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1 |
|
数字赋能美育:应用型高校美育的新维度与实践研究 |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 十二个章节。第一部分首先梳理了数字化美育的理论背景, 回顾了数字技术在美育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并指出数字化美育在高校教育中的潜力。第二部分探讨了数字赋能美育的核心维度, 分别从美育的内容、平台共享机制、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第三部分探讨了数字技术赋能下的美育实践, 重点分析了应用型高校美育数字化建设现状。第四部分分析了数字赋能美育的挑战, 包括技术与教育目标的协调难题, 资源平衡问题, 以及数字赋能美育的伦理与价值探讨。第五部分总结了本书的主要观点, 提出了关于数字化美育未来发展的展望。 |
夏晓涵著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G40-014 |
98 |
0 |
荐购
|
| 602 |
|
大学生美育基础 |
本书首先探讨了自媒体时代下艺术与美育的新航向, 分析自媒体对艺术普及和审美观念的影响, 以及大学美育的使命与挑战。第二部分聚焦于中西美术, 通过对比分析,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美术的精髓与传承, 以及西方美术的演变与流派, 并探讨中西美术审美差异的根源与融合。第三部分着重于美育的融合实践, 探讨艺术与生活、形象、影视、人文等方面的关系。学生将学习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 了解艺术与时尚、城市、生活方式、书法的关系, 并学习如何塑造个人形象、欣赏影视作品, 以及感受艺术与历史、哲学、文学、科学等学科的跨界之美。第四部分着眼于当代审美思维提升, 引导学生学习艺术鉴赏的多维方法、批判性思维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以及审美素养的培养与提升途径。第五部分展望了美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美育、未来美育的展望与创新, 以及美育的社会责任, 引导学生思考美育与终身学习的关系。 |
汪行雨主编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G40-014 |
59 |
0 |
荐购
|
| 603 |
|
整合劳动教育的研学旅行课程研究 |
本书从“理论架构”“现状分析”“路径探寻”三个阶段进行论述, 重点探讨了研学旅行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并结合实际数据与案例, 诊断了现有课程化实践中的问题及中学生劳动素养现状。最终提出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劳动研学资源建设及跨学科主题活动的具体实施路径。 |
胡蓉著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G40-015 |
68 |
0 |
荐购
|
| 604 |
|
医学生劳动教育与实践 |
本书介绍的有关劳动品质、劳动技能等项目, 是当前劳动教育的重点, 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这几个方面的培养。 |
林雪霞 ... [等] 主编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G40-015 |
43.5 |
0 |
荐购
|
| 605 |
|
智慧劳动教育教程 |
本书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 融合劳动实践教育的新内涵和新要求, 从理论到实践, 全面阐述新时代智慧劳动实践的内涵和特点, 旨在培养具备现代劳动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本书采用模块化编写方法, 结构清晰, 重点突出; 以案例阅读和任务实践的形式, 直观展现智慧劳动对学生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 从多个维度融入课程思政理念,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
董亮 ... [等] 主编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G40-015 |
49.8 |
0 |
荐购
|
| 606 |
|
劳动教育 |
本教材为河南中医药大学高等中医药院校通识教育系列教材, 是配合大类培养、教学改革的首套教材, 是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才培养改革的需要, 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本原理分析当前劳动中出现的新问题、遇到的新挑战, 从而让学生树立远大职业理想, 做好个人职业规划, 真正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主要特色: 突出中医药院校的特点, 在教材的案例、习题等的设置中更倾向于选择中医药相关的内容。 |
禄保平主编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G40-015 |
52 |
0 |
荐购
|
| 607 |
|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教程 |
本书共分劳动与劳动教育、劳动精神、劳动情怀培育、劳动技能与职业素养、创新创业激励、劳动权益保护、劳动文化创新研究和未来劳动认知8个项目, 全面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 教材紧密贴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际, 围绕高校劳动教育教学课程特点和现实需求, 框架清晰合理, 内容充实饱满, 集科学性、专业性、针对性、原创性于一体, 能够有力支撑高校劳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 |
张家荣, 许菁, 黎兆跂主编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G40-015 |
39.2 |
0 |
荐购
|
| 608 |
|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与实践 |
本书是一部围绕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展开, 涵盖理论、素养与实践等多方面的内容的高等教材。全书分为两篇: 在理论篇中, 阐述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国传统文化劳动思想等理论根基, 解读新时代劳动教育政策、劳动形态变化及应对, 剖析劳动教育逻辑与协同机制, 介绍劳动法律法规和经济学基础。在劳动素养篇中, 主要论述劳动精神、职业道德、能力创新、安全管理等内容, 探讨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价值, 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 传授劳动安全与自我管理方法。实践篇聚焦校园实践、专业技能劳动与创新创业, 通过宿舍内务整理、校园清洁、专业实训、创新创业实践等活动, 增强学生劳动技能与社会责任感, 助力大学生全面发展, 传承和弘扬劳动精神。 |
赵忠民主编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G40-015 |
49 |
0 |
荐购
|
| 609 |
|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与实践 |
本书内容包括劳动的概念、劳动教育理念的形成、劳动精神、劳动安全和劳动保护几部分。本书以促进学生修养德行, 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课程, 激发学生学习劳动模范们的劳模精神, 帮助学生成为有素质的劳动者, 促使学生在工作中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争创一流。本书总结了劳动教育经验, 融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 以培养劳动观念、指导劳动实践、提升劳动能力为基本理念, 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教材。 |
贺剑主编 |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G40-015 |
30 |
0 |
荐购
|
| 610 |
|
教育人类学田野研究十二讲 |
