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1 |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扩大服务消费制度联动研究 |
本研究作者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开展如何扩大城乡居民服务消费问题的研究,探讨新型城镇化驱动城乡居民服务消费需求的机制与路径,分析了户籍、土地、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产业等基础制度的现状,提出了可行的制度联动机制设想,同时对联动接口进行了规范论证,为新时期扩大我国城乡居民服务消费需求的顶层设计改革贡献理论思路和方案。本书侧重寻找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扩大服务消费的契合点,分别从宏观视角深入剖析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和服务消费特征,从微观视角剖析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服务消费行为特征,阐释城镇化、产业升级与服务消费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剖析制度障碍和设计制度联动思路角度,分析新型城镇化促进服务消费的联动效应,最后针对联动机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
张颖熙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126.1 |
58 |
0 |
荐购
|
| 462 |
|
国家部委对口支援政策的成功实践研究:以吉安、抚州苏区为例 |
本书专门研究国家部委在吉安、抚州对口支援实践。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部委对口支援主要政策举措分析。具体包括对口支援政策出台前后各支援单位到受援地的实地调研情况,以及支援单位出台的对口支援政策措施主要内容。二是对口支援实施情况研究。具体包括国家部委对口支援项目、资金的落实情况分析。三是对口支援主要成效分析。拟主要从直接效果、间接影响、溢出效应等方面分析援建县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
刘善庆主编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127 |
59 |
0 |
荐购
|
| 463 |
|
区域发展的探索与思考:魏世恩自选集 |
本书以区域为核心,纵述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地区和东南地区经济社会科技生态等的发展与变化。有理论研究,也有实际调查;有内陆地区,又有沿海地区的比较研究;讨论一个地区发展问题,又商议几个地区联合发展问题。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指导价值。 |
魏世恩著 |
江苏大学出版社 |
F127 |
56 |
0 |
荐购
|
| 464 |
|
基于创新资本视角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
本书首先对创新资本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界定,指出创新资本是指资本在成本降低和规模扩张上不再具有潜力的情况下,跳出原有的商品领域进入到研发领域中,用以开发出新产品、改善产品、优化管理模式、生产要素投入结构、提高生产效率等,从而获得超额利润和创新利润的那部分资本。不仅包括政府对研发投入,还包括企业研发投入及开放经济条件下通过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等途径从国外获得的创新溢出等。紧接着,根据创新资本与经济增长发展历程对相关理论和经验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的来说,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已经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得到了较全面的论证,但关于创新资本各要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统一的结论。随后,通过建立一个包含最终产品生产部门、中间产品生产部门和研发生产部门的三部门生产函数,并将创新资本纳入到模型中得到了均衡经济增长率。然后对近年来中国区域创新资本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中国2004-2014年30个省级行政单位(不包括西藏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正逐渐下降,创新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就实证结果来看,现阶段我国自主创 |
朱焕焕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127 |
68 |
0 |
荐购
|
| 465 |
|
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河南县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产业新城:都市圈建设背景下县域城镇化路径探索、加快河南县域经济融合发展步伐、中部地区丘陵山区脱贫振兴:模式创新与实现路径、以林业开发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践行“三起来”盘活宅基地发展乡村康养产业等。 |
阮金泉,谷建全主编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127 |
68 |
0 |
荐购
|
| 466 |
|
中国区域差距与政府调控:财政平衡机制和支持系统 |
该书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和公共财政学两大学科理论,系统阐述了政府调控区域发展的财政平衡机制和支持系统的理论框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
张启春著 |
商务印书馆 |
F127 |
20 |
0 |
荐购
|
| 467 |
|
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地方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
本书首先阐述两化融合的基础概念和重大意义,然后从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次论述了如何推进两化融合,最后提出了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方法,从组织、政策、资金、人才、交流与合作5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建立两化融合保障体系。以期对推动各级地方政府的两化融合工作,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
金江军,刘古权,杨汉东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127 |
48 |
0 |
荐购
|
| 468 |
|
合乎区域协同发展愿景的整体性治理图式探析:赵新峰学术论文集 |
本选题立足协同治理和整体性理论视角,基于制度分析框架,致力于区域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和整体性治理架构的研究,探索政策工具的优化组合,旨在促进整体性政策协同模式达成。选题将在搜集区域治理方略失调的资料及数据基础上,采用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方法探讨探究体制机制障碍、制度缺失、政策失调的内在机理,创新协同治理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方略,并从行政体制、协调机制、价值选择、组织架构、路径选择和利益平衡等方面,探寻区域的治理之道。本课题所追求的目的,是在明晰区域政府间协同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基础上,具体结合区域重大发展战略,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合作治理模式。这种模式既不是威权主义下的“科层式治理模式”,也不是自由主义下的“市场式治理模式”,更不是多元主义下的“网络式治理模式”。而是追求共同价值,实现共同利益的“整体性治理模式”,这一模式的架构对区域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
