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 |
|
中国关键词:文物与文化遗产篇 |
本书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期关于文明文化的重要论述, 从核心话语出发, 选取故宫文化中具代表性的文物、理念阐释, 以精巧的关键词展现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集中故宫建筑艺术、文物藏品的精品, 将古书画、古器物、宫廷文物、书籍档案等领域的珍贵馆藏, 展现中华文化和工艺美术的伟大成就、文明互鉴的重要成果, 本书还特意为词条配以手绘插图, 精细展现文物的精巧与文明的大美, 是中外读者理解故宫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钥匙”。 |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 故宫博物院,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著 |
朝华出版社 |
D616 |
98 |
0 |
荐购
|
| 162 |
|
中国关键词:文物与文化遗产篇 |
本书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期关于文明文化的重要论述, 从核心话语出发, 选取故宫文化中具代表性的文物、理念阐释, 以精巧的关键词展现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集中故宫建筑艺术、文物藏品的精品, 将古书画、古器物、宫廷文物、书籍档案等领域的珍贵馆藏, 展现中华文化和工艺美术的伟大成就、文明互鉴的重要成果, 本书还特意为词条配以手绘插图, 精细展现文物的精巧与文明的大美, 是中外读者理解故宫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钥匙”。 |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 故宫博物院,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著 |
朝华出版社 |
D616 |
108 |
0 |
荐购
|
| 163 |
|
国际激烈角斗中的中国:对话15位美欧俄知名专家 |
本书收录了《对话保罗·法拉赫: 欧美低估中国的全球贡献》《对话白轲: 美国人比过去更关心中国》《对话顾爱乐: 中国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对话马吉特·莫尔娜: 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点在哪里?》《对话图格鲁·凯斯金: 西方对中国的偏见来自无知》等内容。 |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 (重阳金融研究院) 编 |
新华出版社 |
D616 |
56 |
0 |
荐购
|
| 164 |
|
中国关键词:文物与文化遗产篇 |
本书通过精选80个关键词, 向世界全景展现波澜壮阔的敦煌历史文化, 在深度解读敦煌文化深厚底蕴的同时, 着重突出其在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中的重要地位, 及其在国际文化传播层面的重要影响。本书是一本集知识性及实用性于一体的敦煌文化导览, 词条解析深入浅出、明白易懂, 配图精美震撼, 内容涵盖历史、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 以敦煌文化为引导, 向全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是中外读者了解敦煌文化的有效“钥匙”, 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积极助力。 |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 敦煌研究院,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 中国翻译研究院著 |
朝华出版社 |
D616 |
108 |
0 |
荐购
|
| 165 |
|
中国关键词:文物与文化遗产篇 |
本书紧密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期关于文明文化的重要论述, 从核心话语出发, 以敦煌为主题, 从文化交汇枢纽、历史人物、敦煌文物、敦煌石窟、守望敦煌、互鉴共进等方面, 深度解读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时代价值。本书通过精选80个关键词, 向世界全景展现波澜壮阔的敦煌历史文化, 在深度解读敦煌文化深厚底蕴的同时, 着重突出其在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中的重要地位, 及其在国际文化传播层面的重要影响。 |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 敦煌研究院,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等著 |
朝华出版社 |
D616 |
118 |
0 |
荐购
|
| 166 |
|
在降本与增效之间:跨域政务合作的组织行为逻辑 |
本书是系统性研究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样态和机制的实证研究, 推动跨域通办的目标在于解决政务服务异地“办事难”、服务流动人口等问题。本研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维度, 构建跨域政务合作的组织行为解释框架, 通过构建城市样本和非定向“城市对”数据库, 利用量化和质性分析, 识别城市在不同合作层面的动力和阻力, 创新性地从合作行为的三个层面--合作广度、合作联结和合作程度入手,全景式地展现政务服务跨域合作的组织行为样态和逻辑, 并提供有益的启示。 |
王雪纯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D625 |
69 |
0 |
荐购
|
| 167 |
|
中国规范性力量研究 |
本书是一部学术研究专著, 旨在为理解当代社会规范形态的多样性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为认识复杂社会系统中的规范演进规律提供参考。本书系统考察了中国规范性力量这一特殊规范形态及其影响机制。中国规范性力量是在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日益形成的, 通过非强制性的价值引导和行为示范产生影响, 并引领、规范国际社会活动。本书主要论述中国规范性力量的生成机制和生成条件、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传播机制和效果评估、运用实例及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走向。 |
