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1 |
|
先知之歌 |
本书讲述了一个雨夜, 两名爱尔兰国家警察突然登门, 告知艾莉什·斯塔克, 爱尔兰新成立的秘密警署正在审问她的丈夫, 她需要配合他们的调查。随后, 这位坚强而勇敢的家庭主妇毅然决然地担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 她不仅需要在一段特殊时期内维持正常生活, 还需要时刻留意自己丈夫的信息, 并始终心怀希望地进行生活。这部作品展现了一位母亲为维系家庭而奋斗的故事, 体现了一位母亲在特殊时期坚强勇敢的品性和巨大的善意, 是一部具有极高社会价值和人文思考的小说, 读者阅读本书后, 不仅能深刻了解爱尔兰文学, 还能够深层次认识到西方社会, 将是国内读者有所关注与期待的一部作品。 |
(爱尔兰) 保罗·林奇著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I562.45 |
48 |
0 |
荐购
|
| 942 |
|
全家福 |
本书共分三个篇章, 第一篇章“所有的日子都是诗”, 本章有68首诗, 作者把人生情感, 生活点滴提炼成诗, 旨在说明生活处处充满美好和诗意; 第二篇章“遐思的云朵”, 本章为警句格言式组诗, 由237个诗章碎片连缀组成, 如片片云朵, 给人带来清新美的享受; 第三篇章“春天的潮水”, 本章为40篇散文诗, 抒发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情味, 情感真挚浓烈。作者将多年来的人生的探索、实践和对诗歌的钻研付诸一首首短诗, 通过对生命本真的深度开掘, 歌颂人间的真善美, 表达出对纯洁高尚爱情的向往。 |
(法) 克洛伊·米勒著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I565.25 |
46 |
0 |
荐购
|
| 943 |
|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
本书是杜拉斯代表性的自传作品, 是贯穿杜拉斯创作生涯的自传故事的全景版本。同是小学教员的夫妻俩受到宣传广告诱惑, 双双前往东方殖民地冒险。度过了几年比较幸福的时日后, 父亲去世, 留下母亲与两个孩子。母亲在伊甸影院弹奏十年钢琴, 省吃俭用, 积蓄下一笔钱财, 获得了一块租借地。母亲打算建造一座抵挡太平洋大潮的堤坝, 来保护自己和邻居们的土地。小说正是以那个时刻开篇。母亲、二十岁的约瑟夫和十六岁的苏珊, 在租借地中央破败不堪的吊脚楼里艰难地生活着, 还不断地受到地籍管理局收回租借地的威胁。 |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著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I565.45 |
69 |
0 |
荐购
|
| 944 |
|
塔尔奎尼亚的小马 |
本书是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一群度假者在炎热的夏天聚集到一个海滨小镇, 酷热的天气使原本就乏味的假期笼罩在令人烦躁的气氛中。女主人公萨拉和丈夫雅克结婚多年, 她厌倦了婚后一成不变的生活, 因日常生活的琐碎和情感的疏离, 两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萨拉在酒店里认识了一名男子, 两人一见钟情。然而, 萨拉最终放弃了这段感情, 意识到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爱情, 所有的爱情都是一种爱逐渐消失的过程。于是她选择与丈夫一同出发, 去塔尔奎尼亚看那美得难以形容的小马群。 |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著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I565.45 |
62 |
0 |
荐购
|
| 945 |
|
扬·安德烈亚·斯泰奈 |
本书是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以她晚年的伴侣扬为原型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故事始于1975年, 扬在电影《印度之歌》的映后会上与杜拉斯结识, 开始给她写信, 经过五年的书信往来, 杜拉斯终于在1980年破例回复了他, 从此扬正式走入杜拉斯的生活, 成为她的助手和伴侣。杜拉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段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关系, 将虚构与现实融为一体, 充满了诗意与音乐性。它不仅是对一段情感的记录, 更是对时间、记忆和创作的深刻思考。 |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著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I565.45 |
45 |
0 |
荐购
|
| 946 |
|
乌发碧眼 |
本书讲述了一场爱而不得的拉锯和一次次的试探, 也是晚年杜拉斯和她的最后一位情人扬。安德烈亚·斯泰奈的感情写照。故事发生在黄昏之后的黑夜, 美丽的白昼如大难临头, 顿然消殒, 一如步入晚年的杜拉斯本人。正是这时, 他们相遇了, 乌发碧眼的女人与绝望的男人, 在海滨度假胜地的一家咖啡馆。他邀她去自己面向大海的房间, 最终在海浪和岩石垒砌的舞台上, 度过了他们称之为爱情的最后一夜。 |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著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I565.45 |
