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1 |
|
七生莲 |
本书包括《猎舌师》《中国野人》《副领事》《幽灵军》等十余篇已发表在各大文学刊物的优秀作品, 从不同的地域、视角、人群, 反映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不折不挠的抗争历程, 保家卫国、可歌可泣的抗战精神。作品融入了作者对战争与人性的深入观察与思考, 同时闪烁着理性与人文的光辉。 |
房伟著 |
作家出版社 |
I247.7 |
79.8 |
0 |
荐购
|
| 922 |
|
红旗漫卷江西 |
本书作者以饱满的激情和精彩的故事, 还原了一段段江西的红色历史, 将读者带劲江西这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四大摇篮”“四处胜地”“一营”“一人”“旌旗十万”, 形象地展现了江西这片浸透着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 承载着深沉厚重的红色记忆。江西的青山绿水, 处处凝结着革命的传奇。这些惊险故事, 不仅引人入胜, 而且体现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跨越历史时空、催人奋进的红色精神的精髓。 |
朱虹著 |
三环出版社 |
I247.81 |
48 |
0 |
荐购
|
| 923 |
|
讲好红色故事 |
本书是后代讲述的先辈们的红色家风故事, 主要精选汇编了《环球人物》杂志采写的二十余篇人物专访。通过生动记述, 展现了老一辈革命者无私奉献、严于律己的精神以及后辈们赓续红色血脉不懈奋斗奋勇向前的风貌。书稿中的人物专访故事包括《刘型之女刘松柏接受专访: 延安式婚礼传了三代》《专访李大钊之孙李宏塔: 把“七一勋章”献给爷爷》《梁汉平接受专访: 父亲梁金生, 一手办药厂一手管保小》《专访冼星海之女冼妮娜: 延安的一天从音乐开始》等。 |
《环球人物》杂志社编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I247.81 |
58 |
0 |
荐购
|
| 924 |
|
走进古国牛梁河:红山文化发现百年纪实 |
本书通过踏访以牛河梁为主的红山文化遗址, 以牛河梁为主的红山文化遗址考古发掘报告为依据, 结合最新专家研究成果, 以新的视角, 用报告文学的形式, 对牛河梁红山文化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和解读, 讲述翔实新鲜的牛河梁红山文化故事, 展现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曙光, 解析其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通过发掘遗落的文化和文明, 阐释考古的深层意义, 追溯民族信仰源头、探寻文明文化之根, 坚定文化自信, 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 |
张男, 邱凌, 邸玉超著 |
辽海出版社 |
I25 |
150 |
0 |
荐购
|
| 925 |
|
鼓诗:中国打击乐的先行者 |
本书分为三大篇章。第一篇“他的击乐世界”以传记文学形式, 完整呈现李真贵从童年启蒙到中央音乐学院的专业成长, 直至创立中国民族打击乐教学体系的艺术人生轨迹, 以及收获。第二篇“文论集”收录14篇学术文献, 构成中国打击乐理论研究的核心文献, 既有《论土家族打溜子的艺术特点》等田野考察成果, 也有《中国打击乐学科建设的探索与思考》等学科建设纲领; 既包含《民族乐队常用打击乐器名称规范化探究》等基础研究, 更通过《鼓诗》创作谈揭示“圆形审美意识”的艺术哲学。第三篇“作品集”精选13部代表性乐谱, 贯穿传统与现代两大维度, 既有《喜庆锣鼓》《将军令》等民间锣鼓乐活态传承范本, 更收录《鼓诗--为一群中国鼓而作》这部被誉为“中国现代鼓乐里程碑”的经典作品, 展现从土家族打溜子到现代组合打击乐的技艺演进。 |
李真贵, 蒲丽华著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I25 |
128 |
0 |
荐购
|
| 926 |
|
土育八桂 肥沃壮乡:广西土肥事业40年 (1979-2019年) 发展纪实 |
本书是广西区土肥站四十年发展历史回顾文集。全书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 以近于纪实的笔法回顾近四十年来广西区土肥站的工作场景、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土肥站多年来组织带领全区广大土肥工作者认真履行职责, 积极推广土肥水新技术, 做大做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大文章, 为推进广西农业稳步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本书既呈现了自治区土肥工作者辛勤劳动与默默奉献的工作群像, 也记录了广西土肥工作不断发展的历史, 具有较好的史料价值。 |
