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1 |
|
宜昌纪事 |
本书共31章, 内容包括: 宜昌从哪里来, 宜昌古属“西陵国”, 商周时宜昌为楚、夔、巴等国地, 战国至汉唐间“楚之西塞”大战, 三国时期的宜昌烽火, 隋统一江南的峡江三次大战等。 |
李扬著 |
武汉出版社 |
K296.33 |
98 |
0 |
荐购
|
| 982 |
|
阳江历史文化钩沉 |
本书围绕阳江历史、海丝文化、高凉文化、冼太文化、非遗文化、传统民俗等进行挖掘和梳理, 记录阳江的历史沿革, 展现其独特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核。本书的编写和出版是贯彻阳江市委第八届六次全会提出的文化整理工作要求的重要一环, 进一步加强阳江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和活化利用, 打造特色文化名片。本书搜集了大量关于阳江地区的历史资料, 对阳江文化和历史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和探讨, 采用了文字、图片相结合的方式, 展现了阳江地区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
阳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阳江市博物馆, 南方日报阳江记者站组织编写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K296.53 |
86 |
0 |
荐购
|
| 983 |
|
话说镇平:点注《镇平县志》札记 |
本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本书为作者在点校清康熙、乾隆两部《镇平县志》之余写成的地情书, 对地方历史风物作了详细介绍; 同时借旧志整理之机, 通过解读和重构县志, 利用史志资料, 对一些与地情关系密切或比较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集中研究。 |
丁思深著 |
方志出版社 |
K296.54 |
168 |
0 |
荐购
|
| 984 |
|
阿萨姆茶园:一部环境文化史 |
本书采用生态学的视角, 考察了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期间, 法律、生态学、农学在英属印度东部的茶叶种植园发展中的作用。恶劣的种植园卫生条件、茶叶虫害、疾病环境、劳动力死亡率、森林砍伐等, 这些因素的结合构成了殖民地时期东印度茶叶生产100多年的农业生态史。作者认为, 大量的茶叶植物和病虫害的档案是拓宽“以人类为中心”的历史叙述的最佳例证, 茶叶种植园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长期性的恶劣影响。作者还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人们对殖民主义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的传统理解: 与其将茶叶工业生产视为向“自然”进军并最终影响生态环境, 不如说是构成种植园文化的各个要素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 |
(印) 阿尔纳布·戴伊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K351.43 |
98 |
0 |
荐购
|
| 985 |
|
阿提拉、成吉思汗与帖木儿 |
本书是法国历史学家、游牧民族历史文献专家勒内·格鲁塞创作的一部中亚通史著作, 发表于1939年。中亚与东亚史研究巨擘勒内·格鲁塞是以动态视角关注欧亚草原历史的先驱, 其经典著作《草原帝国》的研究视野囊括了整个欧亚内陆草原, 上起新石器时代, 下迄公元18世纪晚期的蒙古诸汗国, 描绘了草原上民族交融与政权更迭的历史。对于草原诸民族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以及其互相影响、此消彼长的史事, 作者在全景式展现的同时, 亦抽丝剥茧、提纲挈领, 从纷扰复杂之中觅得草原帝国的脉络。 |
(法) 勒内·格鲁塞著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K36 |
150 |
0 |
荐购
|
| 986 |
|
尼罗河探源日志 |
本书详细记录了斯皮克在19世纪的探险经历, 特别是他确定维多利亚湖为尼罗河源头的历史性发现。该书不仅讲述了这一历史性发现的过程, 还详尽记录了斯皮克在非洲大湖地区的观察, 包括对当地文化、动植物、气候、地理特征, 对当地社会结构、政府、经济、宗教、奴隶制、巫术的观察, 由此前殖民地时代的非洲大湖地区第一次呈现在西方文字上, 是考察前殖民地时代非洲大湖地区最重要的文字史料。本书译介适切当下世情国情, 对批判种族主义、殖民遗产, 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英) 约翰·汉宁·斯皮克著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K410.03 |
78 |
0 |
荐购
|
| 987 |
|
俄罗斯通史:公元9世纪-1917年 |
本书根据该国历史的分期, 分为十三个篇章, 从第聂伯河和伏尔加河流域的原初居民写起, 探讨了斯拉夫民族的源起, 随后介绍了俄罗斯民族发展的重要篇章: 基辅罗斯到莫斯科大公国的形成, 蒙古人征服, 彼得大帝的雄心壮志,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 尼古拉一世的铁腕统治, 亚历山大二世时期的风起云涌, 尼古拉二世的穷途末路, 等等。作者已公开出版过《俄罗斯通史 (1917-1991)》, 本书则是从公元9世纪写起, 直至1917年, 将俄罗斯的整个历史补充完整了。 |
