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1 |
|
医易通说 医学见能 |
本书为《医学见能》和《医易通说》的合订本,均为著名清代医家唐宗海所著。唐宗海博闻强识,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中医的内涵。《医学见能》可为初学医者普及中医理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良好的中医入门读物。《医易通说》中作者通过对《周易》的理解来论述中医,讲述了中医与周易的关系。 |
(清)唐容川著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R2-52 |
28 |
0 |
荐购
|
| 522 |
|
伤寒集验 |
本书以明崇祯六年(1633)四川布政司刻本为底本。《伤寒集验》共六卷,所载除伤寒病证外,尚论述时气温病、杂病诸证,计一百三十余则,方近五百。后附伤寒六法、劫病各法、伤寒死候等。 |
(明)陈文治辑著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R2-52 |
89 |
0 |
荐购
|
| 523 |
|
中华医藏:第三编:丛书卷:[影印本] |
本书共五卷,内容包括:医阶诊脉、医阶辨证、医阶辨药、眼科心法、喉齿科玉钥全函。 |
江凌圳主编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R2-52 |
800 |
0 |
荐购
|
| 524 |
|
寿世秘典 |
《寿世秘典》十八卷,清·丁其誉编,成书于1673年,现存清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维扬丁其誉颐吉堂刻本,现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存九卷)和甘肃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存十四卷)。两馆合璧出版有影印本面世。第1卷为月览,包括岁时通典、物华纪丽、农家占候等内容;第2卷为调摄,其中分养生要论,保生月录,颐真秘韫,食治选要,饮食禁忌等篇;第3、4卷为类物,包括水、谷、菜、果、鳞、介、禽、兽等部,介绍五谷,菜蔬、禽肉等日常饮食物的医用;第5卷至第9卷为集方,包括内、外科诸证及刀刃、虫兽诸伤等部分,介绍内外科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方药及外伤处理等。现存顺治十八年(1661)颐古堂刊本。 |
(清)丁其誉编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R212 |
238 |
0 |
荐购
|
| 525 |
|
“三好”女人不易老:情绪好 脾胃好 肾气好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女性气血保养从零开始:认识我们的气血;女性气血保养法则一:情绪舒畅是关键;女性气血保养法则二:养好脾胃是基础;女性气血保养法则三:肾不亏,人不老;美好颜色:祛除暗沉、痘痘和斑点等。 |
王小云著 |
广东科技出版社 |
R212 |
59.9 |
0 |
荐购
|
| 526 |
|
安军明话养生 |
本书内容包括:针灸与减肥、针灸治疗面瘫、针灸美容与防风通圣丸在皮肤科的应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针灸治疗颈椎病、针灸治疗腰腿痛、骨质疏松的防与治、中风康复训练与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儿科疾病等。 |
安军明主编 |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R212 |
98 |
0 |
荐购
|
| 527 |
|
四季剑: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中医特色养生文化 |
本书采用中、英、俄多种语言对照的形式,以中国传统武侠故事作为框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立足中医与二十四节气,巧妙融合二者精华,涵节气养生之精髓,宣岐黄天人之内核。 |
刘金民,沈潜,闫剑坤主编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R212 |
68 |
0 |
荐购
|
| 528 |
|
新中医保健册 |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谈医理,下篇谈医病,包括作者30余年来的治病经验,读书心得体会,多种常见病症的预防与治疗,以及养生保健常识等。论述了胃病、肾病、肝病、心脑血管病、肿瘤和妇科等常见慢性病的防治方法,重点突出了“中药温通热疗法”。 |
卢允良著 |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R212 |
58 |
0 |
荐购
|
| 529 |
|
中国宫廷医学养生精要 |
本书立足于中国宫廷医学,深入挖掘中国宫廷养生保健瑰宝,而成此书。全书分为药食养生篇(茶饮、药膳、膏方)、美容养身篇(养面、养发、养体、足疗)、功法健体篇(保健气功、灸疗、按摩推拿)、文化润心篇(儒释道、琴棋书画、戏曲、建筑、服饰、节令习俗),深入介绍了中国宫廷养生保健的具体内容。 |
张京春主编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R212 |
78 |
0 |
荐购
|
| 530 |
|
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题十年成果集萃 |
本书主要介绍专题实施十五年来的研究成果和组织实施经验。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题概况,主要包括专题简介、目标与任务、项目部署情况、研究成果、首席科学家与研究团队、管理经验总结等;中篇中医理论基础研究项目成果概述,分别从中医、中药、针灸三大领域着手,介绍包括理论、临床、方法学、标准规范、探索性和诊疗设备等类研究成果;下篇“我与973”征文集萃,包括7位首席科学家、8位课题负责人的973研究历程心得体会。另外,为了方便读者了解专题具体部署情况及研究成果,在附录篇中介绍了2005-2015年立项项目一览表、课题清单、论文情况统计、代表性论文清单、代表性论著清单、授权专利清单等。 |
李振吉,李昱,彭以祺主编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R22 |
218 |
0 |
荐购
|
| 531 |
|
