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 |
|
海南黎族传统聚落文化调查与保护探索 |
本书在系统梳理了海南黎族传统聚落文化发展、文化特色等的基础上, 运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文献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较为全面地呈现了海南黎族传统聚落文化的保护现状和问题, 包括船型屋、金字型屋等黎族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修复, 船型屋营造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等的传承与发展以及黎族同胞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等多个方面, 并通过对世界范围内其他村落类文化遗产优秀经验的梳理, 为海南黎族传统聚落文化日后的保护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对策建议。 |
海南省博物馆编 |
东方出版中心 |
K288.1 |
78 |
0 |
荐购
|
| 862 |
|
百越:公元前10至前3世纪东南沿海的文化与社会 |
本书以文化研究为基础, 以社会研究为重心, 以社会发展模式与转型态势为条理, 对公元前10至前3世纪东南沿海的文化与社会进行综合考察。本书在完善分期年代框架的基础上, 勾勒区域格局变迁的整体态势, 并以此统合材料, 从文化与社会互动、墓葬等级秩序与制度、经济生产与消费等不同侧面考察社会发展的更多细节, 明晰文化演进、社会图景及其复杂化进程的具体内容与特征, 探讨社会发展模式、转型态势及其成因。 |
吴桐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K289 |
148 |
0 |
荐购
|
| 863 |
|
中国省别全志:贵州卷 |
本书系东亚同文会组织的专业调查团队深入贵州腹地开展系统考察后编纂而成, 全卷分为10编, 完整收录了实地调查报告、田野考察笔记及旅行日志等多元文献。书中不仅辑录了详实的经济数据与社会观察记录, 更配有精准的实地测绘地图、系统的统计数据图表以及反映时代风貌的珍贵历史照片。该志书内容涵盖经济地理、行政建制、族群分布、方言谱系、民俗文化等, 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
日本东亚同文会编 |
贵州大学出版社 |
K29 |
170 |
0 |
荐购
|
| 864 |
|
香峪村志 |
本书全面系统记述了香峪村的自然与社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全书采用篇章节体结合条目体。翔实地载录香峪村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状况, 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为社会各界人士了解、研究香峪村提供基本资料。 |
北京市门头沟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北京市门头沟区档案史志馆编 |
方志出版社 |
K291.5 |
178 |
0 |
荐购
|
| 865 |
|
黄河文化历史流变与传承创新发展研究 |
本书分为历史文化篇、思想教育篇、高质量发展篇三个部分, 汇集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学者从多个视角出发, 深入探讨了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的多重价值, 包括其在文化、经济、生态、教育等领域的独特贡献, 为未来进一步推进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引。 |
邓文钱主编 |
黄河水利出版社 |
K292 |
80 |
0 |
荐购
|
| 866 |
|
山西传统村落文化资源育人价值研究 |
本书以山西古村落文化资源的理论溯源为切入点, 深入挖掘和探讨了山西古村落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底蕴。通过详尽分析这些古村落的地理环境、社会结构及文化空间形态, 静态地探究了古村落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 并动态地审视了这些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现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本书系统论述了古村落文化资源的地域生态、历史文化、建筑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育人功能, 指出这些元素如何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上发挥重要作用,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高婧著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K292.5 |
48 |
0 |
荐购
|
| 867 |
|
走进红都保安 |
