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1 |
|
煤体真三轴各向异性力学行为及渗透率演化规律 |
本书针对深部矿井复杂应力环境和煤体各向异性结构特征, 开展了不同裂隙形式、不同采动应力类型和不同饱水状态煤岩的真三轴各向异性力学及渗流特性试验, 分析了真三轴应力条件下煤体的各向异性力学特性及渗流演化规律, 构建了适用于真三轴应力条件煤体各向异性渗透率预测模型和各向异性破坏概念模型, 为准确评价深部煤体的力学及渗流特性提供理论支撑, 对煤岩动力灾害防治具有指导意义和推广前景。 |
刘玉冰, 吴健波著 |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TD32 |
46 |
0 |
荐购
|
| 1442 |
|
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态判定理论及应用 |
本书以弹塑性理论为基础, 研究了非均匀应力场中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形态演化规律及塑性区扩展方向规律, 推导出非均匀应力场中圆形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态判定准则及塑性区扩展蝶叶方位判据公式, 并将其应用于高偏应力环境中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中, 形成了基于塑性区形态判定准则的巷道围岩稳定性量化分析方法。 |
赵志强, 郭晓菲, 刘洪涛著 |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TD325 |
46 |
0 |
荐购
|
| 1443 |
|
基于多元混合模型的露天煤矿道路粉尘浓度预测研究 |
本书以某露天煤矿空气质量数据和气象数据为基础, 建立基于多元数据特征驱动的混合模型。首先建立并行和串行两种结构的预测模型, 并根据数据的变化特征进行大量实验确定模型的最优结构和输入、输出时间步长; 其次, 将本书提出模型与Lasso回归、SVR、XGBoost、LSTM、BiLSTM等模型进行短期预测 (24h) 和长期预测 (48h、72h、96h和120h) 对比实验; 最后, 利用训练完成的模型进行现场实测验证。研究成果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环保措施, 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
王猛, 杨宗卫著 |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TD714 |
38 |
0 |
荐购
|
| 1444 |
|
端帮充填开采煤柱稳定性研究 |
本书聚焦端帮充填开采煤柱稳定性这一工程热点问题, 理论推导与工程应用结合紧密。本书主要对端帮充填开采的煤柱稳定性做了基础理论研究, 推导得出了煤柱采硐围岩应力、位移的解析函数关系, 煤柱采硐围岩塑性区分界线和塑性宽度的隐函数关系以及煤柱稳定的临界荷载计算公式, 建立了端帮充填开采煤柱稳定性评估模型, 对工程实例中的煤柱稳定进行了评估验证。研究成果有助于预防开采事故、优化开采方案、提高端帮充填开采效率。 |
王猛, 邰才王著 |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TD823.7 |
48 |
0 |
荐购
|
| 1445 |
|
中国主要矿产及成矿规律:含地质笔记:影印版 |
本书通过影印的方式呈现了常隆庆教授编写的《中国主要矿产及成矿规律》讲义和与之相关的科研计划、报告, 以及他亲自撰写的部分地质笔记。这些成果都是常隆庆教授在成都理工大学 (原成都地质学院) 工作期间完成的, 系首次公开发表。《中国主要矿产及成矿规律》讲义原为常隆庆教授主编的我国第一部《中国地质学》中专教材的第八章, 在当时对我国地质学的教学和科研具有相当的开创意义, 对当今科研工作者开展相关地质领域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也对研究常隆庆教授的生平和思想具有一定的史学意义。 |
常隆庆编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TD98 |
198 |
0 |
荐购
|
| 1446 |
|
裂隙岩体质量三维分区分级一体化理论与方法 |
本书在“先分区、后分级”的思想下, 提出“裂隙岩体分区分级一体化”的学术构想, 跨尺度表征岩体完整性, 刻画其各向异性的空间效应。本书内容范围广, 涵盖多个领域的地下岩体工程; 结构体系完善, 从影响岩体各向异性的本质出发, 通过开展理论与方法研究, 最终在典型工程落地应用。本书通过对岩体结构的三维有效重构, 建立裂隙岩体块体化程度评价理论, 分析其几何与力学尺寸效应; 建立均质区三维划分与质量分级方法, 跨尺度表征裂隙岩体性质, 并在典型地下工程开展应用。 |
陈庆发, 尹庭昌著 |
中南大学出版社 |
TE357 |
108 |
0 |
荐购
|
| 1447 |
|
非常规天然气开发 |
本书详细讲述了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的概念、分类、开发与利用原理和应用实践, 主要内容包括非常规天然气概述、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现状、页岩气开发前沿、煤层气开发前沿、致密砂岩气开发前沿、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前沿。 |
