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第5辑·2015 |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的成果之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系列丛书》之一种。本书主要收录2014年度全国范围内公开发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最具代表性、水平高的文章,是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具有前沿性、权威性的成果。 |
侯惠勤主编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A81 |
96 |
0 |
荐购
|
| 2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第4辑·2014 |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的成果之一, 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系列丛书》之一种。本书主要收录2012年度全国范围内公开发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最具代表性、水平高的文章,是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具有前沿性、权威性的成果。 |
侯惠勤主编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A81 |
98 |
0 |
荐购
|
| 3 |
|
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 |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线, 聚焦于青年知识分子社会意识形态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知识分子理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基源, 通过对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和国外青年知识分子社会意识形态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探索青年知识分子社会意识形态引领的原则、内容、途径, 并从政治认同、价值观念、文化基础方面, 探讨青年知识分子社会意识形态的引领实践。本书着力探讨了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的强大生命力和当代价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德治”“法治”“和谐”等文化精髓对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文化资源; 并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视角, 探索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本书对于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化和现实路径探索的创新。 |
叶丽, 王艳华, 岳鑫著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A81 |
88 |
0 |
荐购
|
| 4 |
|
马克思主义文本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卷 |
作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的基础上, 从理论上厘清了马克思主义文本视域下的政治经济学究竟是什么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虽然是一家之言, 但对于人们思考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真正意义上的政治经济学,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刘昱, 陈海丰著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A81 |
99 |
0 |
荐购
|
| 5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第6辑·2016 |
本书主要收录2015年度全国范围内公开发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最具代表性、水平高的文章,是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具有前沿性、权威性的成果。 |
侯惠勤主编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A81 |
96 |
0 |
荐购
|
| 6 |
|
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关系史 |
本书主要考察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从苏联到西方所经历的从对抗到对话的发展过程, 分析这一发展的内在逻辑, 着重研究二者在苏联、欧洲和英美的不同的政治、历史、地域和文化语境中进行对话所关注的不同问题、采用的不同方法, 并分析其利弊得失, 进而分析二者在中国的关系史, 在相互比较中探讨二者在中国对话的可能性, 以及对中国当前的文学理论建设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此项研究采用历史与逻辑、历时研究与共时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以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各自不同的方法论特征为逻辑起点, 以二者之间在二十世纪的关系史为经, 以不同的时间阶段和地域空间上这种对话所关注的不同问题和采用的不同方法为纬, 展开具体分析和深入阐发。 |
杨建刚著 |
人民出版社 |
A81 |
79 |
0 |
荐购
|
| 7 |
|
治国理政新实践新经验:2015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实践经验总结课题成果选编 |
本书汇编了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研究所取得的重大实践经验总结和课题研究成果, 凝练成篇、汇编成册。本书所收录成果涉及互联网建设与管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扶贫开发工作、新发展理念践行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等实践或理论课题, 对现实中各地各部门开展相关方面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较高的参考价值。 |
本书编写组编 |
学习出版社 |
A81 |
52 |
0 |
荐购
|
| 8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十五讲 |
本书主要包括十五个专题, 有走近马克思主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意识的本质及能动作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等。在借鉴国内专题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打破了教材原定章节内容体系, 重新拟定了标题和章节结构, 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 又不拘泥于教材体系。内容阐释过程中, 认真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 并且融入和补充了丰富的生活案例和实践案例, 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生活化, 便于理解, 便于授课。 |
魏红霞主编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A81 |
49 |
0 |
荐购
|
| 9 |
|
垄断金融资本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研究 |
本书共五章, 主要内容包括: 垄断金融资本时代马克思主义金融资本理论的当代性; 垄断金融资本时代马克思主义资本积累理论的当代性; 垄断金融资本时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当代性; 垄断金融资本时代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的当代性;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境遇。 |
胡莹著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A81 |
35 |
0 |
荐购
|
| 10 |
|
马克思主义文本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哲学卷 |
本书从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出发, 从弄清楚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眼里, 唯物史观所说的“物”究竟是什么开始, 深入探讨了马克思关于“历史”、“个人”、“社会”、“人的本质”、“人的本性”等等核心概念, 跟随马克思和恩格斯进入唯物史观宏大雄伟的科学殿堂, 总结出唯物史观建立的五个结论, 并以此为基础得出以下结论: 社会主义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从人本身开始的, 即从为能够让社会成为人的本质而做准备开始的, 能够缩短和减轻在这个过程中的痛苦的历史运动。 |
