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37期2015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501 文化与艺术的多视角探索 本书是从作者已发表的学术成果中精选出的32篇论文汇集而成的个人文集, 它涵盖了五个方面的论题, 体现了对文化艺术诸多理论问题的多视角探索。主要内容包括: 文化艺术理论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学语言之思、艺术语言论析、 艺术理论家评述。 李荣启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G0-53 95 0 荐购
502 革故维新:科学观念与20世纪前期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本书即从此问题出发, 立足新文科与交叉学科视角, 以“革故维新”为切入点, 探讨现代科学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若干重要议题, 从不同的角度论述现代科学对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进而证明这种影响是多元、多层次的。 韩晗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G02 58 0 荐购
503 非遗国潮:生产、消费与传播 本书是一本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国潮消费的调研报告与论文集。“国潮”是由新一代中国设计师设计出来的带有中国特定元素的潮品, 近年来已经演变为一种以品牌为载体, 既满足年轻消费者对于个性与时尚的追求, 同时关注传统文化自然回归的流行现象。本书将在宏观和中观层面上梳理近年来“非遗+国潮”这一新兴业态, 在生产、消费和传播方面的综合发展情况, 并对服饰、化妆品、餐饮、娱乐等行业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剖析, 以帮助读者了解非遗国潮的主要运营模式, 分析国潮兴起的背景下消费者对”非遗+国潮”业态的认知、接受程度和发展模式展望等。 张华主编 上海文化出版社 G124 68 0 荐购
504 文旅新经济:县域下沉与品牌重塑 本书尝试围绕文化资源的发现和创造、空间场景的转译和焕新、文旅产业的导入和涵养、探索机制的突破和包容等关键环节, 着重选取文旅新城前瞻性谋划、网红街区涉旅化改造、文化园区数字化转型、非遗乡村创造性转化、未来乡村创新性发展等典型案例, 系统阐释文化赋能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中的内容框架和基本范式, 记录城乡互动过程中文化的协同和再生产过程。 邵颖萍等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G124 68 0 荐购
505 中国国际文化贸易发展报告:2025 本书分为总报告、行业篇、专题篇和国际借鉴篇, 全面梳理和分析了2024年国际文化贸易的发展状况和应用实践, 既有对不同细分行业、细分领域的文化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未来趋势的呈现, 也有对精选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与探讨, 为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李嘉珊, 李小牧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G124 158 0 荐购
506 科技创新赋能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 本书围绕科技创新赋能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重点、发展路径等发展战略; 分析当前科技赋能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 破解科技赋能文化创意产业进程中的障碍, 构建科技赋能对汽车文化、影视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产业体系、新文创产业体系、新旅游产业体系; 以科技平台赋能、科技载体赋能、科技项目赋能、科技人才赋能等方式, 优化产业结构, 搭建科技赋能文创平台, 建设科技赋能文创示范基地、培育科技文化主体等实践渠道, 赋能“文化创意城”建设新路径三个领域开展系统研究, 为科技创新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旅游强省提供战略决策参考。 刘贵富著 人民出版社 G124 126 0 荐购
507 七鲤窑陶瓷文化发展及生态设计营销理念研究 本书分别从七鲤窑陶瓷发展史、七鲤窑陶瓷产品种类、七鲤窑陶瓷艺术创作、七鲤窑陶瓷产品生态设计营销理念、七鲤窑陶瓷艺术文化应用等方面开展相关调研分析及理论研究。 王琨, 尧亚楠, 廖移平等著 中南大学出版社 G124 88 0 荐购
508 从文化产业到创意经济 本书研究了从文化产业到创意经济的相关理论, 共分为九个部分, 从文化入手谈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产业的兴起与转变, 以及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 人们对文化的需求、要求更高, 数字化内容产业的发展成为当今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 为中国解决创意经济困境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与措施, 有助于政策制定者结合我国实际与相关理论制定走出创意经济困境的政策。 金元浦著 山西经济出版社 G124 68 0 荐购
509 美丽中国 美丽巴西 本书图片由中国外文局欧亚传播中心提供, 精选中巴交流中饱含时代高度和生活气息的图片, 涵盖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传统民俗和日常生活、现代城市和科技、中巴合作项目成果等方面, 给观众直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共鸣。文字由中国外文局欧亚中心等权威机构撰写、审定, 葡萄牙文由中巴两国资深专家翻译定稿。在中巴建交50周年和G20峰会举办之际, 以画册的形式回顾中巴传统友谊, 是记录历史、助力中巴友谊长远发展的重要文化举措, 与葡文版同步推出中文版, 其社会价值、国际文化传播价值突出且深远。 人民画报社编著 朝华出版社 G125-64 358 0 荐购
510 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研究 本书以文化振兴为视角, 结合作者深入基层实际的调研, 以历史梳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厘清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科学内涵和多维特质, 阐释乡村文化振兴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价值彰显, 探索乡村文化振兴应遵循的原则以及主要内容、有效载体、实现功能, 分析乡村文化振兴的基本理论、内在结构和运行机理, 立足乡村文化振兴的机遇、主客体存在的主要问题、制约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因素, 突出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审思, 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思路。 唐顺利著 人民出版社 G127 98 0 荐购
511 中国区域文化研究:2025年 本书是由安徽师范大学高端科研平台“中国区域文化研究院”、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安徽省重点智库“安徽文化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学术辑刊, 每年出版两期。该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研究员担任主编, 安徽师范大学李琳琦教授担任执行主编, 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担任编委, 主要刊登中国区域文化的理论和创新研究相关前沿成果。开设有“笔谈”“理论反思”“专题研究”“文化创新”“特色史料”“书评”等专栏。 卜宪群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G127 108 0 荐购