葛兆龙主编 |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TE37 |
45 |
0 |
荐购
|
| 1448 |
|
2024赤泥综合利用发展报告 |
本书内容讲述2023年, 通过政企协调联动、加大源头减量、钢铝融合等跨行业协同推进, 有效提升了赤泥绿色利用水平。突出表现在: 一是赤泥利用量快速增长, 利用率同比增长了近40%; 二是在山东、广西、河南等地建成投产了一批绿色利用示范项目; 三是形成了一批科技成果, 获得有色行业一等奖和省部级二等奖各1项; 四是基本确定了大规模低成本应用的五大方向, 包括粉体材料、元素提取、胶凝材料、路用材料、建陶材料; 五是初步建立了赤泥利用指标体系及信息数据库。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编著 |
中国建设科技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TF821 |
198 |
0 |
荐购
|
| 1449 |
|
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第4版 |
本书围绕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阐述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纯金属和二元合金的结晶、铁碳合金相图、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金属材料中的扩散、热处理原理及工艺等。本书在每章末列出了基础名词并配有习题。 |
覃耀春, 刘北兴, 崔忠圻主编 |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TG1 |
59 |
0 |
荐购
|
| 1450 |
|
金属材料动态失效理论与多尺度分析方法 |
本书内容涵盖理论与应用两大内容, 理论包括金属材料的动态本构模型、状态方程的确定、损伤特性分析与失效机制模拟等关键技术点, 在应用层面结合实验数据和多尺度数值模拟方法, 对金属材料的动态响应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在理论分析部分, 全面阐述了金属材料动态失效理论发展脉络, 系统分析了状态方程与动态本构模型的演化历史与应用现状。在状态方程层面, 采用多尺度冲击技术和分子动力学方法确定Mie-Grüneisen状态方程, 为金属材料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的动态行为提供准确描述。在动态本构层面, 提出了包括修正Johnson-Cook本构模型在内的新型动态本构模型, 用于描述金属材料在高速冲击和高应变率下的动态行为。 |
王云天等著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TG115 |
99 |
0 |
荐购
|
| 1451 |
|
硬质合金生产技术 |
本书全文共6章, 编写思路按照企业硬质合金生产的真实工艺生产顺序进行编排, 依次按照“原料粉末的生产与表征、粉末的混合、混合料的成型与质量控制、混合料的烧结与质量控制、硬质合金产品性能检测与组织表征”的工艺顺序进行编写, 把硬质合金生产的各个生产环节的工艺、设备和测试三部分融合, 让读者对硬质合金生产的生产工艺一目了然。此外, 本书融入典型生产工艺的微课视频, 生动易懂。 |
谢圣中, 徐尚志主编 |
中南大学出版社 |
TG135 |
45 |
0 |
荐购
|
| 1452 |
|
金属材料的辐照损伤 |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金属结构材料的辐照损伤的产生原理、分析方法, 以及聚变反应堆对金属材料的设计与建造要求等, 同时对我国辐照损伤研究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主要内容包括∶有关辐照损伤研究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从晶体学结构角度介绍了与辐照损伤有关的晶体缺陷的基础知识; 辐照损伤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初步理论; 辐照对金属材料的结构乃至物性造成的影响; 从核反应堆工程角度介绍了各种堆型结构材料中存在的主要的辐照损伤问题; 材料辐照损伤与材料选择; 伽马射线辐照、电子辐照、离子辐照、中子辐照损伤的实验研究方法; 晶体缺陷的主要表征方法。 |
万发荣著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TG14 |
88 |
0 |
荐购
|
| 1453 |
|
多工位冷镦机:原理、构造与控制 |
本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来自生产一线的丰富案例, 完整系统地介绍了多工位冷镦机的典型结构、工作原理和相应的控制技术。全书共分为10章, 内容包括绪论、传动系统、曲轴滑块机构、坯料整备系统、夹钳传送机构、成形系统、润滑和冷却系统、气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冷成形设备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可满足冷镦行业从业人员快速掌握冷镦机基本知识的需求。 |
刘永华 ... [等] 著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TG385.1 |
