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1 |
|
舞蹈教育探赜 |
本书分为中国古典舞、山西民间舞、综论三个部分, 收录了赵林春教授从事舞蹈教育40多年来的论文、讲稿等百余篇, 约25万字。第一部分中国古典舞部分, 细数作者学习、演出、教学的过程。把对中国古典舞身韵研究的做了细致的分析, 为“中国古典舞基训”等课程的有力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为山西民间舞部分, 作者细数立足地方的多年教学经验, 以舞剧《一把酸枣》为切入点, 分析实践与教学的关系。第三部分涉及教育管理层面的经验。 |
赵林春著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J7-42 |
88 |
0 |
荐购
|
| 642 |
|
舞蹈创作基础理论:第2版 |
本书以舞蹈编创展开, 从舞蹈编创的基本特征、基本要素、基本技法和时空呈现方面入手, 系统梳理了舞蹈编创的理论知识, 结合丰富的舞蹈作品, 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了解舞蹈编导所需具备的技能, 内容丰富, 案例翔实。该教材作为舞蹈编导和舞蹈学本科专业教材, 内容涉及全面, 不仅有丰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方法, 而且还融会舞蹈学界关于舞蹈编导的新认识。每章既有清晰简洁的导论, 又有画龙点睛式的单元习题; 侧重编导理论知识的梳理, 同时又加入编导实践教学的训练内容; 将理论知识和作品分析结合在一起, 更具有知识性、逻辑性和系统性。 |
许薇编著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J704 |
59 |
0 |
荐购
|
| 643 |
|
时势与舞台:20世纪前期中国戏剧史研究 |
本书将20世纪前半期中国戏剧置于历史语境中加以考察, 在“时”与“势”的变奏中重读《拥军花鼓》《兄妹开荒》《十二把镰刀》《白毛女》《岳飞》等戏剧作品, 再探清华早期校园戏剧、延安公演话剧《日出》、新秧歌运动等戏剧史事, 勾勒曹禺、田汉、张庚、马少波等戏剧家在不同历史情境中的艺术心路, 分析时势和文化思潮对戏剧观念和形态的塑造, 为研究民族现代转型和古今中西文化冲突之下的艺术创造、推动建设新时代中国戏剧话语体系提供借鉴。 |
胡一峰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J809.2 |
68 |
0 |
荐购
|
| 644 |
|
戏剧影视表演与戏剧人物塑造研究 |
本书围绕人物塑造展开论述, 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书籍。从戏剧影视表演基础理论入手, 涵盖起源发展、核心要素、表演风格流派及情感表达控制等; 接着阐述人物塑造原则及不同类型角色塑造特点; 还讲解剧本分析与角色解读方法, 包括结构、定位、语言行动等; 身体语言部分探讨其在表演中的作用及运用; 情感体验章节强调其重要性及激发、控制等技巧。 |
哈锦祎, 晁骞, 陈晨著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J812.2 |
86 |
0 |
荐购
|
| 645 |
|
“学院派”现实主义表演创作教程 |
本书系统梳理了现实主义表演的理论基础、创作方法与实践路径。结合经典表演理论和现代戏剧教学成果, 全面解析了现实主义表演创作的关键环节, 从角色塑造到情境呈现, 从台词表达到动作设计, 提供了具有操作性与创新性的指导。全书以现实主义表演艺术的真实性与生活化为原则, 详细阐述了表演中“动机与行动”的逻辑关系, 剖析了演员如何通过心理体验与外在表现的结合, 实现角色的深度塑造。作者结合具体案例, 将复杂的理论概念转化为易懂的实践指南, 帮助表演者在创作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学院派”方法的精髓。还结合当代表演教育的需求, 探讨了“学院派”表演在当代戏剧与影视创作中的应用价值, 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钦慕著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J812.2 |
69.8 |
0 |
荐购
|
| 646 |
|
戏剧表演中演员与观众互动关系的研究 |
本书深入探讨了戏剧表演中演员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互动与共鸣机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系统阐释了戏剧交流机制的核心内涵、构成要素与作用模式, 揭示了演员情感表达的技巧与观众情感反应的心理机制之间的复杂关系。书中从演员的情感表达、观众的情感体验以及双方的互动过程入手, 全面分析了情感共鸣在戏剧表演中的生成逻辑及其影响力。本书还特别关注了现代技术在戏剧情感共鸣中的应用与挑战, 探讨了数字化、多媒体等新技术如何影响传统戏剧表演的情感互动, 同时深入分析了情感共鸣在社会与文化领域中的功能和价值。通过跨文化视角的比较研究, 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戏剧情感共鸣的异同与融合。 |
