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1022(3839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961 后院观鸟 本书收录她2017年至2022年五年间对自家后院鸟类的观察笔记,精选百余幅作者亲绘的精美插图及观察速写。全书以日记形式呈现,记述了其在自家后院观察鸟类的真实记录,对观鸟爱好者是一本很好的教人如何观察自然界鸟类的实际指南,很有指导价值,同时也是一本教观鸟爱好者如何写好观鸟日志的参考用书。谭恩美在书中展现了暮年对自然世界的探索,以其一贯的文学性及对自然、生活、人类社会的深入思考治愈人心,展现了别样的魅力。 (美)谭恩美著 海峡书局 I712.65 98 0 荐购
1962 魏特琳日记 本书起自1937年8月12日,迄于1940年4月14日,记载了日军从轰炸南京、进攻南京到南京大屠杀及日军在南京进行殖民统治的全过程。由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是专门收容妇女难民的难民所,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这里成了日军实行性暴力的重要目标,作为该难民所的负责人,魏特琳的日记是揭露侵华日军性暴力最具说服力的证据。魏特琳女士爱憎分明,感情真切,其日记文笔优美流畅,可读性强,对揭露日本的法西斯暴行具有重要价值。 (美)明妮·魏特琳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I712.65 88 0 荐购
1963 中国漫行记:从山野密林到戈壁荒漠 本书记述了她这次旅行的完整见闻及感受。作者在中国旅行期间受到当地人善待,以女性旅行者特有的细腻笔触记录下了当时中华大地的自然风貌。本书首次出版于1913年,是当时为数不多的西方视野下,记录西部地区风土人情的旅行游记。 (美)伊丽莎白·肯德尔著 九州出版社 I712.65 58 0 荐购
1964 时机 本书在情爱故事和历史小说的外壳下延续了赛尔作品中一贯的主题——对现实世界可知性的探讨,作家力图呈现的依旧是现实世界的不可把握,以及现实与妄想之间的模糊界限。这部用20天写就的作品于1987年获纳达尔奖,和《继子》、《云》等一同被作家归为他作品中的“历史小说”、“平原小说”。 (阿根廷)胡安·何塞·赛尔著 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 I783.45 58 0 荐购
1965 风知道我的名字 本书为阿连德最新力作,于2023年6月在西班牙、拉美各国和美国同步上市。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对来自萨尔瓦多的母女,两人因为国内的暴力事件,不得不寻求向北偷渡,历经艰难险阻,在跨越墨西哥与美国边境的时候被警察发现并扣留。母女俩被迫面临分离:母亲计划被遣送回萨尔瓦多,却在过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女儿则被独自留在一个陌生的国家,被安置在肮脏的社会服务庇护所。这起案件引起了墨西哥裔加利福尼亚人塞莱娜·杜兰和旧金山年轻律师弗兰克·安吉莱里的注意,他们着手合作,一起努力促成使母女团聚,并携手开始了一段拯救女性免遭暴力、获得生活的尊严的旅程。 (智)伊莎贝尔·阿连德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I784.45 59 0 荐购
1966 公共艺术发展研究 本书是一部系统梳理公共艺术发展脉络并深入探讨其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的理论著作。全书以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为主线。第一章从公共艺术的起源、概念、类型及美学特征切入,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着重解析艺术功能系统构建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阐明功能间的内在关联;第三章聚焦当代公共艺术的全球化发展,结合城市化进程分析其概念演变、理论拓展及跨文化实践;第四章立足本土语境,追溯中国城市雕塑的历史轨迹,剖析其向公共艺术转型的必然性与实践路径;第五章展望未来发展趋向,揭示技术创新与社会需求对公共艺术演进的双重驱动。 马诗彧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 J 68 0 荐购
1967 英语视听说:新编艺术人文版 本书是一本博采众长、精心设计的艺术英语普及读物。该书博采精选美英主流媒体影像报道的艺术领域的进展,以专业地道的英语介绍艺术领域的主要流派、艺术家和作品,融知识性、专业性、通俗性和人文性于一书。全书共有8章,内容涉及艺术流派、雕塑、绘画、服装、电影、建筑等艺术领域。每章由背景概览、影像选集、视听资料、拓展阅读等部分组成,取材于英语杂志、文化界和时尚界等网站,内容生动,语言浅显易懂,契合对艺术感兴趣的读者的兴趣。 陈洁,王璐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J 68 0 荐购