辨证求因从气论:名医解读中医学理论框架的基石 |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即理论与临床两大部分。上篇为“气之博论”,内容涵盖中医诸多之气的概念、特性、内涵与外延、历史源流,以及哲学之气与中医之气的联系与区别、气本质的现代科学研究等;下篇乃基于中医“百病生于气”的经典之论,为“诸病从气辨治”,着墨颇多,涉及临床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以及妇科、男科、骨科和肿瘤等诸多疾病中医从气辨治之理、之验。 |
瞿岳云主编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R22 |
498 |
0 |
荐购
|
| 532 |
|
路氏中医基础理论讲稿 |
本书收录了路老自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不同时期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讲课手稿,增加仲景医学研究与临证运用文选、经方与时方(包括温病方等)、医案运用等内容。具体内容包括:《伤寒论》讲稿、《温病学》讲稿、仲景医学研究与临证运用文选等。 |
路洁,郑昭瀛主编 |
中医古籍出版社 |
R22 |
96 |
0 |
荐购
|
| 533 |
|
莲花宝笈秘钞 |
本书主要介绍了峨眉白云医药学,其法脉清晰,谱系明确,传承方法独特,较好地保存了古中医学的原生态本来面目,是现今中医学的活化石。文稿中记载的古传方法,内外一体,理法相兼,对改善人体生命本质产生出的相应功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期古为今用,达济天下,以望充实中医学宝库,提高人类的健康事业服务。本书此次出版采用手工宣纸线装制作,封面、装订、包角、装帧等均为仿古工艺。以线装的艺术,“传承古籍,恢复古艺”的制作理念,不仅具有思想高度,也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
傅伟中编 |
线装书局 |
R22 |
1500 |
0 |
荐购
|
| 534 |
|
内经教研心法 |
本书分为八个部分:绪言、第一章养生、第二章阴阳五行、第三章脏象、第四章经络、第五章病机、第六章病证、第七章诊法、第八章论治。除“绪言”外,每一章分为三节:概述、原文精选研究和小结。《黄帝内经》既包含了中医的系统理论,又有很多临证用方的具体内容,是学习和研究中医的重中之重。 |
李今庸编著 |
学苑出版社 |
R221.09 |
99 |
0 |
荐购
|
| 535 |
|
内经要文微悟 |
本书为作者对于黄帝内经的感悟,全书分为共八章,分别为:阴阳五行篇、调元保真篇、天人相应篇、五脏六腑篇、经络学说篇、证因病机篇、诊病篇、治法篇。每一篇种均有原文。解读和医案三部分组成。让读者在了解黄帝内经原文原著的同时,能够与实际治疗和诊断种的病案相结合。作者为孟河医派的传人,行医五十余年,将实际操作与原著原典相结合,现在编辑成书,对于中医从业者何中医文献专业读者均有裨益。 |
张祥风,陈慧编著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R221.09 |
45 |
0 |
荐购
|
| 536 |
|
黄帝内经讲义 |
本书根据内经的理论体系,选取原文,系统地加以编排,分篇章节三级,篇章的划分,根据选取的原文而定。全书有阴阳五行、摄生、藏府、经络、病机、病证、诊法、治则等八篇,每篇开始,有提纲性的说明;每篇末尾,有总结性的按语。对内经原文的解释,采用注解和释义两种方法。注解包括校正、字音、词解等方面。不摒弃前代注家,也不完全依赖前代注家,采用了兄弟院校的讲义,也有些自己的见解。释义只阐述原文的意义,不作语释。 |
李今庸著 |
学苑出版社 |
R221.09 |
128 |
0 |
荐购
|
| 537 |
|
《灵枢·经筋》新论 |
本书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对经筋篇中多次出现或较难理解的字词做了集中解释;第二部分讲解经筋的循行,并指出经筋的解剖学实质;第三部分讲解经筋病;第四部分讲授经筋在临床中的运用及经筋导引针法。本书立足于《灵枢·经筋》篇对经筋循行和经筋病的记载,通过训诂、临床试验等手段,结合正常人体解剖学,解决了经筋经筋是什么、经筋病是什么的问题。 |
董禹,(加)朱桂莹编著 |
中医古籍出版社 |
R221.2 |
28 |
0 |
荐购
|
| 538 |
|
张仲景医学全书 |
本书由《伤寒论》《金匮要略》组成。其中,《伤寒论》阐述了多种外感病和许多杂病的辨证论治,涉及中医方剂学、药剂学、护理学等多方面的内容。《金匮要略》,分为上中下三卷,共25篇。第一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为全书的总纲,第二篇至第十七篇论述内科杂病,第十八篇论述疮疡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九篇论述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二十篇至第二十二篇论述妇人妊娠、产后及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三篇至第二十五篇论述杂疗方、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等。 |
张永泰,李秋贵编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R222.29 |
58 |
0 |
荐购
|
| 539 |
|
《伤寒论》六经辨证与方证新探:经方辨治皮肤病心法:2版 |
本书作者对《伤寒论》六经实质进行深度再探讨,提出自己的新观点;以方类证,方证对应,进行方证归经,总结各方证的辨证要点,以指导临床实用;介绍各方证在皮肤病中的辨治心法要诀,并通过丰富而翔实的临床案例,来阐述作者活用经方辨治皮肤病的思路和体会。 |
欧阳卫权著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R222.29 |
99 |
0 |
荐购
|
| 540 |
|
伤寒习悟 |
本书是作者在指导学生学习《刘渡舟伤寒论讲稿》时,结合作者自己多年的学习体会和临床心得所作的补充讲解,对其中有特别体会的部分条文和方证(桂枝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葛根汤、麻黄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四逆散、猪苓汤等)加以阐释或重点讲解。 |
高飞著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R222.29 |
4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