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1 |
|
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探索与创新 |
本书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 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其中蕴含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人文精神、品德操守, 对于塑造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 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随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得到了高度重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也被进一步挖掘, 在高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 (以下简称“高校育人”) 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也成为各界的共识。为了能够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德育中, 本书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工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述了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基本特点、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SWOT分析、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主要功能以及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路径创新等。 |
纪研著 |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K203 |
29 |
0 |
荐购
|
| 1082 |
|
传统文化研究:第27辑 |
本书是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 (隶属于苏州市民盟) 不定期出版的学术论文集刊, 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 稿源主要来自高校和苏州地方文史学者, 曾多次获得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27辑包括业绩难忘、吴地人文、江南书香、稽古图新、三吴名贤、历史文献、文学艺术、弦索论艺等8个栏目, 共43篇文章。内容囊括明清以来的文人社团、儒学思想、评弹艺术、学校教育、园林建筑、文化遗产、藏书文化、家族组织等, 研究形式既有基于传统文献的分析整理, 也有现当代文化名贤人物的访谈与回忆, 文献与田野相结合, 不仅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研究, 还有传统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 |
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编 |
中西书局 |
K203 |
88 |
0 |
荐购
|
| 1083 |
|
春秋穀梁传注疏 |
本书选用宋刻元修十行本为底本, 经传部分对校选用唐石经 (中华书局影印民国皕忍堂摹刻本《唐石经》春秋谷梁传部分)、余仁仲春秋谷梁注疏重校本 (《古逸丛书》影刻日本影钞本), 注疏部分对校选用明李元阳刊本 (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本)。在尽量保存底本原貌的基础上, 择善而从, 力求全面反映各种版本的差异。是对《谷梁春秋》学的代表性著作进行全面系统整理的学术成果。 |
(晋) 范甯集解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K225.04 |
148 |
0 |
荐购
|
| 1084 |
|
中古时期的历史文献与知识传播 |
本书主要内容: 中古文献史的特质; 史部在中古时期的形成; 中古时期文献生产和传播; 中古历史文献丛考等。本书的研究取径, 是用文献学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古史学史, 更多地关注到一些“内容之外”的信息, 比如书写形态, 版式, 装帧、卷帙、编辑过程等等, 将这些“内容之外”的信息与文献“内容”联系起来研究, 从而释示此时期文献存在形态和内容互为联结形成的文化价值。 |
于溯著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K230.7 |
70 |
0 |
荐购
|
| 1085 |
|
战国纵横家书 |
本书共27章, 11000多字, 其中11章内容、文字与今本《战国策》《史记》大体相同, 另16章不见于现存的传世古书, 本书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战国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这次出版, 约请专家撰写题解、全面翻译注释, 并与《战国策》《史记》进行对照解读, 以飨读者。 |
