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33期1968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961 奥古斯都时代的罗马:共和国的恢复与帝国的建立 本书是“爱丁堡古罗马史”系列第四卷, 讲述的是奥古斯都时期的罗马, 围绕“罗马是怎样的”这一问题展开。奥古斯都不仅是罗马皇帝, 世俗历史学家还将其视为一个让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人, 视其为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上一些最为重大的变革的推手, 或者至少也是一位参与者。鉴于奥古斯都于这一时期的罗马世界的极端重要性, 本书主要聚焦这位声称只带来了微不足道改变的人物, 聚焦这一时期罗马的规模和结构发生的变化, 通过对这一时期进行叙述, 来解释这些显著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并尽可能阐明变化发生的原因。 (英) 约翰·理查森著 上海三联书店 K126 65 0 荐购
962 中国文化经典选读:第2版 本书选篇内容满足我国英语专业对提升“走出去”人才的“文化自信”的迫切需求, 深入展开关于“龙的传人”、“天人合一”、“为政以德”、“人文化成”、“教化性善”、“道与逻各斯”等切近时代脉络的话题讨论, 探索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对话交流、互辨互识、启发融通的路径。本教材第1版出版以来受到学生和社会各界好评, 由于教材内容编排新颖, 从思想和哲学层面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受到加拿大出版公司RoyalCollinsPublishingHouse的关注, 该社已于2022年出版本教材海外版ChineseClassics-SelectedReadings。 张婷, 夏歆东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K203 48 0 荐购
963 现场:细读《史记》 本书精选《史记》的十五篇内容, 对原文进行逐句逐段的细致讲解, 并从人性、历史、文化三个视角来解读, 帮助大家真正读懂、读深、读透《史记》。《史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更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司马迁的文章极大地影响了后世文人的创作。从文学的角度解读《史记》的精妙之处, 读者将体会到司马迁一字一句背后的仔细斟酌, 也会在词语的碰撞中感受到文学语言的巨大魅力, 提升文学创作能力, 从历史的角度解读《史记》, 读者将从中汲取华夏最宝贵的精神内核。 高盛元著 译林出版社 K204.2 49 0 荐购
964 尚书 本书作者理雅各在中西文化交流上的主要贡献在于翻译中国古代典籍。从1861年起, 他的翻译著作陆续出版, 总名为《中国经典》。《中国经典》的翻译是理雅各倾注几十年心血才得以完成一项宏大工程。他明确意识到, 只有透彻地掌握中国人的经书, 亲自考察中国圣贤所建立的道德、社会和政治生活基础的整个思想领域, 才能被认为与自己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职责相称。理雅各的译本迄今已逾百年, 仍被认为是中国经典的标准译本。 (英) 理雅各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K221.04 56 0 荐购
965 春秋 本书作者理雅各在中西文化交流上的主要贡献在于翻译中国古代典籍。从1861年起, 他的翻译著作陆续出版, 总名为《中国经典》。《中国经典》的翻译是理雅各倾注几十年心血才得以完成一项宏大工程。他明确意识到, 只有透彻地掌握中国人的经书, 亲自考察中国圣贤所建立的道德、社会和政治生活基础的整个思想领域, 才能被认为与自己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职责相称。理雅各的译本迄今已逾百年, 仍被认为是中国经典的标准译本。 (英) 理雅各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K225.04 56 0 荐购
966 魏晋之变:门阀政治与中古中国社会秩序的重塑 本书是一部以历史学、社会学视角综合观察三国时代到魏晋时代风云变幻的史学佳作。全书主要描述三国时代到魏晋时代的政治权力结构、思想文化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 以这三种结构的演化来分析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底层逻辑。在书中, 作者特别深入探讨了世族的发展演变、君主制的发展变化、政治与思想演进、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发展变化等, 从而为读者多角度、多层面地讲解了这段历史。 李亮著 现代出版社 K235.07 88 0 荐购
