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24期2042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301 孩子体质好, 多长10厘米 本书汇总了孩子在身高、发育方面的常见问题, 从饮食营养、生活习惯 (睡眠、运动)、情绪、体质调理、小儿推拿、中医食疗六大维度, 帮孩子抓住0-12岁长高黄金期。 (加) 米医生著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R179 59.8 0 荐购
1302 传染病监测预警理论与实践 本书从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重要环节监测预警出发, 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 共9章。第1-6章着重介绍传染病监测预警相关的理论知识、技术方法、预警模型、预警响应、监测数据分析管理、数智化应用等, 总结梳理传统传染病监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全程全域传染病多源监测的理念。根据传染病发生发展过程, 针对传染病不同时段、不同层级、不同场景的分级分类预警机制, 创新性提出“三三制”预警理论, 开创现代传染病监测预警的理论基础。第7-9章重点围绕国内外传染病监测预警现状及相关实践, 介绍全球基于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传染病监测系统及应用实践, 结合案例阐述传染病相关多源监测数据、信息技术、预警模型的实际应用。 林君芬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R184 129 0 荐购
1303 医学统计与临床研究 本书基于医学资料实例, 介绍了常见的统计学分析方法, 着重于统计学基本理论的领悟和统计学思维训练。目标是促进读者理解医学研究资料的数据处理过程和统计学技术的应用, 将统计学原理和技术运用到临床研究工作中。本书在介绍常用医学统计方法的基础上, 淡化统计计算的复杂过程, 更注重在临床研究上的实践应用。 王炳顺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R195.1 88 0 荐购
1304 智慧医疗概论 本书围绕智慧医疗的概念、方法和应用实践展开。首先描述了智慧医疗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 然后介绍了近年来推进智慧医疗的关键技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为更好理解智慧医疗如何有效应用, 系统介绍了医学数据的特点和实验方法。在应用场景上重点介绍了医学影像和医学文本的类型, 处理技术和方法, 并给出了具体的实验案例和过程, 让初学者能形成更准确的理解。最后本书系统介绍了医学人工智能的伦理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让读者对智慧医疗的未来发展有所思考。本书注重理论方法与应用案例介绍的结合, 在每个部分尽可能给出相应的实例, 为读者动手实践给予具体指导。 傅湘玲 ... [等]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R197.1-39 69 0 荐购
1305 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 本书为中国医院协会组织编写的2020年3月?2024年5月发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团体标准, 包括总则 (3项标准分册)、临床药学服务 (14项标准分册)、药学保障服务 (11项标准分册) 和药事管理 (17项项标准分册) 4个系列, 共45项团体标准。每项团体标准均由医院药事管理、医院管理、临床药学及标准、教育等行业专家牵头负责起草。团体标准编制的过程严格按照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 经过申请、立项、起草、公示、征求意见、审查等程序后发布, 具有普适性和可操作性, 旨在指导医疗机构实施同质化药学服务、流程化药学保障、规范化药事管理, 以提升质量、保障安全和优化管理, 促进合理用药。 中国医院协会组织编写 人民卫生出版社 R197.32-65 100 0 荐购
1306 争鸣与分享:同一个病例不同的专家视角:第二辑 本书的理念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病例不以成败论英雄, 观点不以对错做定论, 让读者作为最权威的评判者。每一个病例都力求突出如下几点: ①“以图说话”, 图片表格与文字描述的篇幅大概各占一半, 搭配连贯的影像学和/或病理资料, 大大增加了病例的可读性和趣味性。②具有“争议性议题”, 即同事间对阶段诊疗方案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③蕴含“主题思想”, 每个病例都能说明或展示某个观点或启发, 让读者耳目一新, 读有所获。 温妙云, 马岳峰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R197.323.1 319 0 荐购