本书内容: 1936年7月3日, 党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离开瓦窑堡, 于1936年7月11日到达保安。在党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奠都保安的6个多月时间里, 中央机关及毛泽东等领导人先后召开了21次政治局会议; 领导红一方面军西征, 实现了三大主力在西北大会师, 宣告为期两年的万里长征胜利结束; 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安排接待了第一次踏进红区采访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医生马海德, 使《红星照耀中国》( 即《西行漫记》) 为大众所熟知, 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造谣诬蔑和新闻封锁;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开启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新局面; 开办红军大学, 培养了一批党和军队高级指挥员, 为全面抗战准备了干部人才; 召开了中国文艺协会成立大会。1937年1月10日, 党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离开保安, 前往延安。为了讲好延安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再现发生在红都保安的辉煌革命历史,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共中央机关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在保安( 今志丹) 住过的地方, 在此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 召开的重要会议及研究决策的重要事项等, 力求使更多的人了解红都保安, 了解 |
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编著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K294.14 |
32 |
0 |
荐购
|
| 868 |
|
青浦老城厢 |
本书编辑组主要面向青浦区熟悉、了解老城厢故事的市民, 尤其是盈浦街道的市民征集相关回忆录或口述文章, 以传承好青浦深厚文脉, 用好青浦文化资源, 进一步焕发文化生机、别开文化生面和蓄养文化生力, 提升青浦的文化品位、文化格局和文化气象。 |
《青浦老城厢》编辑组编 |
学林出版社 |
K295.13 |
108 |
0 |
荐购
|
| 869 |
|
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五辑:我和我的时代 |
本书收录了对山东政协工作作出巨大贡献的十位前辈的访谈录。访谈录转化自山东省电视台制作的十集纪录片, 计划同步上市。 |
山东省政协文史馆, 联合日报社编 |
山东文艺出版社 |
K295.2 |
68 |
0 |
荐购
|
| 870 |
|
安庆近代史拾遗 |
本书以安庆博物馆收藏的历史文物与文献史料相结合, 对安庆近代地方史进行拾遗补阙, 包括《老安庆的龙王庙与祈雨旧事》《安徽抚署花园里的龙湫石刻》《三十万松竹主人》《安徽银元局总办潘汝杰的德政碑》等, 提出了很多新观点, 如: 清末讽刺现实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苟才”一角以安徽银元局首任总办潘汝杰为原型, 小说中的安徽银元局舞弊案曾真实发生; 安庆地方士绅舒鸿贻为安徽银元局总办潘汝杰撰文的德政碑采取了明褒暗贬的春秋笔法; 等等。 |
吴悦著 |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K295.43 |
40 |
0 |
荐购
|
| 871 |
|
“海上福州”与福州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
本书全面阐述了“海上福州”的战略构想, 以及30年来“海上福州”建设的成效及存在问题, 提出了建设更高水平“海上福州”的对策建议。全书主要内容包括: 福州海洋自然环境、建设“海上福州”战略构想及其传承与发展、新时期推进“海上福州”建设的发展方向与目标任务、福州港口物流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文化产业、海洋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一带一路”倡议与福州海洋经济发展、智慧海洋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借鉴性。 |
林善炜著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K295.71 |
58 |
0 |
荐购
|
| 872 |
|
沁庐岭南文史汇稿 |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研究岭南文史的论文成果, 分上、下两编。上编是对岭南文史的一般研究, 包括诗派标准与“岭南诗派”、岭南诗歌文献整理与诗派研究、张其淦与《东莞诗录》、张其淦对东莞张氏家族文献的整理、《琅玕馆修史图》题咏笺释、王弘诲与利玛窦首次进京、“郦学”因缘--吴天任及其《杨惺吾先生年谱》、吴天任撰著的二梁年谱、《茂名历史文献丛书》前言、鬱林名地述略、李立亭及其领导的桂东南会党反清起义; 下编是对岭南禅史的专门研究, 包括清初岭南禅史研究与佛教文献整理、《广东释道著述考》与海云派佛教文献研究、屈大均之名本为法名、清初丹霞遗民舍山缘起、今释澹归传略、《澹归日记》的文本问题、成鹫及其《咸陟堂集》、华林伦序之诤等等。 |
杨权著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K296.5-53 |
88 |
0 |
荐购
|
| 873 |
|
丝路之琼海:沧海何曾断地脉 |
本书讲述海南岛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现代化发展等的充满地域文化特色的著作。全书共分为九章, 以时间为轴, 采用半史半叙事的方式, 从海南岛 (琼州海峡) 的地质构造成因、岛上居民的起源、海岛移民、文化源起与发展等角度, 描绘了海南岛直致南海海域与祖国大陆自古至今血脉相连的情缘。全书共九章如下: 第一章琼岛--遗留在人间的珍珠; 第二章琼岛先祖--从远古走来; 第三章白马踏泉--抚定珠崖; 第四章天涯海角--流放者的“家”; 第五章衣冠南渡--从闽南到南溟; 第六章丝路碧浪--岛与峡的情缘; 第七章逐浪而去--南海--南洋; 第八章劫波渡尽--白袍端合破天荒; 第九章跨空结飞梁, 渡此来往人。 |
陈建平, 谭晖著 |
九州出版社 |
K296.6 |
89 |
0 |
荐购
|
| 874 |
