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29期1752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641 中国历代文论要略 本书立足具体文论资料, 在恪守传统学术话语传统的前提下, 加以符合现代理论精神的解读与建构; 梳理出文学论、创作论、理解论、审美论四个不同层面, 又相互交融的理论面向, 以此展示中国文论体系的共时性结构和历时性发展, 并刻画出中国历代文论的生动样貌。 蔡宗齐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I206.2 140 0 荐购
642 苏轼眉山诗文注评 本书的研究对象为苏轼诗文, 重点讨论苏轼与眉山相关的诗词文, 包括涉及到苏轼在眉山的生活, 眉山的景、物、人、风俗等的诗词文, 苏轼在眉山期间所写作的诗文等。苏轼诗文中虚指故乡的如“故国”“故山”等没有写到具体内容的, 以及苏轼、苏辙和家人离开眉山后的生活则不在重点讨论之列。本书为两大板块: 其一, 主体部分。选择涉及眉山内容较多的篇目进行注评, 包括原文、注释、简评三个板块。其二, 附录部分。对于涉及眉山内容较少的篇目, 只列出诗文题目和涉及眉山的词句, 纳入附录部分。此外, 附录还择录了苏轼诗词文中涉及四川内容较多的篇目和诗句。 方永江, 刘清泉, 袁丁著 巴蜀书社 I206.2 68 0 荐购
643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选读新编 本书遵循“经典作品选读”是文学史教育、中文教育基本路径的教育教学观, 坚持守正创新、文史结合、大文学观以及经典需要挖掘、阐释和建构的学术思想, 将“文体简史”“作品选”“作者简介”“作品导读”“拓展延伸”“思考练习”诸体例有机结合, 分为“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四个单元, 每个单元选入“精读”8篇, 其余名篇则以“泛读存目”形式呈现, 从而总体勾勒和揭示了百余年中国现代文学演进的样貌、脉络和精神, 统筹了基础性、经典性、应用性和研究性。 郑升, 曾妍, 平瑶主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I206.6 78 0 荐购
644 李準研究论丛 本书力求概括作家不同时期的创作评论, 并积极吸纳李准研究的最新成果, 尝试对于作家研究能够摆脱“跟政策”的既定范式, 探讨作家创作和评价的复杂性, 探索新中国第一代作家的培养机制和创作路径。通过李准研究资料的整理, 可以从一位典型作家的人生和创作轨迹中, 发现一个时代文艺的辙印对于当代文学发展史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魏华莹编 河南大学出版社 I206.7-53 59 0 荐购
645 诗词里的江南 本书以嘉兴地区为江南水乡的蓝本, 选取唐、宋、明、清时期描写江南的诗词50首展开赏析, 作者的解读角度独特, 不从创作技巧、音韵格律上做过多评论, 而从现实生活的角色去代入来体会, 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 作者用雅致而口语化的文字, 让原本比较枯燥的品读增添了散文的韵味。本书通过作者的引导, 让读者对原作的美的体悟, 有了一种或外延、或内涵的再深入。通过作者情感深处对于江南的理解, 来诠释、深化经典诗词里的江南, 使纸面上的江南与读者心目中的江南在地理与风俗上高度吻合。 沈卫林著 华文出版社 I207.2 58 0 荐购
646 智绘诗境:当AI遇见唐风宋雅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几十首诗词作品, 以律诗和词为主, 还有几首AI智能创作后经作者完善修改的诗词。每首诗词均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解读, 作者将人工智能解读内容进行梳理、整合, 同时加上自评内容作为补充, 可以让读者比较并感受AI人工智能技术创作的诗词和作者本人解读的区别与各自的优劣, 更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从人机对比中, 能明显看出AI对于中国传统文学创作的解读很到位, 虽然会有遗漏, 但是无论遣词造句, 还是前后衔接, 都是相当恰当而精彩的。 郑良伟著 宁夏人民出版社 I207.22 72 0 荐购
647 20世纪女性主义诗学在中国的流变与影响 本书辨析了女性文学的概念和内涵, 考察了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的流变和影响, 历时性地考察了从近代女作家到新世纪女作家的创作特点, 分析不同时代女性写作的不同特质和一些卓有成就的女作家创作的特色和代表性作品, 特别关注了一些被文学史遗忘的女作家, 以呈现女性主义诗学在中国的整体风貌。该论著对现代文学史上遗忘的女作家进行了发掘和研究, 这是该论著的重要学术价值。对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女作家, 该书进行了详尽而细致的研究。 刘希云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 I207.22 88 0 荐购
648 元代唱和诗研究 本书致力于对元代现存唱和诗集进行全面的搜集与整理, 并对这些诗集的作者、创作背景、编排体例以及流传情况、评介、存佚状态等进行了简要的考述。研究以《全元诗》《全元文》等为基础文献, 同时广泛参考了《元史》《元典章》《元朝名臣事略》《元诗选》《元史纪事本末》等相关史传、笔记、政书, 通过全面排比、钩沉、辑佚、搜集整理及比较考辩相关史料, 深入开展了“元代唱和诗”的研究。 彭健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207.227.47 108 0 荐购
