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33期1968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901 孔宙碑 本书全称《汉泰山都尉孔宙碑》。东汉延熹七年 (164) 七月刻。碑圆首, 有晕, 晕下有穿。通高302厘米, 宽107厘米, 厚24厘米。碑额篆书两行: “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碑文十五行, 行二十八字。碑阴额篆书一行: “门生故吏名。”下刻孔宙门生、故吏姓名及籍贯三列。碑文记叙了孔宙生平事迹, 孔宙是孔子第十八世孙, 是“建安七子”之一北海太守孔融之父。此碑原在曲阜孔林内孔宙墓前, 清乾隆年间移置曲阜孔庙同文门东侧,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移入东院, 1998年移入汉魏碑刻陈列馆。此碑无撰书人姓名, 书法纵逸飞动, 秀润遒丽, 对后世影响较大, 为汉代石刻中之名品。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J292.22 95 0 荐购
902 吊比干碑 本书全称《魏孝文帝吊比干文碑》。北魏孝文帝元宏撰文, 据《魏书?高祖纪》载: “太和十八年 (494) 十有一月, ……甲申 (十四日), 经比干之墓, 伤其忠而获戾, 亲为吊文, 树碑而刊之。”文中记述了孝文帝对殷太师比干直言敢谏及临危不惧品德的敬仰与怀念之情。此碑当立于此事件之后不久。原碑在汲县比干墓前, 惜已不存, 亦未见原石拓本传世。现存者乃北宋元佑五年 (1090) 九月吴处厚依拓本重刻, 并记“久已为乡民毁去, 赖民间偶存其遗刻”, “幸遇圣辰, 再获刊勒”。碑高256厘米, 宽136厘米。碑额篆书“皇帝吊殷比干文”七字。碑文楷书二十八行, 行四十六字。碑阴楷书四列, 前三列为从官八十二人题名, 第四列为宋元佑五年九月十五日吴处厚撰《碑阴记》。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J292.23 76 0 荐购
903 刘碑造像记 本书内容讲述《刘碑造像记》, 又称《豫州刺史刘碑造像碑》《刘碑寺造像碑》《碑楼寺造像碑》。北齐天保八年 (557) 豫州刺史刘碑等人刻立。后人因此碑兴建佛寺, 名“刘碑寺”, 又为保护此碑建碑楼, 又称“碑楼寺”。此碑碑首、碑身、碑座通高398厘米, 碑身部分高203厘米, 宽144厘米, 厚45厘米。碑身下部刻造像记, 楷书, 四十行, 满行十三字。铭文下刻题名七列, 每列四十九行。今存河南登封市东南二十公里刘碑村, 为河南现存造像碑中体量最高大的一通螭首扁体造像碑。此碑书法婉雅朴厚, 浑圆遒凝, 与东魏《敬史君碑》如出一人之手。刊刻极精, 在同时期造像碑中实属罕见, 为北齐碑刻名品。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J292.23 63 0 荐购
904 元寿安墓志 元延明墓志 本书内容讲述《元寿安墓志》, 北魏孝昌二年 (526) 十月十九日刻。墓志高86.8厘米, 宽86.8厘米。楷书, 三十三行, 行三十五字。志盖为盝顶式, 篆书, 三行, 行三字。墓志首题“魏故使持节侍中司空公都督冀瀛沧三州诸军事领冀州刺史元公墓志铭”。民国十一年 (1922) 河南省洛阳马坡村东北出土。曾归董康、陶湘, 今存辽宁省博物馆。此志书法方整清峻, 劲健遒逸, 为北魏墓志名品。今选用之本为私人所藏, 整拓本为民国时陶湘监拓本, 墓志及志盖全, 并附彼时外封。裁切重排本为民国出土后早期精拓本, 志石左上角“武、苍”二字及末行“冥冥此室”四字皆未损, 均首次原大原色影印。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J292.23 56 0 荐购
905 房彦谦碑 本书全称《唐徐州都督房彦谦碑》。唐贞观五年 (631) 三月二日立。李百药撰, 欧阳询书。螭首龟蚨, 碑侧有螭龙纹。碑高300厘米, 宽130厘米, 厚40厘米。碑额篆书, 三行, 行三字。碑阳为正书 (隶楷杂糅), 三十六行, 行七十八字。碑阴隶书, 十五行, 行十三字; 碑侧隶书, 共三行, 前二行各十二字, 末行九字, 记撰书人姓名及年月。原在山东济南历城区彩石街道办事处西彩石村北侧田野 (此地原属章丘县)。2018年6月, 历城区文物局组织人员将此碑整体迁移至历城博物馆暂时存放。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J292.24 95 0 荐购
906 曹植碑 本书又称《曹植庙碑》《曹子建碑》《陈思王碑》《陈思王曹子建庙碑》等。隋开皇十三年 (593) 曹植十一世孙曹永洛立。碑高257厘米, 宽103厘米, 厚21厘米。碑额无字, 正中刻佛龛, 有一佛二弟子。碑文楷书, 二十二行, 行四十三字。碑石原在曹植墓前, 后未知何时落入旁边的黄河中, 清康熙初年出溪谷后又立于墓前, 今存山东聊城市东阿县鱼山镇鱼山曹植风景区。此碑以楷、隶、篆诸体杂糅, 书法错综变化, 遒劲丰腴。为隋代风格独特且鲜明的碑刻名品。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J292.24 59 0 荐购
