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1 |
|
大众舞蹈塑形通用教程 |
本教材共三部分九章内容。第一部分辅助训练包括热身练习、地面练习及地面软度练习三章内容, 有简单+小幅度的, 也有复杂+大幅度的, 在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连接及每一个训练部分, 对动作都进行了充分的说明、示范和训练建议, 不同年龄段、不同训练需求的学习者可以选用。第二部分芭蕾塑形是教材重点, 因为芭蕾对身体塑形和气质塑造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其训练难度和强度都可以灵活掌握, 该部分包括把杆训练、基本舞姿训练、中间训练、舞步训练、跳跃训练五章内容, 训练难度和强度都有从简到繁、从小到大的递进设计, 从单一动作-基础训练-组合训练, 逐渐增加难度和强度, 可供不同身体条件和专业能力的学习者选用。第三部分是伴奏谱例, 作者团队为教材训练组合精心创作了音乐, 并对音乐创作、弹奏要点及呈现风格进行了分析, 同时将谱例展示在教材最后一章, 还在有配套视频的组合旁标注了曲目序号, 方便读者查阅使用。 |
马云霞主编 |
西南大学出版社 |
J7 |
59 |
0 |
荐购
|
| 1062 |
|
英歌舞 |
本书采用平实的语言讲述英歌舞的产生、源流、现状、艺术特色、传承与发展以及背后的故事, 兼具趣味性与普及性, 生动展示潮汕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风采, 助力英歌舞的传承与发展, 让英歌舞这项绵延数百年的古老非遗焕发出新活力。 |
黄剑丰编著 |
广东海燕电子音像出版社 |
J722.21 |
43 |
0 |
荐购
|
| 1063 |
|
戏剧艺术概论:第2版 |
本书以戏剧观念变迁的考察为引, 系统地介绍了在漫长岁月里, 人类戏剧艺术从古典到现代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同时分析了戏剧性格塑造、冲突、情节结构、戏剧语言和戏剧风格的意义和价值, 在此基础上, 作者对悲剧、喜剧、历史剧、荒诞剧等戏剧类型予以了细致勾勒。并且从戏剧舞台艺术等方面阐述了戏剧的剧场呈现, 清晰而完整地描述了戏剧艺术的轮廓及其神奇的魅力。 |
周安华主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J8 |
46 |
0 |
荐购
|
| 1064 |
|
戏剧鉴赏f刘立滨, 杨占坤编著:第2版 |
本书系统讲述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戏剧艺术发展概况、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戏剧大师的创作特色和艺术观念, 以浅近晓畅的语言读解诸多戏剧大师的经典作品, 及其背后蕴藏的深厚文化底蕴。借此, 读者可以了解近千年以来世界戏剧艺术的发展变迁, 欣赏到诸多经典戏剧艺术作品的华彩, 领略戏剧艺术的非凡魅力。 |
刘立滨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J805 |
68 |
0 |
荐购
|
| 1065 |
|
走向世界的岭南戏曲 |
本书梳理岭南戏曲发展源流, 讲述粤剧、汉剧、潮剧等岭南三大民系代表性戏曲剧种植根岭南、远播海外、走向世界的脉络途径, 以及红线女、白雪仙、姚璇秋、张振坤等岭南戏曲名家在推动岭南戏曲中外交流中的重要贡献, 增强岭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
徐燕琳著 |
广东海燕电子音像出版社 |
J809.2 |
98 |
0 |
荐购
|
| 1066 |
|
表演艺术概论 |
本书内容包括: 一、表演艺术本质论: 表演的实质演员与角色的统一; 三位一体: 创作者创作工具材料 创作成果都统一于演员自身; 双重性: 两个自我、双重人格、两重生活的平衡; 表演天性一一游戏感; 表演三字经: “活”在舞台上, 不是“演”在舞台上: 、我是他, 不是我演他、演的是人不是“戏”; 三种素质, 理解力想象力表现力; 三种演剧体系: 斯派、布派、梅派(另一观点: 斯派、布派、阿(尔托)派) 体验派表现派及匠艺 等; 二、表演艺术关系学: 演员与自我、演员与文学 (角色形象)、演员与导演 (及其他创作人员)、演员与观众、表演与生活、表演与生命。 |
林洪桐著 |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
J812 |
79 |
0 |
荐购
|
| 1067 |
|
中国京剧容妆技法 |
本书中汇集了作者六十年的舞台经验与技法心得, 紧紧围绕京剧容妆技法 (主要是旦角容妆) 展开不仅传授化妆的具体步骤、准备工作和操作技术, 而且传授发套、彩球、尖子等的制作方法,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各种不同角色、不同脸形、不同年龄演员的化妆扮戏也悉心详解。书中编配150余幅操作示范图, 对化妆扮戏的操作手法、把位等细微之处都作了清晰展示。 |
周兰芳著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J821.5 |
148 |
0 |
荐购
|
| 1068 |
|