白石著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J812.2 |
69.8 |
0 |
荐购
|
| 647 |
|
人文新秦韵:秦腔剧目创作研究 |
本书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戏曲创作为个案进行研究, 聚焦其现实题材的现代戏创作和经典传统戏改编两大重要组成部分,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阶段历时梳理解读其现实主义戏曲创作传统和特色, 演绎和阐释其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 深刻把握基于现实关切基础上丰富的人文思想内蕴, 解码戏曲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品格, 以期为传统文化的创作和研究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生动经验。 |
康凯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
J825.41 |
59 |
0 |
荐购
|
| 648 |
|
青阳腔传承录 |
本书稿详细介绍了青阳腔产生的历史渊源、地理环境、音乐特点、发展流派、经典剧目, 以及对其他剧种的影响、传承人员及传承工作脉络等, 对青阳腔的传承发展有很好的帮助。 |
青阳县文化馆, 青阳县青阳腔研究会编 |
黄山书社 |
J825.54 |
78 |
0 |
荐购
|
| 649 |
|
傩戏研究:基于武陵山区 |
本书稿以武陵山区傩戏掌坛表演为中心, 运用文化人类学理论对掌坛表演艺术进行深描, 形成傩戏表演象征的系统性阐释。全文在描述掌坛表演过程基础上, 从戏剧艺术、象征符号、象征过程和象征结构四个维度对掌坛表演艺术文化进行深入研究。 |
龙胜阳著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J825.7 |
95 |
0 |
荐购
|
| 650 |
|
娱乐弦歌:兰州鼓子的本土化讲述 |
本书稿主要从文化主体、表演、文本、语境四个维度, 聚焦于民间文学的地方性动态生成过程, 力图呈现地方文化形成、改造、发展、传承的过程, 讲述文化主体的故事, 以及他们将“地方”变为“这里”的真实情感。 |
张立群著 |
民族出版社 |
J826.42 |
55 |
0 |
荐购
|
| 651 |
|
朱文相戏曲教育思想研究 |
本书系统整理与阐述戏曲理论家、戏曲教育家、中国戏曲学院研究员、原院长朱文相的戏曲理论和戏曲教育成果。重点分析其对创立中国戏曲学理论体系做出的开拓性的贡献, 包括积极引领戏曲教育由中专模式向大学模式转轨; 倡导建立教学、科研、创作“三位一体”与多剧种、多层次、多渠道, 并以本科为主的“三多一主”, 以及重在培养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艺术创造力“三基一创”的办学体制; 整理并阐释其长期坚守教学第一线开设的近十门课程, 包括戏曲表演理论、戏曲导演史述、中国戏曲学、当代中国戏曲、戏曲剧作与剧评、中西戏剧比较、戏曲角色创造、古代戏曲理论史述、中国京剧表演史论等。 |
朱天著 |
学苑出版社 |
J892.8 |
78 |
0 |
荐购
|
| 652 |
|
高素质影视传媒人才培养研究 |
本书中分别阐述了影视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国外国外影视传媒人才培养现状, 并提出了新时代影视传媒人才培养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思路、培养模式的理论框架、培养模式的变革及策略。以期为我国高素质影视传媒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
劳欣哲, 李娇编著 |
湖南大学出版社 |
J9 |
58 |
0 |
荐购
|
| 653 |
|
2025中国电影艺术报告 |
本书是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推出的第18部年度电影艺术报告。在宏观框架下, 分门别类地对2024年度中国电影的艺术创作中的热点、现象、问题及趋势进行了全面、理性的梳理、细读和总结,基本反映了电影艺术创作的整体面貌和走向。针对不同艺术门类的专业点评深入到位, 显示出较高的专业水准和理论深度。各章分项报告后的优秀论文推介彰显了对年度电影艺术创作成果的关注与重视。分项报告后的附录部分包含的内容有: 2024年度“批评家选择”影片推介、2024年度优秀理论评论文章推介、中国电影理论评论年度关键词、2024中国电影创作年度大事、2024电影节获奖名单和2024年度电影艺术文章索引。 |
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J905.2 |
98 |
0 |
荐购
|
| 654 |
|
电影导演艺术教程:第2版 |
本书对电影导演专业做了系统而又实在的理论确立, 细致全面地阐述了作为一名电影导演应该掌握的基本素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著述与教程并重是本教材的一大特点。全书分为电影的基本概念、导演的职责与任务、导演的构思和创作、电影的语言等板块, 依照导演工作的程序按步骤、分阶段地深入。结合了作者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其他教师多年教学的方法与经验, 以及大量片例、实践作业等, 条理清晰, 例证丰富, 使其极具教学与操作价值。 |