张景, 张松辉译注 |
中华书局 |
K231 |
36 |
0 |
荐购
|
| 1086 |
|
故宫生活志 |
本书以故宫为叙述主体, 基于史料及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以起居、饮食、行乐、节俗为线, 结合近300幅故宫实地建筑摄影和珍贵文物、历史档案图片, 解读明清宫廷生活中的种种细节, 展现中华传统物质文化与技艺的巨大成就, 细绘恢弘神秘的紫禁城画卷, 全方位还原真实的明清宫廷生活。 |
周乾著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K248.06 |
112 |
0 |
荐购
|
| 1087 |
|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论文写作:案例与方法 |
本书以于文史哲全文期刊上发表的中国近现代史学术论文为案例, 邀请论文作者撰写论文写作方法和反思等经验谈, 为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生撰写论文提供参考, 提升研究生的问题意识、研究水平和写作能力。本书价值在于, 所收录的论文作者均为中国史领域的著名学者, 由其亲自摘选代表性论文, 并全面解析论文的构思布局修改的全过程, 对研究生的研究和写作能力培养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
廖大伟, 王健主编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K250.7 |
68 |
0 |
荐购
|
| 1088 |
|
红映浦江:上海工运历史研究:第四辑 |
本书是专门研究上海工运史的学术性著作, 本辑分五个版块: “重温记忆”“专题论文”“思考感悟”“史料整理”“会议综述”, 共收录了17篇文章。其中, “重温记忆”收录了约40年前的纪念工人运动的学术讨论会文章; “专题论文”收录有商务印书馆、上海总工会、上海工商学联合会等在上海工人运动中的重要作用的文章; “思考感悟”收录有从纪念馆、记录片、人物等视角对上海工人运动的思考文章; “史料整理”收录有“老工人谈话记录”等史料。 |
上海市静安区文物史料馆,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代史研究室编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K261.351.07-53 |
78 |
0 |
荐购
|
| 1089 |
|
红军长征史 |
本书记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1934年至1936年两年时间里, 进行战略大转移的艰辛历程、粉碎国民党围追堵截的艰苦卓绝斗争和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历史, 是一部具有较高质量的记述红军长征的正史。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K264.406 |
138 |
0 |
荐购
|
| 1090 |
|
日军细菌战创伤记忆与救助的社会学研究:衢州“烂脚老人”的调查报告 |
本书聚焦和控诉日军在衢州的细菌战罪行。在触目惊心的伤亡数字背后, 有一群饱受细菌战戕害、双脚溃烂、身世悲惨, 而又几乎普遍不为人知、缺少社会关注的老人。他们被称为“烂脚老人”。“烂脚老人”用自己整个生命历程见证了日军的战争罪行。他们的声音, 为我们深刻反思细菌战的痛苦与责任, 探讨战争创伤记忆以及传承, 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本书通过经验性田野调查, 记录和描述了“烂脚老人”的痛苦, 呈现这段历史记忆, 并就细菌战创伤记忆的传承等问题展开社会学的思考和讨论。 |
贺晓星, 杨渝东编著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K265.606 |
148 |
0 |
荐购
|
| 1091 |
|
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研究:1931-1945 |
本书以1931-1945年日本“对华文化事业”为研究对象, 揭露日本在沦陷区的文化侵略和同化政策, 力图还原战时日本实施文化侵华之史实。重点在于论述1931-1945年日本在沦陷区各种“文化事业”及其渗透本质, 分析日本文化侵略与政治、经济侵略的关系。介绍了东亚同文会、同仁会、北京近代科学研究所和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等在华文化渗透活动; 重点论述抗战时期日本“对满文化事业”, 东亚同文会在华“教育事业”, 同仁会“对华防疫事业”, 日华学会“留日学生管理事业”, 日本在华“图书馆事业”及日本在华“农业研究事业”, 分析日本“对华文化事业”的文化侵略与渗透本质。 |
石嘉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K265.607 |
98 |
0 |
荐购
|
| 1092 |
|
松漠之间: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 |
本书收录的17篇文章, 正是刘浦江先生在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方面的成果结集。以契丹文字的研读、辽代墓志碑刻研究和人类学方法论的运用为基础, 这些文章一方面展示了作者极为扎实的考证功力, 另一方面揭示出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的更为深远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涵, 是辽金史研究的经典名作。所谓“松漠”, 即《辽史》所谓“平地松林”。因唐朝置松漠都督府以羁縻契丹, 汉人因以“松漠”代称契丹或辽朝, 南宋以后也用以代指女真及金朝。 |
