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1 |
|
中国审美传统与艺术传承 |
本书以儒家与道家审美思想为主线, 通过“礼乐文化”“文质彬彬”“中和之美”“虚实相生”等核心专题, 深入解析两大哲学体系对中国艺术发展的深层影响。结合先秦至近现代的审美意识嬗变, 着重从时代文化风尚、典型艺术作品及人物案例切入, 揭示儒家伦理美学与道家意境美学的交融互补规律。既对《诗经》比德传统、唐宋文人画意境等经典艺术现象进行理论溯源, 亦通过苏轼人格范式、当代乡土文学审美特征等个案, 阐明传统审美智慧对现代艺术创作的启示价值。 |
刘翠红著 |
中国戏剧出版社 |
J01 |
118 |
0 |
荐购
|
| 962 |
|
田野因何摩登:艺术策展与乡村设计 |
本书收录了此次活动的成果, 包括各位参与者的论文、论坛发言、活动叙述文本和作品图片等, 展示了新海派文化的多元应用场景, 读者可以从中看到艺术与设计介入乡村、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
程雪松主编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J06 |
98 |
0 |
荐购
|
| 963 |
|
视觉艺术与美国文学的演进 |
本书主要以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和散文、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和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为考察对象, 以西方美学、艺术理念的演变以及19世纪新技术新再现媒介即摄影、电影的出现和演化为主要线索, 从历时性、跨学科的视角, 探究了源自英国的如画美学理论以及绘画、摄影、电影对美国文学创作理念、叙事模式、审美追求和形式技巧革新的影响, 较为清晰、系统、完整地勾勒出了一个世纪以来, 以摄影、电影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媒介对美国文学发展变革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阐明了从纳撒尼尔·霍桑、亨利·詹姆斯到威廉·福克纳之间在视觉追求、叙事模式和形式技巧实验层面一脉相承的继承与创新。 |
毛凌滢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J06 |
149 |
0 |
荐购
|
| 964 |
|
通用设计方法:第2版 |
本书在老版基础上新增了25%的全新内容, 全面介绍了125种人性化设计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技巧和研究成果。几乎所有的跨学科团队都可以将《通用设计方法》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 在设计项目中参考运用其中的设计方法。《通用设计方法》凝聚每种设计方法的精华, 帮助设计团队选择和实施适合自己的设计文化, 提供满足项目框架要求的最可靠的设计方法。 |
(美) 贝拉·马丁, 布鲁斯·汉宁顿著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J06 |
128 |
0 |
荐购
|
| 965 |
|
东方视觉与现代传播:第2版 |
本书从东方视觉元素的历史溯源到图形语义的视觉表达, 再到现代视觉元素通过各种媒介进行设计应用的传播方式, 做一出完整系统的梳理与讲解。东方的视觉元素研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为核心的基础上, 探寻东方元素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表现方法, 培养国际化语境下的创新传播意识, 发现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 让人文智性、生活智慧走近年轻学生群体,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从而建立特有的文化身份和文化意识。 |
胡珂著 |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J06 |
98 |
0 |
荐购
|
| 966 |
|
AIGC艺术设计:附微课视频 |
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解AIGC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全书共8章, 首先介绍了艺术设计与AI的基本理论, 以及AI融入艺术设计的意义和带来的变革, 然后介绍了AIGC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常用工具、风格迁移特征、提示词技巧, 还讲解了AIGC艺术设计在各领域的应用实践、LoRa模型训练应用实践, 最后对AIGC艺术设计进行了思考与展望。本书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创新思维的激发,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用性强, 可帮助读者及时巩固知识, 提升操作能力。 |
石云平, 刘丽萍, 李振军主编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J06-39 |
69.8 |
0 |
荐购
|
| 967 |
|
数字艺术指南 |
本书是涉及数字艺术广阔领域的指南, 涵盖数字艺术的全部历史、表达和含义, 几乎所有汇编于此的文章每一篇都可以扩展成为一本关于该主题的书。这本文集以承认自身局限为前提, 力求对数字艺术实践的历史; 数字艺术的美学; 数字媒体的政治、网络文化和艺术行动主义; 以及数字艺术在展示、收藏和保存方面给机构带来的问题进行一次调查。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创建整个领域的最新概述; 为博物馆领域内的新保存项目提供必要的信息; 以更好地培训下一代历史学家、策展人、修复者、工程师以及其他参与保存的人为目的的新的大学项目; 以及开放访问媒体艺术的新形式。 |
(美) 克里斯蒂安妮·保罗编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J06-39 |
188 |
0 |
荐购
|
| 968 |
|
西洋美术史 |
本书分古代美术、近代美术、现代美术三个部分, 以时间的顺序阐述了西方美术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的发展与演绎, 其中包罗了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的各个领域, 而以国家、以地域、以流派一一加以介绍、分析、评述。对于学习美术的学生, 或其他艺术爱好者, 或者说那些“在第一层住得有点不耐烦的人”, 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好书。 |
丰子恺著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J110.9 |
79 |
0 |
荐购
|
| 969 |
|
艺术史研究:第32辑 |
