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40期1712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741 马远 宋帝命题册 本书采用蝴蝶装池, 共计十开, 每开左侧绘画, 右侧书法 (原装应为左书右画), 画幅尺寸均长28厘米、高27厘米, 绢本水墨。南宋宁宗时期, 国内稍安, 宁宗采纳权相韩侂胄建议为岳飞平反, 鼓舞主战派, 五月下诏北伐金朝, 史称“开禧北伐”。但很快因为准备不足失败, 签订“嘉定议和”。此役宁宗备受打击, 转而向山水之中追求, 本册即为他根据王安石、杨万里及徽宗赵佶等人诗句命题、画院待诏马远作画而成。据考, 画中的白衣文士即为宁宗本人, 而风景则是临安凤凰山皇宫周围的十处景点。作为王季迁先生收藏中最为着著的南宋册页, 《宋帝命题册》一直被认为代表了马远最成熟风格。 湖山编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J222.442 58 0 荐购
742 八大山人 个山人屋花卉册 本书为八大还俗后所作的花卉册, 画册中, 花卉是绝对的主角。从高洁的幽兰到明艳的荷花, 从盛放的牡丹到傲霜的秋菊, 每一种花卉在八大山人的笔下都被赋予了独特的灵魂。他以极简的笔墨勾勒出花卉的形态, 却又在寥寥数笔间, 将花卉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花朵或低垂, 或绽放, 皆带着一种孤高的气质, 仿佛在诉说着画家内心深处的情感。用笔苍辣, 墨的浓淡对比加大, 构图奇险。书法则是奇拗的黄庭坚体和狂放不羁的狂草。为八大传世画作中的佳作。 湖山编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J222.48 58 0 荐购
743 陈洪绶 杂画册 本书以工笔写之。山岩之结构, 花蝶之动态, 人物形象之奇特, 均已加入了画家个人之造型意念, 精彩绝伦。其中一图, 以变形夸张的手法表现古拙奇崛的特征, 描写佛教传说中的罗汉拄杖坐于大石上, 对面跪拜一人, 衣饰长摆, 异国情调, 突出了装饰性趣味, 图页上自题名为“無法可說”, 颇具禅机。另一幅《玉兰柱石图》, 图右侧一太湖石竖立, 玲珑剔透, 紧靠石下伸出一支玉兰花, 石另一侧后面也露出一支海棠花, 花上一只彩蝶。画家把握住不同的物象特征进行描绘, 湖石的稳重坚硬, 衬托出花朵的轻盈柔美, 浓重的色调托出了玉兰的洁白。画面层次清晰, 设色明丽温和, 在线条的表现形式上, 均用细劲的墨线勾勒, 刚柔相济, 巧拙互用, 于对比中求统一。 湖山编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J222.48 32 0 荐购
744 渐江 山水梅花册 本书集中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渐江以山水画闻名, 兼擅梅花, 作品以简洁、清逸著称。此册页融合了山水与梅花题材, 构图疏朗, 笔墨凝练, 意境深远。渐江的山水画多取法倪瓒, 风格冷峻, 线条刚劲, 山石多用干笔皴擦, 表现出孤寂清冷的氛围。梅花则笔法简练, 枝干苍劲, 花朵疏落, 富有文人画的雅致与高洁之气。渐江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也寄托了其遗民情怀与孤高傲世的精神追求。 湖山编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J222.48 42 0 荐购
745 陈洪绶 花卉册 本书以清新、典雅的美学风格, 为大众读者带来美的启发。陈洪绶《花卉册》(八开), 现藏四川博物院, 绢本, 设色, 画花卉草木、古器、彩蝶飞蛾、湖石等, 每页均钤白文篆书“章侯”或“洪绶之印”。其中一页, 款署“洪绶画于七章庵”, 钤“洪绶之印”, “洪绶”, “章侯”等印。画中花卉形态生动, 线条流畅有力, 既有写实的精细, 又富有文人画的意趣。陈洪绶在作品中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审美追求, 使画面不仅具有自然之美, 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湖山编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J222.48 52 0 荐购
