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1 |
|
太平洋历史:海洋、陆地与人 |
本书分为4个部分: 太平洋时代、纽带、文化与身份,“描绘了一个四维的太平洋,即岛屿和沿岸,大洋与航海”。对太平洋历史及其内涵的不同领域进行了独到的阐释和探讨, 清晰地勾勒出了太平洋数千年的历史脉络, 并以史为鉴, 展望未来。不同的学者以各自独特的学术视野, 解析了太平洋宏观的历史进程, 阐释了太平洋历史进程中, 环境、经济、科学、法律、性别等要素的作用和动态的发展与演变。 |
(美) 大卫·阿米蒂奇, (澳) 艾利森·巴希福特编 |
海洋出版社 |
P721 |
138 |
0 |
荐购
|
| 1342 |
|
世界历史中的印度洋 |
本书多视角、多方位地阐述了印度洋在文明史中的重要作用。印度洋地区处于世界重要贸易带中心, 是地球上拥有可利用财富的最大的单一地区。这些财富历史上先后吸引了多个国家来到这里, 成为印度洋的开拓者。本书在研究各历史时期各国家和地区在印度洋和印度洋地区的贸易情况, 同时也研究其他的相关因素对印度洋的兴衰、创新能力的影响。特别强调了中国人在打通东印度洋地区通往世界贸易过程中的贡献, 细述了中国从元代到明朝的几个世纪中对世界贸易的发展过程所发挥的作用。印度洋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它历史发展过程中最辉煌的时期。 |
(美) 米洛·卡尼著 |
海洋出版社 |
P724 |
128 |
0 |
荐购
|
| 1343 |
|
深海水道沉积地质理论与实践 |
本书集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实践于一体, 系统阐述了深海水道概念、成因、起源和类型, 解译了深海水道规模形态、沉积构成和盆内外主控因素, 论述了深海水道形态演化、弯曲机制和决口机理, 提出了深海水道沉积构型级次划分方案, 重点揭示了水道体系、复合水道和单一水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研发了深海油气藏水道储层构型表征方法, 创建了深海油气藏水道储层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本书在深海水道沉积地质理论方面发现并提出了许多新现象、新见解, 在油气储层构型表征与建模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 这对我国深水沉积学理论发展和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
赵晓明著 |
科学出版社 |
P736.21 |
350 |
0 |
荐购
|
| 1344 |
|
中国海岸带和沿海地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脆弱性研究 |
本书包括红树林、盐沼、海草床和珊瑚礁等典型海岸带生态系统, 典型河口区营养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重要游泳动物和底栖动物等渔业资源, 以及滨海城市、农田、森林和草地等沿海地区陆域生态系统, 重点分析各承灾体的脆弱性指标并进行脆弱性等级划分; 研究海平面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对港口建设的影响,重点分析对中国典型港口建设规划、工程设计水位和防潮能力的影响及其适应性; 研究未来气候情景下天文大潮、风暴潮、台风强降水和洪水对滨海城市洪涝的致灾强度变化, 重点分析多致灾因子的共同作用对滨海城市人口和经济的影响, 形成滨海城市洪涝灾害脆弱性等级; 定量评估社会经济发展的气候影响、暴露度和区域脆弱性, 基于未来30-50年社会经济发展情景, 研究社会经济结构及空间分布的变化及其脆弱性特征, 重点分析受灾人口和GDP损失, 量化人口及经济的脆弱性。 |
蔡榕硕等著 |
科学出版社 |
P748 |
468 |
0 |
荐购
|
| 1345 |
|
地表基质的概念内涵及示范应用研究 |
本书共分为10章, 其中第1-3章论述了地表基质概念的提出背景及内涵外延, 提出了地表基质分类方案, 分析了地表基质对植被生态约束研究进展。第4-6章开展了全国地表基质区划和编图技术方法研究, 构建了地表基质调查监测与测试指标体系。第7-9章分别从不同维度介绍了地表基质支撑生态保护与系统修复、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现代农林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进展成果。第10章为主要结论和认识。 |
殷志强等著 |
科学出版社 |
P94 |
248 |
0 |
荐购
|
| 1346 |
|
现代分离方法:第2版 |
本书内容分为分离科学概论、分离方法和分离分析方法三篇, 共12章。其中, 分离科学概论包括绪论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离方法从经典分离方法开始, 重点介绍各类现代分离方法, 如萃取分离法、制备色谱法、膜分离和其他分离方法。分离分析方法主要介绍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毛细管电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离子色谱法, 以及多维色谱法、微径柱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手性色谱法等。 |
陈怀侠, 陈浩主编 |
科学出版社 |
Q1 |
79 |
0 |
荐购
|
| 1347 |
|
肌组织修复与再生材料 |
本书以作者及其团队多年心肌和骨骼肌组织工程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基础, 系统阐述了生物力学、电导耦合和三维微结构微环境对肌组织再生的影响机制, 揭示了各向异性导电生物材料在肌组织修复中的重要作用, 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因素探讨了肌组织重塑的机制, 提出了各向异性导电微环境组织重建策略; 针对组织损伤修复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介绍了仿生生物支架材料的构筑原则, 提出了多元仿生原则, 并设计和制备了各种肌组织工程修复材料。 |
