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1 |
|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论 |
本书分为纵向论述 (第一章至第十二章) 和专题阐释 (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 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史”为轴线, 先后述及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抗战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情况, 时间下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第二部分以“论”为中心, 就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古史分期、亚细亚生产方式等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相结合的历史理论问题展开专题讨论, 部分问题涉及时段至改革开放后。 |
主编张越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K092 |
398 |
0 |
荐购
|
| 922 |
|
全球通史 |
本书内容翔实, 语言通俗, 共分八册, 包括五大篇 (远古篇、上古篇、中古篇、近代篇和现代篇)。不仅系统性地讲述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明发展历程, 还详细介绍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生活、文化事业、军事发展, 以及科学技术和历史名人, 每册书后面还都附有一份历史年表, 方便读者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 |
李克编著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K10 |
498 |
0 |
荐购
|
| 923 |
|
战争、外交与贸易: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对外关系研究 |
本书建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从释读楔形文字文献人手, 通过建立文献数据库, 对乌尔第三王朝的对外关系进行综合性研究, 包括外交活动、政治联姻、对外贸易等内容, 进而探索对外交往与乌尔第三王朝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 是乌尔第三王朝诸多研究成果之一, 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了解古代文明的交流互鉴有着重要的意义。 |
刘昌玉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K124 |
239 |
0 |
荐购
|
| 924 |
|
地中海十城:西方文明的古典基因 |
本书是一个简明易懂的基础研究, 讲述了在希腊·罗马文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十个地方。从特洛伊开始, 历史、神话和宇宙学融合在一起, 形成了古典文明的起源, 作者探索了雅典和斯巴达的政治比较, 古典理想在地中海世界的传播, 古典科学和哲学, 希腊文化向东方的输出与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 罗马帝国的权力, 以及古代拜占庭的长期黄昏。要真正理解当代欧洲的社会和文化, 必须牢牢把握希腊和罗马遗产的本质。 |
(英) 奈杰尔·斯皮维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K125 |
89 |
0 |
荐购
|
| 925 |
|
中国史纲要:插图本 |
本书叙述了从石器时代到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 用历史事实说明问题, 把论述建立在坚实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全书结构严谨, 内容连贯, 前后贯通, 叙事完备, 重点突出, 语言凝练, 史实考辩严谨。自出版以来一直作为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学的基础课教材使用, 并在1994年、2006年两次修订。2006年增订本出版后备受好评, 于2021年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将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
翦伯赞主编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K20 |
119 |
0 |
荐购
|
| 926 |
|
中华文明的精神追求 |
本书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领衔, 十余位具备深厚文化造诣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担纲, 提炼代表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分天道、治世、修身三篇, 从天、地、人三个层次深入探讨, 揭示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用12个关键词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 让中国文化精神在现代语境下焕发新生, 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为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自信提供深厚支撑。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编 |
中信出版社 |
K203 |
138 |
0 |
荐购
|
| 927 |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本书内容由三个教学模块、16个教学单元构成: 模块一精选儒道文化典籍, 引导读者深学文化精髓, 树立审美理念; 模块二精选传统文学作品、传统非遗技艺等, 引导读者体悟文化精髓, 提升审美品位; 模块三引导读者践行文化, 尝试审美创造。让广大读者从文化之思, 到文化之用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再以文化践行之姿自信传播文化, 展现个人风采。 |
许娟, 彭凤, 朱志军主编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K203 |
39 |
0 |
荐购
|
| 928 |
|
近代苏州隐逸文化研究 |
本书以近代苏州的各类隐逸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 首先, 从吴地隐逸文化的滥觞、苏州隐逸文化的发展及苏州隐逸文化的异变等三个方面梳理苏州隐逸文化的渊源与流变; 其次, 从近代苏州的隐逸文化生态、隐逸思想递嬗、隐逸群体的类型及隐逸群体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介绍了近代苏州隐逸文化之形塑; 再次, 对悠闲文人、方外之士及清朝遗民等各类隐逸群体进行了全面立体的研究; 最后, 从古迹文物的保护与考察、乡邦文献的整理与刊刻、地方史志的纂修、支持文化教育事业等方面介绍了隐逸之士与地方文化之间的关系。 |
邹桂香著 |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K203 |
46 |
0 |
荐购
|
| 929 |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4版 |
本书将分别从汉语言文字传统、文学传统、历史传统、哲学传统、伦理传统、艺术传统、教育传统等向度对其进行学理梳理、发掘与创新。这不仅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 也为高校青年学生“立德树人”提供来自思想史的珍贵资源。 |
张应杭主编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K203 |
59.8 |
0 |
荐购
|
| 930 |
|
形象史学:2025年 夏之卷 (总第三十四辑) |
