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1 |
|
抗战文艺名刊《黄河》研究 |
本书以出版发行于西安的抗战文艺名刊《黄河》为中心, 全面审视西北抗战文学版图的基本风貌, 深入剖析各类文学作品、文学现象与文学景观产生、演变及终止的社会历史原因, 并在充分考虑战时特殊文学生态环境和独特政治文化空间的基础上, 详细梳理以《黄河》为代表的民国西安文艺的发生发展历程, 从更加立体、客观、真实地视角呈现40年代发生在西北的文学景观 (包括文学创作、文学运动和文艺论争) 以及景观背后的复杂内涵和时代人群的精神心理, 以期从一些新的角度和立场上拓宽抗战文学的研究空间, 填充发生发展的历史细节。 |
冯超著 |
人民出版社 |
G239.296 |
80 |
0 |
荐购
|
| 582 |
|
会展概论:第2版 |
本书内容分为7章: 第1章阐述了会展的概念、作用及特点; 第2章介绍了中外会展发展简史; 第3-6章, 分别针对会议、展览、节事和奖励旅游的概念和运作方式展开论述; 第7章说明了现阶段会展的主要管理模式和手段。 |
胡锡茹, 谢洪忠主编 |
中国旅游出版社 |
G245 |
49.8 |
0 |
荐购
|
| 583 |
|
图书馆与阅读推广 |
本书系统构建了阅读推广理论与实践体系。首章阐释了阅读推广在文化治理、文化自信及书香社会建设中的核心价值; 第二章溯源理论源流与实践历程; 第三章基于全民阅读数据揭示城乡差异、数字阅读趋势及基层图书馆资源失衡等现实困境; 第四至六章分层提出了儿童、银发、农村群体服务策略; 第七章聚焦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 整合5G、区块链等技术革新阅读服务; 第八、九章从制度保障与未来图景出发, 强调政策法规支撑、多元协同机制。全书贯穿“从活动推广到文化培育”的转型思路, 最终指向终身阅读支持体系的构建, 推动图书馆成为社会创新的文化中枢。 |
付蕊, 李桂霞著 |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G252.17 |
62 |
0 |
荐购
|
| 584 |
|
古籍研究:总第81辑 |
本书收录国内各大高校及专业研究机构2024-2025年古籍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论文及学界动态、出版信息, 内容包括文史专论、目录与版本、校勘与注释、文献辑考、古文字研究、年谱与传记、皖籍文献专题、学术丛札、文献学评述等板块, 反映了古籍目录、版本、校勘、古代文学实证研究、古籍校勘与注释以及安徽地方文献研究方面的丰硕成果, 反映了国内古籍研究学界研究的最新水准和样貌。 |
《古籍研究》编辑委员会编 |
凤凰出版社 |
G256 |
118 |
0 |
荐购
|
| 585 |
|
中国古典文献研究:第四辑 |
本书收录论文20余篇, 专辟有“王国维研究专题”“日记文献整理与研究”“集部文献整理与研究”“艺术文献整理与研究”栏目, 收录《记王国维〈水经注校〉的另一个本子--日本松崎鹤雄过录本》《郭嵩焘亲友尺牍发微》《〈四库全书总目〉宋别集提要与〈宋诗纪事〉文本关系探析》《〈公私藏印谱综录〉序》等论文, 以发扬古籍所在经、集文献领域上的专长, 同时也有对古籍整理在新时期的新任务与新话题的响应, 力求拓展中国古典文献研究的领域。 |
丁小明主编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G256.1-53 |
148 |
0 |
荐购
|
| 586 |
|
故宫博物院藏藏文序跋译注 |
本书稿基于作者的相关课题, 是对故宫博物院藏藏文文献序跋的首次整理与研究, 也是首次对藏文文献序跋整理做方法上的尝试。这里所谓的“序跋”, 指的是抄写编印藏文文献时写下的短文, 包括“序”“跋”“愿文”“题记”等等, 具有典型的清宫特色, 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信息, 如文献抄写的时间、责任者以及目的等, 是该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证。本书不仅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 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收录并译注的文献可以说是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者, 生动反映了清宫生活的历史样貌, 反映了藏族、藏文化与中央王朝的密切关系。这批有典型故宫特色的序跋的整理与考释, 不仅是确定藏文文献版本年代的重要依据, 也凸显了故宫博物院藏文文献的独特历史价值, 更将为外界提供一批新的研究资料, 使深藏在深宫之中的藏文文献真正活起来, 为人所知, 为人所用,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强有力的佐证。 |
李若愚著 |
四川民族出版社 |
G256.4 |
98 |
0 |
荐购
|
| 587 |
|
贵博论丛:第四辑 |
本书包括博物馆学、文物管理、展陈设计、社教、文保、考古及文物研究、文创开发等内容。围绕贵州考古上的新发现, 文博行业的热点、重点及藏品保护研究, 博物馆的建设发展, 文博工作者的实践积累等展开论述, 集中体现贵州省文博学术研究成果, 呈现了独特的贵州历史文化及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
贵州省博物馆编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G269.277.3-53 |
168 |
0 |
荐购
|
| 588 |
|
自引视角下学者研究兴趣的演化与迁移 |