侯鸿浩, 邱小忠著 |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Q136 |
198 |
0 |
荐购
|
| 1348 |
|
生态学:第5版 |
本书涵盖了传统的生态学内容, 包括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同时, 与重大社会问题有关的一些内容, 如绿色发展、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污染生态、人类生态、城市生态、农业生态、生态规划、生态安全、生态旅游、景观生态等, 也都进行了介绍, 旨在提高读者的生态意识。全书分八章。从第一章到第六章为传统生态学内容, 从个体到群体, 再到生态系统, 再到全球生态学, 第七章为生态学在农业、工业、自然保护等各方面的应用, 第八章突出反映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在最前面有彩色照片插页, 精选了世界各地能够反映生态学内容典型的植被与景观照片。 |
李振基, 陈小麟, 郑海雷主编 |
科学出版社 |
Q14 |
99 |
0 |
荐购
|
| 1349 |
|
生态学野外综合实习 |
本书是一本结合理论、技术和实践的实习教材, 围绕庐山实习区展开案例分析, 旨在帮助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的基础上, 丰富野外实习实践能力, 并帮助学生在真实的野外环境中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技能。本书详细介绍了生态学野外实习的基本操作流程, 以及各类环境因子、植物、动物、土壤等方面的实习调查与分析技巧。具体内容包括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气象因子的观测、植物物种识别、植物功能性状调查、植物和动物多样性调查, 以及土壤、森林水文、涡度通量测量等多个生态学领域的实际调查技术与数据分析方法。本教材不仅注重野外实习操作的实用性, 还强调数据分析与结果解读, 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生态学研究思维。 |
冯兆忠主编 |
科学出版社 |
Q14-45 |
69 |
0 |
荐购
|
| 1350 |
|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 |
本书系统总结了作者在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育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和在具体科研实践中领悟出的心得体会, 并对未来生物多样性科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张大勇等编著 |
科学出版社 |
Q16 |
198 |
0 |
荐购
|
| 1351 |
|
生物多样性百科 |
本书分为八篇, 第一篇为基础篇, 从遗传、物种、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等全方面对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知识进行介绍。第二篇为创新篇, 对生态文明驿站体系、污染治理、生态恢复等进行了全面的介绍。第三篇为实践篇, 主要介绍我国各个生态保护地的情况, 如长垣大鸨保护地、海南永乐环礁珊瑚保护地等。第四篇为共存篇, 对我国濒危物种的保护现状进行了全面介绍, 如扬子鳄、黑叶猴等。第五篇为全球篇, 对全球濒危物种的生存情况进行介绍, 如小鸨、北京雨燕等。第六篇为法规篇, 列举了全球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规、公约等。 |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编著 |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Q16 |
98 |
0 |
荐购
|
| 1352 |
|
细胞生物学:第3版 |
本书分为11章, 分别为概述,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细胞核, 细胞质及内膜系统, 半自主性细胞器, 细胞骨架, 细胞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 细胞通讯与信号转导。 |
梁卫红主编 |
科学出版社 |
Q2 |
98 |
0 |
荐购
|
| 1353 |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理论与技术解析 |
本书以作者团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 针对目前研究和应用领域最为关注的脐带等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临床治疗应用中若干技术问题, 通过文字描述和图片形式展示治疗原理及技术操作模式, 针对临床干细胞治疗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为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和学习间充质干细胞应用研究和治疗技术提供帮助, 避免临床在干细胞应用中的一些误区和详细技术应用细节的不了解而导致治疗失败, 是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技术的可靠科学性较强的学术辅助读本。 |
潘兴华, 何志旭, 田川主编 |
科学出版社 |
Q24 |
180 |
0 |
荐购
|