闻一著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K512.0 |
98 |
0 |
荐购
|
| 988 |
|
人类群星闪耀时 |
本书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一部传记作品, 记述了发生在14位伟大人物生命中最富戏剧性的英雄时刻--巴尔沃亚: 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 穆罕默德二世: 攻克拜占庭; 亨德尔: 亨德尔的复活; 鲁热: 一夜之间的天才; 拿破仑: 滑铁卢的一分钟; 歌德: 玛丽恩巴德悲歌; 苏特尔: 黄金国的发现; 陀思妥耶夫斯基: 英雄的瞬间; 塞勒斯·韦斯特·菲尔德: 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 列夫·托尔斯泰: 逃向苍天; 斯科特: 南极探险的斗争; 列宁: 封闭的列车; 古罗马: 西塞罗; 威尔逊: 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十四个故事, 横跨不同时代和地域, 虽然篇幅精短, 但内容丰富完整, 既保留了事件发生时的种种细节, 也凭借茨威格深厚纯熟的笔力, 展现了以旁观者视角面对这些关键时刻的复杂情绪。 |
(奥) 斯蒂芬·茨威格著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K811 |
68 |
0 |
荐购
|
| 989 |
|
名人传 |
本书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 这三位传主都是世界文艺史上顶级大家。它们均创作于20世纪初期, 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 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 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不仅对他们的艺术创作予以阐述和比较, 而且就传主的生活经历予以互文式的解读。可以说《名人传》是世界传记文学中绝无仅有的经典作品。 |
(法) 罗曼·罗兰著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K811 |
47 |
0 |
荐购
|
| 990 |
|
巴黎评论·诗人访谈:2 |
本书是一本访谈录。“诗人访谈”是美国文学杂志《巴黎评论》“作家访谈”栏目的延伸, 这本《巴黎评论·诗人访谈2》收录了安妮·卡森、查尔斯·西米奇、克劳迪娅·兰金、雷·阿曼特劳特、丽塔·德芙、T.S.艾略特、罗伯特·弗罗斯特、罗伯特·洛威尔、埃兹拉·庞德、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艾伦·金斯堡、巴勃罗·聂鲁达、W.H.奥登、伊丽莎白·毕肖普、约瑟夫·布罗茨基等十八位诗人的访谈, 由叶春、倪志娟、许淑芳、柳向阳等十余位知名译者翻译, 译文质量佳。 |
美国《巴黎评论》编辑部编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K815.6 |
75 |
0 |
荐购
|
| 991 |
|
情系石弓山 梦牵包河水:涡阳县石弓镇优秀人才代表访谈录 |
本书收录了同学们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涡阳县石弓镇各类优秀人才40多人的人物专访, 一是记录不同年代各类人才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职业成就, 展现时代变迁对人才成长的影响; 二是挖掘成功案例, 发掘并宣传从石弓镇走出的杰出人物, 包括但不限于政界、商界、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 提炼其成功经验, 以激励后辈; 三是促进乡村振兴: 分析人才流动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探讨如何通过人才回流、智力支持等方式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与实施。 |
刘福州主编 |
现代教育出版社 |
K820.854.4 |
150 |
0 |
荐购
|
| 992 |
|
收藏与革新:南浔庞氏史迹陈列 |
本书即以庞家为主线, 分为“勇于开拓办实业--近代民族工业的开拓者”“勇于开拓办实业--近代民族工业的开拓者”“醉心文化富收藏--顶级书画鉴藏的集成者”“致力乡梓兴公益--士绅反哺家乡的示范者”四大板块, 向读者讲述南浔庞家的传奇历史。 |
南浔庞氏史迹陈列项目组编 |
上海书画出版社 |
K820.9 |
180 |
0 |
荐购
|
| 993 |
|
马芳:从俘虏到将军 |
本书为作者在多年明史研究基础上创作的历史专著。马芳是活跃于明朝嘉靖中期至万历初期的一代著名军事将领, 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其事迹在明清两代相关史籍中多有著录, 以他的事迹为中心改编而成的曲艺作品也早被搬上舞台, 如京韵大鼓《香莲帕》、川剧《鱼鳞阵》、京剧《困城》等。马芳去世之后, 民间甚至将他升格为“马王爷”而加以崇信。作者以丰富的史料为依托, 在梳理马芳的一生事迹的同时, 还注重从更深层次分析原因, 介绍了明朝当时推行的各类制度及军事战略。 |
纪海龙著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K825.2 |
58 |
0 |
荐购
|
| 994 |
|
抗战大后方的杜甫研究 |