赵新峰著 |
人民出版社 |
F127-53 |
85 |
0 |
荐购
|
| 469 |
|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首都经济结构调整路线图 |
本书分别对北京首都经济的八个形态,即服务经济、总部经济、知识经济、绿色经济、园区经济、临轨经济、临空经济和临港经济。北京应当遵行首都经济的发展规律,通过疏解首都的部分功能到周边城市,逐步向外扩散形成首都圈层。只有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即建立全域性的首都圈经济,才能实现首都经济结构真正的优化升级。 |
刘瑞等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127.1 |
58 |
0 |
荐购
|
| 470 |
|
区域科技合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 |
本书回顾了京津冀区域科技合作历程与现状问题,分析了以区域科技合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论依据与必要性,探讨了京津冀地区科技能力,以及以区域科技合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定位、机制和路径,提出了以区域科技合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以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
文余源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127.2 |
78 |
0 |
荐购
|
| 471 |
|
京津冀区域技术创新协同度测评及其提升要素研究 |
本书基于信息论、系统论和协同论等相关理论,分析研究了“区域技术创新协同度测评”这一核心问题,从多视角对京津冀区域技术创新协同度测评及其提升要素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已有学者的研究成果,明确本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其次,在文献和理论阐述的基础上,提出区域创新协同存在正向协同、点协同和负向协同三种状态,构建了区域技术创新协同度测评体系,并利用创新输入协同、创新过程协同和创新输出协同三个视角的测评模型分别对京津冀区域技术创新协同度测评,进而对协同度进行综合测评;之后,通过京津冀-长三角区域技术创新协同度测评比较,分析京津冀区域技术创新协同问题成因,结合理论分析及京津冀区域的具体情况提出假设,并实证检验京津冀区域技术创新协同度提升要素;最后,根据理论分析、测评结果和实证分析结果,得出本书的研究结论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
崔志新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127.2 |
68 |
0 |
荐购
|
| 472 |
|
百户脱贫案例 |
为真实记录山西省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反映贫困户脱贫经验做法,在市县推荐的基础上,山西省扶贫办公室选取较为典型的100户贫困户作为典型汇编成册。本书凝聚了帮扶单位和扶贫干部在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中坚持精准识别、精准选配、精准施策,为全省脱贫攻坚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些成功的经验做法具有可复制、可发展的示范效应。 |
山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编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F127.25 |
78 |
0 |
荐购
|
| 473 |
|
多重约束下探寻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
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的任务尤为迫切和繁重。结合内蒙古的发展实际,在客观环境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我区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着多重约束。在多重约束的背景下,在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区各种矛盾重要途径的阶段中,探寻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书首先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内涵和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与探析;其次从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取得的进展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内蒙古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和多重约束;最后提出准确把握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需要把握的重点以及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和主要举措。本书对于研究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的高校师生和研究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
赵杰等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127.26 |
58 |
0 |
荐购
|
| 474 |
|
产业体系重构视角下的东北振兴问题研究 |
2003年中央开始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后,东北地区经济一度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态势快速增长。然而,2012年以来,整个东北地区重新陷入了严重的发展困境,被称为“新东北现象”,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本书对新经济形势下的东北地区发展问题进行新的深入研究,通过较长历史跨度的考察,从产业体系的视角对东北地区的产业体系衰退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如何重构产业体系以重建地区产业体系竞争力的问题进行研究,最后根据研究给出东北地区的产业体系重构思路。 |
董静媚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127.3 |
69 |
0 |
荐购
|
| 475 |
|
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新视角下的宁夏 |
内陆地区是研究宁夏经济问题的第一个必须关注的区域特征,而少数民族地区则是其第二个区域特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长期落后是民族摩擦、民族矛盾滋生的重要原因,也是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事实上不平等的主要障碍,更是困扰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十三五”时期,是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民族地区也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区和重要依托。因此,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促进各民族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中国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中国少数民族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他们生存的空间往往是交通极为不变之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朝各代的统治都很难具体落实到这些地方,尤其是文化整合难以落实民间。因此,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域空间中,由于特定的自然气候等条件所决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语言等,还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宗教等意识形态,就在这个特定的空间中运行、积淀和传承,从而与外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形成和传承至今的原因。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封闭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渊源的。 |
