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36期3401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961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 本书主要包括分析化学实验和仪器分析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教材包括六部分: 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化学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水质分析实验、综合实训实验和创新设计实验, 最后是参考文献和附录。本书作为河南省本科高校新工科新形态教材立项项目, 将实践与理论结合, 突出教材的应用性, 注重实验的代表性和实用型, 通过实验的学习和操作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杨妍, 张叶臻, 李鑫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O652.1 35 0 荐购
1962 分析化学实验:第2版 本书包括化学分析实验和仪器分析实验两部分。化学分析实验部分包括7章, 1-3章主要是基础知识, 4-7章是具体实验项目; 仪器分析实验部分包括8章, 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等内容。教材内容全面系统, 涵盖实验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和操作等多方面, 从基本概念到技能, 从单一到综合实验都有详细阐述, 对深入理解理论和掌握技能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内容配有插图和数据处理表格, 使读者直观了解实验过程和现象, 提升学习效果。 赵红艳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O652.1 38 0 荐购
1963 天文学和地球观测大数据中的知识发现 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对技术和方法进行首次概述, 通过与天体和地球大数据的知识发现有关的许多重要领域的实际使用情况, 试图展示天文学和地球科学之间潜在的协同作用。通过本书提供一个非常普遍的背景和一些想法, 并提供大量的参考资料, 这对设计完全可操作的数据分析系统和实验性的数据科学书籍是有帮助的。本书试图遵循名为数据 (从数据采集到分布式数据库)、信息 (数据处理)、知识 (机器学习) 和智慧 (应用知识) 的金字塔 (DIKW), 展示一幅从历史、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知识提取到新智慧推断的全局图。这必须结合每一个处理步骤的优点和缺点及其联系 (包括接口) 来理解。 (捷克) 彼得·斯科达 (Petr Skoda), (德) 法塔拉赫曼·亚当 (Fathalrahman Adam) 著 中国宇航出版社 P12 168 0 荐购
1964 纪日序事:中古历日社会文化意义探研 本书稿由研究篇和整理篇组成。研究篇共有10章, 1篇附录, 对中古历日的形制、内容、政治功用及历日中的传统祭礼、历日中的朱笔标注、历序的性质与内容、历日的“阴阳杂占”和中古历日的整体特点及影响等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本书稿从“纪日”和“序事”两个层面对中古历日的社会文化意义作了全方位的挖掘和探索,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现实意义。书稿征引数十件黑水城历日残片, 大大超出了以往学界使用的研究素材, 对于揭示中国古代历日文化的发展轨迹及演进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赵贞著 人民出版社 P194.3 128 0 荐购
1965 现代测量学 本教材围绕地理空间信息采集与应用, 系统阐述测量学知识。涵盖测量学基本理论, 如坐标系统、测量误差理论; 常用测量仪器使用, 像水准仪、全站仪、GNSS接收机等; 控制测量方法, 包括导线测量、交会法等; 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 以及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在各领域的应用等。教材内容结构上, 先介绍测量学基本概念、学科发展, 接着深入讲解坐标系统、测量误差理论等基础内容。随后依次阐述水准测量、距离与角度测量、坐标测量等基本测量技术, 以及卫星定位技术。在控制测量与地形图测绘方面, 详细介绍相关方法和地形图知识。最后, 着重探讨地理空间信息应用及在建筑、道路、隧道等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段祝庚, 魏东升, 郭宝宇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P2 69 0 荐购
1966 测绘科学与技术前沿探索 本书系统研究了测绘科学与技术的多个层面, 首先对测绘科学进行概述, 阐述其定义、发展历程、应用及研究热点; 接着详细介绍了卫星导航与定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激光雷达测绘、无人机测绘、精密工程测量、海洋测绘等多种技术, 涵盖各技术的原理、构成、数据处理及应用领域; 还探讨了测绘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包括质量控制、可视化及在智能决策中的应用; 最后对测绘科学与技术的未来进行展望, 分析新发展趋势、学科交叉融合及在未来社会的潜在作用, 为相关领域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全面且深入的参考。 陈则刚, 杨峰三, 胥姝主编 哈尔滨出版社 P2 58 0 荐购