907 文徵明书《清静经》 本书讲述了道家修心养性的基本原则。明代书法家文徵明, 以小楷书此经, 笔墨精到, 笔划婉转, 既有二王小楷法式之雄浑平正, 又有唐人小楷之飘逸灵动, 堪称小楷精品之作。酷热之下, 读之如品解暑凉茶, 令人清凉一夏。 (明) 文徵明书 人民美术出版社 J292.26 19.8 0 荐购
908 八大山人 《兰亭序》 本书以《晋书》中收录的《兰亭序》为文本, 是目前发现存世的《八大山人行书兰亭序》(全文本) 孤本作品。此作品用笔中锋圆劲, 字形开合有度, 行笔流畅尽意, 章法平中寓变。 (清) 八大山人书 人民美术出版社 J292.26 25.8 0 荐购
909 风格化的技艺:景德镇陶瓷雕塑人物造像体系研究 本书以景德镇陶瓷雕塑人物造像体系为研究对象, 运用设计学、图像学、科技史学和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梳理景德镇窑瓷塑人物造像体系的发展演化过程; 针对造像体系的典型构成元素进行探究, 从根源上分析影响景德镇陶瓷雕塑人物造像体系承续和演变的艺术、宗教、民俗、皇权等因素; 从造型和装饰的角度对景德镇陶瓷雕塑人物造像的艺术特征进行详细归纳和整理; 最后通过例证分析景德镇陶瓷雕塑人物造像的传播及其对国内外各大窑口的影响。 赵兰涛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J314.8 168 0 荐购
910 玉雕技法简述 本书是一本对玉器鉴赏、设计制作进行概要说明的玉雕专业书籍。分别从中国玉器的文化史、种类、鉴别、制作、设计、术语、雕刻、操作规范等方面进行介绍, 并附有《江苏省玉石雕刻工职业技能标准》等专业知识, 内容全面、图版清晰、体例严谨。该书通过丰富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解说, 并配有专业的视频演示, 全面展示了玉雕作品的精美与工艺的精湛。内容不仅涵盖了各种玉雕风格和流派, 还介绍了玉雕师的创作思路与技巧。 张骏著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J314.9 98 0 荐购
911 基础摄影:必修 本书从摄影新手的需求出发, 对拍摄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全新解答。全书从照相机的分类简史开始, 详细解析了照相机的结构、原理、操作以及图像储存的方式与种类, 同时融入了无人机、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的介绍。 编著戴菲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J4 68 0 荐购
912 完全摄影指南:如何拍出更好的影像 本书集结一代代摄影师总结的宝贵经验, 结合时下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摄影技术的详尽讲解, 使读者可以如《国家地理》的摄影师一般记录世间美好。在本书中, 你不仅可以了解到丰富的摄影大师拍摄经验和实用的最新拍摄技术, 还能获得完美的影像诠释。《完全摄影指南》是一部摄影技术技法书。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摄影观看的艺术、摄影构图、用光、摄影简史、器材选择、图片编辑等重要方面, 作者就优秀摄影的技巧配合照片提出富有创意的忠告, 从产生透视和强调质感到照相机角度研究了构图和色彩。 (美) 希瑟·佩里著 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J4-62 168 0 荐购
913 China·世界:陶瓷与中外交流 本书内容: 从隋唐至明清, 陶瓷大规模对外输出, 见证了中外交通与交往的历史和器物风貌, 记录了经济、文化与技术的互动; 瓷窑兴衰, 诉说着不同时代的对外贸易及港口变迁; 沉船遗迹, 勾勒出航线与贸易范围的拓展; 域外接受、模仿, 透露出文化习俗的认同、碰撞与融合。作为对外交流的名片, 瓷器甚至拥有与中国同样响亮的名字--CHINA。该展馆以陶瓷为媒介, 讲述中国与世界的故事, 展现中国技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上海博物馆 上海书画出版社 J527 68 0 荐购
914 礼制与世俗的共构:民间造物色彩观念研究 本书将研究视角对准中国传统工艺造物的基层--民间工艺造物的色彩, 将其作为整体的研究对象, 分析纷繁的色彩现象, 归纳其特性与特征, 总结色彩择用表象背后的深层内涵与文化观念, 透析民众的思维模式与文化心理。研究不仅分析色彩的现象、特征, 展现民间工艺造物色彩“有什么”的问题, 更从色彩施用主体的观念、思维、情感等方面分析造物色彩的施用、好尚问题, 力求回答民间造物用色“为什么”的问题, 探其源流, 理其脉络, 展现民间造物艺术色彩择取、施用中的观念与逻辑。 王兴业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J528 98 0 荐购