本书主要研究兴趣为艺术史与海洋文化史, 目前主要致力于“形象史学”方法论、海洋文化史等领域的学术实践。已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 出版著述多种 (包括独著、合著、主编等), 代表作为《混同与重构: 元代文人画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中华图像文化史·元代卷》(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8年版)。 |
刘中玉主编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K203-53 |
158 |
0 |
荐购
|
| 931 |
|
史记选 |
本书由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共一百三十篇, 五十余万字。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其首创的纪传体为后来历代“正史”所沿袭, 影响深远。该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史记选》精选本纪、列传中的10篇名作, 并对其中的疑难字词和典章制度加以注释说明, 对于阅读理解该书很有裨益。 |
(西汉) 司马迁著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K204.2 |
29 |
0 |
荐购
|
| 932 |
|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六同别录》:整理与导读 |
本书是一部由中央历史研究院在1945年主编的学术论文集, 名为《六同别录》, 收录了28篇论文, 内容涉及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等多个领域。这些论文是史语所的同人在抗战岁月中, 利用宝贵的文物和图书资料进行研究的成果。《六同别录》不仅是学术研究的结晶, 也是中国文化在动荡时期薪火相传的象征。书名中的“六同”是南溪的古称, 而这部作品也作为在李庄取得的研究成果的纪念。 |
周青主编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K207-53 |
380 |
0 |
荐购
|
| 933 |
|
绵绵瓜瓞:先秦东亚大陆腹地主导人群的空间渊源追索与上古中国的衍生 |
本书是《营国: 东汉以前华夏聚落景观规制与秩序》《祭祀与疆域: 中国上古空间考古六题》《塑造中国: 东亚大陆腹地早期聚落组织与空间架构》等作品的继续。系统的测量显示, 在秦汉以前相当长的时间里, 人们有利用营造物指示主张者空间渊源的传统。以这一发现为基础, 作者通过众多遗址分析, 展现了先秦东亚大陆腹地主导人群迁徙、互动的壮阔图景, 让“中国”的发生与早期建构过程逐渐清晰。 |
王鲁民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K210.7 |
99 |
0 |
荐购
|
| 934 |
|
殷代史:第2版 |
本书是作者专著《殷代史六辨》的扩展版, 是据1700多年前祖传谱书《殷氏家传》和许多传世文献、甲骨文、金文等考古材料, 据实记载殷代574年历史的断代史, 其特点是通俗易懂和面向大众。本书为成汤所建王朝的国号正名, 还原孔子、孟子、司马迁对成汤所建殷商王朝的国号的称谓“殷”。 |
殷作斌, 殷昌盛著 |
线装书局 |
K223.07 |
100 |
0 |
荐购
|
| 935 |
|
唐研究:第三十卷 |
本书创办多年来一直是国内隋唐史、中古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集刊, 主题涉及中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本卷为第三十卷, 主题专栏为”文史融通与唐代石刻研究新进展“, 关注利用存世及出土石刻材料进行唐代历史研究的新进展, 讨论对象包括地方家族生活、唐代诗碑的文化意义、地方职官任职等。此外, 本卷还收录中古时代诸方面的论文十余篇; 书评部分, 对近年出版的若干重要著作, 进行了介绍与评析。总体而言, 本卷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当前唐代乃至整个中古时段的前沿进展及重要关切。 |
叶炜主编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K242.07-53 |
148 |
0 |
荐购
|
| 936 |
|
安史之乱:历史、宣传与神话 |
本书详细介绍了安史之乱的叛乱缘起、唐燕双方的作战计划和早期战事, 继而讲述了唐燕两政权反复争夺关中和唐军收复洛阳的战事, 及其背后的政治博弈、财政重组。按时间顺序, 最后聚焦于安史之乱后期的军事、政治活动, 包括平定安史之乱后几个月唐朝为何会被吐蕃攻破了首都长安, 面临新的危机。最后描写两位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功臣郭子仪和仆固怀恩之间的高手对局。本书的写作并不仅仅是讲述安史之乱的来龙去脉, 更重要的是重新将历史记忆的问题放置于历史书写的前台。 |
张诗坪, 胡可奇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K242.205 |
138 |
0 |
荐购
|
| 937 |
|
定陵注略 |
本书中所载矿税诸使、内库进奉、地方激变、吴门坑儒、松江民变、寿宫始末、圣明天纵、江陵夺情、大臣党比、丁未考选、科场寅缘等条目, 对研究明代的税收进贡、市民文化、农民运动、党派活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本次影印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为底本。是本计四册, 半叶10行, 行23字, 无格, 字迹清晰。首有文士自作小叙, 周星贻校并跋, 经周星诒、翁斌孙等人递藏。 |
(清) 文秉撰 |
古吴轩出版社 |
K248.06 |
380 |
0 |
荐购
|
| 938 |
|
地大红色故事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设计 |
本书充分挖掘地大红色故事, 以刘型、陈子谷、尹赞勋、池际尚等25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地大人物为案例, 详细考证他们的红色经历, 在此基础上探讨将地大红色故事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鲜活性, 增强学生对母校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增强学生的使命和担当意识。全书共25章, 每章按照教学案例、教学分析、教学思路与方案设计、教学方法推荐的4个步骤展开。 |
孙文沛, 何帅波, 朱丹主编 |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K25 |
58 |
0 |
荐购
|
| 939 |
|
天津工人:1900-1949 |
本书稿是一部城市史、社会史著作。近代天津正处于早期工业化阶段, 经历着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社会结构的各个部分都在这种转型中进行着重构。作者娴熟地利用口述资料, 建构了此时期天津工人的整体状况, 从衣食住行、家庭结构、家庭生活、公共卫生与健康、婚丧礼仪、节日风俗等诸多方面, 全方位地展现了1949年以前天津广大工人日常生活的历史场景, 试图解答中国早期工业化的艰苦条件如何改变了城市男女工人的生活、工人怎样改变了新兴城市的图景等一系列问题。 |
(美) 贺萧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K261.3 |
98 |
0 |
荐购
|
| 940 |
|
上海抗日战争史 |
本书以翔实史料多角度、全方位地叙述了1931-1945年上海军民抗日斗争的完整历程。上海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抗战胜利, 上海既是全国抗战的东方前哨, 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本书共十三章及附录, 150余万字, 纵向呈现了从局部抗战到全面胜利的演变。前五章聚焦上海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以及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全过程, 通过分析民族工商业者、文化界与市民阶层如何形成早期抗日网络, 揭示上海人民抗日力量的崛起历程。 |
余子道等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K265 |
49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