中国原创音乐剧发展进路研究:基于“制作人制作制”的视角 |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研究成果。书稿围绕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进路展开研究, 以近40年来的中国原创音乐剧创制实践轨迹为核心, 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来对其创制路径、风格、模式进行实事求是地的梳理、评价, 对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产业化业绩、留存的理念短板和技术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 并同时深度阐述音乐剧制作人的角色身份以及凝练推行音乐剧“制作人制作制”将有利于促进中国原创音乐剧创制力发展等理论内涵。 |
梁卿著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J822 |
98 |
0 |
荐购
|
| 1069 |
|
长沙皮影戏 |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长沙皮影戏的历史源流、造型工艺、艺术特征、表演艺术、发展现状等, 此外还精选了代表性剧目如《关羽战长沙》《华容道》《鸿门宴》等。 |
龙耀华主编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J827 |
138 |
0 |
荐购
|
| 1070 |
|
影视经纪实务导论 |
本书共分八章, 分别是: 影视经纪概论, 艺人的规划与赋能, 影视作品的评估流程, 商业洽谈、合同签署与法律法规, 艺人公关与品牌推广, 经纪人、艺人与粉丝关系的维护与管理, 舆情应对、危机公关与心理疏导, 艺人周边产品设计及版权开发。 |
高长力, 王青亦主编 |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
J90-05 |
45 |
0 |
荐购
|
| 1071 |
|
网络剧剧本写作教程 |
本书作为网络剧创作领域的全面指南, 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还通过丰富的实例讲解与经典案例分析, 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从基础知识、角色塑造到情节设计等网络剧创作的各个方面。特别强调了在当今互动性强和碎片化传播环境下的创新能力培养, 旨在帮助创作者掌握网络剧剧本的创作规律与格式标准。书中详细探讨了人物小传写作及角色关系构建的重要性, 并通过实际操作中的点滴经验, 指导编剧如何更精准地把控故事节奏, 增强作品的吸引力。 |
张晗著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J904 |
78 |
0 |
荐购
|
| 1072 |
|
塞壬之歌:好莱坞电影中的“蛇蝎美人”造型研究 |
本书内容: 20世纪四十年代, 黑色电影在好莱坞大量涌现, 蛇蝎美人作为其中重要的母题自始至终备受关注。而随黑色电影风格的发展成熟, 该形象也成为点亮黑色都市故事的“戏眼”和展示黑色风格的“模特”。在造型上, 蛇蝎美人造型中的较常用的符码和惯例逐渐保留下来, 沉淀为相对稳定的类型图像志, 它既包含着对先前蛇蝎美人原型一定程度地延续, 也反映了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条件对她的形塑--关于性别倒错、外族威胁、反思现代性等社会焦虑和时代症候, 本书研究即是通过她们的穿戴妆发研究, 透过她们举手投足, 一一作出阐释。 |
庞博著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J905.712 |
58 |
0 |
荐购
|
| 1073 |
|
动画基础 |
本书稿涵盖了四个核心方面: “概览: 动画流程”“专题1: 动画方案设计”“专题2: 动画原理解析”“专题3: 动画风格探索”“专题4: 动画后期制作”。该书稿专是为有动画短片创作需求的专业学生编写的教材, 以动画短片的创意构思、形成过程及表达呈现为基本出发点, 全面而详尽地阐述了动画及短片从创意构思、策划规划、方案设计、表现技巧到技术实现的整个过程。 |
鲁婷婷, 李俊成编著 |
西南大学出版社 |
J954 |
65 |
0 |
荐购
|
| 1074 |
|
侯外庐近代史学批评研究 |
本书内容: 侯外庐在史学批评理论上, 融会了马克思的经济学史理论, 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学的发展过程做了科学的分析, 对康有为、章太炎、王国维、梁启超、胡适、钱穆、陈寅恪、冯友兰、郭沫若、吕振羽、翦伯赞、顾颉刚、张荫麟、宗白华等近代史家做了批评。侯外庐的史学批评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 通过分析历史学家学术内容中科学成分和非科学成分, 科学地批评历史学家的贡献与不足, 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吸收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优良成果以及马克思主义史学是自我革命提供了助力, 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海纳百川、去粗取精”的学术精神, 这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最终成为中国近代史学“主径”的重要原因。 |
