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1 |
|
工伤预防:职业病防治知识学习手册 |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工伤保险和工伤预防基础知识, 梳理了工伤事故预防及职业病相关基本概念, 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国家标准以及技术规范为依据, 重点介绍了职业卫生基本知识、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职业病防治管理和常见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护等内容。 |
赵云昊, 李聪聪, 佟瑞鹏主编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X928.03-62 |
16 |
0 |
荐购
|
| 1962 |
|
工伤预防管理知识学习手册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工伤预防管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2.主要特点: 本书典型性、通用性强, 文字编写浅显易懂, 版式设计新颖活泼, 漫画配图直观生动, 可作为政府、行业管理部门、企业开展工伤保险宣传教育工作, 以及提高安全生产素质的普及性学习读物。3.选题价值: 普及工伤预防管理基础知识对于推进工伤预防工作、提高工伤预防意识、切实降低工伤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佟瑞鹏, 吴韶辉主编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X928.03-62 |
16 |
0 |
荐购
|
| 1963 |
|
机械制造工伤预防知识学习手册 |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工伤保险和工伤预防基础知识, 梳理了机械制造行业工伤事故预防、工作伤害以及职业病的相关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 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重要国家标准为依据, 重点介绍了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工伤事故与职业病防治概述、机械加工过程工伤预防、机械加工制造职业病预防、机械制造工伤应急救护等内容, 此外还介绍了用人单位和职工的相关法律权利与义务。 |
王乐瑶, 杨昂滨, 佟瑞鹏主编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X928.4-62 |
16 |
0 |
荐购
|
| 1964 |
|
危险化学品工伤预防知识学习手册 |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工伤保险和工伤预防、工伤事故与职业病防治概述、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危险化学品全流程工伤预防、危险化学品职业病防治与个人防护、危险化学品事故工伤急救等内容。在编写本书时, 着重关注知识的普及性与可操作性。 |
和杰花, 芦佳乐, 佟瑞鹏主编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X928.503-62 |
16 |
0 |
荐购
|
| 1965 |
|
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实战指南:从理论模型到落地实践 |
本书分风险管理理论与模型、风险管理应用与实践两部分。在风险管理理论与模型部分, 首先介绍了风险管理相关知识以及包括辨识、评估与控制在内的风险管理理论, 在此基础上, 还阐述了管理体系、安全文化在内的促使风险管理有效发挥事故防控作用的相关理论及其模型。在风险管理应用与实践部分, 基于实际工作中风险管理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提出了短期内确保安全生产的权宜之计与长期实现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 |
胡月亭著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X931-62 |
88 |
0 |
荐购
|
| 1966 |
|
交通运输工伤预防知识学习手册 |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工伤保险和工伤预防、工伤事故与职业病防治概述、交通运输安全基础知识、道路与轨道交通工伤预防、水路与航空交通工伤预防、职业病预防与健康管理、交通运输事故的应急与自救。 |
梁梵洁, 张智慧, 佟瑞鹏主编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X951-62 |
