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1 |
|
茶经 |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茶的起源、发展史, 茶的酿造及传播, 茶的分类及品饮, 茶艺欣赏和茶道要义, 茶的冲泡技法及茶具品鉴, 茶与诗词书画以及名人与茶事等各类知识。 |
(唐) 陆羽著 |
沈阳出版社 |
TS971.21 |
68 |
0 |
荐购
|
| 1802 |
|
福建茶文化十讲 |
本书以人类学与文化学视角, 紧抓福文化、文化遗产等核心面向, 并基于扎实的史料, 直面新时代脉搏, 概览式、多维度梳理福建茶文化基本面貌, 涉及福建茶史、名茶文化、饮茶艺术、茶与健康、茶俗、茶人及其精神、茶叶典籍、茶文学、茶文化旅游、茶文化传播等主要内容。 |
张渤, 叶国盛主编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TS971.21 |
88 |
0 |
荐购
|
| 1803 |
|
零基础学做家常菜:第3版 |
本书精选大众最爱吃的经典家常菜, 将菜细分为蔬菜类、菌豆类、畜禽类、鱼类等。每个菜品均详细介绍了原料、做法和特点, 配以彩色成品图, 查阅方便, 清晰明了, 是极好的家庭烹饪指导书。 |
美食生活工作室组织编写 |
青岛出版社 |
TS972.12 |
39.8 |
0 |
荐购
|
| 1804 |
|
建筑中的韵律 |
本书是20世纪俄国著名的构成主义建筑理论家与前卫建筑重要的创作者M.金兹堡开创性的理论著作之一, 也是他在《风格与时代》这本著作完成前两年的对西方古典建筑独特研究论述的代表作之一。1928年, 他将这本书赠送给了勒柯布西耶, 对勒柯布西耶的“模度”理论产生了最初重要的启发与影响。这本书以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原则之一“韵律”为主题, 对19世纪前西方古典建筑的形式美学进行了细致的论述与归纳总结; 对古典建筑中的韵律原则进行了抽象的图示研究, 并应用数学量化的分析方法对其构图规律与构成原则进行了现代的分析, 使人耳目一新, 不仅展现了M.金兹堡深厚的古典建筑研究深厚的理论功底, 而且体现了他对建筑形态造型抽象原则的认知, 对古典建筑艺术继承的新思想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历史观。 |
(俄罗斯) 金兹堡著 |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TU-0 |
168 |
0 |
荐购
|
| 1805 |
|
营造哲学:建筑与历史城市遗产的元问题 |
本书系统梳理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建筑艺术领域的经典著述, 精选其最具代表性的论述, 按照建筑理论、城市规划、艺术遗产和建筑教育四大主题分类编排, 全面呈现中国第一代建筑学人的营造思想体系。作者不仅注重整理二人的学术观点, 更将其置于20世纪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语境中加以考察,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变迁, 分析其理论的形成与影响。同时, 本书以当代建筑与城市规划的视角进行评述, 既肯定梁林学术思想的开创性价值, 也探讨其在今日的启示与局限, 从而系统性地梳理他们的建筑哲学与文化遗产保护理念, 为当代中国建筑理论与实践提供历史参照。 |
安子昂编著 |
商务印书馆 |
TU-021 |
108 |
0 |
荐购
|
| 1806 |
|
北京建筑文化发展报告:2024 |
本书聚焦北京建筑遗产保护、建筑文化传承与绿色转型发展,紧扣城市更新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系统梳理建筑文化发展的重点领域、典型问题与实践成效。 全书围绕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聚焦历史文化街区、清代王府、京西工业遗产、祭坛建筑、“苏联式”建筑等类型,提出分类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政策建议。同时,关注老城更新、长城保护与绿色建筑技术发展,探索建筑文化与城市空间融合的新路径,服务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
张大玉主编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TU-092.91 |
128 |
0 |
荐购
|
| 1807 |
|
北京新街口建筑文化 |