1967 现代测量学实践教程 本书紧密围绕测量学实践教学需求, 精心编排内容,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测量学实验、实习简介, 详细阐述实验、实习的任务与作用, 系统介绍组织与管理模式, 深入讲解测量仪器工具的使用维护要点, 明确测量数据记录与计算规范, 为后续实践操作筑牢基础。第二部分是测量学课程实验, 涵盖水准仪、全站仪、GNSS接收机等多种测量仪器的认识与使用, 以及水准测量、角度测量、导线测量等经典实验项目, 还涉及CASS软件等数字化工具的应用, 共计24个实验, 助力学生掌握基础测量实验技能。第三部分为测量学课程综合实习, 设置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控制测量、工程施工放样等5个综合实习项目,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附录包含综合实习用表和实习报告模板, 方便学生记录与总结实践成果。 魏东升, 王敏, 贺鸿愿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P2-33 59 0 荐购
1968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 本书内容组织分为概论、地理空间数学基础、空间数据模型与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GIS基本空间分析、地图制图与空间数据可视化7个章节, 目标明确, 重点突出。 张明媚主编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P208 38 0 荐购
1969 测绘地理信息类课程思政案例 本书选取的思政元素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广泛性和权威性, 涵盖科学家精神、民族精神、家国情怀、辩证思维、人生哲理、立志创业、中华文化、道德礼仪、法律法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方面。全书按照专业课程内容分计算机、测绘工程、地图学、遥感科学、地理信息等板块, 坚持“专业知识为体、思政教育为魂”的融合逻辑, 将思政元素与各课程知识点紧密结合。教材借助典型案例, 引导并促进学生学习, 使思政教育融入课程知识体系, 切实把思政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郑贵洲等编著 测绘出版社 P208.2 88 0 荐购
1970 数字地形测量学 本书主要面向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测绘和非测绘专业学生编写, 力求简明连贯, 适合学时不断压缩的教学实际。本书是编者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 融入了编者在测量学理论和实践教学中的思考。全书分9章, 内容包括绪论、测绘基础知识、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程测量、测量误差及测量平差基础知识、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及应用和施工测量。对于一些传统和难度过大的知识点放在附录中, 可根据情况选学。 刘吉波, 雷勇主编 西南大学出版社 P217-39 49 0 荐购
1971 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 本书内容包括GNSS概述、GNSS时间基准、GNSS坐标基准、GNSS卫星轨道运动及其坐标计算、GNSS信号、GNSS接收机工作原理、GNSS观测值及其误差、伪距定位、GNSS载波精密单点定位、GNSS载波精密定位、模糊度与周跳、CORS网与信息增强服务、GNSS测量控制网设计与外业施测、GNSS测量控制网数据处理、GNSS高程测量和GNSS工程应用。本书力求兼顾内容的严谨性与实用性, 在阐述基本概念的同时, 着重介绍了GNSS相关的数据处理策略与应用过程。 于先文, 高成发, 庄园编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 P228.4 88 0 荐购
1972 GNSS原理及其应用:第3版 本书介绍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NSS) 的组成、应用领域, 以及常用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的概念及其转换方法; 阐述了GNSS卫星运动理论基础、卫星在轨位置计算、导航电文结构和信号特点, GNSS静态、动态和导航定位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和数据处理方法与误差处理方法; 全面介绍了GNSS控制网设计方法、外业测量方法和内业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 设置了相应的数据处理算例, 配备了教学PPT。本书注重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力争使初学者理解和掌握GNSS技术。 赵长胜主编 测绘出版社 P228.4 48 0 荐购
1973 数字摄影测量学:第3版 本书在前两版的基础上, 根据当前数字摄影测量发展新动态, 对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 系统讲述数字摄影测量理论与方法, 内容主要包括: 数字影像基础、数字摄影测量解析基础、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摄影测量几何基础、影像特征提取与定位、影像匹配基础理论与算法、数字地面模型的理论与应用、数字正射影像的理论与应用、计算机辅助测图、精细三维建模和当代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全书分为12章, 每章附有思考题, 有关基础知识则列入附录。全书反映了数字摄影测量的最新发展与水平。 张祖勋, 段延松, 张永军编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P231.5 69 0 荐购