16 |
0 |
荐购
|
| 1967 |
|
中国经学史研究 |
本书八章内容, 除第一章《绪论》分析经学与经学史的基本问题外, 第二章以《周易》学为例, 作经和经学起源的示范研究。第三章选取“经学博士师法”, 作经学史专题研究示范。第四章以东汉《周礼》学为例, 作单部古文经的断代史示范研究。第五章, 以曹魏经学为例, 作经学事件的示范研究。第六章以贾公彦《周礼疏》为例, 作经学史名著的个案示范研究。第七章以《周礼》义理学中的专题论派为例, 作单部经的断代史专题示范研究。第八以“皖派经学观念”为例, 作经学流派专题的示范研究。在研究经学史之前, 又对经学和经学史的内容、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条件都作简要分析。 |
丁进著 |
商务印书馆 |
Z126.27 |
68 |
0 |
荐购
|
| 1968 |
|
近代中国国学编年史:第五卷:1925-1926 |
本书在全面系统搜集和爬梳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准确把握近代国学的内涵外延, 侧重有关近代国学的学术与活动的关联, 通过史料长编的形式, 将1902年至1952年所有关于国学概念的引入与提倡、国学教学研究机构、国学团体的主张活动、相关学人的国学主张及活动, 以及围绕国学、国故、国粹等问题的争议讨论, 按照时间顺序予以梳理, 尽可能通过呈现历史来理解和把握概念及事实, 进而揭示表象背后的内外联系。本书系该丛书第二卷的第3册, 以相关史料文献为基础, 展现了1925?1926年间国学发展、演化的历史进程。 |
桑兵, 关晓红主编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Z126.275 |
188 |
0 |
荐购
|
| 1969 |
|
近代中国国学编年史:第一卷:1902-1908 |
本书在全面系统搜集和爬梳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准确把握近代国学的内涵外延, 侧重有关近代国学的学术与活动的关联, 通过史料长编的形式, 将1902年至1952年所有关于国学概念的引入与提倡、国学教学研究机构、国学团体的主张活动、相关学人的国学主张及活动, 以及围绕国学、国故、国粹等问题的争议讨论, 按照时间顺序予以梳理, 尽可能通过呈现历史来理解和把握概念及事实, 进而揭示表象背后的内外联系。本书系该丛书第一卷的第1册, 以相关史料文献为基础, 展现了1902?1908年间国学发展、演化的历史进程。 |
桑兵, 关晓红主编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Z126.275 |
168 |
0 |
荐购
|
| 1970 |
|
近代中国国学编年史:第六卷:1927-1928 |
本书以相关史料文献为基础, 展现了1927-1928年间国学发展、演化的历史进程。 |
桑兵, 关晓红主编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Z126.275 |
168 |
0 |
荐购
|
| 1971 |
|
近代中国国学编年史:第十一卷:1939-1943 |
本书以相关史料文献为基础, 展现了1939-1943年间国学发展、演化的历史进程。 |
桑兵, 关晓红主编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Z126.275 |
178 |
0 |
荐购
|
| 1972 |
|
近代中国国学编年史:第十二卷:1944-1952 |
本书在全面系统搜集和爬梳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准确把握近代国学的内涵外延, 侧重有关近代国学的学术与活动的关联, 通过史料长编的形式, 将1902年至1952年所有关于国学概念的引入与提倡、国学教学研究机构、国学团体的主张活动、相关学人的国学主张及活动, 以及围绕国学、国故、国粹等问题的争议讨论, 按照时间顺序予以梳理, 尽可能通过呈现历史来理解和把握概念及事实, 进而揭示表象背后的内外联系。本书系该丛书第三卷的第5册, 以相关史料文献为基础, 展现了1944-1952年间国学发展、演化的历史进程。 |
桑兵, 关晓红主编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Z126.275 |
168 |
0 |
荐购
|
| 1973 |
|
近代中国国学编年史:第三卷:1920-1922 |
本书在全面系统搜集和爬梳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准确把握近代国学的内涵外延, 侧重有关近代国学的学术与活动的关联, 通过史料长编的形式, 将1902年至1952年所有关于国学概念的引入与提倡、国学教学研究机构、国学团体的主张活动、相关学人的国学主张及活动, 以及围绕国学、国故、国粹等问题的争议讨论, 按照时间顺序予以梳理, 尽可能通过呈现历史来理解和把握概念及事实, 进而揭示表象背后的内外联系。本书系该丛书第二卷的第1册, 以相关史料文献为基础, 展现了1920-1922年间国学发展、演化的历史进程。 |
