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 |
|
法律英语翻译教程:1 |
本书充分把握法律英语证书全国统一考试对法律英语的专业水平要求, 将教材讲解内容与考试题型有机结合, 在编写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从英汉两种法律语言的特点对比入手, 介绍了法律翻译的原则和基本技巧, 并辅以大量英汉互译的法律例句。本次修订替换掉了一些过时的内容, 同时扩充了最新的内容, 合理分配了学时, 更加有利于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性与可操作性很强, 对法律英语翻译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是法律从业人士、法律英语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专业指导用书。 |
张法连主编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D9 |
79 |
0 |
荐购
|
| 202 |
|
涉外法律语言服务研究 |
本书是对语言服务研究、法律语言研究、法律翻译研究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研究已有成果的总结和回顾, 也是对语言服务研究和涉外法律语言研究的拓展和补充。本书作者的系列研究有助于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也是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本书将理论探讨与理论应用融为一体, 理论与实证并重, 宏观与微观结合, 充分展示了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对汉英语篇进行对比分析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本书采取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思辨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思路, 有机融合对比分析法、语料库方法、案例分析法、定量描述性分析方法与跨学科研究方法, 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涉外法律语言服务研究之若干问题, 包括法律语言研究、法律翻译研究与中国优秀法治文化国际传播等。具体而言, 书中将相关概念界定、历史梳理、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进行有机融合, 针对研究的具体内容, 综合运用对比分析法、语料库方法、跨学科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法, 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既有宏观的理论阐述, 又有针对具体实例进行的分析。 |
徐珺等著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D9 |
68 |
0 |
荐购
|
| 203 |
|
中山大学青年法律评论:2024年第2卷 (总第12卷) |
本书共有“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民商理论与最新释义”“学理探索与法治实践”“国际法治与域外经验”四个板块, 共14篇文章。本书致力于为具有学术兴趣并积极参与学术活动的青年法学生搭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 推动学术观点的传递与互动。 |
《中山大学青年法律评论》编辑部组编 |
法律出版社 |
D9-53 |
78 |
0 |
荐购
|
| 204 |
|
复旦大学法律评论:第9辑 |
本书收录的文章, 内容为: 中国古代“亲属相杀”的法律经验及启示; 唐律的历史渊源; 20世纪30年代四川商业社会的交易习惯及其民间法意义; 清帝的法政课: 光绪朝日讲考略; 以庭前调解为目标的书状先行案例评析: 以交通事故纠纷案为例; 天下秩序与公私之变: 以近代中国公司私主体化为线索。本书结合法律实践, 坚持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 多方面、多角度、多学科深入研究阐释影响中国法治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主题鲜明、观点正确、立意新颖。 |
王伟主编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D9-53 |
35 |
0 |
荐购
|
| 205 |
|
法律英文写作指南:法律文本的50条写作原则 |
本书旨在破除人们以往对于法律英文写作的迷思, 试图将诘屈聱牙的法律英文写作还原为传递信息这一本质。作者细致地总结了50条写作原则, 从适用于所有法律文本类型的构思、遣词、造句, 到分析性文本与说服性文本以及法律文书的起草, 再到整体的文件设计, 从法律文书起草的开头到结尾, 微观到宏观, 都指出了常见的错误, 并提出了相应的正确指引。在每一节之后, 作者还安排了写作练习, 帮助读者“学而时习之”, 进一步提高英文写作水平。 |
(美) 布赖恩·A. 加纳著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D9-62 |
79 |
0 |
荐购
|
| 206 |
|
法律职业伦理:第5版 |
本书是对法律职业伦理进行全面介绍和阐述的教材。本书以现行的法律职业伦理规范为基础, 详细介绍了审判伦理、检察伦理、律师伦理、公证伦理和仲裁伦理的基本内容, 同时对法律职业伦理的基本范畴、基本规范以及与法律职业伦理有关的法律职业责任、法律职业伦理的养成和教育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力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现有的法律职业伦理进行总体描述和初步归纳。 |
