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1 |
|
徐立平:砺刀锋问苍穹的火药雕刻师 |
本书是大国工匠徐立平的传记。本书通过文学故事的形式,主要以时间先后为节点,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班组长,固体发动机药面修理工,高级技师徐立平的个人成长历程、生活情况和工作感悟进行全景扫描,细腻地呈现新时代大国工匠的精神世界。徐立平的成长成才经历是一段不断遇到困难,克服困难的自我提升史,也是一段由“不可能”到“可能”的传奇史。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
赵韦著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I25 |
49 |
0 |
荐购
|
| 1142 |
|
郑大故事:2022年度 |
2022年,郑州大学继续在校园网、校报、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头条客户端和专题网站上,以全媒体形式推出了30篇“郑大故事”系列新闻报道,记述了教职工、学生的先进事迹。一个个平凡的名字,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为我们展示了生动真实鲜活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灵活灵现,使郑大人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主旋律更高昂、“郑”能量更强劲,诠释了“求是担当”的郑大校训,彰显了“追求卓越”的郑大精神,抒发了“勿忘人民”的郑大情怀,激励着郑大人争做时代先锋、为中原更加出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
《郑大故事》编委会编 |
郑州大学出版社 |
I253 |
58 |
0 |
荐购
|
| 1143 |
|
多彩兴安 |
兴安盟宛若一颗璀璨明珠,在北疆大地上散发多彩光芒。这里深厚的人文底蕴、壮美的自然风光、蓬勃的发展活力相互交织,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壮美画卷。新华社记者深入兴安盟倾听奋进故事、关注深刻变革、捕捉精彩瞬间,特别是围绕这里聚焦办好“两件大事”、实施“六个工程”的重大举措与突出成就,以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写就大量新闻报道作品。在此,我们从中精选数十篇佳作集结成书,以期通过记者的深刻洞察与多元视角,引领读者走进一个与众不同、充满魅力、丰富多彩的兴安盟。这些作品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领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编 |
新华出版社 |
I253 |
68 |
0 |
荐购
|
| 1144 |
|
板桥杂记译注 |
本书以诗酒为特征的秦淮文化及其变迁为背景,通过追忆故国、盛衰今昔的感慨,生动描绘了这一文化特色。柳亚子先生对其书大加赞赏,认为其创作体现了对小品文新趋势的把握与创新。该书写有文学价值,同时具有重要史料意义,其翻译注释版本《板桥杂记译注》以简明扼要的注释和流畅的译文,进一步提升了书的传播力和研究性,填补了清初小品文创作的重要空白。 |
(清)余怀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I264.9 |
35 |
0 |
荐购
|
| 1145 |
|
李辅燿长沙日记 |
该日记所记为李辅燿1913年返回长沙直至1916年去世,其于长沙所见所闻所历之事。李氏家族与何绍基家族、龙璋家族、陶澍家族、谭延闿家族等均有联姻,又与郭嵩焘、王闿运、曾国藩等家族来往密切,李辅燿本人与瞿鸿禨、张百熙、叶德辉、王先谦等湖湘文化名人过从甚密。因此,其日记颇能反映当时长沙政坛及湖湘文化名人交游风貌。1913年的李辅燿已风烛残年,身患多种疾病,多方延医治疗,涵盖中医、西医,其求医问药及自身病况,几乎每日必记,故其日记具有很高医疗史研究价值。此外,李辅燿精于饮食,记载有颇多湘厨湘菜及民国年间饮食文化资料,从中可见湘菜在这一时期高速发展的真实历史场景。而日记详载近代长沙名胜——李氏芋园的渐衰,为后人了解湘阴李氏文化世家的衰落提供了重要文献资料。总之,《李辅燿长沙日记》是近代长沙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折射出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剪影,可谓一部近代湖南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史料价值。 |
