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1 |
|
红山文化之谜:考古挖掘“三亲”者口述 |
本书内容讲述红山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了解红山文化和牛河梁遗址考古发现过程、发掘历程、研究进展等内容, 更加全面地反映历史全貌, 为后续红山文化研究提供更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更深入的历史理解, 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与牛河梁遗址管理处以及相关大学学者对曾经参加过红山文化研究和牛河梁遗址发掘工作的专家进行采访, 记录并保存相关专家的口述史料。 |
辽宁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主编 |
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
K871.134 |
88 |
0 |
荐购
|
| 982 |
|
达古今之谊:清代宫廷设计潮流 |
本书依托故宫博物院的丰厚典藏, 以清代宫廷艺术为背景, 探究中国造物如何“通古今之变”。观察“古”何以成为典范, 后世又如何从中汲取营养、消化改造, 最终选择、也创造了根植于“古”的“新古”, 进而古为今用, 使之与当世文化相融相通。本书为配展图录, 完整收录故宫博物院与嘉德艺术中心合作展览“达古今之宜”的全部文物, 全书与展览体例保持一致。“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借鉴古人赓续优秀传统、兼收并蓄、不守窠臼的精神, 助力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思考如何将古今之变融入造物, 进而完善当代中国的设计语言, 正是举办本展览的意义。 |
故宫博物院, 嘉德艺术中心编 |
故宫出版社 |
K871.492 |
480 |
0 |
荐购
|
| 983 |
|
烽火艺魂:中国艺术研究院抗战文艺典藏展 |
本展览立足于我院的珍贵馆藏, 特别聚焦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手稿、钢琴、小提琴、钢笔以及鲁艺徽章, 任光的《抗战歌曲》手稿, 蒋兆和的《聂耳画像》《冼星海画像》, 力群的《抗战》和彦涵的《移民到陕北》黑白木刻版画以及刘开渠的雕塑《红军战士》《工农之家》, 等等。这些作品承载着中国人民对正义的坚守和对和平的渴望, 成为战时信息传播、民众启蒙与信念凝聚的载体, 亦为后世留存了珍贵的民族集体记忆。本画册即此次展览作品的集结出版。 |
周庆富主编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K871.642 |
268 |
0 |
荐购
|
| 984 |
|
汾物长歌:汾阳博物馆馆藏文物集萃 |
本书共摘录了汾阳市博物馆247件/套馆藏精品文物, 类型囊括石器、铜器、铁器、陶器、瓷器、木器等, 时代上自更新世、新石器时代、先秦、秦汉, 下至民国, 时代序列完整。每个时代都选取了代表当时社会发展水平的各类典型器物, 对于研究汾阳历史演变脉络和溯源各类型文化均有很高的价值。 |
汾阳市博物馆编著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K872.254 |
268 |
0 |
荐购
|
| 985 |
|
丝绸之路上的中国符号 |
本书以具中华文化元素符号的新疆文物为着眼点, 讲述文物背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阐释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这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增强“五个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让文化润疆切实有效。 |
阿迪力·阿布力孜著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K872.45 |
78 |
0 |
荐购
|
| 986 |
|
西域鸿爪录:王炳华新疆考古历史论丛 |
本书汇集了作者2009年以来未曾结集的重要研究成果。全书以新疆考古为核心, 通过”孔雀河青铜时代””精绝楼兰””丝路新探””西域断想””学人情愫”五大板块, 构建起一部立体多维的西域文明探微录。在青铜时代篇章中, 作者依托小河墓地等重大考古发现, 深度剖析孔雀河绿洲居民的葬俗信仰与精神世界, 揭示出3800年前罗布泊地区独特的太阳崇拜体系; 精绝楼兰部分则通过尼雅遗址出土佉卢文木牍与楼兰古城的兴衰轨迹, 探讨丝路南道城邦国家在生态环境变迁下的存续逻辑。 |
王炳华著 |
凤凰出版社 |
K872.45-53 |
188 |
0 |
荐购
|
| 987 |
|
中原核心区文明起源研究 |