李梁编著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D63 |
68 |
0 |
荐购
|
| 168 |
|
仁爱赋能基层治理 |
本书以“仁爱赋能基层治理”为主题, 分为爱的春天 (萌生)、爱的夏天 (滋长)、爱的秋天 (收获)、爱的冬天 (储藏) 四个篇章, 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 展现基层工作者十年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周期、全时段、全方位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化解家庭婚姻矛盾、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等场景, 唤醒更多民众的仁爱心, 缓解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矛盾冲突, 有效提升家庭和社会的黏合度与信任度, 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能量, 解读“爱知道”的答案, 破译人生的智慧密码。 |
王文彬著 |
企业管理出版社 |
D63 |
78 |
0 |
荐购
|
| 169 |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 |
本书包括《意见》全文、司局领导解读、学习辅导问答、基层典型实践案例4部分, 主要内容如下: (一)《意见》全文。包括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情况新闻通稿和《意见》全文。(二) 司局领导解读部分。包括应急管理部人事司、指挥中心、救援协调局、监测防火司、安全协调司、救灾司、科信司, 国家消防救援局消防监督司负责同志解读文章。(三) 学习辅导问答部分。根据《意见》原文, 结合地方学习贯彻《意见》过程中存在的疑点难点, 围绕“为什么”“如何理解”“怎样做”设置91个问题作答。(四) 基层典型实践案例部分。 |
本书编写组编 |
应急管理出版社 |
D63 |
39 |
0 |
荐购
|
| 170 |
|
行政伦理视角下行政作风的演变及路径探索 |
本书深入探讨了行政作风建设这个主题, 结合我国行政作风建设阶段性发展的具体情境, 从全新的视角为读者揭示了行政作风建设的具体伦理途径。书稿在全新界定行政作风内涵的基础上, 通过政治学、行政学及伦理学等跨学科研究, 以理论推导和历史分析两条线路对其研究, 从政治学角度分析出社会治理格局中行政作风建设的理论依据, 从行政学角度梳理行政作风历史变迁, 结合我国行政作风建设具体实践, 提出优化行政作风建设的伦理途径。 |
邹姗珊著 |
江苏大学出版社 |
D63 |
60 |
0 |
荐购
|
| 171 |
|
基层治理的数智转型 |
本书聚焦数智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创新性应用, 运用案例分析方法, 分四编探讨了基层治理从传统的属地治理到最新的数智治理的发展。具体而言, 本书从基层治理典型的“枫桥经验”开篇, 分析从传统“枫桥经验”到象山村民说事的转变, 介绍了数智治理工具在各地实践中分散的适配性应用, 概括了数智治理综合服务平台的基层治理实践经验, 最后聚焦省级层面的系统部署和数智转型实践。之所以叫“数智转型”而不是“数智化转型”, 原因在于这一过程有很多变数。 |
邱泽奇等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D63 |
168 |
0 |
荐购
|
| 172 |
|
公共价值视域下的数字政府建设策略 |
本书首先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回顾国内广东、浙江、湖北、山东、贵州、广西6个省份和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韩国5个国家的地方政府在数字政府建设上采取的方法与举措, 总结发现关于数字政府建设及公共价值创造的经验。本书中按照“一中心两基础五原则”的思路, 使用数字政府公共价值模型 (DG-PV) 为理论框架, 以建设型、参与型、成长型的公共价值实现为基础, 构建了数字政府公共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测算过程中, 借鉴已有研究将主客观赋权法进行结合, 即选用层次分析法 (AHP) 和熵权法得出权重的均值作为综合权重, 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
王鹏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D63-39 |
89 |
0 |
荐购
|
| 173 |
|
效果评估与能力再造:数智技术赋能政务新媒体传播力研究 |
本书以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务新媒体为研究对象, 以政务新媒体的传播力提升为研究问题, 以新技术的应用为研究视角, 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对政务新媒体传播力进行了重新概念化, 梳理政务新媒体的演进脉络, 分析影响传播力的主客观因素, 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技术等数智技术, 在内容生产方面的赋能模式, 从时效、内容、回应、介入和服务五个维度构建评估体系, 对传播实验案例分析验证, 从政府机构与用户需求双重动机出发, 提出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务新媒体传播力提升的可行性路径和思考。 |
董玉芝著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D63-39 |
79 |
0 |
荐购
|
| 174 |
|
公务员考试辅导用书:国考版 |
本书分为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和申论四篇, 结合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及近几年国考、省考真题, 梳理了片段阅读、语句表达、逻辑填空、图形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逻辑判断、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单一题、综合题、公文题、文章写作题的题型特征、考查要点及答题技巧, 便于考生理清答题思路, 掌握答题技巧。此外, 本书还特别设计了部分空白区域, 方便考生做课程笔记, 总结听课心得, 提高学习效率。 |
