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1 |
|
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研究 |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组成部分: 一是对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关系进行理论分析, 主要是阐明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意义 (为什么要结合)、内容 (结合什么) 以及二者的结合应如何实现, 主要目的是构建一规范性分析框架, 以便为经验分析提供理论参照。二是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关系的经验分析, 紧密结合我国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具体实践, 阐明当前我国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的表现、原因及危害。三是系统总结实现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改革探索和经验借鉴。 |
李森著 |
人民出版社 |
F123.7 |
69 |
0 |
荐购
|
| 382 |
|
财经报国大讲堂: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讲好中国经济发展道理 |
本书第一辑主题聚焦习近平经济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由“领衔主讲”(4篇)、“前沿精讲”(9篇)、“教学思考”(3篇) 和“学生实践”(6篇) 四个部分组成, 集中呈现“中财大思政课·财经报国大讲堂”教学改革的成果, 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聚焦思政主题, 校长领衔主讲。大讲堂由中央财经大学马海涛校长领衔李涛、李建军、陈斌开三位副校长联合开讲。聚焦习近平经济思想主题, 结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相关内容, 深入解读经济领域重大前沿问题, 讲稿以教学逻辑呈现。二是汇集财经专家, 突出前沿精讲。 |
黄刚主编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F124 |
80 |
0 |
荐购
|
| 383 |
|
高速铁路:国民经济新引擎与投资效益深度解析 |
本书以高速铁路为研究对象, 主要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对高速铁路投资、建设、运营过程中涉及到的经济问题展开研究, 为高速铁路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杨正泽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124 |
84 |
0 |
荐购
|
| 384 |
|
中国发展报告:2025 |
本书记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非凡历程, 收录中心关于中国发展重大问题的若干研究成果, 为关注和研究中国发展的国内外人士提供参考。《中国发展报告2025》记录了2024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所形成的思想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 并收录了多项中心的重要研究成果。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著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F124 |
98 |
0 |
荐购
|
| 385 |
|
以进促稳: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本书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聚焦当前经济形势和2025年经济工作要点,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科学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2025年中国经济的重点工作, 深刻分析中国经济当前形势、增长态势和长远大势。本书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全面的数据, 帮助读者理解“当前经济形势怎么看”“2025年中国经济大船怎么开”等热点问题, 带领读者看懂、看透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 读懂中国经济的优势和特点。 |
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经济学教研部编著 |
人民出版社 |
F124 |
59 |
0 |
荐购
|
| 386 |
|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流通先导新动力机制研究 |
本书稿构造了表征流通技术进步的冰山流通效率参数, 纳入相关经济学模型, 在广义视角与统一理论框架下, 重新考察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流通先导新动力机制。得到的结论如下: (1) 详细阐述了流通技术进步的消费福利增长机制; (2) 详细阐述了流通技术进步的经济结构优化效应; (3) 详细阐述了流通技术进步的经济效率提升路径; (4) 详细阐述了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非稳定性; (5) 详细阐述了流通先导动力机制发挥的两个策略。 |
杨龙志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124 |
98 |
0 |
荐购
|
| 387 |
|
“双碳”战略与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
本书把行业企业降碳行动与市场经济主体道德建设关联起来, 着重探索企业在降碳减排、绿色转型中的公民身份及社会责任, 挖掘公民个体变革消费主张、提升职业伦理水平的道德建设空间, 使国家“双碳”战略能够更好接驳市场经济主体的道德建设, 并把全社会的支持转化为行动力和执行力, 实现资源处理脱碳化、能源生产去碳化、行业发展低碳化、企业降碳责任化、节能减碳全民化, 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需要在全社会掀起一场降碳减排、绿色低碳的社会运动, 一步步落实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关键主体, 不仅需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还要完成自身的绿色转型, 形成充分容纳节能、降碳、清洁、绿色、环保的社会责任体系。 |
李萍主编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F124.5 |
79 |
0 |
荐购
|
| 388 |
|
中国双碳报告:经济学视角 |
本书旨在推动经济学界对气候变化问题进行更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一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双碳”目标的相互影响。第二篇讨论了“双碳”目标在若干关键产业的落实进展, 以及对一些重要产业部门的影响, 如能源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森林碳汇、医疗系统、数字经济发展等。第三篇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的三种经济政策手段 (中国碳交易制度、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低碳转型过程中的金融体制安排) 进行了探讨。 |
徐晋涛主编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F124.5 |
86 |
0 |
荐购
|
| 389 |
|
绿色经济转型与发展研究 |
本书以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为背景, 深入探讨绿色经济转型的路径、机制与挑战。通过系统分析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构建了绿色经济转型的理论框架, 并提出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转型路径。书中结合多个典型绿色创新案例, 深入探讨绿色技术、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的协同发展趋势, 重点解析绿色经济如何通过创新驱动实现经济结构优化与高质量发展。 |
周锐, 刘兆鑫著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F124.5 |
89 |
0 |
荐购
|
| 390 |
|
新时代共同富裕:历史经验、政策分析与地方实践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围绕“福利经济学”“跨界治理理论”等, 梳理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 探究中国共产党追求共同富裕的百年奋斗历程和经验启示之概述; 针对我国共同富裕的政策进行“政策主体--政策工具--政策目标”三维分析研究; 本文分别在东中西部地区进行抽样, 分析实现共同富裕的典型案例, 并从“共同富裕之路初探”“走共同富裕之路”“典型案例的经验分析”三个方面开展探究。对上述成果进行总结, 进一步分析共同富裕背后的科学内涵与实践样板。 |
师晓娟, 李世杰, 肖志杨著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F124.7 |
88 |
0 |
荐购
|
| 391 |
|
中非产能合作发展报告:2024-2025:中国地方产业集群与非洲国家战略对接及深度合作研究 |
本书稿聚焦中国地方产业集群与非洲国家战略对接及深度合作。理论篇构建全球价值链重构、产业集群国际化等理论框架, 梳理中国对非合作三阶段政策演进, 剖析非洲国家战略需求与约束条件, 阐述中非利益契合机制与制度协同路径。现状篇分析区域合作特征、三类对接模式及结构性、制度性、文化认知等瓶颈问题。案例篇以浙江、广东、湖南为例, 展现特色实践与机制创新。对策启示篇提出构建“硬联通”与“软联通”协同网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制度体系, 推动文化相容性与社会责任本土化, 助力中非深度合作。 |
