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34期2066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 《共产党宣言》华岗译本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 《共产党宣言》《1872年序言》《1883年序言》《1890年序言》。本书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研究《共产党宣言》华岗译本的考证和解释, 第二部分主要研究《共产党宣言》华岗译本的时代背景, 第三部分主要研究《共产党宣言》华岗译本的译文解析, 第四部分主要研究《共产党宣言》华岗译本的价值界定。 沈小龙著 新华出版社 A811.22 78 0 荐购
2 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创新逻辑 本书贯穿了国家治理问题导向的基本逻辑, 厘清了国家治理概念的生成、国家治理制度体系的建构、实践形式等问题; 以此引入更深入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础层面, 使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制度扎根于国家性质的深层, 突出了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治理的主体、治理方式、目标取向等重要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和列宁对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建构和国家治理的初步探索中挖潜国家治理思想资源和实践智慧; 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经验教训, 构建一种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比较视野; 在分析西方国家治理的理论与问题中建立第二种资本主义国家治理的比较系。 池忠军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A811.64 168 0 荐购
3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视域下文化主体性建设研究 本书以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演进脉络和深层逻辑为理论基础, 结合近代东方国家发展的历史与现实, 将资本和文化的二元关系嵌入文化主体性建设的研究中, 推动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研究的守正创新, 通过深入剖析中华文化主体性建设的数字时代挑战, 进一步探索巩固文化主体性的实践路径, 为破解“现代化=西方化”迷思提供研究思路, 即需以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为根基, 以加强和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来祛除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发展的异化元素, 实现文化维度上的美好生活和人的解放, 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进步发展提供马克思主义方案。 于少青著 学习出版社 A811.64 69 0 荐购
4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重建 本书立足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深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的经典文本, 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为主题, 论述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 历史唯物主义重释、重建的历史, 以及历史唯物主义与生态学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中“自然观念”的批判与重建,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劳动观”的重构, “生产力发展观”的重构, 历史唯物主义革命主体的重构, 以及对我国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郭燕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A811.693 138 0 荐购
5 文明互鉴的时代哲思 本书是对第一届与第二届湘潭大学碧泉青年哲学论坛优秀获奖论文的汇编收录。湘潭大学碧泉青年哲学论坛依托于湘潭大学研究生院、教务处及碧泉书院主办, 面向湖湘地区高校在校学生征稿。两届论坛共计收入110余篇稿件, 由碧泉书院教师以及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安徽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的数十位外校专家共同组成评阅小组。本书从获奖作品中优中选优, 收录了湖湘青年哲学学人在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二级分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充分反映了湖湘尤其是湘潭大学学子的学术水准, 是湘潭大学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构成。 刘牧, 罗伯中, 周骅主编 湘潭大学出版社 B-53 49 0 荐购
6 自然主义的可能性:当代人类科学的哲学批判 本书是批判实在主义社会理论和批判实在主义社会科学的创始哲学文本。巴斯卡认为, 尽管社会科学研究不能仿效自然科学对社会科学研究对象进行封闭系统之下的科学实验, 但社会系统本身所具有的开放、复杂、分层、涌现等特性, 使社会科学工作者在从事社会科学研究之时, 完全可以借助自然科学中的复杂理论、涌现理论。只要是能够有利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完全可以拿来用到社会科学的研究之中, 实现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 实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 (英) 罗伊·巴斯卡著 格致出版社 B0 82 0 荐购
7 诺曼·莱文视域中的马克思恩格斯关系 本书以马克思恩格斯关系为主线, 并以黑格尔为中介, 试图发掘N.莱文“马恩对立论”的形成过程、揭示其理论背景与思想渊源以及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并融合四种关系模式: 即“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视黑格尔为其隐性逻辑; 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祛除‘黑格尔的幽灵’; 西方马克思学力图基于纯粹的文本考据还原二者关系的原貌; 新辩证法学派致力于重审《资本论》与《逻辑学》的内在关联”以期对N.莱文思想的理论前提、思想实质、理论目标以及理论方法等进行系统研究和阐述。 袁芃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089.1 98 0 荐购