本书主要包括抗战大后方古典文学学者的杜甫研究、抗战大后方新文学作家的杜甫研究、抗战大后方历史学者的杜甫研究、抗战大后方关于杜甫研究的论争、文学史中的杜甫评论, 以及选本、国文教材中的杜诗及其检索工具书等。本书认为, 抗战时期杜甫的精神特质与文化象征, 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当时知识分子的个人行为及其价值取向, 而杜甫研究成为文化抗战、学术抗战的主要代表和重要力量。 |
熊飞宇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K825.6 |
98 |
0 |
荐购
|
| 995 |
|
归来仍是少年 |
本书传主刘红庆 (1965-2022), 山西左权人, 著名传记作家、文化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推广者。本书用客观的笔触, 通过家世家教、左权少年、风华正茂、入世初尘等十二部分, 讲述传主的一生, 呈现其颇具中国文人风骨的立体、丰富的心路历程, 更展现出其在文学创作、非遗保护等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突出表现他向天而歌、向阳而生的精神世界。 |
李晋萍著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K825.6 |
48 |
0 |
荐购
|
| 996 |
|
杨绛传 |
本书是一部关于文学大师杨绛的人物传记。作者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风风雨雨、有起有伏、有悲有喜。从她早年的求学经历, 到与钱钟书携手走过的风雨岁月, 再到晚年在学术与文学创作上的卓越成就, 书中皆有细致呈现。杨绛先生在动荡年代坚守自我, 以乐观坚韧面对生活苦难, 于文学领域潜心耕耘, 留下诸多佳作。她在105年漫长的人生里, 虽历尽曲折动荡, 饱经岁月打磨, 但始终不改初心, 始终保持明媚从容、淡定优雅。她把她的一生, 活成了一个典范。 |
吴玲著 |
青岛出版社 |
K825.6 |
42 |
0 |
荐购
|
| 997 |
|
郑午昌传 |
本书分为八个章节, 第一章家在剡中。第二章负笈业师。第三章海上春耕里。第四章早期结社。第五章东风着“一”。第六章画不让人应有我。第七章笔墨壮吴钩。第八章雄鸡一唱东方红。此书参考了郑午昌写《中国画学全史》“将艺术风格的演进置入社会、政治历史变迁中去考察”的手法。全书轻松畅达的文字, 有效增强了可读性, 迎合读者, 特别是年轻读者的口味。这是一部具有历史观、有专业性和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人物画家传记。 |
王威尔著 |
上海书画出版社 |
K825.72 |
78 |
0 |
荐购
|
| 998 |
|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马头琴手”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 |
本书主要讲述马头琴手的专业成长,主要内容包含确定框架、搜集材料、分析材料、系统反思四个部分。首先, 通过对“‘马头琴手’专业成长”的相关概念辨析和文献梳理, 确定以“经历了什么”“成长了什么”“怎么成长的”为“问题域”, 并借助康奈利和克兰迪宁“三维叙事空间”的“时间”“空间”“关系”三个维度, 以及“生命历程理论”的“时空背景”“关键事件”“重要他人”“主观能动”四个指向, 确立了“3+X+N”的基本叙事框架。 |
任雪峰著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K825.76 |
88 |
0 |
荐购
|
| 999 |
|
花开马兰:林俊德至诚报国的一生 |
本书主要通过口述史的方式呈现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1960届校友、全军挂象英模、“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林俊德院士的生平故事及在校时光, 讲述林俊德院士曾扎根大漠戈壁52年, 参与了我国全部45次核试验任务,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 仍以超常意志坚持工作的感人故事, 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 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伟大的马兰精神。同时通过讲述扎根新疆马兰戈壁为国铸核盾的浙大马兰人的故事并建设马兰工作室的工作成效, 引导学生心怀“国之大者”, 继承和发扬新时代的马兰精神。 |
项淑芳主编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K826.16 |
68 |
0 |
荐购
|
| 1000 |
|
情长纸短, 吻你万千:周恩来与邓颖超爱情故事 |
本书通过100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全面呈现周恩来和邓颖超两位伟人崇高的革命感情。细微之处见精神, 本书记录了他们相识、相知、相爱、相伴的点滴印记, 展现了他们细腻而真挚的爱情, 以及共同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情义。本书角度新颖, 内容丰富, 以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 集故事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 故事间穿插二维码, 提供故事相关的视频资料。 |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编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K827=7 |
8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