刘昱, 陈海丰著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A81 |
98 |
0 |
荐购
|
| 11 |
|
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高峰论坛论文集 |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根本原则问题, 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成败兴衰、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与否的头等大事。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说清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极端重要性和极其必要性。本书收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优秀博士论文, 从年青一代身上看马克思主义如何传承。 |
王伟光主编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A81-53 |
79 |
0 |
荐购
|
| 12 |
|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
2016年6月在厦门大学召开“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论坛, 围绕这“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最新成果研究”、“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关系研究”、“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研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创新研究”和“‘五大发展理念’研究”、“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多个议题展开讨论,本书即为本次会议论文汇编。 |
张彦, 陈占安, 白锡能主编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A81-53 |
79 |
0 |
荐购
|
| 13 |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年鉴:2015 (总第6卷) |
本书汇集了2014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的新成果、新进展与新走向, 全面系统地记录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发展变化情况。 |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编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A81-54 |
208 |
0 |
荐购
|
| 14 |
|
探索人类解放的新路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 |
本书注重通过分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产生过程, 厘清马克思关于扬弃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揭示出我们为什么称《手稿》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地和秘密”, 使读者比较清晰地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历程, 从而有助于我们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
薛萍著 |
现代出版社 |
A811.21 |
26.8 |
0 |
荐购
|
| 15 |
|
马克思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研究 |
本书是一部关于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研究著作。全书共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是关于马克思博士论文的研究综述, 全面梳理了目前学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和基本水平。第二章“马克思《博士论文》基调”, 从思想史的视角探讨了马克思之所以将古希腊自然哲学作为自己博士论文课题的根本原因; 第三章“马克思《博士论文》”研究方法, 介绍了马克思对于论文创作所做出的充分的文献准备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四章“马克思《博士论文》内容”, 详细介绍了这部论文的内容和创新价值; 第五章“马克思《博士论文》意义”, 阐发了这部著作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张雨欣著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A811.21 |
78 |
0 |
荐购
|
| 16 |
|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读 |
本书稿针对马克思的重要历史著作《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进行细致而深入的解读, 包括其写作背景、创作过程、思想 史意义、在中西方的传播等, 有助于读者从时间与空间、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角度深入理解和把握该著作。 |
孙乐强编著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A811.22 |
35 |
0 |
荐购
|
| 17 |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献:《哥达纲领批判》解读 |
本书旨在讲解、介绍马克思1875年《哥达纲领批判》这部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本书详尽地解读了马克思对拉萨尔超阶级的国家观, 幻想通过普选权、合法斗争、依靠“国家帮助”建立生产合作社过渡到社会主义, “铁的工资规律” 等机会主义思想的尖锐批判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发展阶段的原理, 社会主义时期的分配原则和无产级级专政的理论的深刻阐明。 |
孙小杰编著 |
现代出版社 |
A811.24 |
48 |
0 |
荐购
|
| 18 |
|
“物”的解放:马克思主义社会时空观研究 |
本书从所有制与社会时空的关系入手, 研究了生产方式中的原生形态和次生形态。明确原生形态主要跟作为空间生产力的土地有关, 而次生形态主要跟作为文明生产力即积累的社会劳动时间有关。同时, 运用马克思的时空观对对海德格尔的时空思想进行唯物主义的批判, 明确了他在阐明作为社会形式的使用价值方面的独到之处。对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唯心时空观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批判。 |
张文涛著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A811.64 |
78 |
0 |
荐购
|
| 19 |
|
马克思公共性视域中的民生问题研究 |
本书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公共思想专业研究成果, 书中内容包括马克思民生与公共性思想的理论概括, 马克思民生思想的探索历程, 马克思民生思想的理论逻辑, 马克思的公共需求观, 马克思的公共生活观,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共民生体系等。 |
周志山著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A811.64 |
68 |
0 |
荐购
|
| 20 |
|
马克思对现代平等观的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
文章首先论述了现代平等观的产生、特征及其对青年马克思产生的影响和困惑。这是理解马克思对现代平等观批判的前提。由此, 依据马克思文本考察了其对现代平等观不断认识与批判的过程。基于对马克思现代平等观批判的认识, 文章一方面对当代西方社会的平等议题, 包括当代自由主义内部关于自由与平等的争论、以科恩为代表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平等辩护以及社会民主主义现代化“第三条道路”的平等诉求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认为他们要么是通过价值优先排序以缓和或辩护不平等事实, 要么停留于语言与道德上的反驳和辩护, 要么是满足于政党选举口号的需要, 而没有从根本上克服现代平等观的困境。另一方面通过认识平等在当前中国的语境和问题意识, 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平等原则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自由平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
李逢铃著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A811.64 |
7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