(清)李辅燿著 |
岳麓书社 |
I264.9 |
160 |
0 |
荐购
|
| 1146 |
|
文林回想录 |
本卷选编作者的实笔,关于书和人和事。主体文字选自作者晚近新作《文林回想录》《读胡适》《读书人家》《一纸平安》《字里相逢》等,其中因“岁数大了多了许多快乐的回忆回想”而写下的诸多文林故交轶事,从金庸、余英时、胡金铨、林海音、林文月到宋淇、夏志清、陈之藩等人不一而足;亦有作者“只读我喜欢读的胡适”,而呈现出一个“有点偏见,有点冥顽,有点迂阔,有点可笑,有点亲切”的胡适;书人书话更是从简·奥斯汀、勃朗特姐妹、伍尔夫、毛姆、海明威一直趣写到周作人、俞平伯、沈从文、梁实秋、张爱玲等,端的是“不托门墙,只写散墨”。 |
董桥著 |
商务印书馆 |
I267 |
95 |
0 |
荐购
|
| 1147 |
|
我的珠穆朗玛 |
本书通过感人至深的故事和相对应的插画讲述了后藏大地上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以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不仅通过重温历史,对历史人物进行全新的文学塑造,让读者更深切地了解历史,感受先人的贡献。而且对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
中共日喀则市委宣传部,日喀则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 |
西藏人民出版社 |
I267 |
68 |
0 |
荐购
|
| 1148 |
|
历史之温度 |
本书是一本聚焦历史人物人生成长、知己情谊、诚信和得失的书,作者从“人生万相”“知己难求”“路虽远,行必达”“以史为鉴,明得失”等四个方面,全面解读典型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历史真相,摒弃“上帝视角”,让读者了解那些有血有肉、有故事和有真性情的人。历史是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不同,每个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有人看到了残酷,有人看到了温情。有人看到了杀戮,有人看到了救赎。有人看见了别人,有人看见了自己。史书上的一段话、一个名字,在作者的笔下呈现出一张张意想不到的面孔,加上风趣的文字让原本枯燥的历史变得活色生香。 |
谢普编著 |
西安出版社 |
I267 |
59 |
0 |
荐购
|
| 1149 |
|
四方五味 |
本书记录了作者记忆中悠远绵长的美食滋味。这其中有童年母亲精心烹制的美食,有深藏于胡同深巷中的街头小吃,有异国他乡旅行中偶然遇见的特色美味,有回忆中永远甘醇美好的故乡味道……雪小禅的美食散文中既有传统大菜,也有特色小吃,将中国经典美食与回忆、故乡、风俗、文化等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不仅是一次精神上的美食之旅,更是赏心悦目的文化大餐。书中通过写不同的美食滋味来写出种种人生况味,甜蜜或辛酸,美好或伤感,温馨或落寞,不一而足。拨动记忆的琴弦,感受舌尖的滋味,从美食中看个人成长,有些念旧,有些治愈,回味无穷。 |
雪小禅著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I267 |
59.8 |
0 |
荐购
|
| 1150 |
|
回望白于山 |
本书稿是一部散文集。书稿分“故乡情思”“往事如烟”“随想杂谈”三个部分,收录了《碾道深深》《母亲的搅团》《回望白于山》《在路遥的文字里,寻找生命的远方》等60多篇作者近些年创作的散文,其中部分作品已发表,内容大多以陕北的黄土高原和白于山为题材,将作者的童年记忆以及家乡的发展变化诉诸笔端,让更多的人了解陕北,了解那里淳朴的民风和壮美的自然风光,品味黄土高原的独特魅力。 |
李小明著 |
阳光出版社 |
I267 |
62 |
0 |
荐购
|
| 1151 |
|
小满葚子黑 芒种吃打麦 |
本书是作者写给家乡的赞歌,是对童年生活的温情回忆,是对记忆中风土人情的深切缅怀。在历史前进的洪流中,宏大叙事线索鲜明、端庄厚重,个人记忆斑驳陆离、鲜活生动,细节描摹让人神往,个体感受引发共情。“家乡旧俗”用浓墨重彩写尽了对过年的期盼、过年的准备、过年的氛围,繁琐的过年禁忌和大开大合的集体狂欢交织在一起。狂欢散尽,方觉平静安康才是幸福的内核。 |
张文振著 |
学苑出版社 |
I267 |
120 |
0 |
荐购
|
| 1152 |
|
读书便佳 |
《读书便佳》聚焦于读书与藏书,旧式文人趣味与英伦文学掌故融于一炉,双语字句交错,节奏跌宕起伏。董桥把那些与书相关的往事写成随笔札记,裁之成篇,汇之成书。中国文化的精髓离不开幽情和闲适,“英国人只在下午茶座上才追求幽情和闲适,不够的”。“东平云为善最乐,紫阳曰读书便佳”,为善讲机缘,读书是本份。读书,企盼的不是名成也不是利就。尘世喧嚣,一卷在手,字里徘徊,倏忽间一个回眸的欣喜、一次促膝的交会,那才是书中佳趣。 |
