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1022(3839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2321 国之大事:中国古代战车与战马 本书重点梳理并展示中国古代战车和战马的起源和发展。特别是随着大量新的考古发现,推动了古代的战车战马研究的深入,获得了大量的新认识。在这本小书中,吸收了考古发现和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结论,以图文方式展示中国古代战车和战马的起源和各时代发展特点,目的在于让学术研究的成果尽快转化为公众知识,让读者在欣赏并得到求知乐趣的同时,也使之成为一种对社会进步有推动作用的公众意识。 郭物著 文物出版社 K875.84 78 0 荐购
2322 元青花的文化密码 作者在数十年的元青花瓷田野调研基础上,将文化、美学与器物相结合,分析元青花瓷的生产、交流与成就,阐释元青花瓷蕴含的中原文化、蒙古文化、西亚文化元素,揭示其中隐藏的元代审美风尚等,是一部综合性的、具有开创意义的学术理论著作。 许明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 K876.34 99 0 荐购
2323 宋韵青瓷文化的传续 该书专注于龙泉窑青瓷艺术和文化产业现状的研究,挖掘宋代的审美观念、工艺技术水平、社会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拟从宋韵青瓷文化艺术的现代传承视角,重新审视其社会政治、文化形态、审美取向、工艺美学、当代价值、现代转型以及当代文化产业开发等各个层面,借力人类非遗这一独特品牌文化,使新时代的龙泉青瓷在开放实践和创新融合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雷慧珍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K876.34 78 0 荐购
2324 宁夏东周北方青铜器 本书主要可以分为工具、车马器和服饰品三大类。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客观的描述与介绍,下编为分型式、分期以及功能等方面的研究。本书的出版,既是对宁夏地区以往出土青铜器的系统总结,也是为将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更广的视角看,可以为中国北方东周文化带和欧亚草原之间的文化交往提供系统科学的参考资料。 杨建华,罗丰,周琪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K876.414 128 0 荐购
2325 美玉海昏:刘贺墓园出土玉器 本书为刘贺墓园出土玉器修复、研究的最新成果,分概述和图录两章,精选海昏侯国遗址出土最具代表性的126件(套)玉石器,涵盖礼仪用玉、装饰用玉、丧葬用玉等20余种类型,除少数前代遗留的旧玉外,绝大多数属典型的西汉中后期汉玉代表,为研究汉代玉器的工艺、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刘贺墓出土玉器的类型、组合方式、工艺功能等,对玉器进行了分类研究,其中:西汉“刘贺”螭纽和田玉印、镈钟形印章、西汉韘形佩组佩、琥珀佩饰、玉温明,为西汉王侯陵墓中首次发现,以日用品玉带钩、玉剑璏和褭蹄金作手握,在西汉葬玉中系首次发现。 彭明瀚编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K876.84 168 0 荐购
2326 黄本骥《古志石华》整理与研究 本书是对清道光年间知名学者黄本骥所作《古志石华》进行的首次标点校勘,所用版本为道光二十七年湘阴蒋环刻本,参校本为道光九年初刻本。并对黄本骥的生平与著述、《古志石华》的成书与价值进行研究。前言部分对墓志发展历程、《古志石华》的成书与版本、价值与影响进行说明,整理部分对《古志石华》所收自汉至元的30卷282方墓志进行点校。所录墓志蕴含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具备较高的史料价值,可为文史研究提供据以参考的原始材料。 李静著 三秦出版社 K877.45 98 0 荐购
2327 汉简《苍颉篇》研究 本书是对汉代简牍本《苍颉篇》进行的综合整理与研究。绪论部分对《苍颉篇》的编纂及续作等问题作了重新的探索,同时提出了《苍颉篇》的经典化问题。第一章对《苍颉篇》的文本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概述了汉代简牍本《苍颉篇》的发现及研究情况。通过研究《苍颉篇》中的双音词对其性质进行了新的思考,以复字的研究为核心对相关文本问题作了研究。第二、三两章主要结合图版、学者们的相关意见以及作者自己的研究对北大简本和汉牍本《苍颉篇》的释文进行了新的校释,也考察了两者简序、章序的问题。第四章研究了简牍本《苍颉篇》异文的语言及文献等问题,尤其考察了《苍颉篇》异文的价值。第五章以传世文献所载《苍颉篇》佚文为研究对象,对相关的学术史及校勘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书末附有简牍本“《苍颉篇》异文表”。 白军鹏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K877.54 128 0 荐购
2328 英烈与纪念馆研究:第21辑 本书主设栏目包括近代历史、英烈往事、文物集藏、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等。内容涵盖历史事件和人物研究、博物馆(纪念馆)发展前沿、文物/遗址/纪念设施的保护与利用、多样化的主题宣教活动等。龙华论苑从宏观层面论述了烈士纪念设施的建设与保护;人物研究记录了杜重远、茅丽瑛等英烈事迹;社会教育主要为红色资源的宣传与利用。 龙华烈士纪念馆编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K878.234-53 78 0 荐购
2329 明楚昭王墓研究报告 本书将介绍明代藩王制度及楚藩历史,以此作为大背景,核心内容为明楚昭王茔园的营建过程、营建方式、茔园结构,重点内容为昭王茔园的地面建筑规制布局及结构,附带介绍昭王地宫出土文物。 明楚王墓文物管理所,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汉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编著 科学出版社 K878.84 198 0 荐购
2330 追踪信仰:艺术考古中的动物图像 本书是一部中国古代艺术中的动物题材研究随笔集。人类之所以是人类,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因为拥有信仰,拥有与信仰相关的艺术。 王仁湘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K879.04 198 0 荐购
2331 墓葬壁画水盐运移规律及预防性保护:以半湿润区、半干旱区为例 本书针对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墓葬壁画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壁画的赋存环境,对出现的盐析病害形式进行成因分析。通过陕西师范大学模拟壁画墓室环境及实验室垂直土柱进行壁画土体水盐运移规律研究。探究基于水-热特征的壁画土体水盐运移过程及相互作用机理,以期为壁画的修复与保护提供依据。 戎岩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K879.414 75 0 荐购