本书是《艺术史研究》第36辑。中山大学艺术史研究中心创办于1997年, “中心”创办至今, 在香港爱国人士梁洁华女士的资助下, 已连续编辑出版了《艺术史研究》(年刊) 1-13辑, 该杂志以其严谨专业的学术风格及其对国际学术规范的恪守赢得了中外学界的广泛赞誉及好评。并于2005年首批入选“CSSCI来源集刊”, 2007年, 2012年再度入选。随后《艺术史研究》改为一年两辑, 连续入选南京大学CSSCI来源集刊。 |
中山大学艺术史研究中心编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J110.9-53 |
128 |
0 |
荐购
|
| 970 |
|
印度梵语美术经典选译 |
本书分三大部分, 包括: 广集、毗湿奴无上法往世书和附文, 具体介绍了因陀罗幢的圆满、宅地明、神庙的特征、造像特征、神像的安立等。 |
译注池明宙 |
广东教育出版社 |
J135.109 |
88 |
0 |
荐购
|
| 971 |
|
天才的盛会:文艺复兴艺术三百年 |
本书以文艺复兴的标志作品--圣母百花大教堂的修建为切入点, 回顾了文艺复兴运动在艺术领域兴起、扩散和落幕的重要事件并介绍了知名代表作品的创作过程。不仅阐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理念和主张, 还赏析了那些杰出艺术家以及他们的经典作品, 从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多领域展现人文主义内涵。 |
江逐浪著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J150.093 |
98 |
0 |
荐购
|
| 972 |
|
水哲学与水绘画 |
本书通过理论与绘画实践二者合力阐释路径, 以拓展关于“水”的人文艺术交流和传播的渠道, 一方面拟在通过学科交叉的理论研究, 提升作者绘画艺术的深层次阐释, 达到在绘画上体现真善美统一之艺术追求目标; 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具有科学观的绘画艺术阐释实践的新体系。本书通过多渠道、多学科的碰撞, 激起“水”哲学的智慧浪花, 以提升“水”绘画的精神品位, 通过“水”绘画视觉表现“水”哲学, 在丰盈笔者精神维度基础上, 感悟“水”哲学, 创作“水”绘画。 |
罗瑶著 |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J202 |
89 |
0 |
荐购
|
| 973 |
|
关于奚冈的七个问题:绘画史研究断想 |
本书以18世纪杭州著名画家奚冈为切入点, 以审视他的生活来观察近世画家群体, 集中探讨了以下七个问题: 一、“广义的行乐图”, 亦即当时常见的各类定制绘画, 究竟如何完成。二、画家传记与史实之间的差距。三、艺术家传奇的结构变化过程及其成因。四、近世职业画家的业务范畴。五、山水画的教学传习模式。六、画家的创作经验与认知工具。七、影响风格的因素与影响艺术史走向的力量。 |
陆蓓容著 |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J209.249 |
68 |
0 |
荐购
|
| 974 |
|
现代主义绘画的视觉空间研究 |
本书研究的时间与范围是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60年代期间的西方现代主义绘画, 研究对象与目标是这一时期范围所界定的绘画作品呈现出的视觉空间之衍变。其中涉及对艺术作品的细审、形式分析与史料阐释, 梳理出现代主义绘画空间总体是以平面化为主、同时兼具多维性的多元共生特征。第一章从艺术发展的自律与他律进行由内及外的总体理论阐释, 这是内容研究的内外动因与理论支撑; 第二、三、四章以具象与抽象分类, 按照历史、形式与风格的线性发展对绘画空间展开具体分析; 第五章则跳出前面章节的特定文本与视觉空间的具体分析, 以一种更为宏观的视野对现代主义绘画的空间拓展与后世影响进行阐释, 力图揭示现代主义绘画空间的深度与多义, 这是文本研究的初衷; 最后在结语中做整体性的理论总结与展望。 |
杨冬著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J209.9 |
88 |
0 |
荐购
|
| 975 |
|
创意绘画:跟着直觉探索自我绘画风格:第2版 |
本书是一本充满创意与灵感的绘画书, 让绘画成为探索自我、自由表达的旅程。作者将绘画视为一种发现的过程, 在实践中寻找多样化的创作方式。通过基础练习、时间绘画法则等技法, 引导读者打破惯性, 重新认识符号、线条、色调、构图、意象与肌理的可能性, 创造富有个性、灵动传神的作品。书中的提示帮助你倾听内心, 凭直觉挥洒笔触, 让画面自然流淌, 轻松构建独属于你的绘画风格。在色彩与线条间找回自我, 让艺术成为疗愈心灵的温暖力量。 |
(美) 弗洛拉·鲍利著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J21 |
88 |
0 |
荐购
|
| 976 |
|
历代画论大观:上:明代画论 |
本书辑录明代重要画论诸如《绘事微言》《画麈》《书画史》《艺苑卮言》《清河书画舫》等35篇在明代绘画理论史上重要著述, 将历代绘画的经验、技法、审美观念等加以整合, 使其得以传承和延续。 |
俞剑华编著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J212 |
95 |
0 |
荐购
|
| 977 |
|
历代画论大观:下:明代画论 |
本书主要辑录明代散见于各种书画论述、书画题跋、画说中的重要画论碎片, 非常珍贵地保存了大量论画的观点和思考, 为后世的绘画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多元的视角, 激发后人对绘画理论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
俞剑华编著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J212 |
85 |
0 |
荐购
|
| 978 |
|
历代画论大观:三:清代画论 |
本书内容包括: 松壶画忆、履园画学、溪山卧游录序、溪山卧游录、指头画说、青在堂画花卉草虫浅说、青在堂画花卉翎毛浅说等。 |
俞剑华编著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J212 |
90 |
0 |
荐购
|
| 979 |
|
历代画论大观:元代画论 |
本书辑录元代43篇重要画论及题跋, 元代画论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 强调以意写形、注重笔墨情趣和画家的主观情感表达, 对后世绘画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
俞剑华编著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J212 |
90 |
0 |
荐购
|
| 980 |
|
历代画论大观:上:宋代画论 |
本书辑录了宋朝重要山水画相关论著, 例如《图画见闻志》《山水诀》《林泉高致》《山水纯全集》等7篇重要画论, 是中国山水画理论不可错过的奠基之作。 |
俞剑华编著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J212 |
80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