746 石涛 黄山人物册 本书内容讲述石涛所画黄山各处风景, 虽无标题, 但从景物可知何处, 如莲花峰、蒲团松等。画风不拘一格, 灵活多变, 取景构图则贴近于生活原形, 为石涛传世山水画中的佳作。这本画册不仅是石涛艺术成就的卓越体现, 更是对黄山人文与自然景观的深情礼赞。对于艺术爱好者而言, 是品味独特绘画风格、领略自然与人物交融之美的艺术珍品; 对于研究者来说, 是探寻石涛创作理念、剖析古代绘画美学发展的珍贵资料,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 湖山编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J222.49 58 0 荐购
747 石涛 唐人诗意图册 本书以山水、树木为主, 意境清幽、淡雅。画技法独树一帜, 运笔洒脱奔放又不失细腻精准, 墨色浓淡干湿相互映衬, 皴擦点染随心所欲。他打破传统绘画程式束缚, 构图新奇大胆, 视角独特, 赋予每一幅画强烈的艺术张力与视觉冲击力, 将唐人诗歌中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为石涛传世山水画中的佳构。 湖山编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J222.49 32 0 荐购
748 金农 墨梅图册 本书以清新、典雅的美学风格, 为大众读者带来美的启发。金农《墨梅图册》, 现藏上海博物馆, 共22开。墨梅是金农十分擅长的题材, 其创作独辟蹊径, 打破传统画梅的固有模式, 以简洁的构图, 在有限的画面中营造出无限的意境, 留白之处更添几分空灵之感, 尽显梅花的高洁与孤寂。画作不仅是对自然物象的描绘, 更融入了他的人生感悟与精神追求, 蕴含着对高洁品格的坚守。《墨梅图册》全册画墨梅, 姿态各异, 是金农梅花图名品册页。 湖山编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J222.49 58 0 荐购
749 王翚 画山水册 本书是清代画家王翚的精品之作。王翚为“四王”之一, 以摹古见长, 尤擅山水画。此册页展现了其深厚的传统功力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构图严谨, 笔墨细腻, 既有宋元山水的古朴韵味, 又融入了个人的创新。王翚在画中运用干湿并济的皴法, 山石层次分明, 树木苍劲有力, 画面意境深远, 充满文人画的雅致与诗意。此册页不仅是王翚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 也是研究清代山水画发展的重要资料, 展现了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具有极高的艺术与历史价值。 湖山编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J222.49 42 0 荐购
750 恽寿平 花卉册 本书以鸢尾花、牵牛花、牡丹、月季、萱草、樱桃、桃花、绣球花等花卉为主, 他摒弃墨线勾勒, 直接以色彩点染, 通过巧妙调配色彩浓淡、冷暖与层次, 让花卉的形态、质感和光影完美呈现, 尽显自然之美, 笔法秀逸, 格调清雅。 湖山编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J222.49 32 0 荐购
751 石涛 墨醉杂画册 本书为画家55岁时为友人所作, 共12开, 各纵51.4厘米, 横35.4厘米。石涛此册花鸟山水, 除两开山水外, 都是各种农家花卉果蔬小品, 包括芙蓉河石、黄瓜豇豆、水仙竹枝、杏果柿子、莲藕扁豆等, 作画构图新奇, 笔法松柔秀拙, 笔情恣肆, 淋漓洒脱, 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生动气息! 为石涛传世画中的佳作。 湖山编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J222.49 48 0 荐购
752 苏武 本书内容讲述苏武在流放北海牧羊的十九年中, 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甚至差一点冻饿而死, 但他仍时刻保持汉朝使臣的坚贞节操。汉武帝死后, 昭帝继位, 匈奴和汉朝和好, 苏武等人才回到久别的国都长安。 绘画任率英 连环画出版社 J228.4 38 0 荐购
753 岳云 本书内容讲述正史中的岳云, 是一个被严格史笔勾勒出的少年战神。《宋史》记载, 他十二岁从军, 手持八十斤铁锤冲锋陷阵, 在随州、邓州等战役中屡立首功, 军中称其“赢官人”(常胜不败之意)。然而, 其父岳飞因避嫌屡次压下他的战功, 甚至拒绝朝廷封赏。颍昌之战中, 岳云身披百余创, 甲胄尽赤, 仍率军冲杀数十次。而这位战场上英勇无敌的少年将军, 最终却以“莫须有”的罪名收场, 年仅二十三岁便与父同殉, 成为封建皇权下忠臣悲剧的缩影。 绘画任率英 连环画出版社 J228.4 38 0 荐购