本书从新街口的建筑遗产入手, 对区域内的街巷胡同院落及各类建筑进行归类详述, 结合各古籍文献和各时期的历史地图, 介绍了它们的历史沿革、发展演变、风格特征以及现存现状, 以点带面, 系统地描绘出了新街口地区建筑的变迁, 深入挖掘了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既是对北京历史街区研究工作的一次系统总结, 同时为人们提供了一份了解新街口建筑文化生动翔实的资料。 |
李雪华, 陈雳著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TU-092.913 |
68 |
0 |
荐购
|
| 1808 |
|
艺术设计与人文环境:多维思考构建新场景 |
本书从艺术设计与人文环境的共融关系出发, 逐步深入到价值的探讨、多维思考的重要性、策划与塑造、新场景的构建, 最落脚于设计策略与方法。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并通过多维思考的内在联系, 构建起一个完整框架。从概念到命题, 再到与艺术设计的相关性, 用案例来佐证命题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选取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展示观点在实践中的应用, 并提供具体的操作模式和经验。通过层级递进和层级内并列的方式, 逐步深入探讨艺术设计与人文环境的融合。 |
吴珏著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TU-856 |
88 |
0 |
荐购
|
| 1809 |
|
环境艺术CAD辅助设计:第2版 |
本书包含绘图准备工作、绘制基本图例、绘制环艺图例、标注图形对象、绘制建筑平面图、绘制景观小品图、绘制原始框架图、绘制景观平面图、绘制平面施工图、绘制立面施工图、AutoCAD图纸输出与打印十一个项目。本书是“互联网+教育”智慧教材, 每个项目都设置有项目导入、学有所获、任务描述、知识导航、任务实施、课后实践, 有利于学生理解及掌握CAD辅助设计相关知识。 |
主编陈口丹, 聂隽怡, 舒玉洁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TU-856 |
55 |
0 |
荐购
|
| 1810 |
|
六至十二世纪中国城市景观演进 |
本书主要以唐代长安和北宋开封为主要研究对象, 梳理考证了从唐到宋之间中国主要城市的历史变化与空间型制的变迁。与既往学界对中国城市发展中“唐宋变革”现象高度概括性论述不同, 本书难能可贵之处是将唐到宋之间变革的过程进行更细致的呈现, 聚焦里坊和商业等要素在不同时期城市中扮演的角色并进行历时性比较, 既有史实细节呈现也有个人客观分析评述, 并最终得出城市是一个活生生的实体, 其形式变化是政治、社会、经济多方面因素相互博弈影响这一结论。 |
(新加坡) 王才强著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TU-856 |
58 |
0 |
荐购
|
| 1811 |
|
公共艺术基础与公共艺术设计研究 |
本书内容包括: 公共艺术概论、公共艺术的门类、公共艺术设计理论、公共艺术设计的类型与形式、公共艺术设计的教学实践、公共艺术发展的新动力、基于生态意识的城市公共艺术研究等。 |
邓杰著 |
三晋出版社 |
TU-856 |
58 |
0 |
荐购
|
| 1812 |
|
中国文物建筑研究与保护:第三辑 |
本书由14篇文章组成, 针对文物建筑保护进行分类阐述。包含内容涉及营修个案、建筑特征及断代、文物保护的最新理念、传统建筑材料、文物保护理念探索、文物安全风险评估与防范等, 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向读者呈现了我国新时代文物建筑的深化研究与保护实践, 展现了当代文物建筑研究由概念理论研究向解决对策研究、由行业发展研究向规则规范研究的转变。 |
张克贵主编 |
中国建设科技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TU-87 |
158 |
0 |
荐购
|
| 1813 |
|
寒地建筑使用者行为与热性能模拟 |
本书旨在丰富寒地建筑使用者行为规律理论研究、提升寒地建筑性能模拟精度和改善寒地办公空间环境品质。以办公空间使用者为研究对象, 对以开窗行为为代表的寒地建筑使用者行为机理、规律和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增强了建筑使用者行为研究的地域针对性, 丰富了行为预测模型维度, 提升了行为预测模型的集成应用能力, 优化了模拟平台对建筑使用者行为考虑的准确度。本书为提高建筑性能模拟技术的辅助设计能力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应用基础, 能够辅助建筑师更好地开展建筑计算性设计, 助力办公空间室内环境品质提升。 |
孙澄, 张冉, 韩昀松著 |
科学出版社 |
TU2 |
138 |
0 |
荐购
|
| 1814 |
|
计算性设计 |
