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 |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28卷 第1期 |
本书是一部深度剖析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 以其独特的跨文化视角, 旨在探索东西方美学和美学史的交汇点。本书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 来源集刊, 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平台。每一本的主题栏目都灵活应对当年学术界的热点和动态, 吸引了众多学者的投稿, 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讨论。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当代美学基本问题、审美人类学等研究领域。通过这些主题, 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美学的理解, 以及马克思主义对美学领域的深刻影响。本书的适用读者群广泛, 包括马克思主义、美学、哲学、人类学等领域的研究者和学者。通过对这些重要议题的深入讨论, 读者将获得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全面理解, 并在跨学科的研究中找到启发。这本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 更是连接不同学科领域的桥梁, 促进了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美学方向的交流与合作。对美学、文化研究和社会思想感兴趣的读者来说, 本书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
主编王杰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B83 |
168 |
0 |
荐购
|
| 62 |
|
美学四讲 |
本书作者从“自然的人化”的观念出发, 立足于“人类学本体论”(主体性实践哲学), 建立了独特的宏观理论体系。全书不但观察了现时流行的中外各美学流派, 而且从哲学高度, 以主体的实践和积淀统一思考社会与自然, 探讨了美与人的本体存在、美感与心理情感的“数学方程式”等问题。 |
李泽厚著 |
岳麓书社 |
B83 |
65 |
0 |
荐购
|
| 63 |
|
中国美学:第17辑 |
本书设有两个师生组合专题, 一个是由李修建研究员主持的“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研究”, 另一个是由李雪涛教授主持的“美学与艺术史跨文化互动研究”。“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研究”包括四篇文章, 分别对“雅俗”“空灵”“纤秾”和“艳”这四个中国传统美学范畴的内涵及其演变作了深入开掘和阐述。李修建从宏观文化史视角出发, 对雅俗观在宫廷、文人与民间三种文化空间中的历史演进和审美互动进行论析; 庄振富以张岱空灵观作为个案, 揭示其受道禅之“虚”“空”观与儒家尚“实”观的双重影响, 并形成“坚实”与“生气”互补的美学特质; 谭雪对“纤秾”范畴意义的演变作了分析梳理, 论证了该范畴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动态关系; 孙继黄剖析了“艳”范畴的审美流变, 以及这一范畴在感性审美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徘徊。这组文章对于深化传统美学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李雪涛教授主持的专题“美学与艺术史跨文化互动研究”包括三篇论文。 |
邹华主编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B83-53 |
128 |
0 |
荐购
|
| 64 |
|
中国美学会议研究:1978-2018 |
本书考查了1978年到2018年40年间的中国美学会议, 以此为中心, 兼及美学会议勾连出的美学学会、美育建设、马克思主义美学、美学学科建设、美学家、审美文化和中国美学的世界化等关系问题, 对相关历史时期的美学史、和美学制度等问题进行研究很阐释。本书认为, 新时期美学以全国第一次美学会议发端并发展, 在40年的发展过程中, 美学会议在新时期美学建设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烛照出的是新时期以来美学史的发展和美学制度的形成过程, 通过对新时期美学会议的考察, 可以挖掘出新时期美学史和美学制度的走向。对于新时期以来的美学会议进行整理, 并在此基础上透视出新时期美学史的流变和美学制度的形成和作用,是本著的核心所在。 |
符晓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B83-53 |
119 |
0 |
荐购
|
| 65 |
|
多元视野中的美学问题:“美学与美育研究”专栏集萃 |
本书所汇编的该专栏2021-2023年发表的36篇高质量学术论文, 均系首次发表在《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美学与美育研究”专栏, 论文作者均为活跃在当今中国美学界的知名学者及部分中青年学者。本书一方面集中呈现了《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近三年在美学与美育研究领域的成果发表与推广情况, 另一方面具体反映了近年来我国美学学者在中国美学、西方美学思想和美育理论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对我国美学研究者有着较多的参考借鉴价值。全书约50万字。其中上编为中国美学、艺术理论与美育研究部分, 下编为美学、艺术理论问题与西方美学思想研究部分。 |