本书不仅汇聚了国内教育人类学界最顶尖的几位资深学者的报告, 还包含了几位在国外深造的青年学者新鲜出炉的研究成果, 同时还有多位专家的点评与讨论, 堪称一部具有学术传承、前沿研究和思想交锋的教育人类学文集。本书的主题围绕着教育人类学学科的核心议题展开, 包括教育人类学的新范式、海内外民族志新展望、教育文化、教育仪式、乡村教育、少数民族教育、幼儿教育与儿童成长、女性教育等, 构成了涵盖教育人类学的基本理论、民族志方法和田野实践与反思的综合性文本, 对于读者深入了解教育人类学的新动态、新思路和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价值, 对于拓宽国内教育人类学的研究视野和启迪更多青年学子加入到教育人类学的研究实践中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
杨德睿, 齐学红主编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G40-056 |
39 |
0 |
荐购
|
| 611 |
|
现代教育技术:理科:中册 |
本书共分6章, 分别为特殊字符的处理与制作、图形图像的处理与制作、动画的处理与制作、视频的处理与制作、学科专业素材的处理与制作、数字化教育资源与学科的融合。 |
主编付蓉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G40-057 |
45 |
0 |
荐购
|
| 612 |
|
新编现代教育技术 |
本书由基础与理论、环境与技术、应用与拓展三大模块构成, 共计九章内容。具体内容涵盖现代教育技术概论、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教学媒体与信息化教学环境、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课件/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评价、在线教学系统与平台、新兴学习形式与教学模式、智慧教育等。 |
刘瑞儒, 周海军主编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
G40-057 |
56 |
0 |
荐购
|
| 613 |
|
教育管理与现代教育技术前沿研究 |
本书是一本关于教育管理与现代教育学前沿问题的论文集, 主要探讨了中小学教育管理和教育技术应用中的实践问题。在理论研究方面, 本书深入探讨了教育管理的理论体系, 提出了针对现代教育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在调查报告方面, 本书结合当下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 针对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 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方面, 本书结合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阐述了教育技术应用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并提供了有效的实施方法和策略。本书针对当前教育管理和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分析和研究, 内容新颖、实用性强, 对于当前教育管理和教育技术学领域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
韦耀阳主编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G40-058 |
168 |
0 |
荐购
|
| 614 |
|
扶放有度学习:支持和培育学生的学习主体责任 |
本书作者提出了“支架学习模式”, 从学习者学习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支架学习是什么, 为什么要提供支架学习, 支架学习的心理基础, 支架的类别, 支架的搭建和撤除, 其目的是支持和培育学生的学习主体责任。 |
(美) 南希·弗雷, 道格拉斯·费希尔, 约翰·阿尔马罗德著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G42 |
69 |
0 |
荐购
|
| 615 |
|
知识教育的伦理守望 |
本书共分为五章: 前三章分析知识教育在历史上经历过三种不同的形态, 即德性的知识教育观、科学的知识教育观和和实用的知识教育观, 并且从国际视角揭示知识教育的现实状况--日益实用化, 从功利主义的视角揭示造成知识教育时代问题的根本原因; 后二章全面呈现当今学校知识教育功利化的整体面貌, 探索化解知识教育风险的伦理方案: 一方面是美好教育的价值引领, 要对教育进行伦理想象, 使教育逐步得到改善, 并成为社会发展方向的引领力量; 另一方面要超越功利化的优绩主义逻辑, 重构学习空间, 为学生的知识习得建构一种伦理的方案, 并使学校、尤其是班级成为一个伦理性的教育实体, 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提供一种伦理型的文化氛围。 |
柴楠等著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G421 |
52 |
0 |
荐购
|
| 616 |
|
小学教育心理学:微课版 |
本教材致力于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小学教育实践相结合, 注重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 旨在为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通过学习本课程, 未来小学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效应对教学中的各种挑战,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李淑莲主编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G44 |
49.8 |
0 |
荐购
|
| 617 |
|
根本在于解决实际问题 |
本书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内容、理念、意义、方法等进行了系统介绍, 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刘玉瑛著 |
人民出版社 |
G442 |
45 |
0 |
荐购
|
| 618 |
|
幼儿学习品质与感觉统合 |
本书将感觉、运动、情绪和脑的整合功能联系起来, 构建培养学习品质的感觉统合训练模式。通过感觉统合教育帮助儿童运用感官能力进行学习、综合感官信息构建经验, 增强儿童学习的主动性, 进而促进儿童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的形成。针对教师实践中“理解、识别与评估”的实践困难提出基于感觉统合训练的学习品质培养基模, 将“能学”“会学”“好学”作为学习品质培养的核心要素, 从感官启动、感官学习、感官经验三个方面促进儿童学习品质的发展。通过运动促进儿童脑区分化和神经网络连接, 为学习品质发展提供生理和心理基础。通过游戏的方式促进儿童知识、经验的整合, 在游戏中体会快乐和成功, 激发儿童学习的热情。 |
邓芳著 |
九州出版社 |
G442 |
78 |
0 |
荐购
|
| 619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
本书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从新质生产力视角出发, 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创新、路径创新、课程体系创新方向, 提倡营造和优化校园心理服务文化, 以社会实践为基础、融合多学科知识, 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智能化、个性化和全流程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依托于新质生产力, 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万物互联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本书强调新质生产力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垂直应用, 为高校管理者提供了新的视野。 |
岳明蕾, 杨化刚著 |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
G444 |
98 |
0 |
荐购
|
| 620 |
|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本书以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需求为导向, 构建十二章知识体系。涵盖心理健康认知、心理咨询利用、自我探索、学习社交恋爱心理、压力情绪管理、网络防沉迷、生涯规划及生命意义探寻等内容。 |
高涛, 王玉杰, 张燕平主编 |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G444 |
3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