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21 |
|
五四小说诗性传统的重建 |
本书围绕五四小说诗性传统的续接与重建展开。续接是对传统诗性中各要素的继承, 也即五四小说同样重视诗性传统中的“事”“情”“理”“气”“乐”“象”“体”“境”等各种要素, 并在创作实践者中有意识地加以应用, 以促进诗性生成。就诗性内容而言, 五四小说既强调抒写关乎“一国之志”的政教伦理即国家情怀, 也重视抒写关乎一己的“穷通出处”个人情感。因而个人主义和主观主义便是五四时代精神注入到诗性内容中的新质素。全书学术性极高, 是一本高质量的专论著作。 |
廖高会著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I207.42 |
75 |
0 |
荐购
|
| 3222 |
|
20世纪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探析 |
本书共包含六章, 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20世纪中国现代小说创作探析, 分别对五四文学革命时期、革命文学时期、战争时期的中国小说创作进行探析; 下篇为20世纪中国当代小说创作探析, 分别对十七年时期、20世纪七八十年代、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创作进行研究。 |
谢青著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I207.42 |
62 |
0 |
荐购
|
| 3223 |
|
新世纪言情类型小说的生产与表征 |
本书对新世纪言情类型小说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考察, 通过对其生产方式、文本模式等方面的深度把握, 力图揭示这一文学和文化现象所表征的时代症候与性别诉求, 发现蕴藏在这种新形态大众文学中的新的文学可能。本书包括以下内容: 绪论部分简要梳理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 网络文学如何完成了向类型文学的范式转换。第一章简要追溯我国言情小说发展的历史。第二章深度把握在资本、媒介、已有的文学传统等多重力量的作用下, 新世纪言情类型小说所呈现出的特定的文本结构特征。第三章则是通过对一些典型文本的细读及特殊类型的剖析, 力求揭示出言情类型小说话语中暴露出的个体想像自我。 |
孙葳著 |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I207.42 |
38 |
0 |
荐购
|
| 3224 |
|
新世纪小说风景线:70后、80后卷 |
本书对新世纪 (21世纪) 70后和80后一些主要代表作家进行了论述, 并且他们都可以放到文学史长河中, 成为一环。本书分两大部分: 上篇讲70后作家, 25个章节讲述和分析31位作家的作品及其理论思想; 下篇是讲80后作家的, 8个章节11位作家的作品及其理论思想。 |
疏延祥著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I207.42 |
68 |
0 |
荐购
|
| 3225 |
|
《安宁秋水》与当代小说地域价值探索 |
本书共分上篇、下篇和附录三部分, 上篇“大家观点”收录了著名评论家李明泉、李洪华及17位青年评论者的评论文章, 下篇“八面来风”汇集了近年来一些媒体、听友和读者关于《安宁秋水》的评说和感想, 附录是相关人物简介和版本信息。 |
李洪华主编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I207.425 |
59.8 |
0 |
荐购
|
| 3226 |
|
小说新论:以微篇小说为重点:修订版 |
本书是中外第一部将微篇小说置于整个小说发展的大背景上来进行定位分析的小说理论专著。从宏观到微观, 体现了相当的理论穿透力和难度系数。该书从辨析梳理小说的观念与基本要素入手, 对微篇小说的源流、特征、创作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与总结。 |
龙钢华著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I207.427 |
95 |
0 |
荐购
|
| 3227 |
|
桐城派研究 |
本书对清代最大散文流派桐城派古文作了全面客观而公正的审视和剖析,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分析文学, 视野开阔, 勾勒了桐城派百余年的变迁, 分析了桐城派的兴衰发展轨迹、古文理论、古文创作, 以及后期桐城派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 在近代文学研究领域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关爱和著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I207.62 |
98 |
0 |
荐购
|
| 3228 |
|
古文名篇类鉴 |
古典散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舒心爽口的精神佳肴。为引导青年学子领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 汲取其鲜活的艺术营养, 笔者编著了这本《古文类鉴》。“类鉴”, 顾名思义, 是分类鉴赏。本书即从正反对比、引古鉴今; 一字立骨、琐事凝神; 巧编寓言、劝世讽君; 寓言 (性) 传记、妙揭时弊; 情寄山水、物我交融; 托名记游、别寓怀抱;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因事生感、托事兴讽; 主客问答、独抒愤懑; 片言居要、提纲挈领; 叙事铺垫、议论点睛; 引君入彀、纵骋宏论; 金线串珠、形散神聚; 白描状物、生动传神; 层层推进、谏辞悟君以及喻象重重、联翩而至等十六个类型对中华古典散文进行细致的分析鉴赏。 |
刘建龙编著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I207.62 |
95 |
0 |
荐购
|
| 3229 |
|
梓而有序:明代书序文研究 |
本书首次关注明代书籍“大爆炸”与书序文之间的关联, 以当时文坛盟主王世贞及其周边文人群体为中心, 深入研究明代书序文的文体特性与文化功能。作者大胆引入“主体间性”看“副文本”等现代理论与方法, 小心求证书序文与书序文作者、书籍编著者书籍、读者等多重主体之间的复杂关系, 从书写到传播生动呈现明代书序文文体的发展演变, 同时也从文体学的独特视角诠释了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书籍文化世界。 |
王润英著 |
商务印书馆 |
I207.62 |
98 |
0 |
荐购
|
| 3230 |
|
散文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本书将中国近现代散文放置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广阔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 对散文这种文体进行知识考古学式的文化体认。书中通过文化认同、文化叛逆、文化构建、文化融合等维度的剖析, 营构起一种散文研究的立体文化框架, 使散文研究与文化研究达成完美的交互。 |