黄玉沛, 陈宇峰主编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125.4 |
98 |
0 |
荐购
|
| 392 |
|
中国居民食物消费及其营养与环境效应研究 |
本书聚焦收入与价格因素对中国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机制, 通过构建跨学科分析框架, 系统揭示食物消费结构变迁的营养效应与环境效应。研究创新性运用EASI需求系统模型, 突破传统模型的弹性估计局限, 揭示出食物需求弹性以及营养和环境效应弹性随收入增长和价格变化的动态特征。通过多情景动态模拟发现: 在现有发展路径下, 居民肉类消费仍将持续增长, 营养摄入失衡难以自然缓解, 食物系统碳排放增速虽放缓但未达峰值。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收入分配格局变化对食物消费增长具有显著异质效应, 均衡化收入分配可能加速食物需求扩张。 |
朱文博编著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F126.1 |
65 |
0 |
荐购
|
| 393 |
|
银发经济新蓝海:政策篇 |
本书以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为背景, 系统梳理了当前中国银发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全书围绕法律基础、中央政策、部门文件及地方实践四个维度, 收录了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到最新金融支持养老事业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要制度文本, 全面展现国家在养老服务、老年用品、养老金融、医养结合等关键领域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导向。本书旨在为政府、企业及相关机构提供权威的政策依据和实践参考, 推动银发经济在制度保障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助力银发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 |
主编周法兴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126.1 |
38 |
0 |
荐购
|
| 394 |
|
银发经济新蓝海:产业篇 |
本书立足中国人口深度老龄化加速趋势, 前瞻性地提出银发经济作为替代房地产业、支撑未来30年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支柱产业。通过“基础-需求-供给”三维系统论证其战略价值: 规模潜力巨大--预测2050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119.5万亿元, 占GDP近30%, 核心驱动力源于以“6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老年群体消费能力显著提升与需求日益多元化、品质化; 产业覆盖全域。 |
主编周法兴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126.1 |
68 |
0 |
荐购
|
| 395 |
|
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城乡收入差距新趋势的影响研究 |
本书首先在对21世纪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这种“倒U型”变化新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城乡收入差距相关研究综述及评述, 提出要素市场化配置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倒U型”演变新趋势的影响研究这个研究主题。其次对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城乡收入差距概念进行阐述, 介绍相关理论基础, 分析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再次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个角度阐述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城乡收入差距“倒U型”演变新趋势影响的内在机理和作用机制。最后结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国内外经验和启示, 从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角度提出新时代进一步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和政策措施。 |
李成友著 |
人民出版社 |
F126.2 |
158 |
0 |
荐购
|
| 396 |
|
中国长寿之乡发展报告:2025:长寿产业的理论与实践 |
本书包括总报告和分报告两大部分, 总报告对整个长寿之乡活动进行了全面的经验梳理、得失思考和未来展望, 分报告包括理论篇、产业篇、实践篇、借鉴篇等四大部分。 |
长寿之乡绿色发展区域合作联席会议编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F127 |
98 |
0 |
荐购
|
| 397 |
|
汾河流域区域经济空间分异及区域协调发展策略研究 |
本书综合运用人文-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地理信息科学和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 以汾河流域36个县市为研究对象, 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汾河流域县域人口、城镇化以及经济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 结合汾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提出了促进汾河流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本书研究力求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做出贡献: 一方面深化对流域经济空间分异规律的认识, 丰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另一方面为制定汾河流域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政策提供科学参考, 助力山西省转型发展。 |
史利江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127 |
95 |
0 |
荐购
|
| 398 |
|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5 |
本书是以中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主题的综合性、连续性的年度研究报告。在综合评价与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本年度报告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分析, 重点反映当年区域创新能力排名的总体情况; 第二部分是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区域创新能力分析, 包括各地区优劣势指标分析。本报告以区域创新体系理论为指导, 借助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多年形成的评价方法, 利用大量的统计数据, 综合性、客观性以及动态地给出了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创新能力的排名与分析, 为地方政府了解本地区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著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F127 |
118 |
0 |
荐购
|
| 399 |
|
笃行者 |
本书紧扣陕西开展“三个年”的具体实践, 以时间为主线, 选取省直系统高质量项目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干部作风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典范案例, 以纪实文学的方式, 集中反映在省委坚强领导下, 省直系统机关单位为构建具有陕西特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而采取的坚定举措, 省直机关单位党员干部在“三个年”活动中的精神风貌, 为全省“三个年”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经验借鉴。 |
中共陕西省委直属机关工委, 陕西省作家协会编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F127.41 |
86 |
0 |
荐购
|
| 400 |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方法 |
本书围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 重点阐释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背景、战略谋划的形成过程与内涵要义、所蕴含的统筹思维, 以及在长三角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高层次协同开放、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安全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新实践、新气象、新篇章, 在此基础上强调要发挥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 推进长三角更高水平协同,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 |
王振等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F127.5 |
56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