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1 |
|
齿轮箱非平稳多分量信号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
本书共六章, 内容包括: 绪论、齿轮箱的故障分析与实验设计、基于SWT的谱峰检测自适应多脊提取的方法的研究、基于DSWT-IMRE的VKF信号分离与特征提取的研究、基于VKF联合时域特征的循环GMM-FCM模式识别、结论与展望。 |
李延峰著 |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
TH132 |
60 |
0 |
荐购
|
| 1602 |
|
非圆齿轮设计制造与应用 |
本书对非圆齿轮设计、制造、检测等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总结了非圆齿轮设计方法, 对自由节曲线齿轮、椭圆族齿轮、非圆锥齿轮进行了设计计算, 构建了设计系统; 阐述了非圆齿轮传动机构设计与应用, 将非圆齿轮副与正弦、曲柄滑块、五杆机构进行组合设计, 设计了非圆柱齿轮轮系与非圆锥齿轮传动机构; 建立了非圆齿轮数控加工理论, 对非圆齿轮离散化展成加工与连续展成加工进行了研究, 首创基于柔性电子齿轮箱连续展成加工非园齿轮, 论述发明的柔性电子齿轮箱原理与应用; 详细介绍了非圆齿轮数控滚齿和数控插齿加工工艺、控制和实际加工; 探究了非圆齿轮精度评价与标准体系, 提出了非圆齿轮综合偏差与单项偏差的测量方法。 |
韩江, 夏链, 田晓青著 |
科学出版社 |
TH132.424 |
118 |
0 |
荐购
|
| 1603 |
|
多股螺旋弹簧:第2版 |
本书是重要机械基础件.在高速往复复位过程中,弹簧各股钢丝紧密接触,产生摩擦阻尼作用,可达到良好的吸振和减振效果,因此它是航空发动机和自动武器等产品的关键零件。另外,多股簧还广泛应用于振动设备 (如振动筛、振动粉碎设备等)、高精度台面和要求很平稳的运输车辆等,以取代传统的单股金属弹簧和橡胶弹簧。由于多股簧的设计和制造比单股弹簧 (以下简称单股簧) 复杂,成本略高,因此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不够重视,相关研究资料零散。在此背景下,作者以多股簧基本理论与先进制造技术为题,对多股簧的成形原理、设计方法、制造技术、加工机床、检测设备、疲劳寿命、材料磨损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大量试验验证。 |
王时龙, 易力力, 杨文翰等著 |
科学出版社 |
TH135 |
130 |
0 |
荐购
|
| 1604 |
|
非对称泵恒压蓄能势能回收系统参数匹配及控制研究 |
本书围绕绿色、低碳、平稳运行这一目标, 开展工程机械节能技术研究。从节能方案设计、关键节能部件和控制方法等方面, 结合智能优化算法, 探索具有高储能密度且运行平稳的工程机械势能回收方案及其参数匹配方法, 并对新型关键节能部件进行优化设计, 实现工程机械低能量损耗下平稳运行。并通过仿真与多种常见的抗干扰控制方法进行对比, 将滑模控制方法用于非对称泵变排量控制试验。通过实验验证了非对称泵恒压蓄能势能回收系统的可行性。 |
宁志强著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TH137 |
68 |
0 |
荐购
|
| 1605 |
|
液压与气压传动:第2版 |
本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及其组成元件的工作原理, 液压与气压传动基本回路图以及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教材紧密结合微视频以及《液压与气压传动计算机辅助教学教材》中提供的液压与气压CAI软件、虚拟实验平台编写立体化的教材。 |
曹坚, 朱银法主编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TH137 |
52 |
0 |
荐购
|
| 1606 |
|
智能制造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
本书深入探讨了智能制造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并重点考察了云制造、工业机器人、3D打印和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在应用中的实例, 为生动理解机械制造业中智能制造场景提供了有益参考。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第二章综述了智能制造概念及其技术体系和信息技术基础; 第三章阐述云制造及其应用; 第四章聚焦工业机器人的行业发展概况; 第五章考察了3D打印技术的应用情况; 第六章介绍了数字孪生系统的应用场景。 |
李恩义著 |
重庆出版社 |
TH166 |
68 |
0 |
荐购
|
| 1607 |
|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中风险识别与控制 |
本书主要内容介绍了当前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讲解了目前两种检验理念的各自适用场景及对比, 提出了基于损伤检验的局限性问题, 创新性的将风险识识引入到基于损伤的检验中, 有效解决了基于损伤检验的局限性问题。本书革新了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理念, 提出了风险识别的新方法及控制风险的新途径, 创新性的对检测方法进行分类, 对于提高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促进了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技术的进步。 |
梁俊杰著 |
哈尔滨出版社 |
TH49 |
48 |
0 |
荐购
|
| 1608 |
|