王德胜主编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B83-53 |
96 |
0 |
荐购
|
| 66 |
|
活着意味着什么:精神分析的深度探索 |
本书共九章, 涵盖临床实践中的本体论、存在的悖论、无意识的重新构想、分析中的关系回馈、身体的鲜活体验、语言象征的转化等多方面内容, 最后以给年轻写作者的信作结, 表达书写过程也是创造生命的理念。 |
(美) 托马斯·H. 奥格登著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B841 |
69 |
0 |
荐购
|
| 67 |
|
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技术 |
本书通过图画的形式帮助读者正确认识EMDR, 目前关于EMDR的书籍尚少, 且以图画形式进行科普的书籍更是罕见。 |
刘伟志, 严雯婕, 尚志蕾主编 |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B842.2-64 |
28 |
0 |
荐购
|
| 68 |
|
情绪管理:第4版 |
本书从情绪管理的基础理论出发, 阐释自我情绪管理、生活中的情绪管理、工作中的情绪管理以及压力管理的方法和策略等内容, 同时站在实际操作的角度, 大量运用情绪管理中的实际案例, 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和实操样表, 立足于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去做, 帮助读者真正建立系统有效的情绪管理体系。 |
李中斌主编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B842.6 |
55 |
0 |
荐购
|
| 69 |
|
从今天起, 好好爱自己 |
本书中, 作者基于自己30年的心理咨询经验, 介绍了100个治愈心灵的小技巧, 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压力心理学”等疗愈方法, 以及100余幅超暖心手绘图片, 指引你发掘通往自己内心深处的道路, 找出自己内在痛苦的根源, 让你全盘接纳真实的自己。无论现在的你身处多么糟糕的困境, 本书都将助你找到潜藏在内心中的力量, 让你重拾起勇敢面对生活的信心。 |
(日) 伊藤绘美著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B842.6 |
48 |
0 |
荐购
|
| 70 |
|
1分钟读懂儿童心理学 |
本书通过丰富的案例与科学的理论相结合, 引领读者走进儿童丰富多彩的心理世界, 揭示了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作者阐述了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交及行为等方面的心理特点, 强调了教育者需具备的心理素养与同理心。 |
雷庭芳著 |
台海出版社 |
B844.1 |
59.8 |
0 |
荐购
|
| 71 |
|
基于人格养成的主题阅读 |
本书基于阅读对于大学生人格养成的重要作用, 围绕“善良、真诚、爱、美、自信、勇敢、独立、责任、正义、坚韧”10个核心人格主题词, 分为十个模块, 每模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内涵解析: 每个主题词均提供中西方的理论定义和经典阐述; 第二部分为经典导读: 精选匹配的经典书籍和篇章, 介绍核心内容和精彩段落 (语言); 第三部分为实践延伸: 以具体的“五步多轮法”指导、组织开展主题阅读, 促进知行合一, 帮助大学生在阅读中深化认知、塑造健全人格。对于“立德树人”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探索与推进, 以及培养“德技并修”的有用人才具有创新意义和实践价值。 |
谢圣国编著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B844.2 |
49.8 |
0 |
荐购
|
| 72 |
|
皮质醇觉醒反应理论与研究 |
本书介绍了皮质醇觉醒反应相关理论, 并通过系列研究探讨了皮质醇觉醒反应与认知、情绪之间的关系及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本书共分十一章, 包括皮质醇觉醒反应: 一个可靠的HPA轴指标、皮质醇觉醒反应采集的方法问题、皮质醇觉醒反应对静息态EEG的预测、皮质醇觉醒反应对期待的预测、皮质醇觉醒反应对反应抑制的预测、质醇觉醒反应与当日错误监控功能: 倒U型关系、皮质醇觉醒反应和负性情绪图片诱发的晚期正电位、大学生知觉控制感与皮质醇觉醒反应的关系、大学生日周期类型与皮质醇觉醒反应的关系、皮质醇觉醒反应: 预测日常压力反应、皮质醇觉醒反应无响应者特征分析。 |
施霞著 |
天津教育出版社 |
B845.3 |
46 |
0 |
荐购
|
| 73 |
|
环境行为与公共小品 |
本书主要为环境、行为与公共小品的设计研究及设计例证, 侧重点从传统的小品功能分类与介绍, 转化为“反向认知与多维认知”。加大了环境心理学与行为轨迹的剖面认知, 可以帮助学习者多维度梳理环境与小品围绕“使用者”产生的设计构成要素的分析。本教材共分为两篇, 第一篇为理论部分, 第二篇为应用部分, 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组合。理论体系包括由共生、交流、多元、创意理论部分展开对公共小品设计环境要素、基本构成、需求分类等内容的思维学习与创作分析。 |