754 “三言两拍”绘画本 本书包括冯梦龙编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以及凌濛初创作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以一回一个世俗小故事成为了中国古典短篇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本套连环画汇集了“三言两拍”中若干个耳熟能详、流传较广的故事, 包括《白蛇传》《秋翁遇仙记》《玉堂春》《卖油郎》《芙蓉屏》《二桃杀三士》《木绵庵》《弄假成真》《浪子回头》等。其脚本凝练, 故事情节完整, 画风细腻细致, 人物生动有趣, 绘画风格各有特色。 赵宏本等绘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J228.4 88 0 荐购
755 格拉斯哥博物馆藏文艺复兴珍宝展精选集 本书为“格本精选集为“格拉斯哥博物馆藏文艺复兴珍宝展”配套图书, 共包含12张画卡, 精选欧洲文艺复兴至19世纪末的西方艺术佳作, 涵盖贝利尼、提香、丁托列托、萨索费拉托、瓜尔迪等多位艺术大师的经典之作。每张画卡正面高清呈现画作原貌, 背面配以精要解读, 兼顾艺术史背景、画面细节与象征寓意。此套画卡图文兼备, 兼具鉴赏性与知识性, 既可作为艺术爱好者宝贵的学习资料, 也是馈赠亲友的文化佳礼。一翻一阅间, 西方艺术数百年的辉煌历史, 悄然在指尖流转。 孙敏主编 文物出版社 J231 79 0 荐购
756 帛书集字扇面幅式及欣赏 本书收集了一字至十四字的扇面集字作品, 内容多为我国传统文化经典中的格言警句。每一篇的结构由书法集字、释文与赏析两部分组成, 整体而言, 既有书法的直观欣赏, 又有深入浅出的美学探析, 对于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 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王平生, 郭婵著 民族出版社 J292 48 0 荐购
757 书法导学 本书中精选了极具代表性三百多幅历代书法图片, 从而更直观了解中国书法及其演变发展。四是以自身学习书法的感悟, 引导读者循序渐进, 不同阶段, 予以不同的训练措施, 以达最佳效果。 阮宪镇, 阮弦编著 厦门大学出版社 J292.1 65 0 荐购
758 爱字:周汝昌书学笔记 本书集结了大量周汝昌先生探究中国书法之道的文章, 既有对中国书法名家的众多妙论, 也有对书法史上名帖的妙语点评, 情深恳切, 见解独到, 表现出作者对二王特别是王羲之书法的衷心推崇。 周汝昌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J292.1 118 0 荐购
759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本书为元代牟巘撰文、大德七年 (1303年) 赵孟頫书。纸本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文字内容记载了玄妙观殿宇重新修缮一事。《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是赵孟頫楷书代表作之一, 充分显示了其晚年成熟书风。赵孟頫的用笔, 一方面恪守中锋、顺势的原则, 一方面又杂糅行书的笔法, 从而形成了或藏锋痕迹含蓄, 或露锋意味明朗的风格。既不同于魏晋、南北朝书法的工整、严谨, 也不同于唐楷的法度森严与精雕细琢。 (元) 赵孟頫书 苏州大学出版社 J292.25 80 0 荐购
760 名家谈艺:李刚田谈篆刻 本书以大量的篆刻作品以及自身的创作实践等图文并茂的叙述形式来谈篆刻, 共分为印论、印说两大部分, 上半部分主要包含五篇文章, 主要谈到篆刻的创作观念、技法、手段以及陶瓷印等对创作的理论探讨与学术研究; 下半部分主要是作者的心得体会, 通过篆刻创作实践来谈有关于篆刻的点点滴滴等。图片选取了古今经典的篆刻作品和自己创作的作品, 以便加深读者的理解。本书以简略的文字, 陈述中国古代印章的源起、历代印章制度及艺术形式的变化, 宋、元以后文人介入篆刻艺术后的风格流派及代表性篆刻家。撰文以发展史为主线, 兼及篆刻艺术的赏析及篆刻技法的沿革变化。 李刚田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J292.4 40 0 荐购
页码:38/67页  每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