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
|
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文化的契合与融通 |
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 从史论结合的角度初步探讨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观、认识论、物质观、辩证法、历史观、自由观等方面的契合与融通。“第二个结合”实现了新的思想解放,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文化学研究的重大创新。“第二个结合”不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和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
杜运辉著 |
研究出版社 |
D61 |
68 |
0 |
荐购
|
82 |
|
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 |
本书简要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百年历程, 并在史论结合中生动展现出我们党如何从实施“结合”到创立“结合”理论、原则乃至最终提出“两个结合”理论的恢弘历史进程, 从中展示出中国共产党人作为认识主体、历史主体、创新主体所达到的新高度, 进而从百年“结合”中抽绎出可资借鉴的基本经验与当代启示。 |
崔发展, 赵聃著 |
研究出版社 |
D61 |
69.8 |
0 |
荐购
|
83 |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论丛:第十五辑 |
本书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在努力完成好党中央交办的编辑出版习近平总书记著作重大政治任务的同时, 组织撰写并在《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等发表了系列理论宣传文章。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著作的精髓要义, 系统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的重大成果, 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 现将这些文章分册结集出版。收入本书时, 对有些文章的个别文字作了必要的订正。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D610.4-53 |
20 |
0 |
荐购
|
84 |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论丛:第十四辑 |
本书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在努力完成好党中央交办的编辑出版习近平总书记著作重大政治任务的同时, 组织撰写并在《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等发表了系列理论宣传文章。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著作的精髓要义, 系统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的重大成果, 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 现将这些文章分册结集出版。收入本书时, 对有些文章的个别文字作了必要的订正。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D610.4-53 |
20 |
0 |
荐购
|
85 |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论丛:第十一辑 |
本书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在努力完成好党中央交办的编辑出版习近平总书记著作重大政治任务的同时, 组织撰写并在《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等发表了系列理论宣传文章。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著作的精髓要义, 系统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的重大成果, 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 现将这些文章分册结集出版。收入本书时, 对有些文章的个别文字作了必要的订正。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D610.4-53 |
17 |
0 |
荐购
|
86 |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论丛:第十三辑 |
本书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在努力完成好党中央交办的编辑出版习近平总书记著作重大政治任务的同时, 组织撰写并在《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等发表了系列理论宣传文章。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著作的精髓要义, 系统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的重大成果, 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 现将这些文章分册结集出版。收入本书时, 对有些文章的个别文字作了必要的订正。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D610.4-53 |
15 |
0 |
荐购
|
87 |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论丛:第十二辑 |
本书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在努力完成好党中央交办的编辑出版习近平总书记著作重大政治任务的同时, 组织撰写并在《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等发表了系列理论宣传文章。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著作的精髓要义, 系统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的重大成果, 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 现将这些文章分册结集出版。收入本书时, 对有些文章的个别文字作了必要的订正。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D610.4-53 |
18 |
0 |
荐购
|
88 |
|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 |
本书荟萃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专家学者团队的思考与洞察, 紧紧围绕中国经济和商业实践的前沿研究成果, 从发展新质生产力出发, 针对数字经济、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区域协调、人口发展、绿色低碳等关键领域逐一展开, 进而落脚于企业创新发展和组织管理等重要议题。本书不仅包含了严谨科学的研究阐述, 还融入了扎根中国大地的生动发展故事, 积极建言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前沿实践。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编著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D614 |
99 |
0 |
荐购
|
89 |
|
学术史视域下的上海改革开放研究 |
本书内容: 目前学界研究的问题主要聚焦于上海改革开放历史过程与分期、浦东开发开放、国资国企改革、金融改革、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及政府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主要问题。海外研究的问题主要聚焦于上海与全球化关联。这些研究问题背后是学界对“怎样发展上海、发展什么样的上海”问题的关怀, 是对新时代如何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以及对怎样推进地方改革开放、怎样研究地方改革开放的探索与反思。 |
许振江著 |
人民出版社 |
D619.51 |
78 |
0 |
荐购
|
90 |
|
中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研究报告:2024:2024版 |
本书对2024年中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状况展开研究, 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全国38个主要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力进行深入研究, 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有保障、文体服务有保障等九个方面展开分报告论述, 并就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进行专题研究, 可为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数据支撑、学术支持和政策建议。 |