649 词学:第五十三辑 本书依照集刊体例, 设“论述”“考辨”“书志”“年谱”“文献”“论词书札”“词苑”“丛谈”诸栏目。主要的论文部分收录了词学研究领域最新的一批研究论文, 涉及词体词调词律、名家词研究史接受史、历代词发展与词学史等方面的内容。考辩、年谱栏目刊发有关词人生平行迹的文章, 书志栏目聚焦词籍版本, 文献与论词书札栏目侧重词学文献。 马兴荣, 方智范, 高建中, 朱惠国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207.23 98 0 荐购
650 清代词学家研究:中册 本书体现清代词学批评史的发展路径, 以专题形式研究陈子龙、朱彝尊、王士禛、刘熙载、王鹏运、郑文焯、朱祖谋、况周颐、王国维等31位在词学史上有重要批评理论建树和学术影响的清代词学家, 对每一位词学家进行系统研究, 包括生平事迹、词学文献、研究状况、主要词学观点及价值和影响等, 并对前人较少关注的一些词学家, 如沈雄、徐釚、姚燮、丁绍仪、江顺诒等, 予以辨析讨论。 孙克强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I207.23 72 0 荐购
651 清代词学家研究:上册 本书体现清代词学批评史的发展路径, 以专题形式研究陈子龙、朱彝尊、王士禛、刘熙载、王鹏运、郑文焯、朱祖谋、况周颐、王国维等31位在词学史上有重要批评理论建树和学术影响的清代词学家, 对每一位词学家进行系统研究, 包括生平事迹、词学文献、研究状况、主要词学观点及价值和影响等, 并对前人较少关注的一些词学家, 如沈雄、徐釚、姚燮、丁绍仪、江顺诒等, 予以辨析讨论。 孙克强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I207.23 72 0 荐购
652 清代词学家研究:下册 本书体现清代词学批评史的发展路径, 以专题形式研究陈子龙、朱彝尊、王士禛、刘熙载、王鹏运、郑文焯、朱祖谋、况周颐、王国维等31位在词学史上有重要批评理论建树和学术影响的清代词学家, 对每一位词学家进行系统研究, 包括生平事迹、词学文献、研究状况、主要词学观点及价值和影响等, 并对前人较少关注的一些词学家, 如沈雄、徐釚、姚燮、丁绍仪、江顺诒等, 予以辨析讨论。 孙克强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I207.23 72 0 荐购
653 珍本绣像志怪小说 本书是一本全方位研究志怪小说的专著, 作者花了多年的收藏、寻访, 用心用情用力完成这样一本图文并茂, 史料充沛的大作, 全书介绍了75种绣像志怪小说, 《绿野仙踪》《升仙传》终于露出神秘面纱, 刮目相看。书中展现了700多幅封面、内封、牌记、版权页、绣像, 可谓淋琅满目、蔚蔚大观, 尤其是那些重要版本但在现在各种书目中误收、失收的, 如《七真祖师列仙传》《临水平妖志》《飞行之怪物》等, 这次让版本说话。 习斌著 上海远东出版社 I207.41 518 0 荐购
654 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料整理与研究:1949-1979:当代诗歌、散文卷 本书对少数民族当代诗歌、散文史料进行了全面搜集整理和研究, 考察了少数民族诗歌发展的基本情况, 重点关注了各民族代表性诗人诗歌创作、传播和研究的基本情况。依据史料, 对少数民族诗歌、散文创作和理论批评的总体进程、基本特点、创作影响、研究方法、学术思想和批评范式的演进、得失进行了客观评价和总结, 分析了少数民族散文创作与散文批评研究不平衡的原因。 李晓峰, 苏珊, 龚金鑫编著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I207.9 200 0 荐购
655 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料整理与研究:1949-1979:史诗、叙事诗卷 本书主要对少数民族“三大史诗”--藏族《格萨尔》、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史诗的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学术活动、研究文献等方面的史料进行了全面搜集和整理, 从理论上总结了少数民族史诗研究的基本特征, 研究范式、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其中, 《格萨尔》搜集整理、理论研究以及时代变迁等珍贵史料, 反映了少数民族史诗从发现、整理、翻译、研究到经典化的复杂坎坷的历史进程。本卷还依据史料所呈现的少数民族史诗的空间分布、搜集整理和研究状况, 讨论和分析了少数民族史诗搜集整理和理论研究的不平衡问题, 使少数民族史诗搜集整理和研究的初始状况得到全面客观呈现。同时, 本卷还对少数民族叙事诗搜集、整理和研究史料进行了钩沉和研究, 还原了这一时期少数民族叙事诗搜集整理、出版和研究的历史现场, 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李晓峰, 邱志武, 包国栋编著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I207.9 236 0 荐购