桑兵, 关晓红主编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Z126.275 |
168 |
0 |
荐购
|
| 1974 |
|
近代中国国学编年史:第四卷:1923-1924 |
本书在全面系统搜集和爬梳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准确把握近代国学的内涵外延, 侧重有关近代国学的学术与活动的关联, 通过史料长编的形式, 将1902年至1952年所有关于国学概念的引入与提倡、国学教学研究机构、国学团体的主张活动、相关学人的国学主张及活动, 以及围绕国学、国故、国粹等问题的争议讨论, 按照时间顺序予以梳理, 尽可能通过呈现历史来理解和把握概念及事实, 进而揭示表象背后的内外联系。本书系该丛书第二卷的第2册, 以相关史料文献为基础, 展现了1923-1924年间国学发展、演化的历史进程。 |
桑兵, 关晓红主编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Z126.275 |
188 |
0 |
荐购
|
| 1975 |
|
近代中国国学编年史:第七卷:1929-1930 |
本书在全面系统搜集和爬梳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准确把握近代国学的内涵外延, 侧重有关近代国学的学术与活动的关联, 通过史料长编的形式, 将1902年至1952年所有关于国学概念的引入与提倡、国学教学研究机构、国学团体的主张活动、相关学人的国学主张及活动, 以及围绕国学、国故、国粹等问题的争议讨论, 按照时间顺序予以梳理, 尽可能通过呈现历史来理解和把握概念及事实, 进而揭示表象背后的内外联系。本书系该丛书第二卷的第5册, 以相关史料文献为基础, 展现了1929-1930年间国学发展、演化的历史进程。 |
桑兵, 关晓红主编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Z126.275 |
168 |
0 |
荐购
|
| 1976 |
|
近代中国国学编年史 |
本书内容: 19世纪末以来, 中国几代学人借用“国学”一词, 对传统思想与学术重新估定重新诠释。人们或重先秦诸子之学, 或重不同时代儒家之学, 或重历代在野之学, 或重民间通俗之学, 构造了各具特色的学术体系。重视对古代文化遗产与外来文化资源作理性的历史的比较的研究, 有利于新文化的创造, 更能使民族自觉、民族自信立足于特别坚实有力的学术文化基础之上。 |
桑兵, 关晓红主编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Z126.275 |
2076 |
0 |
荐购
|
| 1977 |
|
近代中国国学编年史:第八卷:1931-1933 |
本书以相关史料文献为基础, 展现了1931-1933年间国学发展、演化的历史进程。 |
桑兵, 关晓红主编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Z126.275 |
168 |
0 |
荐购
|
| 1978 |
|
近代中国国学编年史:第二卷:1909-1919 |
本书以相关史料文献为基础, 展现了1909-1919年间国学发展、演化的历史进程。 |
桑兵, 关晓红主编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Z126.275 |
168 |
0 |
荐购
|
| 1979 |
|
近代中国国学编年史:第十卷:1936-1938 |
本书在全面系统搜集和爬梳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准确把握近代国学的内涵外延, 侧重有关近代国学的学术与活动的关联, 通过史料长编的形式, 将1902年至1952年所有关于国学概念的引入与提倡、国学教学研究机构、国学团体的主张活动、相关学人的国学主张及活动, 以及围绕国学、国故、国粹等问题的争议讨论, 按照时间顺序予以梳理, 尽可能通过呈现历史来理解和把握概念及事实, 进而揭示表象背后的内外联系。本书系该丛书第三卷的第3册, 以相关史料文献为基础, 展现了1936-1938年间国学发展、演化的历史进程。 |
桑兵, 关晓红主编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Z126.275 |
168 |
0 |
荐购
|
| 1980 |
|
近代中国国学编年史:第九卷:1934-1935 |
本书在全面系统搜集和爬梳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准确把握近代国学的内涵外延, 侧重有关近代国学的学术与活动的关联, 通过史料长编的形式, 将1902年至1952年所有关于国学概念的引入与提倡、国学教学研究机构、国学团体的主张活动、相关学人的国学主张及活动, 以及围绕国学、国故、国粹等问题的争议讨论, 按照时间顺序予以梳理, 尽可能通过呈现历史来理解和把握概念及事实, 进而揭示表象背后的内外联系。 |
桑兵, 关晓红主编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Z126.275 |
17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