程鹏宇著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K092.6 |
45 |
0 |
荐购
|
| 1075 |
|
丝绸之路艺术史 |
本书从丝绸之路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的意义讲起, 通过丝绸之路的远古遗风、汉绫唐绢铺锦程、西域乐舞翩翩而至、古希腊罗马艺术的东传等12个方面讲述丝绸之路形成、发展、繁荣, 强调论述了丝绸之路在世界文化交流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对于今天“一带一路”倡议的贯彻落实, 也有着重要启示。 |
武斌著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K103 |
158 |
0 |
荐购
|
| 1076 |
|
近代文明史:修订版 |
本书共十八章, 内容包括: 近代史开端与资本主义、民族国家与近代民族主义、近代文明的精神家园、西班牙的兴衰、英国的社会变革与政治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等。 |
张跃发, 景晓强主编 |
时事出版社 |
K103 |
280 |
0 |
荐购
|
| 1077 |
|
光明与黑暗:简明西方文明史 |
本教材系统讲述从古希腊到18世纪的西方文明发展史, 涉及政治与文化各方面。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特别注重课程思政。本书课程思政任务: 通过系统学习掌握西方文明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辩证认识西方文明的光明与黑暗面、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主席关于“修昔底德陷阱”、中美关系、“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有更深入理解, 培养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意识、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防范意识和家国情怀。 |
刘俊阳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K103 |
89 |
0 |
荐购
|
| 1078 |
|
历史动力学:帝国的兴衰密码 |
本书尝试以生动的论述和丰富的历史案例, 以创新性的历史动力学理论, 分析人类历史上帝国的兴衰, 为什么一些最初微不足道的小国可以成长为强大的帝国? 为什么看似稳固的帝国又总会在巅峰过后归于衰亡? 作者认为, 人类历史上, 大多数帝国的崛起与衰落都经历着类似的周期, 而以动态的视角观察人口的增减、经济的繁荣与萧条、宗教的传播与消亡等, 将为我们揭示背后的逻辑。作者还引入了14世纪突尼斯历史学家伊本·赫勒度提出的概念阿萨比亚 (族亲意识), 视其为解释帝国兴衰密码的动态变量。当人们联合起来对抗共同的敌人时, 小国在族亲意识中成长为帝国; 而成型的帝国强加的稳定和内部和平本身就是混乱的种子, 它们随着时间发芽, 得到人口过剩、经济下滑、灾难疾病的滋养, 最终结出毁灭帝国的果实--“末日四骑士”--饥荒、战争、瘟疫和死亡, 此时亲族意识也会降到低谷。 |
(美) 彼得·图尔钦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K107 |
98 |
0 |
荐购
|
| 1079 |
|
希波关系与希波战争研究 |
本书第一部分是第1、2、3章, 主要是聚焦波斯和波斯与希腊之间的关系, 分析战争的起源, 认为波斯地方管理的松弛、地方矛盾的复杂、波斯对希腊半岛内部的干预是希波之间发生战争的主要原因。第二部分包括第4-10、合计7章, 主要从军事的角度分析战争的胜负和主要战役的历史地位, 展示了历史现实中的希波战争的真实面貌。第三部分包括最后四章, 侧重从历史编撰学和接受史的角度分析希波战争走向神坛的过程, 指出希波战争成为战后希腊世界主要城邦争霸的“宣传资料”, 这些城邦出于夸大自身历史贡献的目的, 对自身参加的相关战役做了夸大扭曲的宣称, 而对不利于自己的战役、人和事做了人为的贬低, 这些宣传影响了后人对战争的认识, 也使得希波战争逐步走向了“神坛”。 |
祝宏俊著 |
人民出版社 |
K125 |
99 |
0 |
荐购
|
| 1080 |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英译 |
本书基于“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前期出版的系列丛书, 结合典籍外译的历史及最新研究成果, 以“通古今之变, 明内外之势, 成一家之言”为宗旨, 围绕社会关怀、个人修养、风俗习惯、文学艺术、自然观念等方面体现中华思想文化的关键词, 分伦理篇、修身篇、文艺篇、风俗篇、自然篇等六个单元进行讲解。本教材大致遵循知识点提示、概念体系溯源、典范术语英译解析、课后练习及参考译文、拓展阅读的阐释框架, 通过古今对比、中西对比, 厘清术语概念的历史演变、中西差异、当下意义, 明确其在相应理论体系中的定位, 基于术语学和术语翻译的基本原理, 阐释其英语翻译的策略方法。 |
辛红娟主编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K203 |
79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