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81 |
|
大汉武帝:刘彻 |
汉武帝刘彻是汉高祖刘邦的曾孙、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他是西汉时期除高后吕雉之外的第五位皇帝,在位长达五十四年,排名中国皇帝在位时间榜单的第四位。汉武帝雄才大略,多有建树,是中国历史上与秦始皇齐名的杰出皇帝之一,也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诗人。汉武帝的一生,创造了将秦始皇开创的基业推向一个新的顶峰的不朽业绩,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是当时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这也是汉武帝留给中华民族最伟大的遗产。《刘彻传》共十六章六十四个小节,全景式地再现了刘彻作为一代政绩杰出的明君不同寻常的一生,尊重历史,内容充实,文笔流畅,语言简练。 |
郭宏文著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K827=341 |
58 |
0 |
荐购
|
| 2282 |
|
隋炀帝大传 |
本书是中国历史上颇有争议的帝王隋炀帝的传记。隋朝虽为大一统王朝,却国祚短暂,仅历二世而亡,之后义军蜂起,留给后人无数遐想。隋朝第二位君主——隋炀帝杨广,因其残暴荒淫,一直以来饱受史家之诟病。固然,他屡次巡游,多番兴兵,使国库空虚,民不聊生,然而,隋炀帝绝不是一无是处的。本书将与隋炀帝有关的一个个历史片段串联起来,从他谋登帝位、平定叛乱,到力主开凿运河、创立科举,再到内政外交上推行的诸多举措,如颁行新律、重设郡县、改革官制、扩大均田、强化府兵、沟通西域,勾勒出了隋炀帝励精图治的一个侧面。 |
郭志坤著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K827=41 |
118 |
0 |
荐购
|
| 2283 |
|
大唐二十一帝 |
本书作者秉持严谨的史学态度,细致入微地解读了从唐高祖李渊到唐哀帝李柷的唐朝二十一位皇帝的生平历程与治国理念。书中不仅生动再现了唐朝的辉煌盛世与动荡岁月,还客观公正地剖析了每位皇帝的功绩与过失,深刻揭示了他们在权力争斗、亲情纠葛与政治斗争中的艰难抉择与内心挣扎。将开元盛世、安史之乱、泾原兵变等唐朝历史上的转折点娓娓道来,让读者在领略大唐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的同时,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脉络与人性百态。 |
欧阳絮著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K827=42 |
52 |
0 |
荐购
|
| 2284 |
|
盛世帝王李世民 |
他助父起兵,为大唐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发动玄武门之变,顺利登上了皇位,成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使得社会安定、文化繁荣……本书聚焦李世民的传奇一生,以史实为笔解读他如何以卓越的政治才能、英明的决策和非凡的艺术造诣而闻名于世,展现一代英主心怀天下、任人唯贤的治世智慧。 |
石云涛著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K827=421 |
69 |
0 |
荐购
|
| 2285 |
|
风流天子与君主独裁制 |
本书深入探讨了北宋徽宗时期的政治体制及其在历史评价中的争议。首先介绍了徽宗皇帝的个人背景和他在文化领域的贡献,同时指出徽宗在政治上常被批评为无能和奢靡,被认为是导致北宋灭亡的亡国之君。其次讨论了宋代“君主独裁制”的概念。这一概念源自“唐宋变革论”,强调宋代政治体制中君主权力的集中和稳定;而“君主独裁制”需要与现代政治学中的“绝对君主制”(专制君主制)区别开来,其中宋代的君主更多是作为最终裁决者,而非主动行使权力的专制君主。最后探讨了徽宗时期“御笔手诏”的出现,这是一种直接由皇帝亲笔下达的命令文书,绕过了传统的中书、门下二省的审议程序。 |
(日)藤本猛著 |
九州出版社 |
K827=441 |
68 |
0 |
荐购
|
| 2286 |
|
文治革新:王安石 |
本书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1021—1086)的生平传记。书中尤其对王安石的变法给以重墨浓彩地描绘。宋神宗即位后,大宋王朝虽然表面上一派繁荣,其实内部已经蕴涵着深刻的矛盾和问题:土地兼并严重,财政赤字出现,税赋沉重民不聊生,边境战争频繁,积贫积弱的局面严重,朝廷内外危机四伏,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王安石提出当务之急在于改变风俗、确立法度。继而陆续推行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市易法、免行法、方田均税法,颁农田水利条约,改革科举制度。 |
墨香满楼著 |
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
K827=441 |
88 |
0 |
荐购
|
| 2287 |
|
力挽狂澜:张居正 |
本书是一本关于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万历新政”的张居正(1525-1582)的生平传记。书中主要讲述他的人生故事以及他在任期间推行的一系列改革:财政上,他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