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站编 |
漓江出版社 |
I25 |
60 |
0 |
荐购
|
| 927 |
|
锦绣东华, 春华秋实:青年学生对话东华“大先生” |
本书分为“建校开荒”“纺织报国”“高新科技”“时尚艺术”等数个专题。 |
吴小军主编 |
东华大学出版社 |
I251 |
98 |
0 |
荐购
|
| 928 |
|
海上列传:一个记者笔下的人物 |
本书是一本鲜活生动的人物作品集, 是有年代特征的世象“万花筒”。作者是一位资深记者, 书里收录了作者四十多年来在新闻一线采写的50多篇人物作品, 大多记述的是改革开放后活跃在上海大都市的各色人物, 收录和选编了作者在其新闻生涯的18年间发表过的各种题材、各种样式的代表性作品, 其中有著名科学家的感人故事, 有劳模标兵的真情讲述; 有大飞机研制团队的曲折历程, 有航天专家的成长密码; 有触碰“天网”的罪犯心迹, 有侦破大案的警官传奇等。 |
孙洪康著 |
上海三联书店 |
I253 |
88 |
0 |
荐购
|
| 929 |
|
聚焦美丽中国:环境新闻 |
本书是部意义非凡的书籍, 由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精心拣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环境报》等权威媒体已发表的、涉及生态环境的优质文章汇编而成。透过环境记者独特的视角, 全方位展现了2012至2023这十余年期间, 我国在环境保护领域的攻坚克难、生态修复工作的稳步推进、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度践行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书中详细记录了环境记者们不辞辛劳, 深入污染现场、生态修复工地等一线, 用敏锐的观察力与专业笔触, 报道生态环境变化, 凭借一篇篇报道引发强烈社会反响, 有力推动社会各界关注与行动, 为生态环境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
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编 |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
I253.9 |
89 |
0 |
荐购
|
| 930 |
|
吃酒喝茶看花去:像古人一样美好生活 |
本书辑录了七十多篇短小隽永的古文小品, 每篇均附白话译文及精要注解, 配有写意水墨插画, 向忙碌焦虑的现代人描绘了一幅古人优雅闲适生活的画卷--有节气节庆之时的风土人情、大江大河之间的壮美丽景, 有吟诗赋词的快意人生、饮酒看花的逸致闲情, 也有风流传奇的士人故事, 更有寓有哲思的观点见解、爱恨交加的情感世界。诚邀读者通过这本书, 发现、品读那些湮没于文化典籍的优美小文, 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 试着像古人那样慢下来, 学会欣赏一朵花、品尝一杯茶、观赏一次落雪的美好, 品味生活滋味。 |
(宋) 苏轼等著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262 |
59.8 |
0 |
荐购
|
| 931 |
|
荛圃藏书题识 |
本书以影印方式呈现。《荛圃藏书题识》, 清黄丕烈撰, 缪荃孙等辑。黄丕烈是清代中叶苏州的著名藏书家, 一生经其递藏的宋版逾200部, 他所收得之善本, 倘为孤本奇书, 往往绘图征诗。他的题跋行文自然, 真情流露, 为书林掌故的绝佳史料, 为后代人著述所采用, 故凡有黄跋之书为后来藏书家所特别珍贵。黄氏的题跋散载各书, 他生前并未辑编。最早是光绪初年吴县潘祖荫自聊城杨氏藏书中抄得80篇, 交缪荃孙排比, 欲予印行。缪氏乃续自常熟瞿氏、钱塘丁氏、归安陆氏、仁和朱氏诸家藏书中辑得黄跋并潘氏辑稿共得325篇, 由潘氏滂喜斋刊行。 |
(清) 黄丕烈撰 |
古吴轩出版社 |
I264.9 |
520 |
0 |
荐购
|
| 932 |
|
夏丏尊散文选 |
本书选录了作者《白马湖之冬》《我的中学时代》《我之于书》《致文学青年》等数十篇各时期代表性文章。作者写作多从细致观察世象、参与社会生活、深化国文教育等方面入手, 紧贴社会民瘼, 着眼广大学子, 故而文章影响深远, 在今天仍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
夏丏尊著 |
湖北教育出版社 |
I266 |
26 |
0 |
荐购
|
| 933 |
|
世载堂杂忆全编 |
本书是刘成禺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笔记体史料, 1946年9月15日开始在上海《新闻报》副刊《新园林》连载, 风靡一时。记载了晚清至民国时期的人物事迹、政治制度、社会变革, 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和民国史的重要资料。1960年中华书局根据钱实甫 (1909-1968) 的整理首次出版单行。刘成禺 (1876-1952), 本名问尧, 字禺生, 笔名壮夫、汉公、刘汉, 湖北武昌人。1876年生于广东番禺, 故字禺生。幼年受教于梁鼎芬, 后又曾跟随辜鸿铭和容闳学习西文。先后在日本、美国留学, 曾追随孙中山, 先后任大元帅府顾问、陆海军大本营参议、监察院监察委员等职。 |