韩小磊著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J911 |
145 |
0 |
荐购
|
| 655 |
|
镜头语言设计:微课版 |
本书内容包括第1章与第2章从宏观概念切入, 介绍了镜头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与基本视觉原理。第3章介绍了构建影视作品所需要的叙事理论。第4章至第11章则深入影视作品创作的各个环节, 从剪辑、声音、对话、转场、长镜头等多个方面进行讲解, 带领读者认识影视创作全流程。第12章结合新媒体兴起的时代背景, 对镜头语言的未来发展做了分析展望。 |
贾云鹏编著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J931 |
79.8 |
0 |
荐购
|
| 656 |
|
中国折纸动画 |
本书分六章。第一章, 中国折纸动画史; 第二章, 中国折纸动画导演; 第三章, 中国折纸动画的材料与技法; 第四章, 中国折纸动画的美学研究; 第五章, 12部折纸动画作品创作资料整理与分析; 第六章, 中国折纸动画的当代性应用。 |
林洁, 唐雪莲著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J954 |
68 |
0 |
荐购
|
| 657 |
|
动画影片分析 |
本书包括了中国动画电影、美国与欧洲动画电影和日本动画电影分析三大版块。其中, 中国动画电影有六个单元, 欧美动画电影有六个单元, 日本动画有四个单元。从结构、叙事、角色、性别意识、文化、艺术、审美、改编, 风格、生命情感等不同的视角, 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分析, 引导观赏者尤其是动画专业的学生从不同侧面体验经典动画片创作者对生活、生命的认知与情感。 |
黄莎, 金燕著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J954 |
78 |
0 |
荐购
|
| 658 |
|
中国电影翻译简史:1897-1949年 |
本书考察了1897年至1949年间我国默片剧情解说、声片对白宣讲、译意风口译、叠加配音译制、替换配音译制五种听觉性电影翻译方式和电影本事译述、电影小说译写、随片字幕说明、片上字幕翻译四种视觉性翻译方式的演变历史、翻译规范、汉译电影本事、片名的时代风格、字幕译者的群体性特征, 并探讨了欧美电影汉译活动对中国文化现代性的构建作用及中国电影外译与传播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作用, 以期为当今中外电影跨文化传播提供经验借鉴。 |
姜学龙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J955 |
99 |
0 |
荐购
|
| 659 |
|
中国网络电影产业发展与植入式广告策略研究 |
本书共八章, 第一章从植入广告的定义、产生背景入手, 重点分析了中国网络电影植入广告的兴起、发展与社会环境因素的关系, 阐述了中国的产品广告投放方式与途径随着中国电影业的文化改革和电影制作模式创新而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二章重点分析了网络电影植入广告的研究意义和方法, 先分别从理论意义、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剖析, 简单阐述了网络电影植入式广告的研究方法, 然后以案例分析法为例, 探讨研究方法在网络电影植入式广告中的实际运用, 揭示电影行业尤其是网络电影的变化和划分电影人的角色, 用于解决行业的商业进展和插入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三章分析了中国电影、网络电影植入式广告的研究现状; 第四章以中国电影产业和网络电影的发展脉络为前提, 分析了中国电影本土化广告植入的理论研究, 并结合中国电影产业独特的历史发展, 以植入式广告在电影媒体中的运用方式为主线, 通过实例分析, 审视了中国网络电影取得的成效、营销策略及存在的问题。第五章分析了广告植入与电影制作之间的融合策略及和谐案例、不和谐因素和协同性发展进程; 第六章以当前形势下网络电影面临的困境入手, 分析研究了中国网络电影植入式广告 |
孙旭峰著 |
企业管理出版社 |
J992 |
58 |
0 |
荐购
|
| 660 |
|
2023年北京市电影产业研究报告 |
本书是由北京电影学院集合业内专家学者、影视创作制作一线人员等, 在掌握翔实的年度统计数据的基础上, 经过扎实的市场调研和深入研究, 对北京电影产业年度的整体状况以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进行的归纳总结。本报告结合调研结果提出了战略性、建设性的建议, 并对2023年度北京电影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对于北京电影市场未来发展前景提供科学的预测。 |
北京电影家协会编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J992 |
49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