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
探索与建构:我国刑事诉讼法研究
本书既立足当前我国的刑事诉讼领域的最新发展,也吸收国外的先进内容,对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概念、理念、原理、原则、行为、效力等问题进行研究。我国的刑事司法体制改革向更深层次推进,人权司法保障的完善、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提出、刑事证据规则体系初现雏形等,都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
张亚著
中国商业出版社
D925.204
60
0
荐购
362
刑事诉讼法通义
本书是对1928年《刑事诉讼法》的详尽阐释。除绪论部分简要探讨刑事诉讼法的意义、地位、效力与解释外,该书在本论部分按照刑事诉讼法典顺序,逐条排列,先解释条文术语定义,再阐述立法理由,最后梳理并附录中华民国最高法院所作的判决例、解释例以及相关法令。
徐朝阳著
商务印书馆
D925.204
65
0
荐购
363
最新刑事法律政策全书:6版
结合刑事领域出台的新法文件、主法的修订情况,以及刑事领域的法律理论体系,对整体体系进行修改,力求合法合理。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本书经过相关实务部门专业人士的审定,紧密契合实务人员工作的需求。在刑事专题下,全面收入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司法文件,以及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性文件。其中涉及地方的文件具有实务指导性。政策文件主要涉及中共中央、国务院、两高及各部委的通知,会议纪要,负责人答记者问等。
中国法制出版社编
中国法制出版社
D925.209
49
0
荐购
364
实然的司法改革和应然的司法改革
本书分上下两篇计六章,上篇介绍前三次司法改革以及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并对涉及的深层次问题加以剖析阐释。下篇汇总十六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官方资料,对以员额制为代表的第四次司法改革进行研究,对实际成果加以分析评价。
马可,陆栋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D926.04
68
0
荐购
365
新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石: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
本书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边区高等法院研究的条件与基础,第二章边区司法机构的设置与特点,第三章边区高等法院的职能体现与院长更迭,第四章边区高等法院编制判例的实践,第五章刑事,第六章民事审判,第七章新民主主义司法道路之探讨,还有结语:边区高等法院的司法成就及其影响。
汪世荣等著
商务印书馆
D926.22
59
0
荐购
366
公民监督权法制构建论
本书的基本研究目的在于为如下重大问题提供基本理论答案:如何才能基于我国宪法规范的有效完善和实施,通过制定明确具体的法律规范充分确认和保障公民监督权的依法行使,并通过宪法监督、权力监督权力和权利救济等机制,让公民监督权真正发挥有效制约公权力的作用,形成与权力监督权力体制的一体运行、功能耦合和良性互动?本书在系统梳理、掌握、借鉴中外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力图深入思考中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监督权的特有本质属性,深入考察公民监督权法律保护和行使的现状及其问题本质,从而进行了真正具有突破性的理论创新思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菅从进著
商务印书馆
D926.34
146
0
荐购
367
教育刑理论的实践回应与规范运行研究
本书以教育刑理论为研究主题,对教育刑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论述了教育刑的基础理论以及教育刑在刑事立法、刑事政策、罪责评价、量刑和行刑中的规范化运行,澄清了教育刑与刑法的教育功能之间的关系,展望了教育刑对未来刑事法律的影响。
陈伟著
商务印书馆
D926.74
120
0
荐购
368
出土法律文献研究
本书以秦汉书简为研究重点。
张伯元著
商务印书馆
D929.32
20
0
荐购
369
牧爱堂编
《牧爱堂编》是清代赵吉士治理交城五年的历史记录。《牧爱堂编》包含了丰富的社会史文献,收入了甚为丰富的法制史文献,是赵吉士作为山西基层地方官员居官生活的真实写照。文中不仅记载了赵氏治理地方、审判案件、剿除山寇、兴修水利等方面的事功,还收入了赵氏任知县期间与各级官吏、当地士绅的诗文交往以及书信,对于今人了解当时的官场生态以及基层官员的内心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社会史、法制史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亦足见其有进一步整理以广流传之必要。
(清)赵吉士著
商务印书馆
D929.49
98
0
荐购
370
清代乾隆朝归化城土默特刑案研究
本书主要以清代乾隆朝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刑案档案当中的七十多个刑案为研究对象,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并通过统计分析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大量的具体刑案来演绎出相关论点,试图从多角度、多层次来还原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刑事司法实践。
张万军著
商务印书馆
D929.49
98
0
荐购
371
近代中国的司法