粉笔公考编著 |
知识出版社 |
D630.3 |
88 |
0 |
荐购
|
| 175 |
|
事业单位职能转型与人力资源适配策略 |
本书结合理论与实践, 深入分析了事业单位职能转型的背景、驱动力及其面临的挑战, 重点关注人力资源在职能转型中的核心作用。首先梳理了事业单位职能转型的理论框架和发展路径, 探讨了政策导向、组织结构调整、业务流程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对职能转型的推动作用。其次, 详细分析了人力资源在这一过程中如何通过选才、培养、激励和绩效管理等策略, 支持职能转型的顺利实施。同时, 也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可能出现的挑战, 如人才流动、薪酬激励、绩效评估等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方案。 |
潘红, 宋瑞卿, 李玲主编 |
哈尔滨出版社 |
D630.3 |
58 |
0 |
荐购
|
| 176 |
|
应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
本书包括10章内容: 第一章应急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包括应急管理概述、人力资源概述、应急人力资源概述), 第二章应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应急人力资源管理历史与现状, 第四章应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模型, 第五章应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招聘与测评, 第六章应急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 第七章应急绩效管理, 第八章应急薪酬管理, 第九章应急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第十章应急人力资源职业生涯管理。 |
南锐, 欧阳帆主编 |
应急管理出版社 |
D630.8 |
68 |
0 |
荐购
|
| 177 |
|
公共危机管理教学案例 |
本书包括8章内容: 第一章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 主要使用6个案例介绍了有关公共危机管理基础理论的5个知识点; 第二章风险管理, 主要使用3个案例介绍了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风险管理; 第三章应急准备与预测预警, 使用2个案例分别介绍应急准备和预测预警的知识点; 第四章应急响应与危机决策, 使用2个案例分别介绍了应急响应和危机预警的知识点; 第五章公共危机的恢复管理, 使用2个案例分别介绍恢复的资金管理与内容管理; 第六章危机参与和救灾捐赠, 使用4个案例分别介绍企业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救灾捐赠丑闻以及公募基金会与救灾捐赠; 第七章公共危机的协调管理, 使用3个案例介绍纵向危机协调的困境、横向危机协调的困境以及国际间危机协调等3个知识点; 第八章公共危机的沟通管理, 使用2个案例介绍危机新闻发布会的准备和危机中网络谣言的治理。 |
谢起慧主编 |
应急管理出版社 |
D630.8 |
38 |
0 |
荐购
|
| 178 |
|
清廉湖南建设 |
本书以湖南省委2020年确定并实施“清廉湖南建设”战略为背景, 紧扣《中共湖南省委关于推进清廉湖南建设的意见》(2021年7月28日), 主要回答了两个问题: 为什么要建设清廉湖南? 怎样建设清廉湖南? 全书共分八章, 第一章点明了清廉湖南建设战略出台的重大意义; 第二章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反腐倡廉实践进行了回顾; 第三章主要说明清廉湖南建设的总体要求; 第四章至第八章从政治引领、公权力监督、从严治吏等方面为清廉湖南建设出谋划策, 并就广大群众最为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提出了“清廉单元建设”方案, 还介绍了很多地方正在实施和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先进经验, 为打造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湖南样本”提出了既有针对性又有创新性的湖南方案。 |
邓联荣, 王元主编 |
湖南大学出版社 |
D630.9 |
47 |
0 |
荐购
|
| 179 |
|
基于广西地方实践的清廉乡村建设研究 |
本书以“清廉乡村”的清廉地方建设工作单元为研究视角, 从学理的维度出发进行探讨。首先, 对清廉乡村建设的概念、时代背景、政策支持、价值意义进行分析。其次,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思想、西方文化中的相关思想等四个方面挖掘清廉乡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并对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清廉乡村建设历程进行梳理。最后, 重点以广西清廉乡村建设为范本进行实践分析, 通过对不同维度、不同板块的代表性案例的梳理, 归纳其实践过程中的特点以及实践经验, 并结合现实的困境, 尝试提出进一步推进清廉乡村建设工作需要重点突破的内容, 探索促进乡村发展的新路径。 |
龙培林著 |
湘潭大学出版社 |
D630.9 |
69 |
0 |
荐购
|
| 180 |
|
行有所止: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
本书从“廉洁文化, 清明政治”“思想铸魂, 定力十足”“文化润人, 淬炼品格”“廉洁自律, 家风流传”“化风成俗, 教育先行”“崇廉拒腐, 引领风尚”六个维度对廉洁文化的思想内涵、表现形式、建设路径、社会影响等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论述, 阐明廉洁文化对党员干部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和道德上的纯洁性的重要作用, 倡导在全社会形成讲诚信、重法治的社会文化环境, 弘扬新风正气、维护公平正义, 进而不断促进廉洁社会建设。 |
洪向华主编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D630.9 |
5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