656 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料整理与研究:1949-1979:电影文学卷 本书是目前第一部系统整理和研究少数民族电影史料的学术著作。本卷本着“一分史料一分话 ” 的学术理念, 探讨了少数民族电影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少数民族电影与新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关系, 研究了少数民族电影在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认同, 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的社会功能, 系统阐释了少数民族电影的审美价值。 李晓峰, 王丹, 杨永勤编著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I207.9 188 0 荐购
657 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料整理与研究:1949-1979:当代作家作品争鸣卷 本书汇集了本时期在少数民族文学学术史上影响较大的作家作品争鸣史料, 包括侗族滕树嵩的小说《侗家人》, 仫佬族包玉堂的诗歌《侗寨情思》、壮族陆地的小说《美丽的南方》《故人》、蒙古族玛拉沁夫小说《在茫茫的草原上》、扎拉嘎胡的小说《悬崖上的爱情》、侗族苗延秀的诗歌《元宵夜曲》、李乔的小说《欢笑的金沙江》等。分专题对这些争鸣史料进行了系统钩沉和搜集整理, 许多史料为首次面世的珍稀史料, 如《侗家人》讨论的内部档案史料、苗延秀杂文《白手起家》和《老爷式的文人》引发的争鸣的史料、扎拉嘎胡的小说《悬崖上的爱情》的批判及《草原》编辑部的检讨, 等等。 李晓峰, 邹赞, 方思瑶著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I207.9 162 0 荐购
658 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料整理与研究:1949-1979:戏剧文学卷 本书对少数民族传统戏剧和当代话剧、歌舞剧等新剧种文学史料进行全面整理和系统研究。史料种类有各民族剧种和剧目目录、少数民族戏剧调查资料、戏剧理论和戏剧评论、序言、回忆录、会议、报道、访谈、创作笔记等。本卷还对部分少数民族语言戏剧文学史料进行了翻译, 许多史料第一次以汉文的形式面世, 全面反映了少数民族戏剧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种类、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取得的成就。由于目前许多剧种已经消失或处于濒危状态, 因此, 本卷提出要加大少数民族传统戏剧的抢救性保护, 加大少数民族传统戏剧的“两创”力度, 繁荣和发展新时代少数民族戏剧文学, 丰富了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的认识, 具有重要的史料和学术价值。 李晓峰, 韩争艳, 雷丝雨编著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I207.9 236 0 荐购
659 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料整理与研究:1949-1979:民间文学综合卷 本书由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原则、方法、问题以及各民族民间文学整体状况等宏观性问题三个专题史料及其研究构成。史料类型有讲话、调查报告、理论批评、问题研讨、倡议建议、编读往来等。在这些史料中, 钟敬文、贾芝、费孝通等人对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的重视, 对搜集整理原则方法和存在问题的及时发声, 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和研究产生了方向性影响。史料中23个民族民间文学的概况、综述和研究文献, 呈现了本时期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与研究的基本状况。其中, 云南各地大量的第一手民间文学调查报告等原始资料, 弥足珍贵。而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等重大理论问题的深入讨论, 改变了过去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理论研究水平和研究范式的既有认知。 李晓峰, 李思言, 王雨琹编著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I207.9 174 0 荐购
660 中国当代文学地方材料的整理与阐释:以新时期宁夏文学为中心的考察 本书以新时期宁夏文学为中心, 探讨了对中国当代文学地方材料的整理与阐释。内容分序言、绪论、第一至四章、结语、附录、后记等部分, 分别从“地方路径”视域内的宁夏当代文学, 《朔方》与新时期宁夏文学的发生, “二张一戈”与新时期宁夏作家队伍的构建, 宁夏文学批评的话语建构、经验生成与实践效应, 新时期宁夏诗歌生态的形成与建构等方面, 通过翔实材料对新时期宁夏文学做了较为独到、系统而全面的梳理, 是研究宁夏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具有考据意义的理论著作。 白亮著 宁夏人民出版社 I209.943 66.98 0 荐购
页码:33/78页  每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