1307 健康中国战略下体医复合型人才培养实现路径 本书旨在探讨健康中国背景下, 如何将医学与体育专业相关知识、技术、技能融入到某一新的专业领域, 切实将“体”“医”融合于特定人才之“一身”, 有效推进“体医融合”之发展, 以应对各类健康风险。该书稿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21YJAZH092) 研究成果, 研究主题为体医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与实现路径。全书共分为七章, 从体医融合产生根源出发, 立足我国实际, 探讨体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机制, 并通过调研获取现阶段我国体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状, 针对目前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提出切实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实现路径。 王勇著 人民体育出版社 R199.2 66 0 荐购
1308 中国医疗保障年鉴:2024 本书收录了2023年度中国医疗保障重要文献资料和数据, 涵盖重要文献, 国家医疗保障工作, 地方医疗保障工作, 法规政策、重要文件, 统计数据, 大事记, 附录7个篇目。 国家医疗保障局编 知识产权出版社 R199.2-54 398 0 荐购
1309 中医诠释学导论 本书将是第一部借助诠释学理论与方法对中医学进行研究的著作, 试图探究中医诠释学学科建立的可行性与价值意义。 张涛, 刘超武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R2 68 0 荐购
1310 先秦两汉简帛医书身体观研究 本书前三章分别从身体 词汇、身体 语言、身体 图像三个方面系统整理和研究了先秦两汉简帛医书中有关身体的词、句、图的描述, 直观体现先秦两汉医家对于“身体”的认识。第四章在前三章的基础上, 总结凝练了早期医家身体观是一种气化的身体、数术的身体、中和的身体、比喻的身体和结构的身体。第五、六章则分别从养生和疗愈的视角探讨了简帛医书中有关身体的养护和治疗。 张其成, 熊益亮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R2 99 0 荐购
1311 海派大师讲中医实录:下册:临床篇 本书是临床篇下册, 偏重于中医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及针灸等。主要收录顾伯华讲中医外科, 沈仲理、朱南荪、庞泮池、王大增讲中医妇科, 董廷瑶讲中医小儿喉科, 黄莘农讲中医喉科, 陆南山讲眼科临证, 奚永江讲针灸在急诊中的应用等。 邹纯朴, 张挺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R2 118 0 荐购
1312 中医外交:传统、对话与善意 本书稿全面展示了中医外交实践的成果与经验。作者深入探讨中医外交实践的历史与现状, 分析中医药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重要角色, 通过对双边合作和中医交流案例的详细分析, 揭示中医外交的独特价值和潜力。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中医外交面临的风险和瓶颈问题, 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以期破解中医药海外发展的难题, 进一步推动中医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 宋欣阳等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R2-05 98 0 荐购
1313 中医四大经典分级阅读 本书收录的中医四大经典, 内容涵盖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包含《黄帝内经素问》与《灵枢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包含《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全文, 并附有部分温病学派相关著作中的重点条文。为便于不同读者分级、分类阅读、掌握和理解, 对于四大经典中的普通条文用宋体, 一级重点用中宋, 二级重点用楷体, 三级重点用黑体。 李鲜主编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R2-5 198 0 荐购
1314 尤昭玲中医辅助生殖临证思辨录 本书将中医药助推辅助生殖技术作为神圣使命, 系统整理尤昭玲教授40余年临床经验、科研成果, 以现代医学为脉络, 传统医学为血肉, 提高临床妊娠率为目标, 促进生殖医学的发展, 对改善民众生殖健康、推进优生优育, 以及稳定国家人口计划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内容翔实、条分缕析、巨细无遗, 理论与临床并重, 前沿与传统并蓄, 医病与疗心兼顾, 涵盖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史, 中医药辅助生殖技术特色、优势、方案及共享验方, 另还荟萃若干疑难医案分析详按。 曾倩, 尤昭玲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R211 49 0 荐购