韩荣, 徐英编著 |
辽宁美术出版社 |
B845.6 |
168 |
0 |
荐购
|
| 74 |
|
东方语境下的心理治疗 |
本书介绍了西方心理学体系没有覆盖的、专属华人的心理理论, 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在治疗室中究竟为什么会产生一些特定现象, 学会在面对来访者时更好地解释、面质、共情。书中讨论的话题既包括心理治疗中的普遍性议题 (如咨询师的自我成长, 来访者的七情六欲、自我觉察能力、移情等), 又包括东方特色的话题 (如面子、关系、家天下观念), 也包括如何与某种特质比较强的来访者 (如专家型来访者、因病获益、假客气) 一起工作, 还包括如何在咨询与治疗工作中谈论敏感话题 (如生死、性)。这些话题直击咨询工作的痛点, 能够为读者提供实际的帮助。 |
张沛超著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B849.1 |
68 |
0 |
荐购
|
| 75 |
|
数字人文导论 |
本书从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科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等多学科、跨学科视角出发, 综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研究方法, 对大数据环境下数字人文的理论、数据、方法、实践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作者翻阅了大量文献, 发现目前鲜有系统介绍数字人文理论、方法与实践的著作和教材, 本书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撰写的。本书由数字人文基本概念、数字人实践文研究进展、数字人文数据来源、数字人文数据组织、面向数字人文的文本挖掘、面向数字人文的GIS与可视化、面向数字人文的社交网络、数字人文实践、总结与展望等章节组成。这些内容涵盖了数字人文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等诸多方面。 |
刘忠宝, 赵文娟著 |
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
C39 |
58 |
0 |
荐购
|
| 76 |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哲学卷:影印本 |
本书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能反映时代转型与学风播迁的优秀文章加以汇集, 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三部分, 以体现《中山大学学报》创刊七十年来对哲学理论发展的参与和对相关学科建设的贡献。 |
彭玉平, 李青果主编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C53 |
128 |
0 |
荐购
|
| 77 |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史学卷:影印本 |
本书集结该刊70年以来刊载的史学研究领域重要学术论文46篇, 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海外学者之历史研究”共三辑。 |
彭玉平, 李青果主编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C53 |
158 |
0 |
荐购
|
| 78 |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卷:影印本 |
本书所选论文不仅见证了70年来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脉络, 也凭借前沿的研究成果、多元的研究视角, 为后续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丰富的实践经验, 极具学术价值。 |
彭玉平, 李青果主编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C53 |
158 |
0 |
荐购
|
| 79 |
|
姚依林文集 |
本书收入了姚依林同志在1979年8月24日至1992年8月12日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 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文章、信件等102篇, 多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书稿对于广大干部群众系统学习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 进一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具有重要意义。 |
姚依林著 |
人民出版社 |
C53 |
70 |
0 |
荐购
|
| 80 |
|
王兴国文选 |
本书分为现实问题理论研究、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研究、船山学研究、湖湘文化研究四编, 收录了《领导者与战略眼光》《对外开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谈谈传统与改革》等文章。 |
王兴国著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C53 |
10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