8 中国实学:2024年 本书设有本刊特稿、名家专访、传统实学研究、实学人物研究、当代新实学构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双创”研究、海外实学研究、青年论坛 (硕博实学论文摘编)、会议综述、新书评介、实学思想家故里行活动总结等栏目。 王杰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2-53 59 0 荐购
9 易经 本书以王弼《周易注》为底本精校原文, 保证了原文的准确性。同时, 为了方便大众读者的阅读, 本书还对《周易》的经文和传文分别做了晓畅通达的现代文翻译, 并就每一爻做了通俗简明的解读。 贾太宏编译 岳麓书社 B221 35 0 荐购
10 老子探究 本书将老子思想的发展和演变视为巨大的时代浪潮, 予以清晰而明快的描绘。 (日) 蜂屋邦夫著 九州出版社 B223.15 78 0 荐购
11 列子 本书深刻反映了夏末周初交替与春秋战国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列子》是一篇恢宏的史诗, 当时的哲学、音乐、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等, 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现。《列子》又名《冲虚真经》, 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哲学著作, 到了汉代出现以后, 便尊之为《冲虚真经》, 且封列子为冲虚真人, 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今传《列子》的思想主旨遵循了道家传统的自然主义世界观的立场和方法, 其学说近于庄周, 但其中又杂有东晋人的写作手法和思想内容。 (战国) 列御寇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B223.2 168 0 荐购
12 庄子 本书乃是庄周及其门徒后学所共著, 《汉书·艺文志》载其五十二篇, 今存三十三篇, 分为三部分。内篇七, 外篇十五, 杂篇十一。内篇乃为庄子所著, 外篇多数为庄子所著, 但间有弟子所篡补者; 杂篇多为后学弟子所推衍。 王世舜译注 齐鲁书社 B223.5 96 0 荐购
13 吕氏春秋引读 本书为通俗理论读物, 对《吕氏春秋》进行了校勘翻译, 同时论述了《吕氏春秋》诞生的文化背景, 揭示了它精博深邃的科学体系及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全面阐释了它从古代到近现代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全方位影响。 张富祥著 河南大学出版社 B229.2 42 0 荐购
14 吕氏春秋 本书以道家思想为基调, 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 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 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 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 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 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吕氏春秋》集先秦诸子百家之大成, 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 (战国) 吕不韦编著 东方出版社 B229.2 59.8 0 荐购
15 醒世四言 本书分为四册。精选了这古代四部具有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经典图书--《渔樵问对》《寒窑赋》《钱本草》《村学究语》。这四部作品著作时间从唐朝到清朝, 体裁各异, 但均以简练文字承载深刻智慧, 涉及自然、人生、财富、教育等永恒命题, 至今仍有积极启发意义。 (宋) 邵雍著 台海出版社 B244.31 168 0 荐购
16 渔樵问对 本书内容讲述邵雍是北宋理学家、数学家、诗人, 他以“辞约而义广”的文笔援道入儒, 对于《易经》研精极思, 曲畅旁通, 扩大《易》所未发。《渔樵问对》以儒家精神内核, 用《易经》之“物理、数学”之法, 论述人生于天地间应以怎样的态度来生存。以“天道而质于人事”, 让读者在纷乱的世间找到心安之所。文稿通过对话的形式, 援道入儒, 从自然与人相互关系展开哲学探讨, 以“数”说理, 将不易为人理解的中国文化中的阴阳、体用等哲学问题明确论证, 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轻松了解邵雍思想。 (北宋) 邵雍著 中国画报出版社 B244.31 38 0 荐购
17 朱子的穷理工夫论 本书围绕朱熹哲学中的核心概念“穷理”, 深入解析理学传统里“知”与“行”的互动机制, 以及个体心性如何通达天地万物的普遍秩序。作者以严谨的哲学分析与翔实的文献考证, 重构了朱子“穷理工夫”的理论结构与实践路径, 不仅追溯其思想源流, 也回应了当代伦理、教育及道德实践中的诸多难题。因此, 本书不仅是朱熹思想研究的重要成果, 更为今日读者提供了一条理解儒学、思考自我修养与行动意义的深度路径。 吴启超著 东方出版中心 B244.75 95 0 荐购
18 阳明心学与无我领导力 本书从王阳明“龙场悟道”和说起, 整体架构主要分为上中下三部: 上部系统性地介绍阳明心学; 中部谈无我领导力; 下部谈企业领导力实践。本书提出并且系统阐述了“无我领导力”; 从“知行合一”的角度介绍了阳明心学如何能够做到“无我领导力”的淬炼; 最后, 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无我领导力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场景。阳明心学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 不仅有学术的价值, 同时“心学”在现代社会也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王坪, 李晓科著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B248.25 70 0 荐购
19 方以智的艺文活动与学问之道 本书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探讨方以智的诗与学问, 在此章中探讨了方以智早年诗文活动与早期诗文创作的特点, 此外还探讨了方以智“中边”、“中边”诗说的学理内涵及其与学问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二章主要探讨方以智的书法与学问, 此章通过方以智的书法学习、书法审美理想及其书法批评, 并结合具体作品论述了方以智书法与学问之间的关系。第三章主要探讨了方以智的绘画和学问, 此章首先探讨了方以智在的画论思想, 并以《奇石画册》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方以智绘画中蕴藏的学术思想。第四章主要探讨方以智的文道观念, 在此章中论证了方以智下学上达的文道观与方氏家族的崇实观和方氏易学的密切关联。 韩琛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248.935 98 0 荐购
20 灵魂与存在:亚里士多德《论灵魂》评注与研究 本书以“灵魂与存在”为主线, 对这部经典哲学著作进行了详细地评注和研究。作者以卷章为顺序, 对每一章进行逐段逐句翻译, 然后在译文后面依“总论”和“段落评注”展开研究。“总论”概括亚里士多德在这一章的问题、中心思想与写作宗旨。“段落评注”对每一段所讨论的主要问题进行详细的梳理、对古代和现当代学者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观点进行点评。最后, 作者通过对相关文本的分析力求还原亚里士多德的论证。 田书峰著 商务印书馆 B502 128 0 荐购
页码:1/86页  每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