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1 |
|
道德与艺术的双重变奏:徐复观文艺美学思想研究 |
本文围绕徐复观文艺美学思想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其文艺美学思想呈现出的特点,产生这一美学思想的理论渊源和文化基因,重点考察他文艺美学思想中渗透着的人文主义精神,创造性的将中国艺术精神建立在“心性文化”之上,并从中抽取出人性论积淀上的忧患意识,对中国艺术精神和艺术心灵做出深入的剖析,开辟了文艺美学的诗性智慧。 |
马林刚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01 |
46 |
0 |
荐购
|
| 702 |
|
热点与前沿:青年文艺论坛 |
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为青年文艺论坛,下册为第一届全国青年文艺论坛:转型年代、青年与中国故事。内容包括:当前文化语境中的文风问题;现代主义思潮再反思等。 |
祝东力,李云雷主编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I04 |
98 |
0 |
荐购
|
| 703 |
|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4卷:美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 |
本书系统考察和分析了百年中国的美国文学研究的脉络和重要成果,对学科史的源头和有关的学术与教学机构进行了梳理和阐释,时间跨越达一百五十年之久。 |
陈建华主编 |
重庆出版社 |
I106 |
57 |
0 |
荐购
|
| 704 |
|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5卷:英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 |
本书在全面梳理英国文学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展示了中国的英国文学研究的脉络和主要特征,具体解读了各个时间阶段中国关于英国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方面的代表性著述,指出了这些成果的学术价值与创新之处。该卷在总结英国文学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该领域有待开拓的课题作了前瞻性概括。 |
陈建华主编 |
重庆出版社 |
I106 |
63 |
0 |
荐购
|
| 705 |
|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8卷:六十年来的中国德语文学研究 |
本卷即以史实梳理和线索勾勒为主,除“绪论”和“结论”两部分外,分为上、中、下三篇六章,对现代学术双轨制度,即作为德语文学研究载体的大学与社会科学院的历史演变,对作为个案的学术史代表人物如冯志、叶廷芳、杨武能,对“经典”作家作品如歌德之《浮士德》的研究著作,对德文学科学术史本身,进行了较为透彻的反思。 |
陈建华主编 |
重庆出版社 |
I106 |
63 |
0 |
荐购
|
| 706 |
|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9卷:日本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 |
本书展现了中国几代研究群体的学术成就,对学者们在日本文学史研究、古典散文叙事文学研究、能乐等戏剧文学研究、现代文学研究等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做了分析和评价。 |
陈建华主编 |
重庆出版社 |
I106 |
51 |
0 |
荐购
|
| 707 |
|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10卷:印度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 |
本书对中国的印度文学研究进行了考察评析,对学科史作了脉络清晰的回顾。分为“印度文学研究呈品字形结构”、“泰戈尔及孟加拉语文学研究”、“印度文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印度古代文学研究学术考察”等十大部分。 |
陈建华主编 |
重庆出版社 |
I106 |
53 |
0 |
荐购
|
| 708 |
|
外国文学研究 |
本书为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论文汇编,共收录19篇论文,包括文学文本研究、文学现象及风格研究、文学理论研究三个部分,主要从对文学文本、句式句法的文学意义、文学要素、文学作品的思想性以及文学审美和文学的审美内涵等多个角度对外国文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
徐志英,骆洪主编 |
云南大学出版社 |
I106 |
42 |
0 |
荐购
|
| 709 |
|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2卷:外国文学研究的多维视野 |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多维视野中的外国文学研究”约请国内学界在相关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撰写了12篇文章,下篇“外国文学史范式的建构及相关问题”主要讨论了:外国文学史范式的建构;“外国文学”课程设置与学科发展;中国近代报刊中的的翻译小说及其评论;中国台湾地区的外国文学研究。 |
陈建华主编 |
重庆出版社 |
I106 |
68 |
0 |
荐购
|
| 710 |
|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1卷: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
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涉及百年来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详细阐述了形式理论、元方法论、“本土”实践与世界文学,以及新媒体时代外国文学研究方法的理论跟进等问题,并对这些方法论各自的优劣长短进行了符合实际的分析和中肯的评价。下篇以学术话语转型为线索,对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进行整体性的回顾与反思,将外国文学研究视为一种话语建构与实践活动。在回顾这段历史时借鉴话语分析的方式,既有史的梳理,也有论的深入。 |