79 |
0 |
荐购
|
| 1454 |
|
机械原理 |
本书共计12章, 内容包括绪论、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的运动分析、机构的力分析、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回转件的平衡、连杆机构及其设计、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系及其设计、间歇运动机构以及机械运动系统方案设计。 |
王荣先主编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TH111 |
45 |
0 |
荐购
|
| 1455 |
|
机构学史 |
本书简述了几千年来古代机构的发明历史, 较详细地介绍了近代机构学和现代机构学诞生和发展的历史, 以及机构学的各分支领域在近代和现代发展进步的历史。本书内容对中国现代机构学的发展略有偏重。本书采用科技史的“外史写法”, 即在社会的政治与经济的发展, 以及基础科学和相关科技领域发展的大环境下, 来描述一门学科的发展史。本书注重描述机构学发展的历史脉络, 试图揭示一些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对近代机构学的诞生, 提出了新的观点。 |
张策, 刘建琴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TH112-092 |
108 |
0 |
荐购
|
| 1456 |
|
机械设计基础:第3版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平面机构分析基础、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其他常用机构、机械运转速度波动及其调节、回转件的平衡、机械传动设计总论、带传动与链传动设计、齿轮传动设计、蜗杆传动设计、轴、轴承、螺纹联接、轴毂联接、联轴器和离合器、弹簧等章节。 |
徐莉, 刘喜平, 宁慧燕主编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TH122 |
69.8 |
0 |
荐购
|
| 1457 |
|
智能机电装备逻辑控制技术 |
本书包括八章内容: 第一章机电控制基础与PLC概述; 第二章机电系统控制元件; 第三章机电系统控制元件传感器; 第四章机电系统控制设计; 第五章机电系统控制设计; 第六章布尔代数逻辑设计; 第七章PLC指令系统与数据结构; 第八章PLC程序设计方法。 |
田昊主编 |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
TH122 |
23 |
0 |
荐购
|
| 1458 |
|
液压与气动应用技术:第3版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液压传动和气动技术两部分, 通过12个项目、25个任务来强化学员的操作技能, 主要讲述了液压与气动的基础知识、液压元件、液压基本回路和应用、液压系统的组建与维护、气源装置、气动执行元件和控制元件、气动基本回路及典型应用等。 |
韩京海主编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TH137 |
58 |
0 |
荐购
|
| 1459 |
|
虚实结合的智能制造实践教程 |
本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借助虚拟仿真系统, 开展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创新模式。任何产品可以存在于虚拟和实体两个世界, 虚拟 (Cyber) 世界中的代表实体状态和相互关系的模型和运算结果能够更加精确地指导实体的行动, 使实体的活动相互协同和优化, 实现价值更加高效、准确和优化的传达。虚拟仿真系统是智能制造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实验教材在实验内容和实训环节设计过程中, 将虚拟实验系统与物理实训平台有机融合, 开展虚实结合、互为补充的实验教学模式。 |
李晶, 杨立娟主编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TH166 |
44.9 |
0 |
荐购
|
| 1460 |
|
智能制造技术及应用 |
本书根据智能制造在制造业变革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及其发展态势精心编写。在内容架构方面, 从智能制造的发展历程开篇, 逐步深入其基本内涵、体系架构、技术体系与发展趋势, 详细阐述智能感知、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控制等核心技术, 以及工业大数据集成与智能决策、先进制造技术、智能装备与系统、智能制造系统运维、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等多方面内容, 并佐以丰富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
陈晓红, 周鲜成, 谭平主编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TH166 |
59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