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31期1874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841 传播视阈下中国文化外宣翻译研究 本书围绕传播视阈下的中国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展开论述, 首先分析中国文化与跨文化传播的关系以及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外宣翻译的基础知识, 进而重点论述中国民俗文化、社交文化、经典文学艺术文化及旅游、公示语、广告、新闻等实用文本的外宣翻译理论与实践。 刘小玲著 中国书籍出版社 K203 92 0 荐购
842 文化常识 本书中精选汤用彤、冯友兰、陈寅恪、余冠英、唐兰、刘文典等名家讲述中国儒释道、诸子百家等流派的主要思想, 以及中国文化精神、古代文化常识、近代中国文化转型和现代中国文化建设等内容, 可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西南联大博物馆编 东方出版社 K203 59.8 0 荐购
84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本书内容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发展现状、重大意义、创新发展策略以及传承路径。书中结合新时代背景, 提出通过数字技术、新媒体等手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以实现文化的可持续传承和国际传播。 张琼玉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K203 99.9 0 荐购
84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维探索 本书旨在通过跨越历史长河、融合多学科智慧的多维度视角, 深刻挖掘并细致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核心精髓。它不仅是一次对古代智慧与现代文明交汇点的深度探索, 更是一场关于文化如何在快速变迁的当代社会中保持活力、彰显价值并引领未来的深刻对话。书中通过五章精心策划的内容, 引领读者踏上一段既理论深邃又实践丰富的文化之旅。全书通过这样全方位、多角度的阐述, 不仅生动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勃勃生机与深远影响, 更为我们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思路。 姜云霞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K203 99.9 0 荐购
845 通三统:第2版 本书体现了作者2000年代的主要关切, 即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明自主性问题, 认为唯有自觉地立足于中国历史文明的连续统中, 方有可能在全球化时代挺拔中国文明的主体性。为此, 本书上篇提出了“新时代的通三统”问题, 强调儒家传统、革命传统和改革传统, 是同一个中国历史文明连续统; 中篇则提出, 全球化加速带来的所谓“空间化”和“当代性”导致文明空洞化和庸俗化的危险, 对此必须自觉地拉长时间和历史的长度来强化文明的厚度和深度; 下篇论述了以经典阅读为中心的通识教育主张, 认为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成中国人的文化自觉即中国文明主体性意识。 甘阳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K203 68 0 荐购
846 胜天半子:掌局者赢 本书共分为三篇九章。开篇为“原则·筑梦想之基石”, 下有“修身立行, 声名远播”“养心秉性, 智达慧心”“容恕公正, 仁以得心”三章; 中篇为“取舍·启财富之大门”, 下有“知人善用, 以人夺势”“明辨大局, 安身立命”“细枝末节, 反败为胜”三章; 终篇为“策略·登巅峰之路径”, 下有“打破思维, 跃飞龙门”“借势发力, 通行天下”“谋定而行, 制敌制胜”三章。 军平编著 孔学堂书局 K205 48 0 荐购
847 石屋馀渖 本书内容多为清末以来掌故逸闻, 事多亲历, 颇可增广见闻, 间或衡文论艺, 时出己见, 亦耐人咀味, 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本次整理本以建文书店本为底本, 列入《民国史料笔记丛刊》。马叙伦( 1885-1970) , 字彝初, 后改为夷初, 号石翁, 别号寒香, 晚号石屋老人, 浙江杭县 (今杭州) 人。马叙伦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和语言文字学家, 精研于训诂、经史、韵文, 兼治新学, 一生著述颇丰。 马叙伦著 中华书局 K206.6 58 0 荐购
848 贞石证北朝史 本书体例仿钱大昕《廿二史考异》, 分卷列引正史文献, 并作细致考辨。考证内容涵盖人名、地名、官爵、谥号、生卒年等信息, 兼及史源辨证。此书对北朝历史研究及“二十四史”修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利用已刊布的北朝至隋代墓志、造像记及碑刻等资料, 校证《魏书》《北齐书》《周书》《北史》《隋书》等正史文献的文字讹脱和史实错误。全书体例仿钱大昕《廿二史考异》, 分卷列引正史文献, 并作细致考辨。考证内容涵盖人名、地名、官爵、谥号、生卒年等信息, 兼及史源辨证。此书对北朝历史研究及“二十四史”修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范兆飞, 仇鹿鸣著 中华书局 K239.2 88 0 荐购
849 北魏史:迁都洛阳之前与后 本书讲述了北魏一朝的历史。分类建议: 中国历史。本书打破历史线性叙事传统, 先由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标志性事件洛阳迁都讲起, 再回溯北魏前期从建国到同一华北的过程, 继而转向论述改革的实质与结果, 探讨北魏盛极而衰的原因。作者充分吸收学界前沿成果, 广泛采用碑刻材料, 聚焦北魏一朝制度与统治阶层的变化, 并对其特色--女性参政给予充分观照。此外, 本书还对北魏如何上承秦汉遗绪、下启隋唐新制进行了系统性考察, 阐明它的独特历史地位。 (日) 窪添庆文著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K239.210.7 69 0 荐购
850 影响清帝国命运的十张面孔 本书以“西山十戾”的神话为引子, 以真实的史料为基础, 讲述了改变清王朝命运的十个重要人物的生前身后故事, 既有对于历史走向的描述, 也有对于个人在历史进程中选择的记录。在对清史故事进行记述的同时, 也对古代官场与职场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孔令堃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K249 78 0 荐购
85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案例及解析 本书是同济大学面向在校大学生进行“四史”教育的思政课程教案, 也是一种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通识性读本。作者梳理了中国进入近现代以来 (即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 重大历史事件, 比如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事件, 解析了“不同社会力量”试图挽救民族和国家的种种努力和失败的原因, 然后又讲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并领导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 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推动改革开放, 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 李雅茹, 张超编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K25 98 0 荐购
