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26期2373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201 外国考古学及理论方法论文集 本书中收集了我从事科研工作以来全部关于西亚、两河流域史前时代的研究, 以及关于考古学史和考古学理论、方法的思考。这些文章总体分为四个主题。第一部分是对考古学史和理论方法对认识与反思, 从宏观上对国内外考古学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理解; 第二部分是对西亚、两河流域考古发现进行评介, 并针对其中有待深入的基础问题, 用中国考古学擅长的类型学和区系类型方法进行研究; 第三部分是运用聚落考古与社会考古等欧美考古学前沿方法, 对西亚、两河流域的考古资料进行个案分析。 杨建华著 科学出版社 K86-53 268 0 荐购
1202 考古学集刊:第32集 《考古学集刊》创刊于1981年,目前已出版29集,每年出版2集。该刊主要刊登长篇田野考古发掘报告、考古研究论文,以及有关科技考古的实验报告、论文等与考古学相关的学术性、资料性论著。固定栏目有调查与发掘,研究与探索,考古与科技,变动栏目有考古学家与考古学史,国外考古,学术动态。自1981年创刊以来,在学界已有很大影响。本集共收录8篇文章,内容包括墓葬考古、器物研究、考古与科技、国外考古、研究述评。 陈时龙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K87-55 168 0 荐购
1203 文明之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 本书收录了本次展览大部分重要参展文物, 共计200余件珍贵文物及相应的说明文字和参考资料, 让这些文物能从博物馆里走到广大读者的手中。 沈阳博物馆,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辽宁省博物馆等编 沈阳出版社 K871.132 300 0 荐购
1204 魏晋南北朝考古 本书拟从城址、墓葬、手工业遗存、石刻与简牍文书、佛教遗存、边疆考古、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入手, 对近代以来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 以期对解魏晋南北朝考古资料与重要课题进行系统介绍。 付龙腾编著 科学出版社 K871.42 158 0 荐购
1205 盛世风华:法门寺博物馆馆藏珍品文物图录 本书精选馆藏文物中最具历史文化意义、审美价值的代表性文物图百余幅汇为一册, 其中尤为重要的文物及其造像特征配文详解说明, 图文并茂呈现法门寺地宫里尘封千年的盛世风华。法门寺博物馆以佛指舍利、地宫宝藏知名于世, 上世纪80年代于佛塔地宫出土大量稀世珍宝, 文博考古、收藏界称之为“半个盛唐”, 入选20世纪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时至今日, 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的推动下, 盛唐的恢弘气象与稀世珍宝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也使法门寺博物馆热度逐渐升高。 法门寺博物馆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K872.414.2 98 0 荐购
1206 华彩六盘:宁夏固原文物精品集 本书为上海博物馆与宁夏固原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华彩六盘: 宁夏固原文物精品展”展览配套图录, 由上海博物馆编。宁夏固原是历史文化名城, 丝路东段北道的要塞。固原出土的众多珍贵文物如波斯鎏金银壶、凸钉玻璃碗、北魏漆棺画等, 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代表性。图录分“铸礼大原”“胡汉共舞”“原州风华”“异域星芒”四大部分, 收录固原出土的玉器、金银器、墓志铭、壁画、雕塑、金银器、玻璃器物工艺品等文物共195套325件, 反映出固原自西周至六朝时期的历史、文化。 上海博物馆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K872.433.2 240 0 荐购
1207 文物里的广州 本书紧扣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倡议和“促进广州千年城脉、文脉、商脉传承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 本书稿分为“城脉”“商脉”“文脉”三个部分。以2021年广州市文物博物馆学会评选的“广州考古百件文物精品”以及《广州文物志》《广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精品图录》等为基础, 精选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共77件分别归类, 以文物来串联起城市历史发展, 佐证城市文化精神脉络的绵延传承, 展现城市历史的韵味绵长。鲜活展现广州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城市文化品格。 吴凌云, 易西兵主编 广州出版社 K872.651 88 0 荐购
1208 广州文物志:不可移动文物卷 本书主体结构分章、节、目, 以条目形式为主; 按条目类型或性质分类, 依据年代顺序排列, 并在文物名称前冠以朝代或时间。全书图文并茂, 信息详细, 语言精炼准确, 系统性强, 有助于将广州地区的不可移动文物文化遗产的记忆永久保存下来, 传承给后代。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广州市文物局编 广州出版社 K872.651 368 0 荐购
1209 广州文物志:可移动文物卷 本书在原《广州文物志》基础上参照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文物分类法, 重新分类编目排序并加以扩充。在2000年版《广州文物志》的基础上, 结合2016年全市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中的二级以上文物, 重点精选各馆近些年入藏的广州历史文化代表性文物, 最终形成20章、文物条目近2000条, 根据文物普查规范和最新研究成果, 按照统一体例重新撰写文物词条。覆盖全面, 分类明确, 每类文物按时间顺序介绍, 呈现强系统性。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广州市文物局编 广州出版社 K872.651 368 0 荐购
1210 圣地仰韶 花开中国:仰韶文化彩陶纹饰复原研究 本书以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馆藏的200余彩陶为研究对象, 采用传统绘图与电脑制图相结合的方式, 结合具体实践, 探索仰韶文化彩陶纹饰复原及展开图的绘制方法, 以期推进相关研究的深入。 王苹著 文物出版社 K876.34 230 0 荐购
