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1 |
|
克林索尔最后的夏天 |
一战刚刚结束,世界尚未从混乱中恢复,千万士兵、战俘和民众,从多年僵化统一的顺服中,回归既向往又恐惧的自由。有些年轻人在童年时被战争拖走,现在“回归”了,却必须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现实世界。而对于黑塞这样的“老人”,那些曾被高度认同的世界观已成了可笑荒唐的陈旧观念。一切都变得可疑,令人不安惶恐。在这样一个夏天,一个告别的夏天,充满力量与光芒、诱惑与魅力,弥漫南方阳光与葡萄酒香气的日子,画家克林索尔化身李太白,与他的好友杜甫、路易、亚美尼亚占星师,一同漫游、饮酒、辩论。最终在夏末,画家用尽生命所有的燃料,完成了最终的画作。 |
(德)赫尔曼·黑塞著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I516.45 |
26 |
0 |
荐购
|
| 1922 |
|
彼得·卡门青德 |
本书是瑞士现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的第一部小说,此书出版后立刻受到评论界和读者的一致赞誉,是他的成名之作。1903年5月这部长篇小说,开始在《新评论》杂志上连载。该作品描写了一个有才华的青年音乐家的遭遇,由于忍受不了社会的虚伪和冷酷,彼得卡门青德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求安慰。这是黑塞发自内心之作,主人公身上有着作者明显的影子。诗意的笔触,有时是优美的散文或幽静的沉思录,有时像一首田园诗或一支狂想曲,成为当时被人追捧一时并垂范后世的经典之作。 |
(德)赫尔曼·黑塞著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I516.45 |
28 |
0 |
荐购
|
| 1923 |
|
克莱因与瓦格纳 |
本书是赫尔曼·黑塞于1919年出版的中篇小说,讲述了被警方通缉并逃往意大利北部的银行职员弗里德里希·克莱因生命中最后几天的故事以及他在这段时间中的所思所想。他极端地遵守他自认为是规范的东西,虽然保障了一个安稳舒适的社会生活,但也同样导致了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并在挪用公款和逃离中爆发出来。克莱因试图摆脱中产阶级的束缚,虽然他在许多时候都有了对自我内心最深处的洞察力,但同时他感到无助和绝望。 |
(德)赫尔曼·黑塞著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I516.45 |
26 |
0 |
荐购
|
| 1924 |
|
克诺尔普 |
本书克诺尔普则是一个流浪者。他出生在一个穷苦人家,却满脑子的哲理思考,喜欢唱歌,出口成章。学生时代,他热烈地爱上了一个叫法兰切斯卡的姑娘,她却戏弄了他,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克诺尔普从此踏上了流浪的旅途,成为一个浪游四海的游吟诗人。虽然他有过两个爱人,并生下了一个孩子,但还是找不到安放自己心灵的地方。无论走到哪里,克诺尔普都很讨人喜欢,连朋友家的妻子也会向他表达爱意,喜欢他的姑娘跟他一起去参加舞会,但这些都无法使他动心。岁月流逝,四海为家、居无定所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他回到故乡,向他曾经熟悉和热爱的一切告别。 |
(德)赫尔曼·黑塞著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I516.45 |
26 |
0 |
荐购
|
| 1925 |
|
盖特露德 |
本书盖特露德是作者笔下完美女性的化身,她熟谙音律、嗓音优美,且相貌迷人、心地善良。与男主人公库恩因音乐相识、相知,却最终成为库恩好友穆奥特的妻子。库恩年少轻狂时因一场恋爱事件意外残疾,尽管饱受残疾与爱情所带来的压力与折磨,仍在音乐之途不懈追求,最终爆发出旺盛的创作激情,成为了一位大音乐家。最后,盖特露德的婚姻以悲剧告终。这既是一部关于音乐与爱情的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探究生命意义的哲思小品。书中对音乐和情感的描写非常细腻而感人,在这里,音乐、爱情、友情、亲情和生命交织为一体。 |
