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24期2042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321 高式国针灸穴名解:附五禽戏:第3版 本书从督脉始到肝经止, 对十四经三百六十一个穴位的命名进行了解释, 并对各穴位的作用和证治也做了说明。这些对腧穴名称的解释是高式国先生综合了古代各方面知识, 揣度古人对腧穴命名时的构思, 以尽量准确表达古人之意愿。这些解释有的根据典籍记载, 有的根据局部解剖特征, 有的根据深部脏腑, 有的根据腧穴效用特点, 也有的根据经脉所属或与附近经脉的关系, 还有的根据养生家的体会等。作者在全书的行文中使用了大量古典词章, 文字十分精炼。 高式国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R224.2 78 0 荐购
1322 腧穴层次解剖学图谱:汉英对照 本书应用大体老师层次解剖的手段, 对142个常用腧穴进行了由浅入深的层次标本解剖, 以反映腧穴的形态结构, 为提高临床针灸疗效和避免针刺意外事故发生提供保障。主要特色: ①全书220幅插图为实物标本照片, 插图中腧穴采用黑色字体显示, 解剖结构则以蓝色字体显示, 这样容易区分和查阅。因精装全彩印刷, 图谱将更加精美和实用。②腧穴内容包括定位、操作、主治、进针层次、针刺意外与预防, 简明扼要, 重点突出, 便于学习和掌握。 邵水金, 程明亮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R224.2-64 129 0 荐购
1323 铿锵中医行:第二辑 本书汇聚了一大批当代优秀的中医临床家, 每月举办一次, 每次讨论的问题都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热点的、存在误解的学术话题, 通过专家们的交流讨论, 让很多中医学中一些流行但是并不正确的观点得到澄清, 并对于中医学的教学、科研、临床等诸多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对于中医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本选题是在录音文字稿的基础上进行提炼, 以临床应用为中心, 广泛探讨了中医学上千年的医学经验与思想, 文集保留核心观点和重要谈话内容, 将冗余的、偏离主题的、偏激的内容剔除。 赵进喜, 贾海忠, 张磊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R24 89 0 荐购
1324 中医望诊大全 本书全面整合古今医家智慧与现代临床应用经验, 揭示“以形察神”的诊断精髓, 为读者呈现中医“察外知内”的深邃智慧。全书以“形神合一”为核心理念, 从基础到临床, 深入解析人体外在征象与内在健康的奥秘关联。首先介绍了望诊的基础知识, 陈述了多种常见疾病的望诊方法, 以及面诊、眼诊、耳诊、鼻诊、舌诊、口诊、手诊等具体望诊方法, 还介绍了常见病在人体面部的表现, 并提供了一些简单方便的穴位按摩、药膳食疗法。 杨丹编著 中医古籍出版社 R241.2 69 0 荐购
1325 手诊札记:手诊彩色图解 本书分为三部分, 分别为手诊总论、手诊基础知识、手诊临床实例。书中有很多原创性内容, 通过丰富的彩色图示和详尽的文字解析, 帮助读者掌握手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李岩, 周震, 王遵来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R241.29-64 69 0 荐购
1326 智能针灸学 本书共十一章, 主要内容包括智能针灸学概论智能针灸的体系、智能针灸学的伦理体系、针灸的人工智能、针灸大数据、智能针灸的理论基础、智能辅助针灸诊疗智能针灸机器人、扩展现实技术在针灸学中的应用、基于物联网的针灸、智能针灸学的科研与教学。 主编张红星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R245 59.8 0 荐购
1327 子午流注针经 本书共分三卷, 卷上包含《流注指微针赋》《流注经络井荥图说》《<平人气象论>经隧周环图》《经脉气血总说》等, 卷中包含《手足三阳三阴经中井荥输经合原说》《三阴三阳流注总说》《针刺定时图》《十二经脉内行流注穴图》《三焦心包络二经流注说》《五子元建日时歌》等, 卷下包含《井荥歌诀六十首》《五行造化歌》等。此次整理, 以竹坪书堂本为主校本, 元刊本为参校本。 (金) 阎明广编次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R245.31 38 0 荐购