主编辛向阳, 陈志刚, 刘志昌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D625 |
128 |
0 |
荐购
|
91 |
|
数字湖南建设 |
本书从数字湖南建设的意义出发, 通过探寻数字湖南建设的历程、成效和以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加快推进数字湖南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目标定位, 在此基础上, 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新动能、大力激发产业数字化新活力、加快提升数字政府新效能、加快绘制数字社会新图景、积极构建数字发展新生态等五个方面提出具体的目标和举措, 以此引领数字湖南建设未来发展之路。 |
禹向群主编 |
湖南大学出版社 |
D625.64-39 |
42 |
0 |
荐购
|
92 |
|
数字政府建设 |
本书从建设数字中国的时代背景入手, 梳理了我国数字政府的发展脉络, 介绍了当前数字政府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从统筹规划、考核评估、互促发展等角度剖析了数字政府顶层设计思路和建设路径, 提出以包含“管理架构”“业务架构”“技术架构”“数据架构”的“四位一体”数字政府总体架构为核心支撑, 以基础设施体系、数据资源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为基本保障的总体建设思路, 着重阐述政府运行管理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现代治理体系、协同创新体系的数字化治理, 对数字政府建设的新使命、新场景、新探索、新成效、新挑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也对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和预测。 |
刘波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D63-39 |
98 |
0 |
荐购
|
93 |
|
风险灾害危机研究:第19辑 |
本书分为“风险灾害危机多学科交叉研究”“综合应急管理制度研究”“风险感知与决策研究”等栏目, 收录与风险灾害危机相关的十余篇学术论文, 内容包括对应急管理征用补偿制度的理论研究、对晚清山西灾后修复能力的案例研究、对渐进性危机治理的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的灾害风险感知因素排序研究等等, 既有学理性探讨, 也有实践性定量研究, 注重跨学科理论框架的搭建, 具有较好的学术价值。 |
童星, 张海波主编 |
商务印书馆 |
D63-53 |
65 |
0 |
荐购
|
94 |
|
推进腐败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 |
本书主要探讨反腐败治理的转型问题, 关注中国式反腐败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反腐败治理需要探索中国模式、应对中国问题, 要结合历史传统、社会背景、既有制度等因素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现实需要的中国式反腐败治理体系。本书运用了理论创新、观点创新、方法创新, 在深入论述我国腐败的生成机理及治理转型、比较视野下的反腐败治理镜鉴等基础上, 提出中国式反腐败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路径, 不仅对落实党中央的精神至关重要, 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实践中腐败治理的顽疾, 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
郑英龙著 |
商务印书馆 |
D630.9 |
108 |
0 |
荐购
|
95 |
|
中国红十字运动史料选编:第二十二辑:湖北专辑 |
本书为《中国红十字运动史料选编》的第二十二辑, 亦是第四部有关湖北省红十字运动资料专辑。本书资料收录时间跨度为2002-2011年, 书中辑录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丰富了湖北红十字运动研究的领域。本书资料收录范围包括湖北出版的相关报纸、期刊中登载的有关红十字运动的第一手资料, 以及国内其他地方报刊中登载的涉及湖北红十字运动的资料, 还有湖北省红十字会档案室收集的资料等。全书地域特色突出, 再现了2002-2011年湖北红十字工作者和湖北人民在中国红十字运动历史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
湖北省红十字会,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编 |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D632.1 |
68 |
0 |
荐购
|
96 |
|
公益项目技术价值评析 |
本书稿聚焦于南都公益基金会好公益平台上的10家社会组织及其公益项目, 覆盖儿童发展、为老服务等多个社会领域。作者采用“项目模式”的分析框架, 深入探讨了公益项目的设计、专业技术和关键问题, 旨在揭示公益产品从理念到实践的全过程。书中不仅呈现了公益项目的操作细节, 还分析了其背后的理念、行动结构、技术能力, 以及社会效果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这种深入的项目内核分析, 有助于读者理解公益项目的复杂性和专业性, 同时也为公益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案例和理论支持。 |
戴影, 陶传进, 戴蕉嶷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D632.1 |
68 |
0 |
荐购
|
97 |
|
西藏深化反分裂斗争若干问题研究 |
本书主要从1.西藏反分裂斗争的基本问题; 2.西藏反分裂主义势力概述; 3.西藏反分裂斗争的国际背景; 4.中国政府对西藏反分裂斗争的立场; 5.西藏反分裂斗争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6.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的重要举措等进行探讨研究。 |
多吉次仁编著 |
西藏人民出版社 |
D633 |
36 |
0 |
荐购
|
98 |
|
关系、规则与乡村治理:赣东北塔湾村的秩序表达 |
本书立足于对赣东北塔湾村的个案分析, 以关系-规则为研究视角, 采用关系-规则-行为范式, 通过厘定家户、亲族、村落三个村落社会自我调节基本层级的内部关系特性, 剖析各关系格局之下相对应的治理规则或力量, 关系与规则的互动及其对治理类型的影响, 进而揭示传统乡村依据“关系规则”进行自我调节式治理的底色性图景, 即关系规则之治。同时, 着力挖掘乡村社会的传统底色, 以期与现实进行篝联, 寻找现代性法律规则在乡村社会遭遇排斥与对抗的底色性原因, 为农村法治建设的推进提供参考, 为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
陈燕芽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D638 |
98 |
0 |
荐购
|
99 |
|
农村“三治”协同机制研究:基于乡村振兴视角 |
本书基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主题, 探讨利益协同、主体协同、价值协同、社会协同、治理协同的“三治”实践。“三治”协同需要明确事务治理目标, 梳理不同振兴主题对应的事务属性, 借势国家向农村输入的治理资源, 尤其是项目资源、行政资源、规则资源, 构建重点突出、层次不同的“三治”路径。正是“三治”要素的平等互动和合作共治, 方能实现全面持续的治理绩效。 |
刘锐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D638 |
139 |
0 |
荐购
|
100 |
|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 |
本书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 聚焦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的灵活运用和创新发展, 按照方法论本身的内在逻辑, 从理念方法、原则方法、基本方法、具体方法四个维度进行解读, 系统呈现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方法和实践要求, 有助于我们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特点和战略方法, 提升解决思想问题、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团结奋斗的重要作用, 推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 |
刘建军, 张苗苗著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D64 |
5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