(德)赫尔曼·黑塞著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I516.45 |
32 |
0 |
荐购
|
| 1926 |
|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
本书自幼失去母亲的修道院学生歌尔德蒙被父亲送进毛尔布隆修道院,立志侍奉上帝,他的老师和朋友纳尔齐斯却劝说他放弃苦修和戒条的束缚,回归母亲赋予他的本性之中,成为灵感充沛的人。于是歌尔德蒙听从了他的劝告,开始流浪的生涯。自从爱欲被一位吉卜赛女郎所唤醒,歌尔德蒙的身体和灵魂就经历了无数次爱情与背叛,争夺与死亡,也留下了许多细微、优美而沧桑的感触。历经千回百折的磨难,他又回到自己的挚友和师长——已经成为毛尔布隆修道院院长的纳尔齐斯身边,两人分别以灵感和理智启发对方,终于使歌尔德蒙掌握了化瞬间为永恒的艺术法则,雕出了以他的恋人丽迪亚为原型的完美雕塑圣母玛利亚像。 |
(德)赫尔曼·黑塞著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I516.45 |
46 |
0 |
荐购
|
| 1927 |
|
作家城堡:纽伦堡1946,深渊旁的聚会 |
本书为纪念二战胜利暨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重点读物。讲述了1945年11月-1946年10月,为审判纳粹和欧洲轴心国、对二战罪行进行清算的“纽伦堡审判”期间,无数享誉全球的作家和记者,在法贝尔堡生活、写作,报道德国战犯及罪行的记录。当他们凝视历史的深渊、思考赎罪和正义时,他们的写作方式也悄悄发生了变化。 |
(德)乌韦·诺伊玛尔著 |
新星出版社 |
I516.55 |
79 |
0 |
荐购
|
| 1928 |
|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
故事发生在一座海滨旅馆里,一位与丈夫子女前来度假的女性与刚刚相识的男子私奔,引得旅客们议论纷纷。年逾花甲的C太太深受触动,向作者吐露了自己二十年前的一段往事。当时,她刚满四十岁,由于丈夫去世,儿子已经自立,她对人生无所祈求,便靠游览观光打发光阴。一天,她遇到一个山穷水尽的年轻人。出于同情,她伸出援手,却由于瞬间激情的驱使而失身于这个她连姓名也不知道的男人。C太太挽救年轻男子、最终失败的故事发生在二十四小时里,这不寻常的二十四小时几乎改变了一个女人的命运。 |
(奥)斯蒂芬·茨威格著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I521.45 |
39.8 |
0 |
荐购
|
| 1929 |
|
神曲 |
全诗共分三部,每部三十三篇,加上一篇序诗,一共一百篇。诗句是三行一段,连锁押韵,各篇长短大致相等。《神曲》虽然采用了中世纪特有的文学形式,但它的思想内涵则是异常明确的,即映照现实,启迪人心,让世人经历考验,摆脱迷误,臻于善和真。《神曲》有不计其数的插图版本,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版画家多雷为《神曲》创作的插图流传最广,我们此次采用多雷为《神曲》所作全本插图,加上王维克先生的经典翻译,是为名著、名译、名插画,精彩呈现。 |
(意)但丁著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I546.23 |
138 |
0 |
荐购
|
| 1930 |
|
失忆之家 |
佛罗伦萨郊外的森林里发现了一个失踪的孩子尼科。他十二岁了,看起来过得很好:有人给他吃饭穿衣,照顾他。但不知道是谁为他做了这些事,因为尼科不开口说话。佛罗伦萨最好的催眠师彼得罗·格伯被法官要求探索尼科的头脑,因为法官怀疑尼科杀死了他同样失踪了的母亲。格伯成功地找到了让尼科说话的触发器——一个手势、一句话等。但当孩子开始讲述故事时,彼得罗·格伯意识到他打开了一个被遗忘的房间,因为催眠状态下的孩子讲述的故事属于不属于他自己,而属于一个神秘人。为了拯救尼科,格伯亦步亦趋地跟着神秘人的指引,最终发现了神秘人的童年和尼科的身世这两个互相交缠的真相。 |
(意)多纳托·卡瑞西著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I546.45 |
49.9 |
0 |
荐购
|
| 1931 |
|
与琉喀对话 |