本书聚焦于郑州至洛阳为中心的中原核心区, 包括环嵩山分布的古伊洛-黄河流域以及淮河上游的诸多水系, 从文化和社会的视角出发探讨早期社会复杂化过程。基于地理环境的差异, 本书将中原中心区划分为八个不同的小区域作为基本的研究单元, 详细讨论各自的考古学文化谱系和聚落形态特征, 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整合。研究表明, 区域之间的文化与社会发展存在不平衡和不同步的特点, 仰韶文化以来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不断涌入中原, 并在局部地区率先产生影响, 进而带动整个中原社会的变革, 社会发展重心也在区域间转换。诸多文明要素在区域性人口集中的早期城市化过程中不断涌现, 最终促成了二里头早期国家的形成。 |
张海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K872.61 |
158 |
0 |
荐购
|
| 988 |
|
华夏第一王都 |
本书重点介绍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基本陈列, 按照展览线路编排, 分为“第一王朝”“赫赫夏都”“世纪探索”等3个部分, 辅以精美的展厅照片和展出的文物照片, 展示了中国最早的王朝--夏朝的历史发展脉络。 |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编 |
三秦出版社 |
K872.613.2 |
268 |
0 |
荐购
|
| 989 |
|
陈恒安文集 |
本书稿收录陈恒安先生文博方面著作29篇, 是陈恒安先生学术研究、艺术理论和创作的集中展现。内容包括明清时期贵州历史如长期雄踞贵州的杨氏一族的研究, 涉及其渊源、分支、内部矛盾及其治所等, 以及出土发掘的杨灿墓的制度和人物身份及其文物的研究; 贵州出土文物研究, 如对出土汉永远罐及其铭文的考证等; 历史和地理研究, 如关于播州遵义建置沿革以及贵州名山“贵山”的考证。 |
陈恒安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K872.73-53 |
88 |
0 |
荐购
|
| 990 |
|
上海长江口二号古船:水下考古调查与整体打捞迁移 |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展现了上海长江口二号古船水下考古的全过程。书稿由长江口二号古船水下考古、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瓷器选粹、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迁移三部分构成, 展示了古船以及包括景德镇瓷器、宜兴紫砂器等在内的出水文物照片近200幅。作为我国目前发现体量最大、保存较完整、船载文物数量丰富的古代木帆船, 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发现填补了清代同治时期水下考古的空白, 整体打捞迁移采用的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 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古船的原生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展现了中国水下考古技术的突破和创新。 |
上海博物馆, 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编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K875.34 |
188 |
0 |
荐购
|
| 991 |
|
捩翠融青瑞色新:吴越国的秘色瓷 |
本书以史实结合文学的笔法, 通过史志记载和考古发现, 将秘色瓷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讲述浙江青瓷的发展脉络和历史印记。 |
周新华著 |
杭州出版社 |
K876.34 |
78 |
0 |
荐购
|
| 992 |
|
景德镇颜色釉瓷发展史 |
本书属于通史类著作, 严格按照“通史”的编排理念和体例进行撰写, 不仅系统梳理了景德镇颜色釉瓷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 按照时间顺序分别论述了每个时代或每个时期景德镇颜色釉瓷的发展背景、生产概况、主要品种、工艺成就、存在问题等, 还对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景德镇颜色釉瓷的发展演变情况做了分期研究, 总结评析了当前景德镇颜色釉瓷生产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以及这些困境存在的原因, 并为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和方法, 为今后景德镇乃至中国颜色釉瓷能够得到更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启示和参考。 |
陈宁, 钟粲宇, 龙洲著 |
江西美术出版社 |
K876.34 |
298 |
0 |
荐购
|
| 993 |
|
首都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倉永齡舊藏曆代石刻拓片 |
本书内容涉及考古、历史、文物、文学、艺术、书法、哲学、科技、军事等诸多领域, 其中杂刻类如《帝庙记残石》, 祠庙类如清拓本唐《修定寺传记碑》等精品善拓近百件均属稀见拓本, 存世较罕, 尚未公开出版, 且具有重要的文物、文献、书法和艺术价值。 |