1968 百年江苏:大型美术精品创作工程文论集 作品的表现形式以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为主,共有105个选题、105件作品展出。在组织过程中,为了将精品工程推向持续深入,使之产生更为深远的学术影响力,主办方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论文,并邀请美术界专家、学者紧扣“百年江苏”主题,组织开展学术研讨,梳理建党百年江苏美术的发展变化,从而解读江苏主题美术创作的百年成就。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编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J-53 88 0 荐购
1969 艺术介入的生态重构 本书以艺术介入社会实践为核心方法,以城乡空间为实践载体,系统探索艺术在文明演进中的生态重构价值。著作构建了“泛在策展论”作为理论基础,通过跨学科整合艺术社会学、空间政治学等理论与文化资本等学说,形成“理论—实践—工具”三位一体的研究体系,揭示了艺术从“审美对象”向“社会装置”的范式转型。基于理论与实践,沉淀研究逻辑体系,创新开发出覆盖乡村振兴、城市更新、数字生态三大维度的方法论驱动系统和实践操作指南白皮书。将艺术介入与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融合,提出艺术介入学科设想,形成面向全球的本土解决方案。并探究艺术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生活共同体中的系统作用,深刻回应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愿景。 郭子扬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J0 68 0 荐购
1970 艺术本体论研究:基于分析美学的视角 本书大量运用概念分析、模态分析、思想实验等分析方法,详细梳理和深入讨论了艺术本体论中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柏拉图主义与唯名论之争,以及一元论与多元论之争;本书对古德曼、沃尔特斯托夫、莱文森、柯里、戴维斯等当代美学家们的艺术本体论思想进入了细致阐发,讨论了学界对于他们的批评意见;本书颇有新意地探讨了当代艺术本体论的一系列重要论题,特别是识别论题、同一性论题、随附性论题、原真性论题与创造-发现论题;此外,本书还结合当代分析美学前沿,对艺术元本体论、方法论以及理论美德问题展开了探索,并且提出了作者自己的原创性结论。 陈常燊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J0 80 0 荐购
1971 艺术介入:“失落之境”的空间重塑与文化创新 当代艺术的社会空间介入,既身处特定文学艺术场域,也立足特定“场地”“建筑”“地方”。立足具体“场所”要着眼“场所精神”塑造、场所主题打造。进入“失落”效应空间,则要力图阻止;进入责任者空间,则要立足“社区”,围绕“社群”参与,构建社区活力。总之,当代艺术介入“失落之境”,作为“批判性空间实践”,显现出一种强烈的实践性,推进当代文化更新。系统梳理全球当代艺术空间介入的空间生产及其文化创新,对当代中国有重要的镜鉴意义,既为艺术介入乡村振兴或城市更新的现实议题提供全球的理论视野,又为应对后工业社会、消费主义社会、媒介化社会的现实挑战提供系统的创新路径。 郑川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J0 119.8 0 荐购
1972 理论与实践双驱动下的艺术管理研究 本学术专著是一本深入探讨艺术管理领域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的专业书籍,分为“艺道探索篇”和“艺事躬行篇”两部分,其中,“艺道探索篇”旨在全面剖析艺术管理的基本定义、性质、分类及其崇高使命和基本原则,同时追溯中西艺术管理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讨论艺术管理的核心职能,如艺术创意、策划、筹资、募款、推广与营销,还特别强调艺术创作、制作、传播及营销管理的不同阶段。“艺事躬行篇”则通过具体案例,如表演艺术组织、视觉艺术管理实践、电影与电视艺术管理,以及群众文化艺术管理,展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此书为艺术管理学者、实践者及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知识资源,帮助他们在艺术与管理交叉的复杂领域中找到创新的管理策略和实践方案。 廖一叶,周智辉著 中国商业出版社 J0-05 88 0 荐购
1973 在艺术中自我疗愈:6位西方艺术家个性心理解读 本书以心理咨询师的视角欣赏西方经典画作,透过画作的艺术特点,结合画家作画的人生经历,分析这些画作背后的心理秘密,看清这些画家隐藏的创伤、缺陷和困境的成因。本书共有6章,每章对应一位画家,具体有米开朗基罗、马奈、高更、克里姆特、席勒、弗里达6位著名画家。在内容上,本书专业特色明显,每章皆从对应画家的经典画作入手,通过画作的特点、争议和影响,剖析画家的隐秘心理和性格缺陷。 吴克成著 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J0-05 88 0 荐购