本书由27篇古希腊神话人物间的对话构成,首次发表于1947年。帕韦塞以对话录这一古老文体,潜入神话这一“符号的池塘”,探索了童年、家庭、斗争、失败、反抗和命运等永恒主题。其中人物同帕韦塞个人的兴趣和困扰息息相关。据说,在1950年8月他离世的那一天,身上带着这本书。 |
(意)切萨雷·帕韦塞(Cesare Pavese)著 |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I546.45 |
48 |
0 |
荐购
|
| 1932 |
|
堂吉诃德 |
故事发生时,骑士已绝迹一个多世纪,但主角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进而自封为“堂吉诃德”,拼凑了一副铠甲,牵着一匹瘦马,拉着邻居桑丘做自己的仆人,游走天下,做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蠢事。最终,他被邻居所扮的骑士打败,从梦幻中苏醒过来,回到家乡后死去。作品描述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无比广阔的生活画面。文学评论家称《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多雷插图版《堂吉诃德》于1863年在法国出版,这是一套令读者着迷的插图,多雷参考了在西班牙游历时所见的风景、建筑、民俗的细节,并结合他对于幻想和怪诞的表现,制造出奇妙、矛盾的效果,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堂吉诃德幻想与现实冲突的荒诞性。同时,本书采用傅东华版本译文,经过精心校勘,力求展现集名著、名画、名译于一体的典藏版力作。 |
(西)塞万提斯著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I551.43 |
168 |
0 |
荐购
|
| 1933 |
|
火线余生 |
本书是西班牙作家阿图罗·佩雷斯-雷维特于2020年10月出版的长篇小说,以西班牙内战中最惨烈的埃布罗河战役为主题,突破了传统意识形态非白即黑的逻辑,从人性的角度还原真实的西班牙内战,一推出就登上西班牙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被西班牙媒体誉为20世纪的《伊利亚特》,后又获得西班牙重量级文学奖项“西班牙文学批评奖”,具有极高的文学性和商业价值。1938年7月24日至25日夜间,由2890个男人和18个女人组成的共和国军第11混合旅渡过埃布罗河,意图在河边的卡斯特列斯小镇建立桥头堡。在该镇附近执行保卫任务的是佛朗哥叛军包括外籍军团士兵在内的精锐之师。在那里,双方展开了长达十天的殊死搏斗。 |
(西)阿图罗·佩雷斯-雷维特著 |
上海译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
I551.45 |
89 |
0 |
荐购
|
| 1934 |
|
莎士比亚名言选粹及解析 |
威廉·莎士比亚,不仅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剧作家、诗人,更是一位对社会生活精细的观察者和对人生真谛的不懈探究者。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得,通过他剧中人物的台词,痛快淋漓地表达出来。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他对美德的真情褒扬,对恶行的严厉批判,对人类弱点的善意调侃,对不良作为的辛辣嘲讽,对社会黑暗鞭辟入里的揭露,对乱臣贼子义正词严的挞伐。这是一本口袋书,编选了一百则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精妙对话,并概述和解析其故事文化背景。 |
鲁艾薇编 |
五洲传播出版社 |
I561.073 |
78 |
0 |
荐购
|
| 1935 |
|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生态维度:以马丁·艾米斯为例 |
马丁·艾米斯(MartinAmis,1949—2023),是一位极负盛名的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在当代英国文坛占有重要一席之地。该学术专著从艾米斯小说中的生态环境维度、技术发展维度、社会生态维度和生存意义维度等,分析了其作品中的生态后现代主义思想。该专著选题前沿,论证详实,涉及超真实、后现代地方、身体、后启示录小说、创伤叙事和政治暴力等主题,蕴含的思想实质,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理想路径。 |