墨香满楼著 |
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
K827=48 |
98 |
0 |
荐购
|
| 2288 |
|
永乐帝大传 |
本书是一本有关明成祖永乐帝朱棣的人物传记。永乐帝是一位有诸多非议的帝王,本书以时间为线索,展现了永乐帝波澜壮阔的一生。主要叙述其统一天下,驱赶残元势力;迁都北京,营建北京城,天子守国门;修筑万里长城,防御外族侵扰;疏浚京杭大运河,便捷南北交通;编纂《永乐大典》,传承中华文化;复通西域,繁荣交流;五次御驾亲征,消除边患;七次郑和下西洋,活跃中西贸易;设贵州省,保领土完整等诸多方面的作为。叙述其功绩之外,亦不掩饰永乐帝对建文帝旧臣残忍戮杀的罪恶。还对“靖难”起兵有影响的战役,分章标示,详细叙写,以彰其军事才能与兵法思想。 |
郭志坤著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K827=48 |
168 |
0 |
荐购
|
| 2289 |
|
大明第一首辅张居正 |
该书分上下部共十六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明朝第一首辅张居正的一生。上部八章讲述他从荆州的一个普通家庭起步,少时聪颖过人,青年时踌躇满志,其政治生涯从失意困挫到忍耐蛰伏再到春风得意,最终位极人臣。下部八章讲他对明朝的弊政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扭转了明朝后期持续颓靡的局势,以一己之力将大明帝国的倾覆后延了七十多年。 |
燕山刀客著 |
新世界出版社 |
K827=48 |
68 |
0 |
荐购
|
| 2290 |
|
经天纬地:刘伯温 |
本书详细介绍了刘伯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尤其是他在大明朝初建阶段所献诸般奇谋妙计,全书以自然流畅的叙事,再现了这位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的动人形象,刻画了他惩恶扬善、足智多谋、博古通今、功勋卓著等特点。 |
寒江独钓著 |
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
K827=48 |
88 |
0 |
荐购
|
| 2291 |
|
朱元璋:从淮右布衣到洪武之治 |
本书对朱元璋这一历史人物进行了客观、细致地分析,展现了朱元璋这位草根逆袭成功的艰辛和他坚韧不拔的性格。本书中,朱元璋由贫苦的放牛娃起家,在乱世之中叱咤沙场,开创了盛唐以后又一个多民族的大一统王朝。他执政的三十年不仅创立了大明朝坚实的基业,还形成了成熟的施政纲领,修订了完善的法律制度,规划出了整个大明王朝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史称洪武之治。 |
覃仕林著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K827=48 |
50 |
0 |
荐购
|
| 2292 |
|
颜氏家藏尺牍 |
本书为清代康熙朝重臣颜光敏世藏亲友往来书札之汇集。颜光敏(1640—1686),山东曲阜人,为复圣公颜回六十七世孙,康熙间官至吏部郎中,封奉政大夫、考功司郎中,世称“颜考功”,为诗坛盟主。当时各界文人名流如孙承泽、法若真、顾炎武、朱彝尊、屈大均、李渔、南怀仁、孔尚任等皆为其密友知己,往来尺牍极为富博。本书即据上海图书馆藏《颜氏家藏尺牍》原件整理,亡佚部分,据“海山仙馆丛书”本过录,与潘氏所作《姓氏考》并附于后。 |
(清)颜光敏等撰 |
凤凰出版社 |
K827=49 |
188 |
0 |
荐购
|
| 2293 |
|
守道 |
本书讲述了清朝乾嘉年间监察御史谢振定的传奇经历。谢振定刚正不阿,才华出众,深得乾隆帝赏识。在任期间,他不畏权贵,曾因弹劾影响漕运的官员及阻止和珅妾弟横行霸道,甚至火烧其车,被誉为“烧车御史”。尽管因此被和珅构陷失去官职,但他的正义行为赢得了民众爱戴,并受礼亲王之邀成为其子昭梿的老师,传授清廉正直之道。嘉庆四年,随着和珅倒台,谢振定得以复职,继续为国效力,《清史稿》留有他的传记。《守道》不仅是一部讲述清朝乾嘉年间监察御史谢振定生平事迹的历史传记,更是一幅描绘了当时社会风貌和官场斗争的生动画卷。 |
莫美著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K827=49 |
52.8 |
0 |
荐购
|
| 2294 |
|
何以为帝:雍正继位新探 |
本书的定位为通俗的普及学术读物,清代皇帝雍正在作者冯尔康的叙述下也浮现出真实面貌。本书为雍正正名,为清史正名,有学术又不失趣味,有见解又不失中肯。《何以为帝:雍正继位新探》主要内容包括:即位之谜的由来,我的叙述方法、三种即位异说、争夺皇位的角逐、即位异说析疑、析疑续篇——盗名改诏个案研究、即位事件的影响等。 |
冯尔康著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K827=49 |
68 |
0 |
荐购
|
| 2295 |
|
天地正气左宗棠 |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政治家,军事家,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湖南湘阴人,他是收复新疆、抗法保台的民族英雄。《天地正气左宗棠》书稿,作者是长期研究左宗棠的资深文史专家,作者以丰富而翔实的史料为基础,附以多张历史照片,图文并茂,全面系统展现这位富有远见、卓著功勋的中兴名臣、杰出的爱国者,捍卫领土主权完整的坚定者,中国历史上常胜军事统帅,近代海军的奠基人,近代民族工业的开拓者的生平事迹,让读者全方位地理解左宗棠。 |