1211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 本书共收录从20余家馆藏单位借展而来包括金缕玉衣、传世出土最大的铺首, 最大的玉璧等在内的200余件精美汉代玉器, 从时间的纵线上和地域的空间上综合整理, 集中展现出汉代玉器的发展脉络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读者从中可欣赏到各种精美的汉代玉器, 还可通过详细的解说和展示, 更深入了解汉代玉器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 体会汉代玉器之美。 良渚博物院 (良渚研究院) 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K876.82 750 0 荐购
1212 中国金石家题跋图典 本书作者长年供职上海图书馆, 从上海图书馆所藏三千余件金石碑拓善本、近两万件题跋中, 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 择汰题跋印鉴, 挑选出293位有代表性的、宋元至民国的古代金石学家及相应的近四百件题跋文献与印鉴款识, 进而考辑人物生平, 释读文字印鉴, 意在为古代金石家题跋与印鉴的考订, 提供一份可供鉴别真伪的参考标准, 从而辅助金石碑拓文献的鉴定工作。此外, 本书通过提供题跋“范本”, 亦为当代金石文化传统的复兴提供助力。 仲威著 文物出版社 K877.24-64 580 0 荐购
1213 黄本骥《古志石华》整理与研究 本书是对清道光年间知名学者黄本骥所作《古志石华》进行的首次标点校勘, 所用版本为道光二十七年湘阴蒋环刻本, 参校本为道光九年初刻本。并对黄本骥的生平与著述、《古志石华》的成书与价值进行研究。前言部分对墓志发展历程、《古志石华》的成书与版本、价值与影响进行说明, 整理部分对《古志石华》所收自汉至元的30卷282方墓志进行点校。所录墓志蕴含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 具备较高的史料价值, 可为文史研究提供据以参考的原始材料。 李静著 三秦出版社 K877.45 98 0 荐购
1214 簡牍學研究:第十六輯 本书结合甘肃省以及全国其他省份已出土的相关文献, 从简牍文书研究、简牍考释、简牍与秦汉史研究、西北史地研究、思想文化史研究等几个方面, 收录了甘肃省乃至国内外一批专家学者在简牍发掘、整理、考释及简牍制度研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西北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 甘肅簡牍博物館, 河西學院河西史地與文化研究中心編 甘肃人民出版社 K877.5-53 80 0 荐购
1215 简牍学研究:第十七辑 本书共收录研究文章16篇, 均是未发表的新作, 按照专题分为法制研究、历史地理、地方行政、典籍解诂、语言文字和交叉学科6个栏目。不仅汇聚了历史学、出土文献领域高水平学者的研究成果, 同时纳入了新锐学者及青年博士生的创新视角与前沿探索, 充分凸显出《简牍学研究》致力学术、开拓视野、服务新秀的办刊理念。 西北师范大学简牍研究院, 甘肃简牍博物馆, 河西学院河西史地与文化研究中心编 中西书局 K877.5-53 68 0 荐购
1216 侯马盟书书法精粹 本书以侯马盟书的书法特色为主要呈现对象, 甄选侯马盟书字迹清晰者一百余件, 使用出土第一手图像资料, 借助前沿图像处理技术与印刷手段, 以高清图版放大方式, 全面呈现出春秋时期晋国手写体书法的艺术特色。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K877.54 98 0 荐购
1217 重庆玉米洞遗址石器工业与技术演变研究 本书稿系统研究重庆玉米洞遗址的石器工业与技术演变研究过程, 材料丰富, 条例清晰。作者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贺存定。贺老师研究方向为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博物馆学, 主持或参与各类项目10余项, 合著专著2部, 发表简报及论文40余篇。 贺存定著 文物出版社 K878.04 460 0 荐购
1218 赤峰魏家窝铺红山文化环壕聚落考古 本书是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魏家窝铺遗址的考古发掘专题报告。魏家窝铺遗址是迄今为止内蒙古境内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发掘面积最大的红山文化时期的环壕聚落遗址。该遗址地处红山文化分布的腹心区域, 南隔燕山山脉与华北平原向望, 东北越科尔沁草原可达松嫩平原, 对研究红山文化时期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人文地理环境的变迁、社会结构与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魏家窝铺遗址的发掘与研究, 为赤峰地区考古学文化体系的建立特别是红山文化的起源与性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编著 故宫出版社 K878.05 398 0 荐购
1219 临城山下遗址发掘报告:2013 本书内容: 临城县, 隶属河北省邢台市, 位于邢台市北部, 太行山东麓, 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古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堪称历史悠久。古代先民在临城县境生活、劳作, 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物资源。瓷器作为古代先民生活中的日常用品, 地位非常重要, 中国白瓷闻名世界, 邢窑被公认为“中国白瓷的鼻祖”, 开创了独特制瓷工艺和先进的烧造技术。邢窑烧造时间始自南北朝晚期, 终于元代, 对于其各时期的窑址位置, 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邢台市文物保护和研究中心, 临城县文物保管所编著 故宫出版社 K878.05 328 0 荐购
1220 景德镇青白瓷窑址:道塘里、铜锣山、凤凰山窑址考古发掘报告 本书完整、科学、客观的报道了2006年考古发掘的道塘里、铜锣山、凤凰山三处窑址的发掘资料以及同年的调查资料, 分别对道塘里、铜锣山、凤凰山三处窑址的自然环境、地层堆积、揭露遗迹、出土遗物进行详细介绍, 参考年代学和各地纪年材料, 借助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对各窑址出土瓷器的微量、组量元素分析, 深化人文与自然科学的交叉渗透讨论, 通过地层学、类型学的比较研究, 对其进行考古分期。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著 科学出版社 K878.55 368 0 荐购
页码:61/100页  每页: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