1328 循证肿瘤针灸学 本书绪论部分概述了肿瘤与针灸治疗的全球背景; 第一章详述了针灸防治肿瘤相关症状的系统评价证据图谱; 第二章则具体阐述了针灸在治疗癌症疼痛、化疗副作用、术后症状、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有效性及具体治疗处方; 第三章深入探讨了针灸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进展, 尤其是其对肿瘤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我们不仅关注针灸的直接治疗效果, 也重视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整体改善。 陈波, 郭义, 于海波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R246.5 59 0 荐购
1329 药膳玉函 本书分十章, 分别是: 第一章药膳基础知识; 第二章中医药膳; 第三章妇科药膳; 第四章内科药膳; 第五章骨科药膳; 第六章疼痛科药膳; 第七章外伤科药膳; 第八章药膳的制作与食用方法; 第九章常见药膳配方; 第十章药膳的临床应用、药膳相关法律法规、药膳相关学术研究与组织。药膳对内科、外科、骨伤科、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冉雪梦, 雷行华, 张泽学主编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R247.1 58 0 荐购
1330 张玉明临床医案集萃 本书为作者45年的临床过程中, 对治疗有详细记录的典型病例的辨证过程, 遣方用药, 用法用量, 治疗效果及按语的总结。诊断明确, 辨证翔实, 治疗独特, 用药精准, 按语精辟,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辨证之经纬, 用药之思路, 学古尊师而不墨守成规, 博采众长而见解独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书中从内、外、妇、儿、耳鼻喉口腔、皮科等方面进行大的分类, 又结合西医疾病分类进行细分, 有疑难病、有危重症、有少见病, 也有常见病。辨病与辨证本书按现代医学系统归类, 按中医汤证辨治为其特色, 章节规范, 条理清晰, 理法方药辨证精细, 临床效果理想。 张玉明著 中医古籍出版社 R249.1 78 0 荐购
1331 夏斌医案医话 本书分为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医论医话等五章。遴选了内、外、妇、儿科医案68例, 涵盖了感冒、疫病、咳嗽、痰饮、胸痹、心悸、眩晕、不寐、胃痛、鼓胀、汗证、消渴、痹证、口疮、湿疹、痛经、小儿不寐等49种疾病, 客观而深入地展示了夏斌老师的学术思想。全书理论研究深邃, 临床经验丰富, 创新了中医药学理论, 研制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中药方剂, 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夏斌, 秦莉, 蔡霞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R249.7 49 0 荐购
1332 冯世纶经方医案:跟诊实录:第二辑 本书收集了冯世纶常用处方及其医案, 以方证分章, 按照该方证的常用加味或合方证分节编写。每个方证下有[方解]和[仲景原文解读]。[方证要点]为胡希恕和冯世纶先生的独到见解和编者的心得。[临床验案录]分为患者的症情、辨证遣药和按语3部分, 完整地解析了冯老参合诸症、辨六经、辨方证、方证相应、有是证用是药、无是证去是药的诊病遣药过程及其独到见解。 杨雅阁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R249.7 69 0 荐购
1333 四十年基层临证得失录 本书作者杨承岐是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的基层医生, 曾任职乡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作者十二岁学医, 十六岁悬壶乡里。虽然因小儿麻痹症夺去了左腿的健康, 但为了诊治患者, 靠一根拐杖, 一架破旧自行车的帮助, 走遍了方圆百余里大小村庄的千家万户。作者将其三十多年临证得失倾囊写出, 毫无保留。所有的观点和方法都源于临床又验之临床, 是他后半生攻病克难的”百宝囊”。《三十年基层临证得失录》既有理论探讨, 又有临床研究:既有成功的经验, 又有失败的教训;既有中医临证发微, 又有中药功效新识, 还有对针灸方法和穴位功效的新探讨。 杨承岐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R249.7 58 0 荐购
1334 杏林秋实:李学军临证经验撷英 本书从成才之路、典籍心悟、学术经验、治法治验、杂病诊疗、用药心得、养生集锦、临床研究八个板块介绍了李学军教授临床诊治经验与学术特色。李教授临证十分重视应用经典, 特别是疑难病的诊治时, 在经典中能找到灵感、获得启迪; 善于运用调平归源法, 调脏腑、调气血、调升降、调寒热; 辨治胃癌前疾病时, 认为其核心病机是“脾胃虚弱、气血不和”, 主张脾胃培源之法; 临床中脾胃、内镜互根互用, 提倡宏观微观辨证相结合; 施治时内外治并行, 经方时方灵活变通, 切合临床实际, 屡治屡验。 李学军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R256.3 88 0 荐购