梁艳萍, 刘琴琴, 周圣男等著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I207.65 |
58 |
0 |
荐购
|
| 3231 |
|
精神的喘息:当代文化生态中的学人散文研究 |
本书探讨当代学人散文, 以文化生态学的视野梳理了近现代学人散文演变的特征。内容包括: 迷蒙的镜像、回到民国、回到讲堂、回到书斋、回到乡野。 |
王庆杰著 |
华龄出版社 |
I207.67 |
95 |
0 |
荐购
|
| 3232 |
|
散文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 |
本书首创“散文文化”概念, 通过“散文文化”的诗性品格, 从中华民族诗性智慧、风骨与气度、文体嬗变、抒情传统、诗性品格等方面研究散文, 揭示中国散文对当代文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 |
陈剑晖著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I207.67 |
58 |
0 |
荐购
|
| 3233 |
|
家族文化再造与中国当代散文 |
本书系统聚焦于家族主题的当代散文范畴, 从母题原型、情感认同、身份认同、叙事结构、家庭心理、文化反思等角度对家族记忆散文进行了立体的剖析, 还原出传统家族文化与中国当代散文之间隐秘的精神勾连。 |
葛杰, 何平著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I207.67 |
58 |
0 |
荐购
|
| 3234 |
|
现代中国歌谣研究史论:1900-1950 |
中国现代歌谣研究发轫于20世纪初, 经过诸多学者的不懈努力, 中国歌谣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搜集、整理和出版了大量的歌谣集, 有关歌谣理论和方法研究的论文和专著也大量涌现。回顾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歌谣研究, 学者们主要集中在对歌谣基础问题的探讨上, 诸如歌谣的概念、歌谣的价值、歌谣的分类、歌谣的研究方法等。他们提出了许多很有建树的观点和看法, 对当时的歌谣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完善了现代歌谣学的理论体系, 推动了中国歌谣的研究。用今天的眼光看当时的歌谣研究虽然在许多方面还不是尽如人意, 其中有不少内容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或与现在最新的研究成果相悖, 但其中仍有相当多的内容值得今天的研究者认真汲取和深入挖掘。因此, 本文以中国现代歌谣研究为研究对象, 在大量原始材料的基础上, 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歌谣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 对各种观点和看法进行剖析和归纳, 希望能从中得到启发, 从而促进中国现代歌谣研究的发展, 尽快建立起独立、系统的歌谣学学科体系。 |
刘继辉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I207.7 |
78 |
0 |
荐购
|
| 3235 |
|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 |
本书是《中国民间文学》丛书之一, 丛书在最初体例设计上兼顾了理论与通俗, 作者在理论指导下精选中国神话文本, 让读者在了解理论基础上阅读文本, 既有理性认识又有感性认识。中国民间文学是指中国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 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的文学。包括散文的神话 (见中国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 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本书总结了民间文学的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传承性、直接的人民性、优越的艺术性等六个方面的特征, 是对民间文学的总体介绍。 |
李惠芳著 |
湖北教育出版社 |
I207.7 |
66 |
0 |
荐购
|
| 3236 |
|
先秦定鼎:中国文化的醒目“路标” |
本书共七章, 内容包括: 神话作为历史的概念、神话作为历史的金子 (青铜器)、神话与岩画、民间文艺中的神话与原始思维、石头上的故事、《山海经》时代、历史从大禹时代开始吗? |
高有鹏著 |
宁波出版社 |
I207.709 |
85 |
0 |
荐购
|
| 3237 |
|
天边的春雷:现代中国民间文艺思想变化与文化转型 |
本书就中国自辛亥至新中国成立的民间文艺发展状况分为三部分论述, 分别考察民间文艺现代阶段的发展脉络、现代民间文艺思想理论体系和现代民间文艺学的发展状况, 重点考察现代民间文艺的发展脉络, 共9章, 分别为中国现代民间文艺的历史发展与民间文艺思想理论体系的建立、五四歌谣学运动、现代民俗运动、乡村教育运动、《古史辩》学派与现代神话学、红色歌谣、“林兰女士”与《民间故事》、抗日歌谣与现代民间文学和延安民间文艺运动。探讨民间文学思想理论体系建立过程, 各类民间文艺运动的缘起、方向、转折及思想文化价值, 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民间歌谣的表现形式及留存意义, 不同民间故事的内容和类型所展现的时代特征及其历史价值, 对现代民间文艺的新文本和新现象作了全面研究和论述。 |
高有鹏著 |
宁波出版社 |
I207.709 |
89 |
0 |
荐购
|
| 3238 |
|
夜来风雨声:宋代社会民间文艺新面貌 |
本书共九章, 内容包括: 宋代民间歌谣和谚语、《突厥语大词典》与《福乐智慧》、笔记小说与民间传说故事、宋代的“说话”与民间文艺、宋代民间戏曲、《路史》的民间文艺价值、宋代故事传说与社会风俗生活等。 |
高有鹏著 |
宁波出版社 |
I207.709 |
78 |
0 |
荐购
|
| 3239 |
|
中国神话母题研究 |
本书以母题为线索, 将散乱的上古神话资料整理出一个清晰的系统, 可以让我们一窥中国上古历史的威武雄壮与中国文化的根脉、创造力以及中国人特有精神品格的由来。 |
陈建宪著 |
湖北教育出版社 |
I207.73 |
56 |
0 |
荐购
|
| 3240 |
|
中国神话百科全书 |
全书主要分为两个结构: 中国神话简史和神话百科条目。“中国神话简史”按时间顺序, 梳理了中国神话脉络, 将中国神话相对系统化地整理出来, 让读者更明了地了解中国神话的发展史用; 在条目部分, 收录了近1000个神、仙、妖、怪、神兽等, 以趣味化的写作风格让读者读懂中国神话。 |
李超, 曹刘霞编著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I207.73 |
16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