李本森主编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D90-053 |
48 |
0 |
荐购
|
| 207 |
|
法律经济学与法治实践:经济学视域下合同裁判规则理解、实践和完善 |
本书围绕法律经济学思维、工具与司法实践, 特别是合同规则裁判, 如何融合运用而展开, 系作者对多年司法裁判实践中运用经济学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经验总结与提炼。本书在对法律经济学概念、理论内容及主要分析工具论述的基础上, 阐述了经济学乃至法律经济学在合同规则裁判中运用之必然性, 指明了运用领域及运用方式, 提出了经济学思维方式、分析方法之运用对于裁判思路、裁判理念的导引及更新作用, 并对合同裁判规则与法律经济学的融合, 以及合同裁判规则、司法政策、法律条文等的完善提出了方法和路径。 |
俞裕铨著 |
法律出版社 |
D90-056 |
78 |
0 |
荐购
|
| 208 |
|
智慧法学:第4卷 |
本书围绕当代法律实务与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紧扣智慧法治建设背景下的新兴议题, 汇集新时代背景下法学及各相关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 通过问题导向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深入探讨法学前沿发展趋势与制度完善路径。内容涵盖民商法、刑事法、行政法、知识产权法、环境法、人工智能法治等多个领域, 着力回应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兼顾学理深度与应用价值, 体现出鲜明的跨学科视野与问题导向。全书分为理论篇、前沿篇与实践篇三大部分, 所收录稿件均以具体法律问题为出发点, 结合立法演进、典型判例与制度逻辑展开论证, 注重条文解释与实务适用的统一, 体现出较强的规范性、系统性与创新性。 |
周长玲主编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D90-53 |
120 |
0 |
荐购
|
| 209 |
|
比较法学:第二辑:治理问题探微 |
本书分为五个专题。专题一对律师发展进行比较研究, 有中外对比也有古今对比; 专题二是知识产权制度研究, 分別对不同国家的相关制度进行比较研究, 提出一些知识产权领域的新观点; 专题三侧重比较宪法研究, 对联合国宪章和域外宪法审查进行研究; 专题四是社会治理的比较法研究, 研究轻罪治理和环境法; 专题五是海外译作, 介绍当代世界的司法审查问题。总体上来说, 本书围绕比较法学研究方法, 对若干前沿性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具有创新性和学术价值。 |
季金华, 董晓波, 石珍珍主编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D908 |
68 |
0 |
荐购
|
| 210 |
|
中国古代法治文化探源 |
本书由法律思想的大视野出发综述我国古代法治文化的独特性质, 通过分析我国古代社会治理的基本范畴、民主文化、平等文化和法治文化, 推演出我国法治文化重在君子之道, 讲求道、德、法的关系。这些内涵基于社会治理层面的人性基础、治国理政上的法治原则, 君子之道与法治理政间的必然联系得以清晰展现。 |
严存生著 |
商务印书馆 |
D909.22 |
98 |
0 |
荐购
|
| 211 |
|
法律解释:来自其他学科和私人文本的视角 |
本书专注于法律文本解释这一复杂而多层面的主题, 作者探索了其他学科 (如语言哲学、文学和音乐解释、私人文本等) 的解释策略, 反映了来自各种知识传统的见解如何加深我们对法律的理解, 特别是对宪法的理解。 |
(美) 肯特·格里纳沃尔特著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D910.5 |
88 |
0 |
荐购
|
| 212 |
|
泄露!:数据安全法的失灵及完善 |
本书中, 两位世界领先的隐私和数据安全专家丹尼尔·J.索洛夫和伍德罗·哈佐格指出数据安全法并不能保障数据的安全, 并就如何完善提出了建议。作者认为, 数据泄露的原因在于法律过于关注泄露本身。尽管人类是数据安全最薄弱的环节, 但政策和技术的设计往往对人类的行为缺乏了解。数据安全立法应当接受人类的局限性。该书为我们如何重新启动围绕数据安全的法律和政策提供了路线图。 |
(美) 丹尼尔·J. 索洛夫, 伍德罗·哈佐格著 |
商务印书馆 |
D912.174 |
88 |
0 |
荐购
|
| 213 |
|
金融法学家:第十三辑 |
本书论文主要涉及金融立法问题研究、金融监管的完善研究、金融业务的法律问题、金融稳定的法律问题、金融的司法问题研究等多个方面, 主要包括: 第一篇金融法研究成果发布, 第二篇金融立法问题研究, 第三篇金融监管完善研究, 第四篇金融业务法律问题, 第五篇金融稳定法律问题, 第六篇金融司法问题研究。 |
王卫国主编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D912.280.1-53 |
150 |
0 |
荐购
|
| 214 |
|
欧根·埃利希法社会学文选 |
本书是对埃利希的其他代表性著述的选辑, 共翻译收录了七篇文献, 包括他的论文、演讲和遗稿。这些文章涉及埃利希的法社会学思想、自由法学理论、习惯法理论以及埃利希对孟德斯鸠、马克思等法社会学先驱的学术评价, 它们从不同侧面呈现了埃利希的法哲学与政治哲学。本书收录的文章绝大部分为首次翻译至中文学界。 |
(奥) 欧根·埃利希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D912.54-53 |
88 |
0 |
荐购
|
| 215 |
|
论隐私与技术 |