852 百色起义:口述与回忆 本书稿选取百色起义纪念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两次对百色起义的老战士进行口述史采访的文字材料当中的精华, 将其结集出版。本书稿的内容主要包括参加过百色起义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亲历者对于百色起义、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和红七军、红八军的回忆, 对于研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百色起义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同时本书稿对于讲好红色故事、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基因, 激励人民搞好老区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百色起义纪念馆, 四川师范大学革命文献研究院编 人民出版社 K263.06 98 0 荐购
853 走进吴起镇 本书内容: 1935年10月18日, 中共中央及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保安县铁边城附近张湾子村, 19日到达吴起镇。至此, 红军历时整整一年的长征, 终于找到了落脚点, 结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吴起镇, 中共中央分别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常委会议, 作出了“向南发展, 打破‘围剿’, 扩大苏区”的决定。中共中央及中央红军从10月18日进入吴起县境到10月30日离开吴起镇共13天时间, 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活动和修整任务。吴起镇曾一度成为陕甘宁根据地的工业中心和重要的大后方。本书稿主要记述了中共中央在吴起镇所召开的重要会议, 举行的重大活动, 做出的重要决策等。 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编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K264.406 26 0 荐购
854 抗战中的澳门 本书通过中西文档案资料的对照运用, 特别是大量葡文文献的使用, 在扎实的中外史料基础之上, 立足中国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地位, 将抗战中的澳门定位为“将亚太战场与中国战场结合在一起, 把海洋与陆地的战争结合在一起”, 从澳门作为中立区的性质及作用出发, 以战事变化带来的功能变化为线索, 厘清及探讨澳门在战时的境遇变迁, 及应对而影响其命运的变化过程和相关历史细节, 展现除沦陷区、抗战区、游击区以外的另一种抗战: “中立区”抗战。 冯翠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K265.06 168 0 荐购
855 大战场:敌后抗战田野调查笔记 本书是一部书写中国敌后抗战的历史作品, 全书用14篇田野调查报告, 还原隐藏在民间的抗战记忆, 展现敌后抗战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价值。敌后战场的开辟, 奠定了中国抗战两个战场的战略格局, 为迅速扭转战争初期的不利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敌后战场的坚持斗争, 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战略图谋, 为维护团结抗战、持久抗战发挥了主战场作用; 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反攻, 成为中国人民对日反攻的战略基地, 为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余戈等著 天地出版社 K265.06 68 0 荐购
856 陕西抗日战争志 本书全面系统、客观真实地记录了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 各种进步社会力量和人民群众、国际社会援助力量所进行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抗战活动, 记载了陕西人民英勇无畏地反侵略斗争, 为抗战胜利做出的重大历史贡献。《陕西抗日战争志》拓宽了陕西抗日战争研究的内容, 突出了陕西人民团结一致抗日救亡的精神, 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K265.06 168 0 荐购
857 当代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1949-2021 本书为中国大陆地区关于抗日战争史的研究综述, 不涉及港澳台地区和外国的相关研究。第一, 分阶段概述本主题70余年来的发展状况, 总结各阶段的特点; 第二, 介绍重要论题, 展现发展脉络, 突出创新研究; 第三, 指出存在的问题, 并对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前瞻。本书下设15章, 分别就东北抗战史、陕甘宁边区史、华北抗日根据地史、华中抗日根据地史、华中抗战史、抗日根据地史日军暴行史、华侨华人与抗战、抗战史料整理和出版等内容梳理研究成果。 杜继东, 吴敏超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K265.07 169 0 荐购
858 沅水边上的瓦乡人:湖南沅陵瓦乡杨溪村民族志 本书稿是对沅水边上的一个城寨--杨溪村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村寨的历史、语音、体质、人口、经济、生计、教育、生态、民俗、外出务工、精准扶贫、科技下乡、互联网等。从文化、体质与语言等角度分析, 作者认为杨溪村及沅水中游的瓦乡人是汉族与周边民族如土家、苗族、侗族交流、交往、交融的结果; 从该区域人群的“三交”过程, 可见中华民族“三交”融合的缩影。 周大鸣著 民族出版社 K280.64 50 0 荐购
859 古藏文文献研究论集 本书内容主要由敦煌古藏文文献和藏文古籍文献研究成果等三部分组成: 法藏、英藏敦煌古藏文文献及藏文古籍文献进行分类考订论证, 以揭示吐蕃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以及汉藏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全书从文书写卷、语言文字、历史社会、文字翻译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古藏文文献反映的史实, 为进一步促进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嘎藏陀美著 民族出版社 K281.4-53 50 0 荐购
860 临沧南美乡拉祜族传统文化研究 本书稿运用民族志方法客观系统地展示了临沧地区南美拉祜族乡拉祜族的传统文化, 涵盖迁徙历史、物质文化、民间文化、社会文化等内容。本书稿具有注重田野调查、体现历史与现实相观照的特点, 通过对南美乡拉祜族传统文化习俗的详尽叙事, 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守护民族精神家园、提升文化软实力、激活民族旅游产业、助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精神文化支撑。作者对临沧南美乡拉祜族进行了长期的认真细致的田野调查,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 获取了大量的一手材料, 真实、详细地以文字资料的形式呈现南美乡拉祜族传统文化。这对于实施国家扶贫攻坚、美丽乡村战略提供了精神文化支撑。 杨云燕著 民族出版社 K285.8 120 0 荐购
页码:43/75页  每页: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