967 正史纂修与重建史观:辽金元的视角 本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 史源学的意义是什么? 在这一思考之下, 结合作者近年来参与点校《辽史》, 整理《圣武亲征录》《金史详校》等史料的实践, 全书分“元修《金史》的底本”“正史探源”“编纂者的历史认识”“国史叙事与北族意识”四个部分, 逐层推进, 讨论北族三部“正史”(《辽史》《金史》《元史》) 的史源与史法, 追根溯源, 从中总结史书编纂模式和史官撰修意图, 尝试从文献学层面提升至历史学意义, 重新检讨学术史。 陈晓伟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K240.7 119 0 荐购
968 明史简述:新校本 本书是吴晗先生关于明史方面的代表作, 1979年首次发表在《北京师范学院学报》上。本书是吴晗先生1962年在中央高级党校讲课时的记录稿, 全书比较简明扼要地讲述了有明一代的历史, 扼要而系统地讲述了明太祖建国、明成祖迁都北京、北虏南倭、东林党争、建州女真、郑和下西洋、资本主义萌芽等明代历史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 并对其中的关键问题作了特别分析。吴晗先生是明史研究的大家, 在讲述上深入浅出, 可读性很强。其中提出很多观点至今看来还有启发意义, 了解了这些问题也就把握了明代历史的基本面貌、主要特征和发展脉络。 吴晗著 九州出版社 K248.07 28 0 荐购
969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 本书讲述的, 就是清王朝大厦将倾之前政治思想史领域的中叶往事, 在种种改变都无济于事的情况下, 直面皇帝和经世官僚的焦虑时刻。作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一环, 清中期国家内部的种种危机与应对, 也相当程度上预示了王朝周期特殊时刻的最终到来。 孙明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K249.07 79 0 荐购
970 西兵东犯:德国侵占青岛纪实研究 本书是一部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基础, 系统研究德国侵占青岛军事行动的学术著作。本书以夏树忱先生翻译的原德国东亚舰队司令恩斯特·奥托·封·迪德里希于1906年8月在德国巴登-巴登整理的《1897年11月14日占领青岛手记》为核心资料, 结合丰富史料, 全面剖析了德国侵占青岛的全过程。通过详尽的史料和严谨的分析, 本书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德国侵占青岛的历史, 是目前较完整反映德国侵占青岛军事行动全过程的研究成果之一, 兼具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史料价值。 王建梅, 董文祥著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K256.907 98 0 荐购
971 敌进我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沪郊抗日武装斗争图史 本书共分六章, 内容涵盖淞沪会战期间中共在上海组建抗日民众武装的初期努力, 到开辟上海郊县抗日游击区的尝试; 从配合新四军“江抗”东进与西撤的行动, 到坚持反“扫荡”并南渡浙东开辟新根据地的历程; 再到重返沪郊反击日伪“清乡”, 直至最终联通黄浦江两岸转入战略反攻的全过程。书中图文并茂, 不仅详细描述了各个阶段的战斗行动、军事策略的调整, 还深入探讨了党在组织建设、群众动员、统一战线等方面的实践与经验。上海郊县抗日武装斗争的历史, 既是上海抗战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新四军军史战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还为长三角地区协同联动提供历史见证, 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精神。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K265.06 80 0 荐购
972 骆越文化研究 本书在对相关资料深度发掘和全面收集的基础上, 运用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学科最新理论成果, 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视角, 通过理论与实践, 宏观与微观, 考古资料、文献资料和民族学资料的结合, 依据古代骆越分布的地域范围, 对其文化进行全面性、整体性和深入的研究, 揭示骆越文化的面貌、属性及其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以及骆越文化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 覃彩銮, 付广华著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K289 98 0 荐购
973 赵家台村志 本书全面系统记述了赵家台村的自然与社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全书采用篇章节体结合条目体。翔实地载录赵家台村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状况, 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为社会各界人士了解、研究赵家台村提供基本资料。 北京市门头沟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北京市门头沟区档案史志馆编 方志出版社 K291.5 178 0 荐购