本书以国内杰出学者为例构建自引网络, 综合采用复杂网络分析、聚类分析、主题分析等方法, 对杰出学者研究兴趣的演化路径与迁移规律进行定量分析和动态探测, 揭示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和创新人才成长规律,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管理启示与对策建议。相关结论和发现主要应用于: 一是为青年学者提供参照和启示, 助其更好地规划学术生涯发展路径、合理地选择研究方向; 二是服务科研管理决策和人才管理工作, 为完善创新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健全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提供参考和依据; 三是唤起学界对自引之科学交流功能和价值的关注, 开发其在考察学者研究兴趣及学术生涯方面的积极功效, 带给后续研究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
温芳芳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G3 |
118 |
0 |
荐购
|
| 589 |
|
从数据分析到理论突破:如何用溯因分析做出创新性的质性研究 |
本书旨在把我们有关溯因的想法转化为具体的研究实践。作者认为, 溯因分析是一种不同的质性研究方法。溯因分析是指明确地设计能够使数据中出现意外发现的可能性最大化的研究; 以不同的方式处理文献; 采取使熟悉的事物陌生化的观念来进行数据编码; 撰写研究报告时进行充分思考和反思, 以形成溯因观点。本书对经典理论、相关著述、代表案例进行了概括和解读, 包括皮尔斯的符号学、格拉泽和施特劳斯的扎根理论、斯塔和格里塞默的边界对象, 以及布尔迪厄的场域, 并围绕相关领域的许多科研实例展开论述。 |
(美) 斯蒂芬·蒂默曼斯, 伊多·塔沃里著 |
研究出版社 |
G3 |
88 |
0 |
荐购
|
| 590 |
|
心理契约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研究 |
本书从心理契约理论视角, 结合和谐理论, 以知识共享员工个体和谐倾向为中介变量, 探讨其对心理契约与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内在机理, 构建心理契约在和谐倾向作用下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过程模型, 挖掘自我效能感与和谐倾向和员工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 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交易型心理契约、发展型心理契约、关系型心理契约分别正向影响知识共享行为, 知识共享对象和谐倾向在心理契约与知识共享行为模型中发挥中介效应作用, 自我效能感积极影响着员工和谐倾向和知识共享行为等变量间的关系。本书研究结果拓展了知识共享行为的研究视角, 为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提供理论框架, 丰富和谐管理的研究成果, 为组织行为学和知识和谐管理的研究予以参考, 优化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管理实践。 |
李霖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G302 |
78 |
0 |
荐购
|
| 591 |
|
知识学 |
本书主要研究知识的产生、流动、转化和进化及其一般规律, 为知识的学习、记忆、应用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旨在为衔接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性交叉学科提供学理支撑。 |
《知识学》编委会编著 |
商务印书馆 |
G302 |
98 |
0 |
荐购
|
| 592 |
|
实验室安全技术 |
本书内容丰富且结构清晰、精心设置三大核心模块: 走进学校化学实验室、从企业事故回归实验室安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在这三大模块之下, 进一步细化为十一项具体任务: 认识化学实验室、实验室个人安全防护、仪器装置安全操作规范、化学品灼伤、化学品泄与中毒、电器与机械伤害、火灾事故、爆炸事故、实验室危险度弃物的管理处置、了解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了解危险化学品相关标准。内容编排简明扼要、图文并茂, 每个任务开明确学习目标结尾设置任务总结与应用练习, 通过这种系统性设计, 全方位培养学习者的安全操作能力与风险应对意识。 |
主编牟太丽, 沈红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G311 |
79 |
0 |
荐购
|
| 593 |
|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与中国式现代化 |
本书围绕科技创新、教育立国、人才培养等方面, 论述如何在这三大战略方面步调统一、协同一致地推进科教兴国战略,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基础性支撑, 对更好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程宇主编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G316 |
80 |
0 |
荐购
|
| 594 |
|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
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聆听学术讲座、参与学术讨论、学术场合自我介绍、英语口语与书面语体差别、准备学术报告、发表学术演讲等。此外, 该课程引导学生批判性地分析学术报告结构特征、语言特点以及演讲者的肢体语言得失, 使学生在分析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学术报告逻辑结构、口头学术报告规范、运用肢体语言以及试听辅助材料的策略与技巧等。 |