| 1354 |
|
生物智能识别前沿研究 |
本书瞄准生物识别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 突破性地探讨了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及单细胞测序分型方法等法医基因组学研究的最新技术及算法, 从精准亲权鉴定、种族溯源、基因画像和动植物鉴定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在生物智能证据领域的创新性前沿应用研究, 对于提高生物证据识别效力、提升司法鉴定实践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法治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书包括中、英两种文字版本, 以便进行国际交流。 |
李生斌主编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Q26 |
368 |
0 |
荐购
|
| 1355 |
|
气味的文明史:16世纪至19世纪初 |
本书作者深入挖掘了有关气味的历史文献, 梳理了文艺复兴以来人们对于气味的观感演变, 通过丰富多彩的信息来源书写了一段令人震撼的历史, 为读者奉献了一场独特的气味文明之旅。本书好探讨了斯宾格勒曾经对文化历史进行的历时性划分: 早期文化阶段往往表现为人的共处与磨合, 而晚期文化阶段则更倾向于革命和冲突。气味之所以被普遍道德化, 成为善恶二元论的一种感官表征, 除了女性魔鬼化所带来的性别压抑和社会恐慌, 还表现在宗教信仰与享乐意识的内在冲突之中。 |
(法) 罗贝尔·穆尚布莱著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Q434 |
78 |
0 |
荐购
|
| 1356 |
|
生物化学:第4版 |
本教材主要根据工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应用需要, 以现代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为主体, 以在工业中的实际应用为实例, 并适当介绍了发展趋势及最新成就; 知识结构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讲述通俗易懂, 图表丰富。教材共15章: 绪论, 糖化学, 脂类和生物膜化学, 蛋白质化学, 核酸化学, 酶化学, 维生素、水和矿质平衡,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糖代谢, 脂代谢, 核酸代谢, 蛋白质代谢, 代谢的调节控制, 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 生物化学与新生物技术。 |
万海清, 刘文彬, 张洪渊主编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Q5 |
58.6 |
0 |
荐购
|
| 1357 |
|
microRNA调控水稻耐冷性的分子机制初探 |
本书系统开展了水稻冷胁迫应答miRNA的挖掘、功能解析、分子机制及育种研究。以水稻测序品种日本晴为试材, 构建了我国首张水稻冷胁迫miRNA表达谱及miRNA-mRNA调控网络, 鉴定出多个冷胁迫应答的miRNA。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 获得了多份耐冷性显著增强的新材料, 为水稻耐冷育种提供了宝贵的基因资源。本书结合miRNA调控水稻耐冷性最新的研究进展, 系统总结了研究团队多年来在miRNA调控水稻耐冷性领域的研究成果。 |
孙明哲著 |
科学出版社 |
Q522 |
268 |
0 |
荐购
|
| 1358 |
|
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与案例分析 |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分子生物学的常用实验技术及原理, 内容包括: 分子生物学常用的载体、工具酶、电泳技术、真核生物基因组文库的构建、cDNA文库的构建、DNA序列测定、PCR扩增、基因的表达、印迹法及分子检测、克隆化DNA的定点突变。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基础实验第三部分摘录了分子生物学实验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参考数据。 |
高帆著 |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
Q7-33 |
88 |
0 |
荐购
|
| 1359 |
|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大数据 |
本书阐述了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大数据领域的所有内容, 包括数据的收集、汇交、整合、存储、共享、质量控制, 以及相关的数据库建设规范与元数据标准, 详细解构了相关的专业数据库建设流程, 同时提供了丰富的以数据为驱动的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案例分析, 囊括了古生物学与地层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等学科交叉与融合过程中的挑战与成果。 |
徐洪河, 聂婷, 郭文著 |
科学出版社 |
Q91 |
180 |
0 |
荐购
|
| 1360 |
|
古代神奇生物图鉴 |
本书中收录了超过100种生物, 除去野人、毛人、月亮女、植生羊、半人马、独角兽、海妖和海蛇等奇异生物之外, 也记录了一些对真实存在生物的误读或者奇异想象。 |
(英) 约翰·阿什顿著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Q91-64 |
5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