董桥著 |
商务印书馆 |
I267 |
98 |
0 |
荐购
|
| 1153 |
|
千年弦歌 |
本书以历史文化散文的方式展示岳麓山上湖湘文化的渊源和湖南精神的形成,以及岳麓山如何从一座自然之山成长为一座人文之山,进而成为湖湘文化一张夺目的文化名片的历史进程。同时,以湖南人性格特点为依凭,将文化名人与岳麓山古迹结合起来讲故事,做到文史交融、雅俗共赏,凸显千年来岳麓山上奔腾不息的文脉在湖湘文化乃至整个华夏文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谢宗玉著 |
岳麓书社 |
I267 |
96 |
0 |
荐购
|
| 1154 |
|
永远的雪 |
本书中收录了他以往曾发表在《人民日报》《丽江日报》《边疆文学》《滇池》等刊物上共计60篇的散文,其中不乏获奖佳作。在作者的笔下,其对世界的关注始终没有离开身边的那些神态万千的人,以及他们各自的小世界所折射与映照着的大社会、大时代、大背景。作者笔下那些形形色色的个体同时又具有浓郁的普遍性和规律性。与众不同的是,本书作者是一位有着国际影响的少数民族诗人,诗人以其特有的敏感与睿智深度切入生活现场,让普通人在极为寻常的生活场景里闪现极为鲜活的人性光芒,凸显出个体生命在历史、文化、社会、民族、地域等多维视域下的态度、倾向、追求、批判、坚持,让读者们通过一个个具体而又充满了个性的人的生活经历,看到了人类历史长河中应该具备和重新审视的精神品质。 |
鲁若迪基著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I267 |
56 |
0 |
荐购
|
| 1155 |
|
历史之棋局 |
本书分为五个章节,近八十篇文章,如诸葛亮施空城计、一纸碑文换平安、田忌赛马等,让读者了解故事背后的历史意义和人类命运的逻辑之思,是一本轻松、易读却充满知识的书。 |
谢普编著 |
西安出版社 |
I267 |
59 |
0 |
荐购
|
| 1156 |
|
西岗 |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50余篇作品,分为“回望乡土”“细雨流光”“沉吟至今”三辑。作者将自己的故乡豫东小村的旧景、往事娓娓道来,同时在叙述故乡的景物时,也融入了一些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这些作品有乡愁、乡音、乡思,有对亲情的深切回忆,也有对春、夏、秋、冬四季的深情诉说和深情眷恋。 |
路子房著 |
郑州大学出版社 |
I267 |
68 |
0 |
荐购
|
| 1157 |
|
长江在此漩流 |
全书共分四辑。第一辑“长江那些亊”,从七千年前长江上第一艘独木舟的问世、到加深独木舟、木板船、楼船、机器船的演变发展过程、以及人和船的关系,作了回望与探索。对“中国船王”卢作孚以及长江上第一代“大引水”的传奇人生作了描述。第二辑“岸的旋律”以较多篇幅对临江而居的人们的生活状况给予了关注和体察。第三辑“高山远水”则是对重庆的地貌、山川、人伦风习的描画。第四辑“渝州文咏”多为重庆与外地文友间的文化交流、合唱。 |
蓝碧春著 |
华文出版社 |
I267 |
89 |
0 |
荐购
|
| 1158 |
|
中世纪星空下 |
本书不仅推开一扇深入了解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大门,是一场细读古代文本的奥德赛,也是一本文体新颖、兼顾趣味与学养的创意评论集,力图跳出既有学术写作体例的窠臼,深入浅出地将中世纪之美传递给更多读者。 |
包慧怡著 |
译林出版社 |
I267 |
68 |
0 |
荐购
|
| 1159 |
|
万年青翠 |
本书以岳麓山之绿为切入口,讲述岳麓山地理山水格局、自然生态环境变迁以及古往今来的生活情趣,用生态散文的方式阐释历史长河中山与城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深入呈现岳麓山的山峦之秀、林径之幽、清泉之怡、红枫之艳、秋菊之韵等,集自然之美、人文之韵与哲学之思于一体,让读者在阅读中亲近岳麓、享受自然、提升品味。 |
黄耀红著 |
岳麓书社 |
I267 |
96 |
0 |
荐购
|
| 1160 |
|
八十老翁从头活:2018鲁光日记 |
该书是知名画家、作家鲁光的一本日记体散文集,由70余篇日记组成,记述了作者在八十一岁时罹患前列腺癌并成功走出阴霾的经历,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与命运抗争的困苦与欢乐,体会到的亲情、友情的珍贵。书稿文字凝练朴实、细腻生动,是作者在生死关前对于生命的终极思考,是对生命本真的终极追问。用作者的话说,日记“没有过多地记载病情和治疗过程,而是把笔墨交给了承受生死大关的心灵”。 |
鲁光著 |
人民体育出版社 |
I267 |
5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