王瑛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127.43 |
88 |
0 |
荐购
|
| 476 |
|
青海省经济发展田野考察报告 |
本书是一部综合性的研究报告,作者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获得了青海省对外贸易、城镇化发展、藏区小额金融信贷、藏区果洛州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河湟地区失地农民生计问题这五个经济发展领域的重要数据和情况,并根据调研所取得的资料、数据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整个报告由五部分组成,每个部分为一章:科技协同创新下青海省对外贸易发展动力机制研究、金融生态视阈下的小额信贷与青海藏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青海省城镇化发展及路径选择、青海藏区果洛州久治县跨越式发展问题研究、青海河湟地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 |
杨福等著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F127.44 |
50 |
0 |
荐购
|
| 477 |
|
全球价值链演变与中国长三角创新实践 |
本书是作者作为首席专家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战略区域研究》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主要围绕全球价值链演变与中国长三角区域创新实践主题,对全球化背景下经济效率、空间公平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下全球价值链的嵌入、重构及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等相关议题展开分析,对于相关产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吴福象等著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F127.5 |
60 |
0 |
荐购
|
| 478 |
|
中国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发展研究 |
本书稿分为绪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概况、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改革阶段、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产业发展评价、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发展评价、长江经济带主要省份绿色发展评价、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服务绿色经济现状与潜力、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协同发展机遇与挑战、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协同发展机遇与挑战等九个部分。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历史、继续发展的潜力与机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作者简介:肖忠意,经济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兼任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委员、多年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金融市场和公司金融等领域研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40余篇,专著3本,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等项目19项。书稿出版价值:经济带是以一定的交通运输干线、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约束发展轴为依托,以发展轴上一个或几个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为核心,由线状基础设施相连接和由若干不同规模等级的中心城市共同组成的具有内在经济联系的带状经济区域或经济走廊。为促进社会各界了解中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内涵、发展方向及愿景,本书稿以长江上游城市重庆为基点,系统地介绍了长江经济带的改革发展历程,发展机遇与挑战 |
肖忠意等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127.5 |
98 |
0 |
荐购
|
| 479 |
|
长江经济带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
本书分八章,内容包括:导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原理与空间分布;长江经济带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评价;长江经济带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现代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等。 |
杨娜曼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127.5 |
88 |
0 |
荐购
|
| 480 |
|
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与实现路径研究 |
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立足欠发达的基本省情,深刻把握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对江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观形势及发展现状特征进行深入研判,构建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指标体系,精准测度江西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在全国的地位及变化,研究提出推进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方向、基本路径,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回答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理论问题提供思考探索,为服务江西省委、省政府更好地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战略提供决策建议,为各地政府部门落实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提供方案启示。 |
周国兰,周吉,龙强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127.56 |
6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