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39期1387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361 保险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本书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 “《指南》简介与使用说明”给读者提供了使用本书的指导性意见。“保险学二级学科代表性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提供了三十二门具有代表性的保险学科主干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从保险学、精算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特点出发, 结合各门课程教学目标有效融合思政元素, 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框架体系。 《保险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编写组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F840 49.8 0 荐购
362 团队的组织与变革:保险千人营销体系的总监战略笔记 本书以“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五大管理职能为框架, 系统解析保险营销团队从初创到规模化发展的核心逻辑与实践路径。核心内容涵盖: 战略规划与团队成长、组织建设与流程管理、领导力与文化塑造、矛盾协调与自我管理等多个方面。该书的行业价值在于突破传统保险管理框架, 融合互联网时代特征, 针对保险经纪人年轻化、专业化趋势, 提供可复制的团队裂变方法论。既有对行业痛点的深度剖析 (如高流失率、管理扁平化), 又包含具体操作工具 (如招募流程SOP、激励方案设计)。适合保险经纪公司管理者、团队主管及有志于行业深耕的从业者阅读, 为保险营销体系的转型升级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李玉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F840.322 108 0 荐购
363 向新而行:用中华传统文化和AI技术激活保险营销团队新质生产力 本书作者敏锐地洞察到这一时代需求, 围绕“如何系统提升营销团队新质生产力”这一核心命题, 开创性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精髓与现代销售实践、团队管理科学进行深度融合, 精心撰写了这部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著作, 希望借助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特有的价值观念, 为提升保险营销员个人修养、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 提升保险团队长的团队管理水平提供一本实用的学习手册。 韩东亮著 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F840.41-39 48 0 荐购
364 保险业风险观察:[9]:风险防范 本书分监管之声、聚焦、前沿研究、理论探讨、实践探索五个栏目, 收录了《关于寿险公司利率风险的全周期分析与应对建议》《保险公司基层案防体系的构建路径》《人身险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趋势及应对研究》等文章。 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编 人民日报出版社 F842 39 0 荐购
365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价值导向与实践探索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 首先分析了现行医保支付方式的局限性及其对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指出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次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医保支付方式的创新实践, 包括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预付制等不同支付模式的实施效果和经验教训。再次, 还关注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行为的影响, 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设计来实现多方共赢。最后, 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评价体系, 帮助决策者和实践者衡量改革成效, 为未来调整和完善提供数据支持。 刘晓雷, 朱靓主编 西北大学出版社 F842.684 88 0 荐购
366 空间·生产·文化:全球主导力量的变迁逻辑 本书深入剖析了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等结构性因素,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历史时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形态演变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书中细致梳理了多个在人类发展历程里, 特定阶段占据重要地位的社会组织形态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轨迹。基于这些研究成果, 本书对当下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形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 处于优势地位的一方会随着时代发展而经历变革; 另一方则凭借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积极吸收与融合, 有望开启人类协同发展、携手共进的全新阶段。 徐晓华著 团结出版社 G11 128 0 荐购
367 文化和创意产业的数字转型 本书汇集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探讨了数字转型对文化和创意产业的影响。作为相对较晚采用数字技术的主体, 艺术组织正面临由真实性、合法性、控制、信任和共同创造等问题带来的挑战。本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通过丰富的案例, 探讨了数字转型如何改变艺术生产和消费的方式, 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如何面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 并强调了这一现象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意) 玛尔塔·马西, (法) 玛丽莱娜·维可, 林一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G114-39 99 0 荐购
368 中国时尚文化变迁与传播研究:以奢侈品传播为例 本书考察了奢侈品牌进入中国, 其传播活动对国人的时尚认知、时尚实践、社会生活、产业发展的影响, 并对中国时尚文化发展阶段、时尚文化变迁及其特点进行归纳概括。奢侈品牌在中国传播的这一历史, 也是中国时尚与西方时尚接触、碰撞、融合、创新的历史, 是中国时尚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国时尚文化也从奢侈品主导的精英时尚转向了大众时尚。 冷东红著 九州出版社 G12 78 0 荐购
369 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5:2025版 本书关注产业、技术、数字人文融合, 配合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 切实有效地提出了政策建议和可行性路径, 集中探讨文化科技融合的实践基础、产业趋势、技术创新与人文融合等问题。通过对数字文化产业、数字人文与智慧城市的应用和建设等分析以及调研报告, 跨领域、多角度地提出了文化科技融合的现状、创新路径和前景展望。 主编李凤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G12 128 0 荐购