刘浦江著 |
中华书局 |
K289 |
98 |
0 |
荐购
|
| 1093 |
|
北京文化通志:三山五园卷 |
本书是从康熙朝至乾隆朝陆续修建起来的、汇集了中国众多传统文化瑰宝, 从山形、水系及宫殿、庙宇建筑, 到珍藏其中的绘画、佛像、雕塑等奇珍异宝, 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三山五园是世界造园的杰作, 是中国文化被世界认知的重要代表, 是今天需要充分挖掘和整理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三山五园是清代重要的政治文化副中心, 它伴随着清王朝的兴盛而兴盛, 伴随着清王朝的衰落而衰落, 三山五园的兴衰史就是一部浓缩的清朝国家兴衰史, 直接影响和塑造了海淀京西文化的发展, 见证了北京城市发展变迁的历程。三山五园的多元价值括文化、经济、生态、政治和社会等多个方面。 |
赵丽著 |
北京出版社 |
K291 |
79 |
0 |
荐购
|
| 1094 |
|
一本书读懂常山人文:二 |
本书分名士风流、旧事掌故、地名传说三部分, 收录了《常山宋前人物知多少》《北宋王介的愤青往事》《一条江的溪花与诗意》《一江宋诗润常山》《黑龙盘塔的传说》《白龙洞的传说》等文章。 |
王有军主编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K292.24 |
68 |
0 |
荐购
|
| 1095 |
|
终南论学探艺录 |
本书纵横结合, 贯通古今, 集文论、诗心与书道为一体, 集中体现了李老师在终南山下对秦岭与终南、长安与关中文化的思考与探讨, 对书法、诗文等传统艺术特质的体悟和探索。 |
李志慧著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K294.1-53 |
76 |
0 |
荐购
|
| 1096 |
|
终南史迹文脉论 |
本书分三编: 终南史迹、终南文脉论、散论。收录了《赳赳大秦》《大汉雄风》《大唐盛世》《宋明清时期的秦岭终南山》《汉赋与终南》《唐诗中的终南意象》《宋代文士的终南情怀》《明清及近现代终南文脉》等文章。 |
王晓红, 冯黎编著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K294.1-53 |
76 |
0 |
荐购
|
| 1097 |
|
名人与未央 |
本书共收入文章七十余篇, 全书分为三辑, 第一辑“沧桑史话”, 展示未央厚重历史和重要人文故事, 学术色彩较浓。第二辑“汉城春秋”, 在内容上多是未央近现代人物故事, 体现重古厚今, 古今交融, 有着较强的时代感。第三辑“翰墨丹青”, 则是集中对未央区政协书画院的推介。 |
政协西安市未央区委员会, 西安市未央区文化遗产与文物保护协会编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K294.14 |
68 |
0 |
荐购
|
| 1098 |
|
梦粱录 |
本书仿效《东京梦华录》体例, 记载南宋临安的郊庙、宫殿、山川、人物、市肆、物产、户口、风俗、百工、杂戏和寺观、学校等, 为了解南宋城市经济活动, 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 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特别是都城的面貌, 提供了较丰富的史料。书中妓乐、百戏伎艺、角觝、小说讲经史诸节, 为宋代文艺的珍贵资料。《梦粱录》二十卷, 是南宋人吴自牧撰写的一部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 |
刘云军译注 |
中华书局 |
K295.5 |
106 |
0 |
荐购
|
| 1099 |
|
福建文献集成续编:第三辑:史部 |
本套书是“八闽文库”出版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收录各地所藏历代闽人撰述或有关闽省之文献千余种, 尤其注重收录稿本、珍稀抄本、珍罕刻本, 各书版本存留较多者, 择其版本佳善或较具特色者收入。各书之前, 均约请专人撰写解题, 述其内容大略、篇帙多寡、版本精粗及价值之所在。编次错乱之古书, 则检核全书厘正。全套计划出版800册, 分四编出版。此为续编史部部分, 收录历代闽人所撰史部著述七十余种。本书是史部第三辑。 |
吴格主编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K295.7 |
5000 |
0 |
荐购
|
| 1100 |
|
福建文献集成续编:第四辑:集部 |
本套书是“八闽文库”出版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收录各地所藏历代闽人撰述或有关闽省之文献千余种, 尤其注重收录稿本、珍稀抄本、珍罕刻本, 各书版本存留较多者, 择其版本佳善或较具特色者收入。各书之前, 均约请专人撰写解题, 述其内容大略、篇帙多寡、版本精粗及价值之所在。编次错乱之古书, 则检核全书厘正。全套计划出版800册, 分四编出版。此为续编集部部分, 收录历代闽人所撰史部著述一百二十余种。本书是集部第四辑。 |
吴格主编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K295.7 |
7000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