们的学术思考、生存智慧和人生态度。 |
宋颖,陈进国主编 |
商务印书馆 |
K892-49 |
38 |
0 |
荐购
|
| 2270 |
|
中国衣冠举止图解 |
1793年,大英帝国派往大清帝国的马戛尔使团到达中国,在热河行宫觐见了乾隆皇帝。年轻的英国画家亚历山大作为使团的随团画家,从澳门到北京的往返旅行中,创作了大量反映当时中国世态风情的画作,随后在英国及欧洲风靡一时。书稿共收录200幅精美的彩色版画,描绘了皇帝、兵勇、仕女、商贩、戏子等,向我们展示了欧洲人眼中那个久远而又多姿多彩的乾隆盛世。 |
(英)亚历山大著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K892-64 |
128 |
0 |
荐购
|
| 2271 |
|
白云千载:龙岩适中盂兰盆盛会 |
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的一个山区小乡镇——适中镇(原称适中乡),存在一个历经八百年而不衰、承载厚重文化内涵、远近数百里闻名的神秘奇特的民俗节庆活动——龙岩适中“盂兰盆盛会”。这个盛会已成为需世世代代保护、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
段勇彬著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K892.1 |
28 |
0 |
荐购
|
| 2272 |
|
添丁的喜悦:宁都客家割鸡担灯 |
在中国这个古老大地上,有着种类繁多、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风俗,位于赣鄱大地上江西宁都县石上镇石上村,每年在元宵期间,就会有一场别开生面的民俗活动——“割鸡担灯”在这举行。这项民俗活动,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和外界的广泛关注。已被列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古老而仍然有着生机的民俗,据调查显示,以其可查的资料证明的,就有400多年(族谱记载),但按照村人相传的故事,则已有千年的历史。 |
黎传综著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K892.1 |
22 |
0 |
荐购
|
| 2273 |
|
中国虎文化 |
本书主要写中国虎;历代虎形;新石器;商;西周;春秋;战国;汉;魏晋南北朝等。 |
姜震山著 |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
K892.21 |
25 |
0 |
荐购
|
| 2274 |
|
瓷都拾遗:景德镇瓷业习俗 |
“景镇产佳瓷,产器不产手。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海纳百川、开放大气的城市胸怀,使得景德镇成为名副其实的“十八省码头”,商贾云集,瓷业繁荣,瓷器精品傲视海内外。对于景德镇瓷业习俗在断裂社会发展背景下的传承,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注意保护、保存那部分仍存在的有生命力的习俗。 |
刘爱华编著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K892.29 |
30 |
0 |
荐购
|
| 2275 |
|
绿洲聚会:维吾尔巴扎与民俗生活 |
绿洲人的游艺场,人流集聚地,处世智库,商人的淘金宝地,商业学堂,农产品的大广场,商品集散地,绿洲生活的博物馆,社交娱乐的大会,消息传播中心,农民的消费天地,风土人情的大聚会,卖艺谋生的平台,服装展览会,儿童们的游乐场,恋人们的约会所,教徒们的大集合,妇女们的逛街日、美食推销会,毛驴大合唱会,乞丐们的节日,手艺人的展示台,麦西来甫昌乐园。 |
哈丽达·斯拉木著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K892.315 |
23 |
0 |
荐购
|
| 2276 |
|
北京兔儿爷 |
本书文笔流畅,语言优美,图版活泼生动。是一本能够反映老北京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的优秀图书,也一定会受到读者的喜爱。 |
王连海编著 |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
K892.41 |
38 |
0 |
荐购
|
| 2277 |
|
幡鼓齐动进香来:老北京的香会 |
香会,又称“朝山会”,是特定区域内的信众在共同信仰的基础上成立的集体进香组织。每逢庙会,这些进香的香会或是搭棚舍茶,服务于香客,或是献技表演,娱人娱神。如今的北京香会,依据香会供奉神案所在地即“驾”设地的不同,存在着“井”字里外的区别。 |
张青仁编著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K892.41 |
25 |
0 |
荐购
|
| 2278 |
|
龙山道影:西山万寿宫旧俗 |
江西西山万寿宫是一座千年宫观。千百年来因之而产生了许多习俗,进而对周边地区的人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本书作者几十年来穷尽心力,搜集这些习俗,沉积于案头,用客观中正的写作态度,记述这些习俗,以期给后来者留下一份记录。本书正文分四章:第一章介绍了万寿宫的地理特征、历史渊源;第二章介绍了万寿宫的历史遗迹;第三章、第四章介绍了万寿宫的习俗。总体看,该书搜集资料丰富,写作客观严谨,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 |
陶江著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K892.456.4 |
38 |
0 |
荐购
|
| 2279 |
|
神秘符号:九莲帐书 |
中原民俗,经过悠久的历史沉淀,纷繁复杂,包容并蓄,其中九莲山的民俗文化就反映出了这样的特点,而且伴随着丰富多彩的帐书形式和内容,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原生态的特点,是中原传统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书中对九莲山的地理人文环境、帐书的源流、题材、文化内涵等做了详细的介绍,是了解九莲山帐书的一扇窗。 |
杨远,邵元珠著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K892.461.3 |
29 |
0 |
荐购
|
| 2280 |
|
诗经三颂与先秦礼乐文化的演变 |
《诗经》的自然史(“诗”的结集)与周礼相始终。诗的创作和规范应用与周礼的关系如下:一部分诗是应礼的需要而制作,成为礼的组成部分;另一部分也是在礼的规范下创作,在礼的规范下应用的,换言之,即是礼的具体实践。可以说,《诗》的形成即礼的成熟。《诗》与礼的特殊关系,使我们拥有了这种用来研究西周礼乐制度的可靠材料。具体的研究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诗经》的自然史——创作与成书过程来探讨周礼的渊源与历史。二是通过对《诗经》文本的阐释来解释周礼的性质、内容与演变。 |
姚小鸥著 |
商务印书馆 |
K892.9 |
80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