王小会著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I561.074 |
89 |
0 |
荐购
|
| 1936 |
|
失乐园 |
本书表达了诗人对人精神内容的深刻探索以及他的睿智和情感,作者在作品中运用了古典史诗中的经典修辞手法,并融合了17世纪英国流行的诗歌形式。诗中蕴含了诗人对自己失明的哀痛、对光明的渴望,通过简单的故事构思成伟大庄严、语言典雅、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传世史诗。 |
(英)约翰·弥尔顿著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I561.24 |
68 |
0 |
荐购
|
| 1937 |
|
柏林谍影 |
本书是英国国宝级文学大师约翰·勒卡雷的经典代表作,是一部长篇间谍小说。讲述主人公利马斯发现他在东德一手经营起来的谍网已彻底破裂。不甘心就此失败的他,决定最后一搏,加入由英国情报机构策划的行动:深入东德,离间对手。然而,阴谋层层包裹着,一波紧似一波,让人猝不及防。 |
(英)约翰·勒卡雷著 |
上海译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
I561.45 |
68 |
0 |
荐购
|
| 1938 |
|
银景 |
本书是英国著名间谍小说家约翰·勒卡雷的遗作,是一部长篇间谍小说。小说主人公朱利安·劳恩斯利辞去了一份位于伦敦金融城的高薪工作,来到海滨小镇经营书店,开始新生活,但这份宁静不久后便被一名不速之客打断—一个名叫爱德华·埃文的神秘访客前来拜访。爱德华居住在一栋名叫“银景庄”的海滨别墅,他不但对朱利安的背景非常熟悉,也对其书店的运营深感兴趣;与此同时,伦敦的间谍首领普罗克托也因一起危险的泄密事件,一路追查到这座海滨小镇,直指“银景庄”。 |
(英)约翰·勒卡雷(JohnleCarré)著 |
上海译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
I561.45 |
68 |
0 |
荐购
|
| 1939 |
|
喜鹊乔治 |
作者弗里达·休斯搬到威尔士乡村深处时,本以为自己可以种花、画画、为《泰晤士报》(伦敦)撰写诗歌专栏,甚至还可能为自己病入膏肓的婚姻注入新的活力。然而,她却发现自己救助了一只喜鹊宝宝,它是在暴风雨中被摧毁的鸟巢中唯一的幸存者,并开始了改变她人生轨迹的痴迷之旅。随着小喜鹊乔治从一个只会嘶叫的羽毛和骨头碎片成长为一个聪明、任性的伙伴,弗里达发现自己被它深深吸引住了——同时也对最终放飞它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感到忐忑不安。作家弗里达用无法抗拒的幽默和真情,邀请我们一起踏上她在悲伤和失落中寻找快乐和联系的不寻常旅程;这段旅程以拯救一只小野生动物开始,以她被拯救作为回报结束。 |
(英)弗里达·休斯著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I561.55 |
78 |
0 |
荐购
|
| 1940 |
|
大理一年 |
本书讲述了作者在大理一整年的生活见闻。2020年,在北京生活了多年的艾礼凯遭遇个人感情生活的重大打击——相恋多年、即将一起步入婚姻的未婚妻最终和他分道扬镳;除开感情的重大变故,他个人生活的其他层面也不顺遂,压力与苦闷与日俱增。最终,他选择离开北京,去偏远的云南大理居住。本书是他在大理旅居生活的详细记录:喝茶,看云,晒太阳,修整小院,种花种菜,结识来自天南海北的稀奇古怪的朋友……作者以深厚的写作功力、温煦真诚的情感,让读者与他一同感受大理完全不同于城市生活的沉静、自在与欢愉。同时,作者也并没有将大理的生活理想化——其中也仍有日常细碎的烦扰。但这又如何呢?如作者所说:“即使在香格里拉和桃花源的神话里,主人公终究也会离开……但此时,当春风的吹拂让我的脸微微发痒,阳光穿透树冠,松针和石竹花的香味从地面缓缓升腾,我完全想不出有什么我更想待的地方。” |
(英)艾礼凯著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I561.65 |
59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