|
近代云南傣族地区城市与社会的互构 |
本书使用了翔实可靠的历史素材, 建构了一个系统分析近代云南城市与社会关系的研究框架。该框架提出城市型构源于政治制度的设置及相应的人口分布格局, 并与其社会的婚姻形式、家庭结构、生计方式等息息相关, 城市成为社会链环的核心。同时, 该书厘清了近代云南的城市转型, 为理解云南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历程提供了启示。 |
高景, 张振伟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K297.4 |
118 |
0 |
荐购
|
| 875 |
|
三秦印记 思源:新中国奋斗者说 |
本书选取陕西省各级政协在经济建设、文教体育、对外交流、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上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代表性人物, 由他们讲述亲历、亲见、亲闻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奋斗故事。通过新中国奋斗者们的视角, 以口述整理以及图片等文史资料, 生动地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以来, 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光辉成就。 |
政协陕西省委员会编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K820.841 |
89 |
0 |
荐购
|
| 876 |
|
浮世绘影:李唐 刘松年 马远 夏圭传 |
本书以南宋著名宫廷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和夏圭的生平事迹和绘画创作为研究主题, 着重于相关重要史料的搜集、汇编和考辨, 形成相对明晰的资料文本。同时着力于对画家生活期间的自然、社会、时代环境作力所能及的分析探究, 期望能为绘画史研究提供更为广泛的探索领域和参照背景。 |
陈野著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K825.4 |
68 |
0 |
荐购
|
| 877 |
|
明代岭南大儒黄佐交游研究 |
本书基于作者博士论文改编, 是研究明代岭南大儒黄佐交游活动的学术专著。黄佐 (1490-1566), 广东香山 (今中山市) 人, 与丘濬、陈献章被誉为明代广东三大学者。本书将黄佐置于明中叶文化变迁的时代环境下, 重点分析其交游对象、交游活动、交游话题及传播方式, 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黄佐的政治倾向、学术思想、宗教思想、教育贡献等问题, 以期揭示其别具一格的精神世界, 进而对明中叶岭南地区的理学发展、文学创作、人才培养、社会教化等问题提供相应的参考。 |
王婷著 |
岭南古籍出版社 |
K825.4 |
78 |
0 |
荐购
|
| 878 |
|
丁祖诒与终南文化 |
本书从丁祖诒先生奉献型的人生价值观切入, 从文化学和文化史度, 对丁祖诒先生所确定的“寻中华之根、串中华文化之珠、扬中华文化之魂”的研究宗旨, “四为”的研究目标, 和“神凝太乙、携手终南、走马长安”的研究方法, 开创终南文化研究和创作的新境界, 共谱华夏文化复兴的新篇章, 作了理念的准确阐释和理论上的精到分析。全书思路明晰, 结构合理, 分析深入而精到, 具有很强的学理性和可读性。终南山万古长青, 终南文化源远流长。全书从丁祖诒先生奉献型的人生价值观切入, 从文化学和文化史度, 对丁祖诒先生所确定的“寻中华之根、串中华文化之珠、扬中华文化之魂”的研究宗旨, “四为”的研究目标, 和“神凝太乙、携手终南、走马长安”的研究方法, 开创终南文化研究和创作的新境界, 共谱华夏文化复兴的新篇章, 作了理念的准确阐释和理论上的精到分析。全书思路明晰, 结构合理, 分析深入而精到, 具有很强的学理性和可读性。 |
李志慧, 史飞翔编著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K825.46 |
36 |
0 |
荐购
|
| 879 |
|
花文廷教授纪念文集 |
本书是为纪念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花文廷教授而组织编写的纪念文集。文集共分两大篇章。上篇主要是花文廷教授对化学研究以及生活的思考, 包括花教授个人资料以及所著散文、诗歌、学术观点等; 下篇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化学院、中科院化学所以及国内化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花教授众多学生等为花教授所写的纪念文章。作为一本纪念文集, 本书既充分体现了花教授对化学研究的热爱以及通过毕生努力所取得的莫大成就, 也充满了同辈及后人对花教授的无比尊敬和深切缅怀。 |
文集编委会编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K825.46-53 |
100 |
0 |
荐购
|
| 880 |
|
南社中的醴陵人 |
本书是介绍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 彼此有深度关联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南社及南社湘集中的醴陵籍会员情况的普及性知识读本, 书中全面、系统介绍了每位社员的人物生平, 详细收录了其主要作品, 并附有珍贵的历史照片, 向读者展现了南社中的醴陵人的人文风采。本书本着搜集资料、保存史料、促进研究的初衷, 是客观记述南社中的醴陵人的生平及其作品的普及性读本, 以达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进地域文化自信、提升地方综合实力等目的。 |
醴陵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K825.6 |
75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