48 |
0 |
荐购
|
| 947 |
|
田园交响曲 |
本书包含了法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纪德创作的三部短篇小说代表作: 《田园交响曲》《帕吕德》和《忒修斯》。《田园交响曲》讲述一名乡村牧师收养一个成为孤儿的盲女, 不仅对她关心备至, 还极力启发她的心智, 使她脱离蒙昧状态, 领略她看不见的美妙外界。牧师从慈悲之心出发, 一步步堕入情网, 给妻子儿女造成极大痛苦, 但是又不敢面对现实。盲女错把感激之情当成爱情, 可是她治好了双眼才看清, 她爱的是儿子雅克而不是父亲, 她也看清这种爱无异于犯罪, 给一家人带来不幸。 |
(法) 安德烈·纪德著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I565.47 |
58 |
0 |
荐购
|
| 948 |
|
物质生活 |
本书是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非常独特、标杆性的随笔集, 文字自由、丰盈而诗意, 源起于杜拉斯对她的朋友热罗姆·博儒尔的讲述, 集结成《化学气味》《黑岩夫人》《酗酒》《河内》《黑色团块》《披巾的那种蓝色》《男人》《动物》《拉辛森林》《说谎的男人》《说来话巧》《绿牛排》《你不愿意? 》《地中海》《巴黎》《红躺椅》《衣橱》《时间亡失》《夜食》《危险状态》《幻影纷至沓来》等四十八篇文章, 篇幅四五百字至万字不等, “不是小说, 但与小说写法最为接近”, 主题是“从日常事件中引发出来的”, 有杜拉斯的写作观, 对于语言、戏剧的理解, 对某些作品写作背景、思路的解释, 写作环境的影响。 |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著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I565.65 |
58 |
0 |
荐购
|
| 949 |
|
山姆·谢泼德戏剧的男性气质研究 |
本书以谢泼德作品中的男性气质为研究对象, 从微观上进行文本解读, 同时又结合当代美国戏剧文化的历史背景, 从宏观上梳理作品的主题和风格变化。这不仅是一部文学艺术方向的论著, 更涉及了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多个领域, 探讨了当今热议的性别身份问题。 |
姜萌萌著 |
科学出版社 |
I712.073 |
108 |
0 |
荐购
|
| 950 |
|
悠游长风 |
本书是莎拉·平斯克的首部个人短篇小说集, 收录了《一段双车道公路》《我们眼前只有一片黑暗》《记忆日》《万物终归大海》《她的轻声哼唱》《与死者对话》《休厄尔时间迷失者之家》《欣欣然背向深渊》《水手不孤独》《悠游长风》《乡村公路圣母》《独角鲸》《还吾人生》13篇短篇小说。这些作品围绕音乐、身份认知、平行时空、人工智能等主题, 从历史与技术, 到记忆与爱情, 从星际飞船, 到多重自我, 展现了丰富多彩、奇特深刻的个人体验, 可以带领读者穿越过去与未来。 |
(美) 莎拉·平斯克著 |
天地出版社 |
I712.45 |
62 |
0 |
荐购
|
| 951 |
|
水之契约 |
本书内容横跨1900年至1977年, 以南印度马拉巴尔海岸的喀拉拉邦为背景, 讲述了一个家庭的三代人遭受的同一厄运: 每一代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死于溺水--在喀拉拉邦, 水无处不在。在世纪之交, 一个来自喀拉拉邦世代沿袭的基督教社区的12岁女孩, 因父亲去世而悲痛万分, 她被送上船与一个从未蒙面的40岁男人结为夫妻。然而, 这个年轻的女孩--未来的族长--将在她不平凡的一生中, 见证惊天动地的变化。在这部史诗般巨著充满了欢乐和胜利, 也充满了悲伤与磨难, 在洗尽铅华的岁月里, 唯一不变的是主人公心中的爱和信仰。 |
(美) 亚伯拉罕·维基斯著 |
中信出版社 |
I712.45 |
72 |
0 |
荐购
|
| 952 |
|
完美脸蛋 |
本书是我社译文纪实中的一本非虚构小说。作者为亚裔年轻女性, 2015年从华盛顿被派驻首尔从事国际新闻报道, 2018年调回美国。她从一踏上首尔的土地, 就受到了美容潮的轰炸, 每天要面对周围男性甚至女性的异样眼光的打量。再加上工作和生活场所巨幅的广告牌、楼宇外的显示屏, 使得作者不禁受到了影响, 甚至难以面对镜子里的自己。以此为线索, 她开始调查韩国美容业, 审视韩国流行文化, 接触韩国女性组织起来的反美容业绑架的民间团体, 倾听了各行各业女性乃至男性的声音。 |
(美) 伊莉斯·胡著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I712.45 |
49 |
0 |
荐购
|
| 953 |
|
第二声铃响 |
本书可谓“反转之王”: 一天晚上, 马特试图制止一场打斗, 却因失手变成了杀人犯。如今, 有犯罪前科的他和妻子奥利维亚正准备开启全新的生活, 但是一个来电打破了平静。奥利维亚不为人知的过去逐渐浮出水面, 而试图摆脱过去的马特也因一系列意外再次陷入麻烦。与此同时, 一名正在调查一起修女离奇死亡案件的女警探罗兰和一名正在寻找自己失散多年生母的女孩--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线索接踵而至。随着剧情发展, 表面不相干的脉络开始交汇贯穿……这个故事“能给你不间断的激烈爽感, 却无法留下长久的凉意”。 |
(美) 哈兰·科本著 |
译林出版社 |
I712.45 |
65 |
0 |
荐购
|
| 954 |
|
布鲁克林有棵树 |