2332 白居易的节日:唐诗里的岁时烟火记 本书以白居易的视角为切入点,结合其诗文、生活经历与社会背景,深入探讨唐代节日习俗、社会生活及文化内涵。上篇按照时间轨迹,展现了白居易从少小辞乡到晚归洛阳各阶段的节日经历,系统勾连唐代节俗变迁与社会风貌;下篇以“节日”为支点打通古今生活场景,探讨了节俗、时尚、生命意识等对其节日生活带来的影响。 张勃著 燕山大学出版社 K892.1 49.8 0 荐购
2333 传承与发展:婚嫁礼仪文化与婚俗改革研究 全书分三部分:首先,系统介绍传统婚嫁礼仪的流程与象征意义,解读其伦理道德和社会功能;其次,探讨在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传统婚俗如何与青年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结合,强调婚俗改革需平衡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倡导健康、文明的婚礼文化;最后,聚焦优秀婚嫁礼仪文化与新时代婚俗改革的实践,展示改革创新案例与成效,总结可推广经验。本书为学者提供详实资料和深刻见解,也为关注婚俗变革的读者提供指导。通过传统与现代的对比融合,展现婚俗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与发展潜力,揭示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与创新路径。 王云斌著 中国社会出版社 K892.22 88 0 荐购
2334 周代礼乐制度与《诗经》农事诗 本书采用以礼解诗,以诗明礼,诗礼互证的研究方法,首先对与农事相关的周代礼乐制度,即郊祀配天礼、籍田礼、祭祖礼、祭方社田祖礼等进行考证,然后再根据周代礼乐制度来考证《诗经》农事诗的主旨和功用。绪论部分首先阐明了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其次,对农事诗的定义及本论文的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并在全面回顾“周代礼乐制度与《诗经》农事诗”研究史的基础上,总结分析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 李白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K892.9 128 0 荐购
2335 旧庙新神:晚清变局中的孔庙从祀 本书从清末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这清初三大儒从祀孔庙事件入手,描绘近代变革大潮冲击下的孔庙从祀及其应对举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思潮”与“传统思想”之间的冲突与张力,展现传统文化如何自我更新,从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今天进一步焕发生机提供借鉴意义。 段志强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K892.98 58 0 荐购
2336 时空中的地缘政治学:技术变革、生产方式与大国地缘战略的演进 本书认为,尽管地理禀赋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但技术变革能够改变社会核心财富的生产方式,从而赋予地理禀赋新的含义,并导致各个阶段权力结构的地缘分布发生变化。本书史论结合,发现农业时代最核心的资源是农业用地,行为体寻求陆权来控制肥沃的土地实现财富增长;工业时代最核心的资源是机器和原材料,行为体谋求海权来控制殖民地和海上通道;后工业时代最核心的资源是数字、硬件和算法,行为体谋求数字权力,通过数字化转型赋能传统工业来实现财富增长。 叶成城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K901.4 108 0 荐购
2337 苍岩山传说、庙会及其非遗文化研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民间习俗、庆典仪式、音乐舞蹈等为主。这些非遗文化在古代中国多有娱神的色彩。本书以苍岩山庙会为研究对象,揭示其在传统社会的存废,对苍岩山传说流演做了系统研究。着力分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井陉拉花和井陉晋剧等与苍岩山传说紧密的关系,且有意识服务于地方文旅和经济发展,在非遗文化保护工作中做出重要探索。进而深入探讨这些非遗文化如何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代表,在历史中探寻非遗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 赵倩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K928.3 108 0 荐购
2338 运载千秋:中国大运河传 本书是大运河专业学者撰写的通俗文史读物,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大运河各方面的概况。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科技含量最高的水利工程之一,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区域发展。本书从历史、科技、经济、城市、民众生活和中外交流等方面,详细叙述了大运河的发展变迁。 胡梦飞著 新华出版社 K928.42-49 88 0 荐购
2339 风雨华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 本书从城市发展简史维度出发,全面且深入地勾勒出哈尔滨近百年来城市文化发展那错综复杂而又璀璨夺目的脉络与历程。在叙述过程中,精心筛选并着重展现那些对城市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关键事件和重要时刻,将哈尔滨在各个历史时期所缔造的非凡成就和承载的历史荣光淋漓尽致地呈现于读者眼前。通过生动的笔触和详实的资料,充分挖掘并展现哈尔滨城市文化品牌的独特价值。书中对这座城市多元文化融合所产生的奇妙魅力进行了深入解读,也对其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所蕴含的深厚底蕴进行了深刻剖析,无论是城市文明的传承、城市品格的塑造,还是城市气质的彰显,都一一再现,为读者徐徐展开一幅百年名城历史与今生交织的宏伟画卷。 李述笑等编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K928.5 45 0 荐购
2340 宋朝陪都及其经济研究 本书稿基于作者博士论文《北宋陪都及其经济研究》而成,对终宋一朝三百余年的政治、经济、军事都有比较详细的阐述。书稿在厘清唐、五代都城体系发展演变的基础上,集中讨论宋朝首都的鼎定、陪都的建立及其经济发展诸多问题,为比较城市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何强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K928.5 128 0 荐购
页码:117/166页  每页: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