腕表简史 |
本书是一本讲述腕表悠久历史的社科读物。书中涵盖50余家世界知名制表品牌, 有百达翡丽、劳力士等历史悠久的品牌, 也有新兴的腕表品牌, 详细介绍了不同品牌腕表的悠久历史、鲜明风格、工艺技术特点, 以及其最为杰出的代表作品。本书还配备专门的词汇表帮助读者了解技术术语, 解说专业, 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腕表世界, 为日后的腕表购买提供知识指导。 |
(意) 保罗·德·韦基, 阿尔贝托·乌列蒂著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TH714.52 |
298 |
0 |
荐购
|
| 1609 |
|
三坐标测量机检测技术与应用研究 |
本书首先介绍了三坐标测量机的基本原理和构成, 详细分析了测量方法、软件系统、数据处理及应用功能; 其次,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其在精密机械加工、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及电子光学产品等行业中的具体应用, 并针对当前测量精度提升的技术路径与挑战, 讨论了先进技术如何推动测量精度的提升; 最后, 对三坐标测量机在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中的前景进行展望, 探讨了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新技术应用与未来趋势。本书通过详细介绍三坐标测量机的工作原理、技术发展、应用案例及精度提升路径, 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也为实际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
涂永彬著 |
河北大学出版社 |
TH721 |
79.8 |
0 |
荐购
|
| 1610 |
|
智慧能源工程与案例 |
本教材分为九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能源发展现状; 第二章主要介绍智慧能源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及关键技术; 第三章主要介绍综合能源系统, 包括关键能量转换设备、常用数据方法、机理方法以及四个工程案例分析; 第四章主要介绍智慧能源储能系统以及案例分析; 第五章主要介绍智慧能源环保系统, 包括低温等离子体脱除氮氧化物技术等; 第六章主要介绍智慧电网, 包括新能源技术基础知识、电网控制技术及相关案例; 第七章主要介绍智慧能源的先进控制, 包括能源管理技术、能源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及案例分析; 第八章主要介绍智慧能源互联网系统及案例分析; 第九章主要关于智慧能源未来发展的展望。 |
林晓青主编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TK-39 |
68 |
0 |
荐购
|
| 1611 |
|
中国能效分析与展望:2024 |
本报告分析全社会能源效率和能效提升重点举措, 研究能效体系发展路径, 研判重点用能领域能效趋势, 提供数据参考和实际案例, 供能源电力行业从业者参考使用。本报告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依托国内外相关政策法规、标准体系、节能技术、管理模式等, 结合我国能源安全新战略、双碳目标、全面节约战略和新型能源体系的新要求, 研判未来能效体系和重点领域的发展路径, 为准确把握我国能效发展形势和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本报告将国内与国外结合、现状与趋势结合、宏观环境与微观实践结合, 研究了能效关键因素的发展趋势和重点用能领域的能效提升关键环节。 |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编著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TK01 |
168 |
0 |
荐购
|
| 1612 |
|
新能源利用与电力发展 |
本书系统阐述了新能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相关的基础内容, 从太阳能能源的获取与应用技术、风能能源的转化与利用、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的角度进行深入挖掘, 透视了新能源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新能源储能技术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与微电网技术发展。 |
国网新乡供电公司编著 |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
TK01 |
75 |
0 |
荐购
|
| 1613 |
|
新型储能发展分析报告:2024 |
本报告共分为6章。其中, 第1章为新型储能发展现状, 分析了我国新型储能项目发展规模和运行情况; 第2章为新型储能政策环境分析, 从不同侧重点梳理分析了近期国家和地方关于新型储能相关政策要求; 第3章为新型储能技术经济特性, 梳理总结了主流新型储能技术发展现状、成本现状、应用情况及发展形势研判; 第4章为新型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研究, 结合实际应用情况, 分析了新型储能在支撑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方面的成效, 并归类分析研究了各省新型储能商业模式及其主要问题; 第5章是中国新型储能发展展望, 研判近期我国新型储能发展趋势, 预测分析“十五五”阶段我国新型储能发展规模; 第6章是新型储能热点问题分析, 选取新型储能参与电力保供的政策机制研究、分布式光伏配置储能相关问题研究、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分析及发展建议3个热点问题, 进行深入分析。 |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编著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TK02 |