37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与思 本书是马知遥教授近二十年在非遗保护现场和学术研究中获得的结晶。既有一手的田野调查资料、对非遗传承人的访谈资料, 又有作者对非遗保护理论问题的思考, 是对非遗保护历史的回顾、案例梳理、理论书写, 还有对保护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对非遗学科本土化理论的建构。集中对非遗保护和传承发展进行的思考, 可以从纵向看到中国非遗保护的脉络, 从横向看到非遗保护概念的完善、保护理论的不断深化、本土化非遗理论建构的努力。对目前各高校的非遗学学科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马知遥著 人民出版社 G122 66 0 荐购
371 文化创意产业聚落 本书是以上海、深圳和广州三个超大城市为研究对象, 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分析方法, 基于企业点形成的连续单元, 对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城市及其内部的分布和集聚空间特征进行观测, 从集聚区位、集聚结构、集聚类型等方面进行比较, 结合发展背景和影响因素的梳理, 进而提出“业态-形态-生态”的区位分布模型, 为城市内部不同区域和不同尺度的相关产业布局和政策引导提供一定理论性的参考。 栾峰, 高捷, 张引等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G124 78 0 荐购
372 传统文化消费的社会学研究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消费需求层次理论为主要框架, 梳理了我国文化消费的变迁及特点, 聚焦传统饮食文化消费、传统文化教育消费、传统文化研学旅游消费三个主题, 探讨了消费的内在动因和影响因素, 并提出集体消费机制、消费新业态、技术赋能等扩大和引导传统文化消费的若干建议, 对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参考价值。 路幸福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G124 98 0 荐购
37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学研究 本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学研究为主题, 从教学角度探讨如何在高校中文课程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教学, 内容形式包括研究论文和研究案例。主要内容包括: 古代汉语课程中的文化教学、现代汉语课程中的文化教学、语言学概论中的文化教学、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的文化教学、现代当文学课程中的文化教学、汉语国际教育课程中的文化教学、文艺学课程中的文化教学、汉字教学的文化教学、古典文献课程中的文化教学、网络与新媒体课程中的文化教学。这些研究和案例为其他高校进行中文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学提供了有益探索。 樊中元主编 苏州大学出版社 G125 58 0 荐购
374 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25:2025版 本书内容讲述2024年, 广州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 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原创空间、文化产业发展、文旅消费市场繁荣、国际文化传播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 城市文化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广州将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和高水平办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为重要工作抓手, 加快推动文化市场繁荣和文旅消费发展, 预计文化领域的民间投资将更加活跃, “体育+”将带动旅游、演出、购物、美食等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发展。针对文化新业态行业发展依然不足等问题, 建议广州集中资源发展加速布局文化产业新赛道, 加快构建具有广州特色和优势的文化新业态。 主编涂成林, 谭苑芳, 禤健聪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G127.651 128 0 荐购
375 基于人工智能的精准国际传播概论 本书内容包括第一章主要介绍精准国际传播主体。第二章对媒体内容进行研究, 包括对媒体内容的精准生产和有效投放进行研究。第三章对媒体受众进行研究, 基于受众的特征分析, 研究受众对媒体内容的接受与使用情况, 从而为基于人工智能的有效推荐奠定基础。第四章对翻译与话语表达进行研究, 探讨哪些精准翻译与话语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国别文化及其受众。第五章对传播效果进行研究, 为改进精准国际传播提供理论层面的支撑。第六章基于完整的实例, 通过对传播者、媒体内容、翻译与话语表达的优化及对媒体受众进行精准分析与推荐, 系统总结分析本书提出的分析模型, 为精准国际传播提供扎实可行的经典案例。 高协平等著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G206-39 69.8 0 荐购
376 媒介技术与艺术阐释 本书立足于麦克卢汉式媒介技术观, 廓清艺术媒介的含义及其理论体系建构的进路, 遵循技术逻辑勾勒从创作到传播的艺术媒介生态、艺术媒介间性、媒材与门类本质, 探究系统化的媒介技术诗学。艺术媒介具有多重所指和理论维度, 包括生成媒介技术、呈现媒介技术、存档媒介技术、媒介叙事技术、媒介幻觉技术以及媒材技术。 赵乔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G206.2 128 0 荐购
377 媒介技术哲学基础 本书稿辩证、系统、批判性地梳理和述评了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至今的媒介技术发展史, 以及传播学理论发展史上, 上自伊尼斯、麦克卢汉、芒福德、本雅明、伊德, 下至维利里奥、哈拉维、马诺维奇等十来位西方先贤的平生、学术著作和经典思想。 张昱辰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G206.2 99.8 0 荐购
378 AIGC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媒体制作 本书聚焦AICC技术在媒体制作领域的应用, 为从业者和爱好者提供系统学习框架, 涵盖基础操作、工具剖析及商业变现等内容。ComfyUI基于节点设计, 可定制图像生成工作流,适用于艺术创作 (辅助画家获取灵感)、产品设计 (模拟产品形态与材质) 等场景, 还能实现图生视频、文生视频, 如制作手表电商广告、电影人物特写等。PIKA功能丰富, 转绘、相机运动、唇形同步等功能在多领域发挥作用: 广告领域生成动态广告; 动漫制作打造独特片段; 游戏开发制作过场动画; 电影领域为低成本影片或特效片段提供方案等。 人工智能教材编写组编 国防工业出版社 G206.2-39 58 0 荐购
379 数字时代新闻审美研究 本书从《引论》开始, 探讨数字传播带来的专业主义挑战。第一章从新闻史角度探讨审美概念的变迁及其影响; 第二章勘察数字传播的情景和路径, 展示审美风貌的变化及接受理念的关系; 第三章深入探讨数字新闻审美的生成机制; 第四章提出“真美”概念, 强调新闻真实的动态性; 第五章阐述新闻作为传递“公共善”的媒介的重要性, 提出新闻美德论, 探讨技术与伦理挑战如何影响新闻行业, 以构建新的信任关系与价值体系。 王万程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 G210 89 0 荐购
380 唤起、攻击和想象:《汉口民国日报》与国民党的新闻宣传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武汉国民政府时期出版的国民党党报《汉口民国日报》, 采用文献分析法, 结合新闻传播学理论, 详尽分析了《汉口民国日报》对民众运动的引导, 对帝国主义、军阀、土豪劣绅的抨击, 反蒋“反共”宣传以及对新国家的想象等宣传内容, 讨论了宣传与事实、事实与真相、宣传的社会影响, 报纸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指出了宣传除了宣布传达之意外, 还有唤起、攻击、愿景的含义。本书认为中国共产党是更具革命性的政党, 武汉国民党的“分共”造成了武汉地区革命青年的普遍迷茫心理, 使得武汉国民政府在宣传上陷入了困境, 从而重新解释了武汉国民政府的失败原因以及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 周军著 九州出版社 G219.276.34 68 0 荐购
页码:19/54页  每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