本书共分为“上篇溯本求源”和“下篇知行合一”两个篇章。其中, 上篇共分为6章, 内容包括: 计算与建筑形秩、计算与建筑模数、计算与几何建模、计算与性能仿真、计算与算法生成、计算与万物互联; 下篇共分为8章, 内容包括: 计算性设计思维、计算性设计理论、计算性设计方法、计算性设计技术与工具、计算性设计助力未来城市营造、计算性设计革新绿色建筑创作、计算性设计赋能智慧人居场景、计算性设计驱动建筑智慧建造。 |
孙澄著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TU201.4 |
299 |
0 |
荐购
|
| 1815 |
|
凝固的乡愁:武义乡土建筑写生作品集 |
本书从他的大量钢笔画作中, 选取100幅, 编撰成书。并附上一些老照片, 以资对比。另外, 又撰写长文, 书写创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本书对于研究浙江武义地区古村落、古建筑具有一定的资料价值和文物价值。 |
武义县博物馆, 武义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编 |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TU204.13 |
158 |
0 |
荐购
|
| 1816 |
|
住宅精细化设计指南 |
本书是一本写给设计师的住宅精细化设计指南, 通过对当下住宅设计现状及需求的分析, 归纳出设计师及业主关心的精细化设计技巧, 并对尝试探讨未来的住宅形式。书中分析了我国城市住宅的现状, 结合目前商品住宅的户型所存在的问题, 主要从空间布局、户型优化及动线设计来展开, 深入剖析住宅各空间的精细化设计要点, 例如玄关、厨房、客餐厅、卫生间、卧室、阳台等区域。 |
陈盛君著 |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TU241-62 |
68 |
0 |
荐购
|
| 1817 |
|
水下结构物变可信度近似建模方法与应用 |
本书系统阐述了变可信度近似建模理论与方法及其在水下结构物设计中的应用, 分为理论方法和工程应用两部分。理论部分凝练了变可信度近似模型理论与方法, 可为装备设计提供共性技术支撑。应用部分包含四个典型水下结构物性能智能快速预报工程案例, 为相关理论与方法提供较好的应用验证。 |
周奇, 程远胜, 蒋平等著 |
科学出版社 |
TU289-39 |
138 |
0 |
荐购
|
| 1818 |
|
砌体及砂浆强度现场检测技术研究应用 |
本书内容包括: 回弹法、贯入法、砂浆片局压法、筒压法检测砌筑砂浆强度、原位轴压法检测砌体抗压强度、钻芯法检测砌体抗剪强度及砂浆抗压强度。 |
崔士起主编 |
中国建设科技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TU36 |
79 |
0 |
荐购
|
| 1819 |
|
大木与空间:传统结构的表现与潜力 |
本书试图通过对传统大木建筑中结构与空间关系的研究, 以期突破“框架结构”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窘境。全书分为框架的窘境、大木的逻辑、进深的变动、面阔的表现、转角的处理、空间的潜力、大木的演化七章。作者通过对历史上各建筑进行实例分析, 指出中国传统建筑主体框架--大木作, 并非法式的刻板表达, 而是充满具体的空间意图, 使结构在空间中可以呈现出等级性、领域感与方向性的特征, 并试图在建筑史与现代建筑设计中架起桥梁。 |
朴世禺著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TU366.2 |
69 |
0 |
荐购
|
| 1820 |
|
高强高延性钢筋混凝土结构力学特性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高强高延性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试验研究; 高强高延性钢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研究; 高强高延性钢筋混凝土柱受力性能研究; 高强高延性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 高强高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研究。书中不仅给出了各类构件的试验方法和详尽的试验结果, 而且还进行了相关参数的有限元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 对配置高强高延性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 |
王培军, 王琦著 |
科学出版社 |
TU375 |
150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