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1 |
|
高校思政课程探究 |
本书详细阐述了课程思政的理念、要素、方法和评价,并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情况以及大学生视角的课程思政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了解当前高校教师课程思政的现状以及大学生视角的课程思政效果,为高校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及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
李合亮,葛明荣,陈晴晴著 |
新华出版社 |
G641 |
78 |
0 |
荐购
|
| 982 |
|
相伴研途 点亮人生:华科大导学思政育人案例集 |
本书以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导学思政”卓越育人成果为基础,全面总结和展示华中科技大学导学团队的生动实践,深刻阐述德育在高校学生全面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深远影响。全书介绍了理学、工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等不同专业的导学团队的育人故事,展现他们以科研为引领,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视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在科研实践中共同成长、寻求超越的经历和经验。 |
张耀,李毅,吴疆鄂主编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G641 |
98 |
0 |
荐购
|
| 983 |
|
心理学取向的大学生价值观研究 |
本编共分八章,均由作者主持的实证研究成果组成,分别探讨了中国大学生人际关系价值观、环境价值观、休闲价值观、性价值观、科技伦理观、保护性价值观、可交易价值观七个具体价值领域的理论结构,并形成了相应的标准化测量工具、揭示了这些领域的价值观特点。还有一章专门深入研究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认同”问题。 |
辛志勇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G641 |
76 |
0 |
荐购
|
| 984 |
|
教育学类(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
本书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为指引,学前教育类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需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应涵盖体现国家意识的国家层面、体现社会价值的社会层面、体现职业素养的个人层面,培育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品格。 |
黄瑾,苏雪云主编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G641 |
38 |
0 |
荐购
|
| 985 |
|
跨学科学习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
本书紧紧围绕跨学科学习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从跨学科学习评价的核心理念与政策背景、理论基础、框架构建及设计原则与路径、课堂教学中的嵌入式评价实践、技术赋能评价工具、学科融合视角下的评价标准细化、学校层面的系统构建、学生评价机制、家校协同评价模式探索、专注于校本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和执行、未来趋势——智能时代评价范式重构、研究结论与行动建议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者以及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资源。 |
张淑世著 |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G644 |
69 |
0 |
荐购
|
| 986 |
|
“双肩挑”:与时代同行 |
本书以访谈录和校友来信的形式,展示了各个时期辅导员的求学经历、辅导员经历和人生奋斗历程,这不仅对在校辅导员是一种鞭策,对全体青年学生也是一种难得的教育资源。书中辅导员校友所提及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对我国高校进一步完善辅导员制度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
清华大学党委学生部,清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编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G645.1-53 |
90 |
0 |
荐购
|
| 987 |
|
高校辅导员理论和实践研究能力提升方略 |
开展辅导员理论与实践研究一直广受各界重视,但当前辅导员理论与实践研究出现难点,辅导员理论与实践研究情况不容乐观,研究意识淡薄、能力不足、积极性不强、高质量产出不丰等,辅导员们迫切需要指导书来提升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能力。本书针对以上问题,从“辅导员理论研究项目的研究与开展”“辅导员实践项目的孵化与研究”“辅导员工作案例的撰写与推广”“辅导员学术论文的撰写与修改”及“辅导员学术成果的投稿与转化”等进行内容体系的编排,以助力高校辅导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能力提升。 |
唐业喜等编著 |
中南大学出版社 |
G645.12 |
59.8 |
0 |
荐购
|
| 988 |
|
大学生入学教育 |
本书分生活篇、管理篇、学习篇、实践篇、心育篇等七篇,内容包括: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简介、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学生证管理规定、学生火车票的购买须知、使用“学生火车票优惠卡”须知等。 |
彭玉京,江涛主编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G645.5 |
40 |
0 |
荐购
|
| 989 |
|
研究生学业发展与心理调适 |
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生学业发展与心理调适、心理健康促进。另外,本书通过实例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案例,深入剖析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发展变化及应对策略。 |
李佳,张文静主编 |
西北大学出版社 |
G645.5 |
68 |
0 |
荐购
|
| 990 |
|
高等学校政治生态分析与评价 |
本书主要以“界定高等学校政治生态概念、建立高等学校政治生态分析框架、构建高等学校政治生态评价指标、进行高等学校政治生态分析与评价试验”为研究内容,努力提高高等学校政治生态分析与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互动性和可考核性。开展高等学校政治生态分析与评价研究,在理论上,有利于丰富和拓展政治生态研究的理论成果,对高等学校的党风、教风、学风进行质性分析和定量评价。在实践上,致力于构建科学、客观的高等学校政治生态分析观测点和可透视、可检查、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为推动高等学校政治生态走向质性分析与定量评价提供政策框架和评价工具。 |
《高等学校政治生态分析与评价》课题组著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G647 |
68 |
0 |
荐购
|
| 991 |
|
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大学内部组织治理路径研究 |