1335 国医大师路志正学术思想访谈录 本书通过访谈的形式, 系统介绍了国医大师路志正对中医传承与创新及发展的思考, 重点介绍其脾胃论学术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及路老在前贤思想基础上,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 进行发挥与创新, 创立了“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纳化常、顾润燥”的脾胃学术思想, 并重点介绍了其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在心病当中的应用。路志正, 国医大师, 临床效果卓著, 学术思想影响深远。本书中介绍了国医大师路志正的临床学术思想, 特点鲜明, 内容生动, 对临床中医师及中医爱好者的中医临床思路具有启发作用。 冯玲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R256.3 59 0 荐购
1336 心系疾病临证思辨录 本书是对于心系疾病的研究成果, 其特色和重点在“心系临证”与“创新”, 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新思路、缺血性心脏病理论认识变革与中医药防治新观点、高血压病研究热点与新思路、脑心同治理论指导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诊治思考、基于中医原创思维与临床实践的“血-脉-心-神”一体观的理论等。书后附中医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张军平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R259.4 78 0 荐购
1337 陈韶舞医案集 本书历经六十载、三代人, 精心编撰而成。所选医案为陈韶舞先生学术经验最为成熟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涵盖月经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等, 展现了陈木扇女科流派的确切临床疗效和宝贵学术财富。 陈大堃, 陈学奇主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R271.1 68 0 荐购
1338 名中医治肿瘤经方验案集 本书精选当代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名家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精华, 易学易用, 有助于肿瘤医生迅速提高辨治水平。用中医药治疗肺、乳腺、甲状腺结节, 肺癌、肝癌、乳腺癌、肠癌等恶性肿瘤, 用中医药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减轻放化疗、靶向药、介入治疗等毒副反应, 增效减毒、晚期肿瘤患者延长生命、带瘤生存, 痛风、肾病及内科疑难杂病。其中名家验案下多加”按”, 用以分析该医案独到之处, 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同时加上预防和护理内容, 是本书一大特色。 白正学等主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R273 98 0 荐购
1339 与瘤同行:常见肿瘤的居家中医康养 本书共分17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恶性肿瘤的常见病因、发生机制、检查手段、治疗方法等, 第二章回答了患者经常关心的30个肿瘤相关问题, 第三章讲述了癌症常用中医康养方法, 第四至第十七章依次详述肺癌、原发性肝癌、鼻咽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恶性淋巴瘤等14种常见恶心肿瘤的中医康养知识。 杨小兵, 王苏美, 吴万垠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R273 59 0 荐购
1340 中医骨伤科医籍选 本教材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中医骨伤科典籍简史, 第二部分为医经, 第三部分为医论, 按年代排列, 精选历代医家有关骨伤科基本理论及临床方法的论述进行阐述。选录内容包括《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等42本医籍著作有关骨伤的内容。第四部分摘录名家医案, 使学生从医籍中领悟传统中医骨伤医家的临床思路。 周红海, 李楠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R274 59 0 荐购
页码:67/92页  每页: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