128 |
0 |
荐购
|
| 1614 |
|
电化学储能实践中的关键问题 |
本书聚焦新型电力系统转型背景下电化学储能技术应用的核心挑战与实践路径, 系统梳理了锂离子电池等新型储能体系的技术进展, 深入探讨了锂电储能的集成控制与安全管理机制, 并结合AI算法优化电池状态预测与制造工艺。针对梯次利用、储能标准、虚拟电厂等热点领域, 本书通过翔实案例分析及政策解读, 提出了技术-经济-政策协同发展的解决方案。全书兼顾理论模型与实际工程应用, 旨在为电力储能系统的高效规划、安全运维及市场化推广提供系统性方法论支撑。 |
解晶莹著 |
科学出版社 |
TK02 |
180 |
0 |
荐购
|
| 1615 |
|
物理储能技术 |
本书共分三篇15章, 第一篇5章, 系统地介绍了压缩空气空气储能的技术分类与原理、国内外研发与应用现状, 论述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热力学模型、优化分析方法, 并以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和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为典型系统, 全面概述了系统热力学特性、变工况特性和动态特性, 在此基础上, 论述了系统和关键部件的优化设计方法。第二篇4章, 介绍了蓄热的技术分类与原理、国内外研发与应用现状, 论述了蓄热材料的制备、性能测试与表征, 全面概述了显热蓄热、相变蓄热和热化学蓄热单元与系统的数值模型和性能特性。第三篇6章, 介绍了飞轮储能的技术分类与原理、国内外研发与应用现状, 全面论述了飞轮储能系统, 以及飞轮体、飞轮电机、飞轮轴承和变流器等关键部件设计技术。 |
陈海生, 徐玉杰著 |
龙门书局 |
TK02 |
168 |
0 |
荐购
|
| 1616 |
|
跨临界CO2热力循环理论与控制 |
本书旨在针对全球范围内制冷剂热泵技术的重大技术改革, 针对全新的跨临界CO2技术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与探讨, 分别介绍自然工质CO2的热物理性质、跨临界CO2循环的热力学特性、跨临界CO2循环的零部件设计要点及方法、跨临界CO2循环的热力学参数优化理论、跨临界CO2循环的最优控制问题、跨临界CO2循环的性能提升方法等, 并分别讨论跨临界CO2制冷或热泵技术在车辆空调、建筑采暖与热水供应、烘干产业、商超冷链等行业中的发展现状。 |
曹锋著 |
科学出版社 |
TK123 |
198 |
0 |
荐购
|
| 1617 |
|
电-氢耦合系统集成理论与方法 |
本书阐述了清洁电能电解水制氢、高压气态储氢、加氢和用氢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围绕氢能与其他能源耦合应用的场景, 介绍了氢能及其系统耦合集成的基本原理、应用技术和方法等。 |
袁铁江, 田雪沁, 闫华光著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TK91 |
139 |
0 |
荐购
|
| 1618 |
|
追寻终极能源:美国聚变能计划的历史 |
本书中他简单介绍了核聚变的基本原理, 回忆了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持续至今的核聚变民用化历程, 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经历的种种艰辛、变动。本书可以作为我国研究聚变能源的相关学者了解美国聚变能研究历程的参考用书, 也可以作为有兴趣了解惯性约束聚变的读者的科普读物。 |
(美) 史蒂芬·O. 迪恩著 |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TL |
88 |
0 |
荐购
|
| 1619 |
|
核辐射探测与测量:上册 |
本书从辐射源和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入手, 详细介绍了电离室、正比计数器、盖革-米勒计数器、闪烁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等各类辐射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以及计数统计与误差预测和闪烁体辐射光谱学等内容。Knoll教授通过丰富的实例、图表和参考文献, 使得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清晰易懂, 同时确保了内容的深度和严谨性。 |
(美) 格伦·诺尔著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TL81 |
148 |
0 |
荐购
|
| 1620 |
|
磁性材料与器件成型技术:上 |
本书以应用于电子信息领域的铁氧体磁性材料和磁芯器件设计、成型、测试、分析为主体进行论述。该书上册按软磁铁氧体尖晶石晶系、石榴石晶系、平面六角晶系、铁电/铁磁晶系和等磁介晶系依次进行磁性材料晶格理论设计、配方优化、制备工艺和磁芯器件成型技术的介绍, 每章最后给出一个软磁铁氧体最新器件设计和成型制造方法。下册分为五章, 给出不同微波/毫米波频段旋磁铁氧体的材料制备和磁芯器件成型技术方法, 尤其是最新的低温共烧陶瓷 (LTCC) 成型技术。 |
张怀武, 张岱南, 姬海宁著 |
科学出版社 |
TM271 |
26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