915 传承与再生产:文化场景理论视域下中国当代传统手工艺数字化转型 本书立足于数字化传播媒介变革背景下, 通过实地调研梳理传统手工艺传承和发展现状, 提出中国当代传统手工艺做为民族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意义与表现形态;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化场景理论着重探讨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转型的模式、路径和影响因素。论证在中国当代传统手工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文化取向及其再生路径, 为当代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开发寻求理论突破。 彭然著 四川大学出版社 J528 48 0 荐购
916 泥土之美:探寻泥咕咕的手工艺与生活文化 本书主要分为以下几大部分: 概述当今我国的文化发展事业, 梳理民俗学发展脉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历程, 明确泥咕咕和杨玘屯的现状与挑战; 记录泥咕咕的传统制作工艺, 并明确其原材料、制作过程、造型、颜色、图案、流通的特点; 记录并探讨杨玘屯的泥土文化; 梳理浚县正月古庙会的节令习俗, 探讨泥咕咕在正月古庙会等年俗活动中的作用和文化角色; 全面呈现杨玘屯村民, 尤其是从事泥咕咕手工艺的村民的意识、文化定位, 以提出未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性方案。 王宁, 刘丽娴, 王刚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J528 98 0 荐购
917 音乐微格教学:第2版 本书分为绪论、上编、中编和下编四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了智慧创生的创新教育理念, 概述了音乐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与核心素养, 以及微格实训的教学模式。上编主要从微型课堂出发, 阐述了音乐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基本技能。中编从音乐教学专题设计出发, 讲解了歌唱、欣赏、器乐、创作、律动等不同类型的音乐课程中音乐教学设计技能的运用方法。下编介绍了音乐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五课功”, 即备课、上课、说课、听课和评课等基本技能。 崔学荣 ... [等]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J60-059 58 0 荐购
918 音乐教育教学与实践应用 本书是一本关于音乐教育教学与实践应用方面研究的书籍。全书首先对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进行简要概述, 介绍了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功能等内容; 然后对音乐教育教学体系构建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 包括音乐教学的教师、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 最后对音乐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践进行探讨。 王婷婷著 新华出版社 J60-059 42 0 荐购
919 青海民间音乐文化概论 本书主要以青海地区具有典型代表的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等歌 (曲) 种为主要研究内容, 立足于从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和音乐分析学等学科的基础之上, 将青海地方民间音乐放到区域文化大背景下, 力图对民间音乐文化做系统性、整体性和全面性的梳理和论述, 集中体现青海地方民间音乐文化的地域性和独特性, 以此在青海民间音乐研究方面呈现较高的学术价值, 从而进一步显现出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完整性和独特性, 为中华现代文明构建做出一份贡献。 苏娟著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J607.2 86 0 荐购
920 江南礼俗音乐研究 本书将江南礼俗音乐置于江南文化历史的背景下进行综合研究, 从信仰、仪式、音声三个维度探讨江南礼俗音乐的生成基质、生存场域和表现形态, 聚焦江南礼俗音乐的地域特征和风格体系。考察江南礼俗音乐的活态样貌, 并对由此产生的乐种、乐器、乐曲、乐社、乐人、乐事进行深入分析, 探究不同区域、不同场合、不同功能的礼俗仪式音乐的不同表现形态, 对江南礼俗音乐的体裁类别、乐队编制、演奏形式、曲调来源、曲式结构、表现手法、代表曲目、风格特征、功能用途进行系统研究、综合分析。 陈辉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 J607.2 89 0 荐购
页码:46/82页  每页: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