974 从传统到现代:黄河口文化传承研究 本书分七章向读者展示了大气磅礴的黄河口文化。其中包括波澜壮阔的河口治理文化、乡情浓郁的移民文化、壮观神奇的湿地文化, 以及河口地区灿若繁星的人文景观、历史掌故、名人轶事等。本书集资料性、学术性于一体, 对黄河口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结构、风俗习惯等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 对其他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尹健, 张爱美, 胡艳芳著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K292 58 0 荐购
975 长安四千年:都城史视角下的王朝兴衰史 本书是一本地缘政治视角下分析西安及洛阳、北京等中国历代主要都城何以建都、何以废都背后的政治逻辑、历史大势的通俗历史图书。其中尤以西安为主角, 作者详尽考证和讲述了西安自夏、商时代直至民国时期的起源、发展、制度变迁及兴衰史。作者试图抓住西安在每个朝代每个时期的关键节点性历史事件, 并通过历史地理分析, 把这座城市总为国家所青睐的脉络与根源, 全方位展示出来。每一个朝代每一个单元, 都用定都或议都的历史事件展开, 兼具故事性和知识密集度。讲述朝代的更迭、城址的变迁, 着眼于西安城市与国家战略的互动, 大至西安作为都城影响国家命运与东亚国际格局, 中至西安作为西部中心城市透漏出的历代王朝经略西部之方策, 小至西安作为省会, 影响一省一区之命运。 于朝阳著 新世界出版社 K294.11 168 0 荐购
976 凉州贤孝和凉州宝卷 本书是一本关于凉州贤孝和凉州宝卷的书籍。书中通过对比, 分别从凉州贤孝与凉州宝卷的概述、凉州贤孝与凉州宝卷的比较研究, 以及对《花灯记》《灯笼宝卷》和《孟姜女哭长城》唱词的考证与赏析等七个章节详细介绍了凉州贤孝和凉州宝卷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艺术特点、传承情况、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它们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凉州区文化馆编 兰州大学出版社 K294.24 36 0 荐购
977 江南文化研究:第9辑 本辑为第9辑, 共收录学术论文12篇, 内容涉及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历史与传播各方面。 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K295 98 0 荐购
978 市镇内外:晚明江南的地域结构与社会变迁 本书中以市镇权势阶层为焦点, 深入剖析家族、士绅对市镇发展的影响。江南市镇是一种城市和村落共存的聚落形态, 拥有具体的地理空间, 但不是建制性的行政区域。在晚明江南地区, 商业市镇的大规模生长发育是地域结构的一项重要特征。从家族财富积累、投资渠道到士绅化历程, 从赋役困境到文化经营, 全方位展现市镇内外的关系。通过长泾市、诸翟镇等案例, 揭示权势家族的兴衰更迭, 同时探讨市镇与州县治理、基层秩序的互动, 呈现江南地域结构的深刻变化。 杨茜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K295 78 0 荐购
979 吉山记忆 本书拟分五章。第一章主要内容为: 地名由来、历史沿革、发展概述。第二章主要内容为历史文化, 包括先辈贤士、古书院 (12座)、古建筑 (40多座)、山水古迹、宗教信仰、著名老酒、习俗民风、艺文。第三章主要内容为抗战文化, 包括省政府迁移永安、抗战旧址、革命活动、名人志士、重要事件、机关学校、报纸刊物、歌曲戏剧、著文诗作、战时文选。第四章主要内容为现代作文选辑, 包括忆访文摘、乡土歌曲、方言歌谣、新作诗词。第五章主要内容为保护传承回顾。 中共永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编 福建教育出版社 K295.75 88 0 荐购
980 大中華湖北省地理志 本书为林奎腾所著, 专述湖北省一省的行政区划、地势气候、各类物产、工商实业、商贸交通、政教民俗等等, 全面介绍了湖北省在当时的基本情况。本书不但继承了部分中国古代志书区域特点鲜明、资料来源广泛等特点的同时, 还随着社会的进步, 具有了新的时代性, 例如在继承古代志书物产、职官 (官制) 的同时, 增加了近代新出现的实业、铁路、邮政等内容。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近代湖北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沿革等相关领域, 具有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 林传甲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K296.3 80 0 荐购
页码:49/82页  每页: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