本书通过多维度的研究框架。第一,构建完善科学高效的咨询、决策及执行的组织权力框架,明确各组织和权力主体职责与权限。第二,确保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有效分离。第三,健全完善大学章程、规范高校决策程序及运行机制。第四,赋予学院自主权,提高办学积极性和运行效率。第五,提高高校领导的战略规划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高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
贺湘婷著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G647 |
56 |
0 |
荐购
|
| 992 |
|
自致性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以经管类专业毕业生为对象 |
本书以高校毕业生自致性资本为出发点,试图厘清大学生自致性资本的构成要素和高质量就业的具体内涵,重点分析了自致性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机理,以及自致性资本与大学生就业质量之间的结构关系,探究了自致性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书从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以大学生自主性资本为核心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策略。 |
赵建立著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G647.38 |
58 |
0 |
荐购
|
| 993 |
|
治理视域下高校“三全育人”研究 |
本书为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从治理的视角来考察“三全育人”,提出当前高校“三全育人”格局难以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当前的研究和实践没有抓住“三全育人”是一个育人共同体的本质,应从个体的价值观念、利益驱动和行为表现三者一致性来把握;二是“三全育人”是理想的结果而不是手段,而要研究其背后的管理运行规律,打破体系必来、改革评价制度;三是当前各类评价制度还未形成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技术导向,存在技术伦理与价值导向分离的问题。最后,本书对“三全育人”的内涵、建设原则和治理视域下的路径提出了较有借鉴价值的建议。 |
朱小芳著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G649.2 |
78 |
0 |
荐购
|
| 994 |
|
非省会中心城市高等教育的创新之路:基于建设高教强国的视角 |
本书基于高教强国建设战略目标,以非省会中心城市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政府、高校和市场“三维动力模型”,阐述非省会中心城市高等教育创新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剖析非省会中心城市高等教育创新发展薄弱环节,创新性提出了旨在强化和激活非省会中心城市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活力的策略,为高教强国及非省会中心城市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
于红波著 |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G649.2 |
69 |
0 |
荐购
|
| 995 |
|
新时代高校育人“十大”论域 |
本书分为十三章节,从历史、理论、学术、实践四个维度进行系统化、整体化、学科化探究,以期达到整体建构高校“十大”育人体系。 |
黄蓉生等编著 |
西南大学出版社 |
G649.2 |
98 |
0 |
荐购
|
| 996 |
|
新时代高校育人文化的多维融合探索 |
本书首先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念与基本内容出发,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特征、理念以及内容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并对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后文的论述奠定了基础。其次,本书分别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校园文化以及网络文化等角度具体分析不同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具体路径。最后,本书对于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进行了深入探究。 |
刘明海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G649.2 |
98 |
0 |
荐购
|
| 997 |
|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探究 |
本书研究和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该模式从人才培养需求分析出发,结合地方高校特色,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中。主要是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打造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与企业零距离接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项目的最终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和发展空间,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的共赢。 |
孟凡华著 |
人民体育出版社 |
G649.21 |
69 |
0 |
荐购
|
| 998 |
|
应用型本科高校质量文化建设实践:以安康学院为例 |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应用型本科高校质量文化建设背景、质量文化的理论基础、以内部保障推动质量文化建设、以专业认证为抓手推动质量文化建设、以审核评估为契机推动质量文化建设。 |
刘铁著 |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G649.21 |
78 |
0 |
荐购
|
| 999 |
|
基于产出导向的工程教育理论与实践 |
本书围绕基于产出导向的地方高校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总结国际工程教育的发展和我国工程教育的现状,梳理工程教育质量标准及有效教学等相关概念,研究探讨地方高校工程教育的发展策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质量保障体系持续改进机制,并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从浙江经济转型与人才需求分析出发,建立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多元协同人才培养过程,建设产教融合的师资队伍,构建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体系。 |
华尔天,计伟荣,吴向明著 |
科学出版社 |
G649.21 |
98 |
0 |
荐购
|
| 1000 |
|
学术与实践:2023年第三辑(总第010辑):机械工程类教改成果专辑 |
本书致力于发现、推介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思想上和学术上具有较高水平的创新力作,旨在为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也为全国机械领域学术界、教育界和产业界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进而推动高等学校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和突破。 |
滕召华,赵津主编 |
贵州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G649.21-53 |
6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