512 持续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高质量打造齐鲁样板群:基于山东省8个地市15个县市区的调研 本书稿是此次调研成果的全方位展示, 旨在总结经验, 为全国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样本。该调研成果, 分为调研总报告和专题调研报告两部分, 调研总报告包括总体情况介绍、典型案例、问题分析、对策建议四部分, 专题报告分为10个专题, 包括乡村“一老一小”问题、乡风文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地方戏发展研究、地域文化研究、寿光民谣研究等。本书站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高度, 探讨乡村文化振兴的齐鲁范式, 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创新价值。 魏华中, 张友祥主编 中国言实出版社 G127.52 68 0 荐购
513 新文化、新场景、新产业:福建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图景 本书以数字创意产业为新研究视角, 以福建省为考察对象, 全面梳理和建构数字创意产业的理论内涵、政策变迁、应用场景、内容生产、技术服务、文化传播、产业升级等应用图景, 建立该领域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全书由七个章节和附录构成, 主体内容含: 一、数字创意产业理论建构; 二、我国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 三、福建数字创意产业政策的发展变迁; 四、福建数字娱乐产业; 五、福建数字内容产业; 六、福建数字技术服务; 七、福建数字科技传媒以及附录 (收录编著作者者关于数字创意产业研究的论文成果) 等。 王惠蓉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G127.57-39 66 0 荐购
514 域外非遗保护制度研究:以日本非遗保护制度为例 本书主要分为六章: 第一章, 日本《文化遗产保护法》考述; 第二章, 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与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研究; 第三章, 日本非遗保护的经济策略; 第四章, 非遗保护制度的实施与影响--以歌舞伎保护为例; 第五章, 日本非遗制度的建设经验; 第六章, 日本非遗制度对我国非遗保护的启示。 刘洋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G131.3 66 0 荐购
515 网络时代数字公民素养的理论与应用探索 本书由八章组成, 涵盖数字公民素养的定义、内涵与外延、内容分解、必要性与重要性、意义与价值、培养体系与案例等内容, 论述了如何结合数字公民素养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 以及如何融合数字公民素养来进行网络失范行为分析与探究。全书遵循“理论-实践-应用”这一脉络, 重点探讨数字公民素养的理论基础与培养体系, 以及融入数字公民素养的社交媒体使用, 以期为国内数字公民教育的本土化和普及推广提供理论指导和应用借鉴。 郑云翔, 杨浩, 黄景修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G202 88 0 荐购
516 杜链文集 本书收录的文章反映了杜链后半生对信息化和信息问题的研究成果与思考历程。上篇“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篇”收录了杜链在中国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进程中, 对国家经济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电子政务、社区信息化、城镇信息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化立法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成果。下篇“信息哲学篇”收录的文章是近几年杜链对信息问题的深入思考, 他从信息化的工具层面上升到哲学层面, 借助东西方哲学思想, 特别是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以及古老的东方佛家、道家智慧, 扩展和深化对信息的认识与领会, 力图超越逻辑语言的束缚, 为信息的哲学思考开辟新的空间。 周宏仁, 杨志刚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G203-53 198 0 荐购
517 全球传播基础:概念手册 本书以批判的视角审视了传播的全球化, 视野宏大且论证严密, 为当前全球传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缺陷提供了广泛的理论和经验概述。作者将媒体全球化和大量其他全球化传播形式集中在一起, 包括个体、群体、社会团体、商业企业和政治组织等, 对全球化传播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复杂而令人印象深刻的阐释, 并评估了这些现象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全球化创造全球相互依赖社会的潜力这一主张。本书涵盖了媒体、政治和经济系统、市民社会和个体生活世界中所有类型的全球传播。 (德) 凯·哈菲兹, 安妮·格吕内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G206-62 128 0 荐购
518 内容策划与编辑 本书共七个项目, 内容包括: 走进内容营销、新媒体内容策划准备、新媒体内容策划、新媒体文案写作、短视频策划与创作、直播营销内容策划与实施、新媒体内容创作与编辑实用工具。 崔萌, 万振杰, 张鹏飞主编 河海大学出版社 G206.2 59 0 荐购
519 时间的诗学:技术媒介的时间性存在与操作性 本书是Ernst的两本主要德文著作Chronopoetik和Gleichursprunglichkeit的英文翻译和节略版, 从三个层面进行了阐述:对媒体技术中关键时刻的密切分析; 媒体时间性如何影响和破坏传统的人类时间观念的描述; 并对媒体时代在文化史中的传统地位提出质疑。这本书汇集了两个研究领域: 媒体时间过程的技术分析、时间本质的哲学研究。Ernst认为, 媒体技术的背景丰富了对时间本质的科学探究, 并通过对技术本质的哲学反思和对技术设备本身的深入分析, 揭示了当代媒介文化的理论路径。 (德) 沃尔夫冈·恩斯特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G206.2 68 0 荐购
520 融合新闻的探索与实践 本书从融合新闻的产生背景切入, 介绍了融合新闻的定义、内容和特征, 详细阐释了其策划与生产过程。具体分析了融合新闻的传播特征、策划思路以及报道原则, 并着重探讨和深入研究了网络图文新闻、短视频新闻、数据新闻、H5新闻、VR新闻这五种融合新闻的特征及其实践。面对融媒体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本书详细论述了融媒体时代记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此外, 对于人工智能、价值引导、产消交融、形态创新等现状, 本书对融合新闻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相关展望。 于希斌著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G210 86 0 荐购
页码:26/90页  每页: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