陈建华主编 |
重庆出版社 |
I106 |
69 |
0 |
荐购
|
| 711 |
|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3卷:外国文论研究的学术历程 |
《外国文论研究的学术历程》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总12卷之第3卷。全书总分为五章,其中解放前的文论研究为一章,解放后的文论研究分为四章。按照系列套书的统筹规划,该卷秉承套书的总体要求,注重原生态,竭力走进国外文论引介与研究的历史,以欧美文论、日本文论、马克思主义文论、俄苏文论为经线,以学人、学说、学刊为纬线,细数百年来中国学人在引介和研究外国思想家的学说的道路上所做的努力,同时也见证了外国文论在中国的旅行印记。本书在梳理中反思当代中国的外国文论引介路径与接受格局上的现实问题,探索我国未来的外国文论引介的战略规划,研究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的实践。 |
陈建华主编 |
重庆出版社 |
I106 |
82 |
0 |
荐购
|
| 712 |
|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12卷:亚非诸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 |
本书主要介绍亚非地区除日本、印度(两国因篇幅较大,另立专书)以外各国的文学情况。本书对该地区从古至今的主要文学作品及作家都予以了介绍,时间跨度很大;对研究这些作家作品的著述、论文也一一列举评介。欧美及亚洲地区的日本等向来是世界文学史的重点关照对象,而对亚非(除日本、印度)地区的描述则少之又少。 |
陈建华主编 |
重庆出版社 |
I106 |
81 |
0 |
荐购
|
| 713 |
|
外国文学评论集 |
本书是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的老学者康林的文集,是一部外国文学评论集,作者视野开阔,文思缜密,艺术感觉敏锐,观点新颖独到。全书共分三辑。作者以数十年研究功力,对外国作家,尤其是俄罗斯作家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有较好的可读性。 |
康林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106-53 |
88 |
0 |
荐购
|
| 714 |
|
数学我爱你:大数学家的故事 |
本书介绍了欧几里得、阿基米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等数学家生活中的故事。 |
(美)吕塔·赖默尔(Luetta Reimer),(美)维尔贝特·赖默尔(Wilbert Reimer)著 |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I14 |
28 |
0 |
荐购
|
| 715 |
|
体:中国文论元关键词解诠 |
本书为国内学界首次对中国文论元关键词“体”的文艺学解读和语义学诠释。上编“尊体”,在文学理论之语言学转向的现代学术背景下,楬橥“体”的语言本体论价值,重建汉语批评的语言意识及文体意识;中编“破体”,在汉语言文学及文化之流变的历史语境中,考量以“体”为词根的关键词如何标识不同时代的“体”和“所体”,重识汉语批评的文体自由及文体嬗变规律;下编“原体”,返回轴心期历史语义现场,追问“体”在汉语文化元典中的原初释义及文化语义学根柢,重构汉语“体”关键词的理论谱系,重塑“体”的生命与风骨。 |
李建中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206 |
39 |
0 |
荐购
|
| 716 |
|
先秦文学作品选注 |
本书主要选注了古代神话、诗经、楚辞、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中的经典文章,共计50篇,全书采取录入原文,之后进行注释的方式写作,并对相关知识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理解和欣赏我国古代文学经典著作。 |
王义选注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206.2 |
60 |
0 |
荐购
|
| 717 |
|
纪昀文学思想研究 |
本书对纪昀的诗学观、诗歌创作理论、诗歌史论、小说观与创作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认为纪昀文学思想体现了中国清代乾嘉时期,正统文论家对传统诗学思想的总结和对诗歌史的系统梳理,在中国诗歌批评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
杨子彦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206.2 |
58 |
0 |
荐购
|
| 718 |
|
三曹醇疵 |
本书釆用微观研究的方法,考证和分析了三曹某事的前因后果或某篇诗文的内容特色。全面地评价了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的一生行藏和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所作诗文。 |
董家平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206.2 |
45 |
0 |
荐购
|
| 719 |
|
短长集 |
本书收入作者在各类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的论文25篇,论题从汉宋儒学到明清小说戏曲,考证与义理并重,对中国文化与文学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与深刻的反思。 |
谢谦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206.2 |
59 |
0 |
荐购
|
| 720 |
|
古代文学教学热点难点疑点述论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胡适的《诗经》研究;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平议;韩愈“以诗为戏”论; 赵翼论韩愈;唐宋八大家得名过程平述;古代散文史上的韩柳优劣论综述等。 |
庆振轩,胡颖,宁俊红主编 |
兰州大学出版社 |
I206.2-42 |
22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