1315 中医养生公开课 本书以三篇体系化课程阐释了中医养生精髓。第一篇“中医人生”从“五常养五脏”讲起, 揭示了仁义礼智信与脏腑健康的深层关联, 详述了怒、急、思等五志过极伤脏机理, 并立足“精气学说”阐释了血液循环对视听、运动、呼吸等生理功能的支撑作用。第二篇“健康人生”总结了接地气的24条养生守则, 涵盖饮食有节 (少荤多素、少盐多醋) 、起居有常 (少熬夜, 多运动) 、情志调摄 (少抱怨, 多宽恕) 等多个方面。第三篇“小儿十论”专门解决孩子的养育问题, 对感冒、厌食、多动等儿童常见问题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构建了从体质调理到阳光心态培养的完整育儿体系。 曾培杰著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R212 69 0 荐购
1316 手把手教你康复养生 本书内容广泛, 包括康复篇、养生篇和食疗篇。本书以文字阐述为主, 辅以图片, 采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科学技术知识, 如中医基础理论、家庭常见病症的康复练习、中医调理方法、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常用的中药常识等多个方面。 金周慧, 赵江霞, 许君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R212 48 0 荐购
1317 《黄帝内经》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书分为文献学、哲学方法论、医学理论、临床医学、多学科研究、学术史研究等六章, 每章根据实际内容分为若干节, 每节分为概述、研究述评、典型研究案例、主要阅读文献四个方面, 通过对古今《内经》研究方法与路径的系统梳理, 提出今后《内经》研究应弘扬科学精神, 具有多学科的视野, 围绕科学问题研究以及选择适宜的方法与路径, 要围绕中医学理论与临床, 采用考据学、语言文字学、发生学、诠释学、哲学方法论、多学科特别是现代医学与生物学等方法, 揭示《内经》理论的实质, 重构中医理论体系, 回应现代实际需要, 阐明《内经》乃至中医学术发展规律, 让学生了解《内经》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 引导学生寻找《内经》研究的突破口, 促进中医学术的创新发展。 邹纯朴, 邢玉瑞主编 科学出版社 R221 76 0 荐购
1318 灵素探源:《黄帝内经》的成书与中医生命观的构建 本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是中国古代生命-疾病知识的一次系统总结。其学术体系的构建, 渗透着当时科技( 包括术数) 、文化的深刻影响, 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方式和生命体验。关于《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 始终是中医史上各抒己见、难作定论的焦点问题。作者结合《灵枢》《素问》古传本的面貌, 与其中生命知识、诊疗技术的发展历程, 并梳理近三十年来的各家意见, 根据自己的研判, 全面系统地考证了《黄帝内经》由成篇至成编的完整过程。 顾漫著 中西书局 R221.09 98 0 荐购
1319 元本黄帝内经素问 本书属于《国家珍贵古籍丛刊》系列, 按照“品种完整、注重普及、体现价值、避免重复”的原则从第一至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选取时代早、流传少、价值高、经典性强的善本高精彩印, 现为第二批十种。本书所用底本为国家图书馆所藏元至元五年 (1339) 胡氏古林书堂刻本, 全书十二卷。《黄帝内经素问》一书传世最早版本是金刻本二十四卷然残存十三卷, 此本为现存十二卷本之最早版本, 且为足本, 弥足珍贵。钤印“葉树廉印”“石君”“南易”“归来草堂”“铁琴铜剑楼”等印记。 (唐) 王冰注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R221.1 360 0 荐购
1320 八纲解析《伤寒论》 本书是在继承胡希恕八纲解伤寒的基础上, 突出病位、治法、病机层面对“六经”的深刻认识, 亦有别与传统脏腑经络六经辨证, 分提要与解析两部分对《伤寒论》398条内容进行解读, 书名八纲解析《伤寒论》, 究其实质病位已含半表半里, 治法已包含和法, 是包含汗吐下和治法的“六经”辨证。跳出脏腑经络辨证, 用八纲六经方证思想解析《伤寒论》398条, 突出治法、合并病辨治, 是一次全面解析仲景书的尝试, 陆渊雷在《伤寒论今释》后叙中说“学问与年俱进, 今以为是者, 安知他日不以为非, 订正宁有止境”, 个人学识有限, 对条文认识不免有“错误”之处, 有待学识进步, 后修正之。 马培锋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R222.29 69 0 荐购
页码:66/92页  每页: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