王品端编著 |
岳麓书社 |
K827=52 |
168 |
0 |
荐购
|
| 2296 |
|
端方友朋尺牍 |
托活洛·端方(1861-1911),直隶浭阳(今河北丰润)人,满洲正白旗,字午桥,号匋斋(一作陶斋),曾任陕西巡抚、湖北巡抚、湖南巡抚、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要职,同时也是晚清数一数二的文物收藏大家。由于他历任要职,又喜交游,留存至今的公私往来书札数以万计,而其中已系统整理成书的,似乎只有二十多年前阎崇璩编《匋斋存牍》一种,显然难以满足近年来学界方兴未艾的“端方热”需求。本书从多种影印出版物和拍卖图录中选取史料价值较高的数百通信札,全文释读标点,并对其中涉及的人物事件略作钩稽查考,希望对相关研究的深入推进尽一份绵薄之力。 |
魏小虎整理 |
凤凰出版社 |
K827=52 |
158 |
0 |
荐购
|
| 2297 |
|
赤胆英魂:王三川烈士纪念文集 |
王三川,1911年2月24日出生于上海县王家厍村(今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石门路)。1926年在吴淞同济大学附中读书,参加学生运动时入党,此后奉党的派遣在吴淞、象山、上海等地进行革命斗争。1942年冬,受浙江区党委、敌工委派遣,王三川打入日伪余姚县保安团,并利用合法身份,在配合根据地的军事斗争中为党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45年5月,王三川烈士被敌人杀害。为纪念王三川烈士的革命事迹,弘扬他的革命精神,上海、浙江等地有关部门竭力抢救、保护王三川烈士的生平史料,并于2015年4月28日,由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党史办公室、地方志办公室和同济大学档案馆、校史室举办了“纪念王三川牺牲70周年座谈会”,同时决定将王三川相关纪念文章结集出版。 |
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党史办公室,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编 |
文汇出版社 |
K827=6 |
46 |
0 |
荐购
|
| 2298 |
|
孤勇者:寻索抗日英烈陈三才 |
本书以清华大学“寻索抗日英烈陈三才”为开端,讲述陈三才从昆山成长、清华求学,到留学美国、创业上海,再到踊跃抗日、刺杀汪精卫,最后牺牲于南京雨花台的生平事迹。着力打捞附着重大历史事件的个人抗战与情感经历,使那些湮没于历史中似有似无的痕迹通过书写清晰起来,尽可能地用细节呈现一段实业家报效祖国的珍贵历史。本书的另一线索,是七旬老人、陈三才纪念馆馆长陆宜泰数十年如一日,历尽千辛万苦,征集到海量的国内外原始资料,为留下烈士的人生印记付出艰苦卓绝的行动,意图感染更多后人感念先烈事迹,不忘历史,以实际行动报效国家。 |
孙月红著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K827=6 |
98 |
0 |
荐购
|
| 2299 |
|
溥仪遗踪 双园风云 |
本书以“末代皇帝”溥仪在天津的生活轨迹为主线,聚焦其曾居住的张园与静园,以人物诠释历史,以历史解读建筑,旨在引导读者深入游览两园,并增进对近代天津历史文化的理解。书中附有详细的游览地图与交通指南,兼具知识普及与实地导览功能。本书内容包括两园的建造者及曾经居住过的名人轶事;张园及静园建筑本身的艺术特点与风格特色;溥仪在天津实施的政治交际、生活细节;张园作为孙中山下榻处的历史意义;婉容、文绣与溥仪在静园的情感纠葛;张园、静园在各个时期不同的功能变迁;两园历经沧桑重新修复的艰难过程以及如今呈现出的全新风貌等。书中精选100余幅历史与当代图片,生动展现历史人物形象与建筑艺术特点,让读者如临其境地感受近代天津的建筑设计之美与历史人文底蕴。 |
唐倩编著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K827=7 |
68 |
0 |
荐购
|
| 2300 |
|
路 |
本书是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青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远方先生的一本人生传记。该书以宋远方从出生到退休64年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分阶段回顾了他的成长过程、工作经历,以及从政25年时间,宋远方面对各种机遇与挑战,克服困难、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同时又能够坚守初心、廉洁奉公,勇于担当、恪尽职守,积极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奋斗历程,其许多改革思路富有前瞻性,许多创新工作卓有成效,其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对年轻干部来讲,至今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宋远方,马群著 |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
K827=7 |
30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