刘成禺著 |
中华书局 |
I266 |
78 |
0 |
荐购
|
| 934 |
|
生命之河在流淌 |
本书通过小故事、小人物、小物件、小片断讲述生活的美好, 展示人生积极向上的态度, 平和向善的追求。全书按照文章内容, 分春、夏、秋、冬四辑。内容大体为在对花草树木的欣赏中, 表达对自然的喜欢; 在由工作表象及里的思考中, 表达对成长的感悟; 通过乡邻亲里的往来, 表达对人世的感恩; 在经人历事后的触景生情, 表达对自我的反省。每一部分、每篇文章都有作者生活的投入, 情感的滋养, 都是由心入脑的思考, 都是用心用情的付出。 |
马顺海著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I267 |
79.8 |
0 |
荐购
|
| 935 |
|
漾濞江 |
本书以河流为主题, 以澜沧江的一些支流作为考察和写作对象, 是以民间艺术和民间艺人为对象的长篇系列散文。通过作者沿着那些支流的实地行走和观察, 描写了澜沧江支流和支流边那些村落的当下状态。从澜沧江支流囊括的自然之物和生命状态, 引出对自然、生命、人类精神命运的思考。同时, 作者除了描写河流和村落本身外, 还努力呈现了支流边的民间艺术现状与民间艺人的人生与命运。 |
李达伟著 |
成都地图出版社 |
I267 |
68 |
0 |
荐购
|
| 936 |
|
清香似旧时 |
本书对年轻读者的启发尤为显著。朱颖人先生提倡的“日复一日把简单的事尽力气去做到好”的工作哲学, 以及他对生活的态度, “在生命路上, 人还活着, 就没什么好着急的。缓慢一点, 没什么不好的”, 这些思想对于过度追求速度与效率的当代年轻人来说, 是一剂温和的良药。他鼓励年轻人要有耐心, 对生活保持好奇与热爱, 并在创作中寻找自己的声音。 |
朱颖人口述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I267 |
98 |
0 |
荐购
|
| 937 |
|
最是人间求不得 |
本书作者或描述诗人的生平, 或阐释对这首诗词的理解, 或联系自己的生活, 从多个角度对诗歌进行诠释与描述。本书共四卷: 卷一抒发了作者对诗词中打动人心的唯美爱情的感叹; 卷二回顾了诗人波澜壮阔的一生; 卷三更多的是在诗词的品读中感悟人生; 卷四写诗词对作者的影响。作者从一首首千古传颂的诗词着眼, 从一个个名垂千古的诗人开始, 发掘古典诗词的感化力量, 弘扬诗词文化, 传承诗教精神, 令读者感受古典诗词之美。 |
伊锦著 |
太白文艺出版社 |
I267 |
79 |
0 |
荐购
|
| 938 |
|
阿土手记 |
本书是一部抒情散文集, 也是一部优美的风景画册, 通过散文与风景照片结合的方式抒发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中的一些感悟和哲思。面向广大读者。该书共120篇散文与120幅风景照片, 以一文搭配一照片的方式, 记录作者在日常生活或者旅途中看到的一些或优美的或有趣的或壮丽的风景, 以及身处其中时的所思所感。全书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点滴”, 用图文结合方式记录日常生活中一花一叶、一衣一食的瞬间精彩。第二至五章“旅途”“行者”“海洋”“飞翔”, 则分别记录了作者在不同旅途中看到的大美风光以及当时的所思所悟。 |
阿土著 |
羊城晚报出版社 |
I267 |
88 |
0 |
荐购
|
| 939 |
|
文史耀金 |
本书稿的内容主要是关于金山人文历史、自然景观、民俗民风、好人好事等方面的散文, 作者主要来自于全国范围内的作家、记者和地方文史专家, 且文章全部在主流媒体发表并获好评。全书稿件按照编年分类, 从2021年至今, 共九十余篇文章, 全面立体地反映了金山地区的风土人情与自然风光。 |
上海市金山区档案局 (馆) 编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I267 |
88 |
0 |
荐购
|
| 940 |
|
赣鄱大地 |
本书以鄱阳湖为中心, 围绕着鄱阳湖周边的地理和历史展开, 从多个角度考察鄱阳湖乃至江西全境的文化脉络。如《朝士半江西》一篇, 详尽描绘有明一代江西士子的文章节义、才情抱负; 《干越剑》一篇以“剑”为中心, 记叙了庐山一带矿产丰厚的自然条件, 以及春秋时代长居鄱阳湖地区的铸剑名匠欧冶子、干将、莫邪的铸剑传说, 将江西地域文化中的仗剑任侠、舍生忘死精神描绘得淋漓尽致; 《桑落洲》一篇则清晰地梳理出了桑落洲在六朝时期的历史沿革、名人轶事, 以周瑜练兵柴桑、书圣王羲之师从卫夫人、陶渊明写《桃花源记》为几个中心事件, 深刻地追溯并探讨了桑落洲在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意义。 |
凌翼著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I267 |
79.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