晚清以来,近代中国受欧风美雨的影响,废除了传统的中央三法司与地方行政长官兼理司法制度,建立现代的司法制度。经历约半个世纪的发展,民国在司法体制建设方面亦取得一定成绩,通过制度选择与制度创新,在有的领域甚至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诚如克罗齐所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表面上看,1949年之后中国大陆的司法体制与近代中国相较已改弦易张,新旧体制泾渭分明;但实际上今天司法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亦为民国司法的核心问题,例如独立的行政审判机关、最高司法机关抽象的规范解释权、司法行政权的特殊安排等等。书稿目录:第一章民初选举诉讼中的法官造法;第二章平政院裁判与近代中国文官保障制度的司法实践;第三章公务员惩戒的司法化及其界限:公务员惩戒委员会体制研究;第四章民国司法院:近代最高司法机关的新范式;第五章近代中国审级制度的变迁:理念与现实;第六章小结:从三法司到司法院——中国司法传统的断裂与延续。
聂鑫著
商务印书馆
D929.5
35
0
荐购
372
中国公法史讲义
《中国公法史讲义》是一本法制通史类的教科书,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本“读书札记”,体现了作者“以学术为乐”的人文情怀。内容主要是作者十年来给研究生讲授“中国政治法律史”这门课程的讲义整理,主要讲授中国公法(宪法、行政法)的历史,具体包括古代的官制、财经、选举、司法、监察制度,以及近代的立宪、修律、国会、司法、监察等重大问题。在方法论上,本书力求兼顾法学、历史学与政治学,具体而言是宪法与行政法学、法律史学、比较法学与政府组织研究相结合。
聂鑫著
商务印书馆
D929.7
69
0
荐购
373
日本社会福利法制概论
本书是以现行日本社会福利法律为体系,对必要的法条进行解释的著作。社会福利法制的研究历史比较短,在学术上与具有传统历史的刑法、民法等学科相比尚未成熟,也难以体系化。在研究者云集的法学领域,对条文的解释一般分为积极说、消极说以及折衷说,学者们以各种学说的立场为线索可以将自己的解释理论化。但是在社会福利法制方面由于研究者的力量比较薄弱,可以说还没有达到其他法学领域的研究状况。
(日)桑原洋子著
商务印书馆
D931.3
38
0
荐购
374
日本最低生活保障法研究
该书是研究日本生活保护法的学术著作。书中对新、旧生活保护法的制定过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在学界尚属首次。本书从法学的视角出发,全面考察了二战后日本最低生活法制保障建设所走过的道路,深入阐述了日本现行最低生活保障法的内容与特征,并对日本最低生活保障法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细致的论述与分析。
韩君玲著
商务印书馆
D931.321
18
0
荐购
375
共同侵权行为法论
日本共同侵权行为的解释论,是在1970年代日本经济高度发展时期此起彼伏的公害诉讼和药害诉讼中,围绕探讨如何追究国家与企业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责任问题而逐渐展开的。近年来,由于在司法实践中,伴随着尘肺诉讼的提起,国家与企业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法律责任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共同侵权行为法的解释论再次倍受关注。《共同侵权行为法论》采用实证分析、法解释学等分析方法,在以日本1960年代至今的有关10件公害诉讼判决、12件药害诉讼判决、27件尘肺诉讼判决,共计约50件关于“共同侵权行为”的代表类型判例为基础进行分析,提炼出了有关民法第719条的判例法理,展开主观共同说的正当性及其论证研究工作。
(日)前田达明,(日)原田刚著
商务印书馆
D931.33
50
0
荐购
376
日本国检察制度
本书全面介绍了日本检察制度,具体内容包括:日本检察制度的演革、日本检察权概论、日本检察厅概论等。
裘索著
商务印书馆
D931.363
40
0
荐购
377
俄罗斯联邦行政诉讼法典
《俄罗斯联邦行政诉讼法典》于2015年2月颁布,是目前世界上最新的行政诉讼法。法典多达365条,译成中文15万字。该法典在法律比较和借鉴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法典由国内顶级的俄罗斯法研究专家黄道秀翻译,本译本是最权威译本,同时也是最新译本。
黄道秀译
商务印书馆
D951.253
29
0
荐购
378
魏玛宪法
《魏玛宪法》(Weimarer Verfassung,全称为Die Verfassung des Deutschen Reichs,又译作《德意志国宪法》)是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1919-1933)的宪法,也是德国历史上第一部实现民主制度的宪法。它建立了一个议会民主制、联邦制的共和国。《魏玛宪法》中包含着很多进步的因素,如对社会权利的规定,但最终却走向了失败的命运,在其颁布的一百年后,其成败得失仍是公法学者、政治学学者研究的一个经典命题。本书收录了民国时期政治家、哲学家、新儒家代表张君劢先生的译本,并附德语原文。张氏译本是《魏玛宪法》最早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中文译本之一,其译文简洁而不失准确。本书同时收录了商务印书馆1922年出版的张君劢著《新德国社会民主政象记》中的两篇文章,《德国新共和宪法评》与《德国革命记》,介绍了《魏玛宪法》的立法背景以及张君劢先生对于该宪法的基本评价,其对于《魏玛宪法》的解读是研究德国宪法乃至民国时期宪法的重要材料。
张君劢译
商务印书馆
D951.61
45
0
荐购
379
德国保安处分制度研究
作为刑事制裁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保安处分”己被公认为近代刑法进步的重要表现。作为“双轨制”的典型代表,德国保安处分制度具有其特殊性。以是否剥夺被执行者的人身自由为标准,可将六种保安处分措施分为两大类:三种非剥夺自由的保安处分措施,分别为“行为监视措施”“吊销驾驶证措施”“职业禁止措施”;三种剥夺自由的保安处分措施,分别为“收容于精神病院措施”“收容于戒除瘾癖的机构措施”“保安监禁措施”。本书对德国刑法典中规定的具体的保安处分措施进行研究,并提出可能存在的借鉴意义。
赵冠男著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D951.668
68
0
荐购
380
柏林共和时代的德国法学
《柏林共和时代的德国法学》由托马斯·杜斐(Thomas Duve)和斯特凡·鲁珀特(Stefan Ruppert)合编,其中收录的文章是法理学、国际法、宪法、行政法、社会法、刑法、反歧视法、家庭法、商法和公司法等多个领域的法学学者分别就两德统一后各自领域内的重要进展所做的总结性叙述。这些文章源于2013至2015年间由马克斯·普朗克欧洲法律史研究所主办的一系列学术讨论。两德统一已经过去30年之久,对1990年以来的德国法学在新的国际国内背景下的发展进行回顾和反思,显然具有重要意义。
(德)托马斯·杜斐,(德)斯特凡·鲁珀特,李富鹏编
商务印书馆
D951.69-53
75
0
荐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