邵娟, 孙燕主编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G321.5 |
48 |
0 |
荐购
|
| 595 |
|
迈向自立自强:中国科技会堂论坛:第3辑 |
本书内容精选自中国科技会堂论坛10期内容, 主要包括原子级制造、国际技术标准与大国竞争、智慧交通与自动驾驶、基因编辑、高端芯片与集成电路、纳米科技、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 呈现前沿科技知识, 解读成功背后的政策机制、管理机制, 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素养和管理素养。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G322 |
48 |
0 |
荐购
|
| 596 |
|
2024京津冀科技统计年鉴 |
本书主要反映了京津冀的科技活动情况, 收录了2018-2024年三地相关科技统计数据, 本书分为16部分, 涵盖科技活动综合统计、财政、科研服务业、工业企业、高校、高技术产业、企业创新、创新产出、高新区、孵化器、科普等, 数据源自各类权威统计年鉴和专项调查。反映京津冀三地在不同科技领域的发展水平, 可为读者了解全国及京津冀科技发展状况提供帮助。 |
河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编著 |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G322.72-54 |
36 |
0 |
荐购
|
| 597 |
|
未来教育与改革前沿教程 |
本书聚焦教育领域中一些最前沿话题的介绍、描述、解读和探讨, 分析未来教育可能的走向, 志在为学生解答他们最关心的教育问题。本书集知识的丰富性、前瞻性与思想的启导性于一体, 涉及教育自信、教育管理和政策、教育空间、智慧课堂、教育课程、教师发展、学习方式、学校发展、职业教育、大学教育等方面。 |
罗志敏主编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G40 |
39.8 |
0 |
荐购
|
| 598 |
|
教育与国家认同 |
本书一共十讲, 从国家认同的基本内涵、历史教育与国家认同、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认同、教材建设与国家认同、传统文化教育与国家认同、总体安全观教育与国家认同等角度论述如何在学校场域中建构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 巩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成长为有能力、有格局的一代新人。 |
吴玉军著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G40 |
55 |
0 |
荐购
|
| 599 |
|
因美之名:北京大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集 |
本书内容讲述北京大学近年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要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构建五育融合的教育体系, 将美育作为北京大学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全美育课程体系, 打造美育特色品牌活动, 深化美育改革创新实践, 涌现出一批具有创新性、实效性、典型性的美育案例。为系统总结北京大学美育工作的经验和创新成果, 积极推动案例成果在学校美育改革中的运用, 特将获得北京市和北京大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的做法、成效、思考与探讨总结出版, 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体系化成果, 全面提升我校美育研究和教育水平, 并发挥北京大学在全国美育研究和美育教学工作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
姜国华主编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G40-014 |
58 |
0 |
荐购
|
| 600 |
|
大学生美育基础 |
本书首先探讨了自媒体时代下艺术与美育的新航向, 分析自媒体对艺术普及和审美观念的影响, 以及大学美育的使命与挑战。第二部分聚焦于中西美术, 通过对比分析,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美术的精髓与传承, 以及西方美术的演变与流派, 并探讨中西美术审美差异的根源与融合。第三部分着重于美育的融合实践, 探讨艺术与生活、形象、影视、人文等方面的关系。学生将学习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 了解艺术与时尚、城市、生活方式、书法的关系, 并学习如何塑造个人形象、欣赏影视作品, 以及感受艺术与历史、哲学、文学、科学等学科的跨界之美。第四部分着眼于当代审美思维提升, 引导学生学习艺术鉴赏的多维方法、批判性思维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以及审美素养的培养与提升途径。第五部分展望了美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美育、未来美育的展望与创新, 以及美育的社会责任, 引导学生思考美育与终身学习的关系。 |
汪行雨主编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G40-014 |
59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