1974 艺术美感体验与鉴赏 本书以新时代育人价值论为导向,以普通人喜闻乐见的各类艺术审美体验活动“落地”,理论实践同频共振,图文视频兼具,有助读者积累丰富审美经验,提高综合审美感知力,养成独立的审美品位与境界。书中“美感体验”,强调对艺术作品“形、色、音”类型的分辨与接受,让你学会运用不同的感受方式,去应对美感对象,提升审美感知力,积累审美经验。本读本通过系统的讲解与有效的引导,意在启发欣赏者熟练运用“形态之美”“色彩之美”“乐音之美”的感知“方法”,学会与养成对“审美语言”的体验。这种体验后获得的感受,不仅有益于你对“艺术美”的感知,也将有助于你对“生活美”的发现。 顾平主编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J01 88 0 荐购
1975 中国审美传统与艺术传承 本书是一部系统阐释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及其艺术传承的专题性学术著作。全书以儒家与道家审美思想为主线,通过“礼乐文化”“文质彬彬”“中和之美”“虚实相生”等核心专题,深入解析两大哲学体系对中国艺术发展的深层影响。结合先秦至近现代的审美意识嬗变,着重从时代文化风尚、典型艺术作品及人物案例切入,揭示儒家伦理美学与道家意境美学的交融互补规律。 刘翠红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 J01 108 0 荐购
1976 公共艺术鉴赏 本书为公共艺术鉴赏读物。公共艺术并非通常意义上的艺术风格或艺术流派,而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基于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化现象,是伴随着全球城镇化而发展起来的具有公益性的社会文化福利。公共艺术不仅艺术形式多元,而且远远超出了艺术美学的范畴,与城市文脉、大众文化、社会经济乃至意识形态形成关联。本书结合公共艺术的溯源、发展历程和主要艺术形式,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解读,引领读者感受公共艺术作品表层的“美”与内在的“美”。 季鹏,马媛媛编著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J051 88 0 荐购
1977 本土与全球 本书所讨论的涵盖的范围从史前时代直至当代。但由于所讨论的材料种类和用途不断增加,我们对材质与艺术创作之间关系的理解也不断扩展和深入──这个过程将在丛书的各辑中持续进行。巫鸿教授指出,“材质”不仅是艺术品的物质基础,也是艺术内涵和精神表达的重要媒介。 (美)巫鸿编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J052 128 0 荐购
1978 艺术设计:2版 本书主要从艺术设计的概述、设计艺术的风格、艺术设计的造型与构图、艺术的色彩语言、艺术设计的应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设计进行分章论述。本书在成书形式上做到了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对提高幼儿师范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有现实意义。 金红莲主编 苏州大学出版社 J06 49 0 荐购
1979 通用设计方法:2版 本书全面介绍了125种人性化设计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技巧和研究成果。几乎所有的跨学科团队都可以将《通用设计方法》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在设计项目中参考运用其中的设计方法。本书凝聚每种设计方法的精华,帮助设计团队选择和实施适合自己的设计文化,提供满足项目框架要求的最可靠的设计方法。 (美)贝拉·马丁,(美)布鲁斯·汉宁顿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J06 128 0 荐购
1980 创意构成概论 本书主要培养学生的三大构成设计能力,让学生了解创造性思维设计、二维空间、维空间构成的原则、含义和内涵、设计构成组织原则;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艺术抽象能力、解构能力;希望学生掌握设计元素的内容,能够阅读及解决二维、三维设计的关键信息,初步判断二维、三维设计中的设计构成运动与设计构成组织规律;具备向他人阐述创意观点,与他人讨论设计概念的能力以及能够运用图片、样本等材料表达观点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技能,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检索学习资料和整理、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基础设计能力、设计与技术表现表达能力。 余挺挺,毛贝迪,芦娟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J06 42 0 荐购
页码:99/166页  每页: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