首都師範大學圖書館整理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K877.22 |
1800 |
0 |
荐购
|
| 994 |
|
西湖石头会说话 |
本书作者丁云川就有这样一双慧眼。收藏丰富的丁云川就像“哆啦A梦”, 口袋里总能掏出宝藏。那些是他几十年来踏遍杭州山水, 访名人, 寻墓冢所攒下的“家底”。去徽州出个差, 发现康有为手书的“放鹤亭”匾额, 丁云川马上借钱买下, 请回了西湖边; 岳飞墓前四个跪着的铁像边上, 曾经有块清代石碑, 他收藏了这块碑的拓本, 遂把“以凛正气于人间”的碑拓本捐赠给了岳庙……非常难得的是, 作者在考据古物之余, 笔耕不辍, 将来龙去脉记于笔端, 日积月累, 便留下了这些珍贵的文字。 |
丁云川著 |
杭州出版社 |
K877.4 |
88 |
0 |
荐购
|
| 995 |
|
名迹录 |
本书作者精于刻石, 善篆籀, 因集录其平生为人所刻碑志之文而成此书。作者与书法家杨维桢、倪瓒、张雨等人友善, 也多刻他们的书作。本书所收既为作者亲镌的刻石, 文字自当比年代久远后搜求所得更为真确, 可为考订的资料。《金薤琳琅》, 金石学著录。明都穆编。二十卷。本书仿《隶释》之体例, 收集古刻金石文字, 各为考订。所录碑刻, 皆收载全文, 有今天已不能见到者, 对碑刻书法研究者颇有参考价值。 |
(明) 朱珪纂辑 |
古吴轩出版社 |
K877.42 |
280 |
0 |
荐购
|
| 996 |
|
岳麓书院藏秦简:释文修订本 |
本书主要针对《岳麓书院藏秦简》全部七卷出版以后, 广大研究者站在掌握这批秦简牍整体情况的基础上, 对肆至柒卷整理中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反映广大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
陈松长主编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K877.5 |
128 |
0 |
荐购
|
| 997 |
|
汉简《苍颉篇》研究 |
本书旨在对汉代简牍本《苍颉篇》的文本进行整理及复原:全面校订了北京大学藏汉简本及汉牍本两个保存最为完整的《苍颉篇》文本,结合已有观点,以两本相互对比,重新讨论了北大简本的简序以及汉牍本的章序问题,并试图还原“秦三苍”的原貌。本书还关注了《苍颉篇》的经典地位,抛出了“亡佚的经典”这一话题;讨论了《苍颉篇》中的双音词及思考了其引发的《苍颉篇》性质;重新审视了“姓名简”的身份问题,反对将其划入《苍颉篇》的一般判断;对不同版本间的异文作了全面梳理,并就其中几个问题展开了论述。 |
白军鹏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K877.54 |
128 |
0 |
荐购
|
| 998 |
|
汉代遗址美术 |
本书以汉代考古美术为范畴, 以考古报告, 学术专著、论文, 图书馆馆藏数据等基础资料为依据, 通过对汉代遗址整体状况的分析和重要文物的介绍, 归纳出汉代墓葬、城、关等遗址的整体价值, 从而以整体艺术的视角, 形成系统的美术史研究资料。该书共介绍了百余处 (件) 具有代表性的汉代遗址、遗迹和文物, 所依据的考古资料大部分来源于正式的考古报告和相关的学术成果, 在追求精准的基础上凝练内容, 力图使读者获得较为顺畅的阅读体验。 |
高明, 郭川著 |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
K878 |
168 |
0 |
荐购
|
| 999 |
|
秦都咸阳:增补本 |
本书将秦都咸阳分为初创期、发展期、鼎盛期、衰落期四个阶段, 从地域文化、政治地位、城市规划、社会经济等方面深入挖掘和探讨, 展现了咸阳作为秦都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本书注重对历史细节的挖掘和呈现, 通过大量的考古发掘和实地考察, 结合典籍文献, 研究和探索这座都城的本来面目。 |
陕西历史博物馆编 |
三秦出版社 |
K878.04 |
96 |
0 |
荐购
|
| 1000 |
|
咸阳帝都记:第2版 |
本书作者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梳理和分析, 详细介绍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官僚体系、法律制度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深入探讨了秦朝的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内容, 分析了秦朝的社会结构、人口分布、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 揭示了秦朝社会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同时也探讨了秦朝社会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对于了解秦朝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陕西历史博物馆编 |
三秦出版社 |
K878.04 |
16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