本书内容: 11岁的小女孩弗兰茜家在纽约布鲁克林, 院子里有一株天堂树。她最喜欢爬上防火梯, 躲在天堂树的树荫里读书。她每个礼拜六从图书馆借两本书, 她想, 如果能从A到Z全部读完, 就可以宣称自己读完全世界的书了。虽然弗兰茜有一颗带着梦想活泼跳动的心, 但生活在布鲁克林毕竟是艰辛的。她带着弟弟每天捡破烂赚取微薄的收入, 一半交给勉强付得起房租的父母, 一半存起来, 想攒到圣诞节给自己买件礼物。爸爸妈妈坚持让孩子接受教育, 希望将来脱离底层, 但生活的困顿每每让希望变得更加遥远。 |
(美) 贝蒂·史密斯著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I712.45 |
58 |
0 |
荐购
|
| 955 |
|
庸人自扰 |
本书的主人公名叫约翰·怀尔德, 年过35岁的他是乡下一个无聊透顶却小有成就的推销员, 家有娇妻, 还有一个10岁的儿子, 平淡却也温馨。然而, 他弃绝和背叛了婚姻, 曾经的小家轰然崩塌, 他无处可去, 最终酗酒成瘾。不堪重负的怀尔德离了家, 辞了职, 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好莱坞, 相信他的梦想终能在此成为现实。似乎厄运一直不肯放过这个曾经犯错的罪人, 情人抛弃了他, 制片人无情地拒绝了他, 种种不幸加深了他对酒精的依赖, 将他拽入愈发深不见底的地狱。 |
(美) 理查德·耶茨著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I712.45 |
78 |
0 |
荐购
|
| 956 |
|
飓风时节 |
本书是墨西哥作家费尔南达·梅尔乔创作的小说。小说将墨西哥社会的现实问题以文学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引发读者广泛的思考。小说讲述了墨西哥一个小村庄发生的女巫谋杀案。作为本书的核心人物, 女巫的死亡引发了整个故事。她既是小镇居民口中的“女巫”, 也是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女性。围绕她的死亡揭开了一系列暴力事件的真相。作者通过多个角色的视角展开多线叙事: 抢劫杀人的路易斯弥和他的狐朋狗友布兰多; 溺爱纵容路易斯弥的祖母; 路易斯弥的表姐绰号小蜥蜴的叶塞尼亚; 路易斯弥的母亲恰贝拉; 路易斯弥的女友诺尔玛; 路易斯弥的继父蒙拉等等。 |
(墨西哥) 费尔南达·梅尔乔著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I731.45 |
58 |
0 |
荐购
|
| 957 |
|
英语视听说:新编艺术人文版 |
本书是一本博采众长、精心设计的艺术英语普及读物。该书博采精选美英主流媒体影像报道的艺术领域的进展, 以专业地道的英语介绍艺术领域的主要流派、艺术家和作品, 融知识性、专业性、通俗性和人文性于一书。全书共有8章, 内容涉及艺术流派、雕塑、绘画、服装、电影、建筑等艺术领域。每章由背景概览、影像选集、视听资料、拓展阅读等部分组成, 取材于英语杂志、文化界和时尚界等网站。 |
陈洁, 王璐主编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J |
68 |
0 |
荐购
|
| 958 |
|
公共艺术发展研究 |
本书以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为主线。第一章从公共艺术的起源、概念、类型及美学特征切入, 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章着重解析艺术功能系统构建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 阐明功能间的内在关联; 第三章聚焦当代公共艺术的全球化发展, 结合城市化进程分析其概念演变、理论拓展及跨文化实践; 第四章立足本土语境, 追溯中国城市雕塑的历史轨迹, 剖析其向公共艺术转型的必然性与实践路径; 第五章展望未来发展趋向, 揭示技术创新与社会需求对公共艺术演进的双重驱动。 |
马诗彧著 |
中国戏剧出版社 |
J |
68 |
0 |
荐购
|
| 959 |
|
艺术学理论前沿:二 |
本书收录了针对山西本土的艺术进行专门研究的艺术类文章约15篇。这些文章既有针对具体艺术门类的研究, 如园林、书法、国画、乐论、文学等, 又有超越具体艺术门类的宏观研究, 如哲学、美学、艺术史等, 反映出山西大学学者宏阔的学术视野; 其中既有老一辈教授的研究成果, 又有中青年教授的研究成果, 多以新的视角或材料突破传统研究话题, 资料翔实, 富有见地, 无不折射出山大学者们的学术精见。 |
梁晓萍主编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J0 |
68 |
0 |
荐购
|
| 960 |
|
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第十四辑 |
本书旨在以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为基础, 聚焦于当前艺术理论以及艺术史、艺术批评研究中的前沿问题, 一方面重点刊发国内学界具有自觉本土问题意识的、未公开发表过的优秀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推介西方学界具有前瞻性和启示性的重要理论文献。其最终目标在于搭建一个具有前瞻视野的学术交流平台, 进一步推动国内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健康发展。 |
周宪主编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J0-55 |
14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