1974 物探技术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绪论、区域地热地质条件、地球物理特征、物探技术方法、东部新城区物探综合解释、地热地质综合解译、井位初选和结论与展望等。综合物探方法能够通过多种物探技术的结合, 优势互补、相互印证, 避免了单一物探方法的多解性, 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 是地热资源勘查效果和成功的关键。 付新建著 黄河水利出版社 P314 66 0 荐购
1975 全域科普背景下天津防震减灾科普发展研究 本书基于全域科普的大背景, 回顾了天津防震减灾科普的发展历程, 分析了全域科普背景下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内涵特征、重要意义、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发展路径, 总结了近年来天津市推进全域科普与防震减灾相融合的实践成果, 探讨了未来防震减灾科普发展的重点方向和具体举措。全书分为概述篇、实践篇和战略篇, 共分为十一章。 王萍, 高武平, 杨菲等著 天津教育出版社 P315.9 78 0 荐购
1976 历史视域下天津地震灾害研究 本书是首部从历史角度对天津地震灾害和灾害风险进行全面分析的学术专著, 融合了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视角, 一方面, 从灾害史出发, 详细介绍了天津地震活动和防震减灾工作的历史和现今, 另一方面, 依托天津市防震减灾“十三五”项目成果, 介绍了当前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科学研究成果。本书主体内容包括四个章节: 第一章为“天津的地震活动”, 主要介绍自元朝有记载以来, 天津的重要地震活动。第二章为“天津的地震工作”, 从工作组织机构、监测预报预警、地震灾害风险风雨、应急救援工作、法治建设、科普教育工作等六个方面介绍了天津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历程。第三章为“天津的地震文化”, 重点从文学、曲艺、建筑等三个重点领域, 介绍了天津社会文化中的“地震元素”。第四章为“天津的地震风险”, 从自然和社会两个角度, 分别介绍了天津的地震灾害风险。 王萍, 高武平, 刘芳著 天津教育出版社 P315.9 78 0 荐购
1977 地震灾害中绳索救援技术的应用 本书分为五大篇章, 覆盖从基础理论到前沿创新的完整知识体系, 旨在为消防员、救援队员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科学、规范、可操作的救援技术指导。1.“基础理论篇”从地震灾害特点与救援难点切入, 剖析绳索技术的核心作用, 结合力学原理与安全标准, 帮助读者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2.“技术与方法篇”聚焦垂直、斜向、水平救援三大场景, 详细讲解锚点设置、系统搭建、伤员转运等关键技术, 强调复杂地形下的实战操作流程与团队协作要点。3.“场景应用与案例分析篇”通过高层坍塌、地下空间、山地复合灾害等典型案例, 结合汶川地震、土耳其地震等国内外救援经验, 提炼技术应用的关键环节与创新思路。 关中安等编著 应急管理出版社 P315.95 98 0 荐购
1978 气候变化背景下山区融雪产流过程模拟及预测 本书聚焦于全球气候变化与水资源问题, 特别是西北干旱区的发展瓶颈。针对新疆地区受西风环流影响的水资源特点, 以及高寒山区降水数据稀缺的难题, 本研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GWR) 对GPM遥感降水数据进行降尺度处理, 并结合融雪径流模型 (SRM) 与MODIS积雪数据, 模拟了金沟河流域2006-2019年融雪季的融雪径流。研究发现, 降尺度后的GPM降水数据可作为高寒山区融雪径流模拟的有效代用数据。同时, 对SRM模型参数和输入变量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 明确了气温对融雪径流的主要影响。此外, 基于CMIP6多模式数据预测了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流域径流量的变化趋势, 揭示了未来水资源短缺的潜在风险。 张音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P331.3 80 0 荐购
1979 水文预报:第6版 本书主要介绍了水文预报基本原理、方法与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主要包括流域产流、流域汇流、河道流量演算与洪水预报、流域水文模型、实时洪水预报、枯季径流与旱情分析预报、水库水文预报、冰雪融水径流与冰情预报、泥沙预报、水文预报结果评定等。 李琼芳, 石朋, 瞿思敏主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P338 72 0 荐购
1980 全流域洪水预报多源误差联合校正方法研究 本书针对目前实时校正存在的技术瓶颈, 深入研究了流域洪水预报多源误差联合校正问题。主要成果包括: 选择流域雨量站网密度为链接因子, 构建输入误差-模型误差-终端误差与链接因子的定量关系, 实现三种误差的解析分配; 建立各过程/各变量误差与终端误差的响应系统函数, 实现多源/多元误差的同时校正; 考虑预报误差在时空上的传递规律, 建立以马斯京根矩阵方程与误差连续演算方程为理论基础的长河段误差联合校正模型。 黄一昕等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 P338 78 0 荐购
页码:99/149页  每页: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