本书作者对数字领域的关键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讨论, 包括控制、操纵、伤害、自动化、声誉、同意、预测、推理等。 |
彭诚信主编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D913.04 |
52 |
0 |
荐购
|
| 216 |
|
民法典内在与外在体系研究 |
本书内容讲述法典化是一种法律规范及思想价值表达的表现方法。而“方法”意指通往某一目标的路径。在科学上, 方法是这样一种路径, 它以理性的, 因而也是可检验和可控制的方式导向某一理论上或者实践上的认识, 或导向对已有认识之界限的认识。正因为如此, 世界各国的民法典体系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其外部结构与内部结构并不完全相同, 但我们的确也惊奇地发现, 对于同一问题, 在很多国家的法律处理之结果上往往很相似, 例如, 对于不可抗力、情势变更等问题的处理。但这并不能否定体系化对于法律的解释与适用方面的作用, 实际上, 法律体系对于法律规范的影响是巨大的, 就如有学者所指出的, 不应过低估计这些技术手段的作用, 法律考量过程的理性构造, 即将问题解决过程法条概念化, 的确有助于清晰化与精确化。 |
李永军著 |
法律出版社 |
D913.04 |
298 |
0 |
荐购
|
| 217 |
|
新知识重塑全球力量:information, data and the remaking of global power |
本书深入剖析了当前知识结构主导地位的提升如何引发权力的大规模再分配, 不仅涉及个人、公司和国家之间的权力转移, 还触及了经济利益、财产权、所有权和控制权等核心概念的深刻变革。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下, 知识产权的力量日益凸显, 经济利益逐渐集中在那些掌握核心知识和技术的少数人手中。这种现象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使得知识成为新的权力源泉。与此同时, “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我们对财产、所有权和控制权的认知。物联网通过将日常物品与网络连接, 使得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变得更为便捷, 从而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财产权和控制权。在这个过程中, 政府和企业为了争夺数据和知识产权的控制权, 纷纷加强了对个人和社会的监控。 |
(加) 布莱恩·哈格特, 娜塔莎·图斯科夫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D913.4 |
89 |
0 |
荐购
|
| 218 |
|
家事法研究:2025年卷 (总第21卷) |
本书即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的2025年度重要年度学术成果, 以繁荣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为宗旨, 吸收诸多知名婚姻家庭法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收录近20篇原创性学术论文。分六个专题介绍了中华法制文明中家事法律优秀传统、父母为子女购房的产权归属、亲子关系确认与解除制度、监护制度、遗产管理人制度及其他。 |
夏吟兰, 龙翼飞主编 |
法律出版社 |
D913.904-55 |
88 |
0 |
荐购
|
| 219 |
|
不要上当:金融诈骗简史 |
本书是一部引人入胜的著作, 通过讲述有史以来具有广泛影响的金融欺诈实例, 卡尔森分享了适用于商业、资金管理和投资的经验教训, 并促使读者思考: 为什么即使是我们当中最聪明的人也会被金融骗局利用? 为什么保住财富有往往比致富更难? 这些真实的故事会告诉我们这些欺诈是如何进行的, 以及我们可以从这些事件中学到什么。 |
(美) 本·卡尔森著 |
译林出版社 |
D914.05 |
59 |
0 |
荐购
|
| 220 |
|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构建研究 |
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学术专著。具体内容分为十个章节: 第一章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基本概念剖析, 从概念界定入手, 厘清轻微犯罪、犯罪记录封存等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章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构建的基本法理分析, 深入剖析制度的法理基础, 包括犯罪附随后果理论、恢复性司法理论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第三章至第五章全面审视我国轻微犯罪治理现状与犯罪附随后果的实践问题, 梳理域外相关制度经验与我国制度的实践历程, 并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进行对比研究; 第六章至第九章明确了制度的基本功能、影响因子与六项基本原则, 详细设计了制度构建的具体内容, 涵盖主体设置、实体标准与程序规范; 第十章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构建的路径建设思考, 提出渐进式改革路径、“正负清单”制度及多部门协同推动等实践构想。 |
张云霄著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D914.4 |
4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