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40期1712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061 滴灌施氮时序优化理论与应用 本书通过室内土槽实验、测坑试验和HYDRUS-2D数值模拟的方法, 系统分析了滴灌施肥对土壤水氮分布、冬小麦生长、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探索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提高水氮利用效率、减少农田氮素淋失的管理模式。 司转运 ... [等] 著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S275.6 65 0 荐购
1062 作物健康栽培研究与实践 本书是作者将自己在作物健康栽培方面的探索、实践与思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总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实践: 一是“小麦-水稻-花生两年三熟轮作模式防控花生地下病虫害的研究”、二是“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三是“长期秸秆还田与施肥下水稻生理性青枯病的抗性研究”。通过对作物健康栽培实践的阐释与分析,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每一个实践后都有研究结论或启示, 供读者鉴阅。 赵庆雷, 尹金桂, 陈爱华著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S31 38 0 荐购
1063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与保存技术创新研究 本书包括绪论,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的总体概况,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程、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基本技术、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创新技术、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发展趋势、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的有害生物防治以及农作物种质资源可持续创新利用制度建设。本书系统总结了30余年来在农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 并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最新的技术资料, 囊括了各种类型的资源和保存方式, 兼顾科学性和实用性。 吴建忠等编著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S329.2 98 0 荐购
1064 高原南繁种子生产技术 本书是以云南省主要蔬菜种子生产为基础制定的生产技术标准, 旨在原种繁殖、常规种子生产、杂交一代种子生产中, 对生产区域、播期育苗、种植方式、种植管理、授粉、采后处理等环节进行指导, 规范云南主要蔬菜种子生产, 带动蔬菜种子生产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提升种子产量和质量, 提高种子生产种植户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益, 增加市场竞争力, 促进云南蔬菜种子产业高质量发展。 戴剑鸿主编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S33 25 0 荐购
1065 黄土丘陵区整地与植被恢复耦合下生态水文效应 本书系统探讨了黄土丘陵区整地措施与植被恢复耦合作用的生态水文效应, 旨在为该地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实地观测和实验室分析, 研究了不同整地方式 (如水平沟、鱼鳞坑、反坡台) 与主要植被类型 (如柠条、油松、侧柏、山杏) 对土壤水分动态、养分循环、径流产沙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本书揭示了整地与植被组合在提升土壤保水、固碳、养分供给和水土保持能力方面的协同作用, 并提出了基于水土保持能力优化的植被配置方案。研究成果为黄土丘陵区乃至其他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修复与水土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技术指导。 冯天骄著 黄河水利出版社 S341.2 38 0 荐购
1066 品文论粮:古文中的粮食文化 本书通过梳理、摘录40则在史实叙述、政论阐发、文学表达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古文片段, 按照“民以食为天”“尽地力之教”“蓄积备乏绝”“节用而爱人”四个主题, 对相关文本进行解读, 并阐发哲思感悟。本书系统展现出蕴含在中华粮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重农传统、节粮美德、忧患意识、调控理念、劝农之道、创新之法、储备规划、救荒举措等内容, 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探寻“大国粮脉”, 体察“千载粮心”。 崔志远, 刘辰雨, 卢胜志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S37 39 0 荐购
1067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植物病理科技创新与绿色防控 本书收录论文和摘要共372篇, 其中真菌及真菌病害117篇、卵菌及卵菌病害20篇、病毒及病毒病害39篇、细菌及细菌病害31篇、线虫及线虫病害7篇、植物抗病性73篇、病害防治85篇。这些论文及摘要基本反映了近年来我国植物病理学科技工作者在植物病理学各个分支学科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研究与病害防治实践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 韩成贵, 操海群主编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S432.1-53 120 0 荐购
1068 作物抗逆基因的挖掘与功能研究 本书内容: 谷子抗旱耐瘠, 是功能基因组研究中新的候选模式作物, 藜麦营养丰富, 且拥有独特的抗旱耐盐机制, 进行谷子和藜麦的抗逆基因挖掘及功能研究对于推动我国旱地和盐碱地的有效开发利用, 实现谷子和藜麦产业提质增效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专著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对谷子和藜麦基因组中的nsLTP、OSCA、NAC、bZIP等能够响应逆境胁迫的基因家族进行挖掘和进化分析, 并筛选候选抗逆基因; 之后利用反向遗传学鉴定候选基因的抗旱、耐盐功能, 探讨其抗逆机制, 为谷子、藜麦抗逆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从而为改良作物产量和品质服务。 李凤著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S503.4 128 0 荐购
1069 作物田间智慧化管控关键技术 本书共分为6章。第一章为智慧农业与作物田间智慧化管控, 首先对智慧农业内涵、发展历程与政策体系进行了详细介绍, 并对大田智慧种植与作物田间智慧化管控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第二章为田间环境与作物信息智能感知技术, 首先对土壤信息感知、气象信息感知、作物生长与表型智能感知、作物病虫害智能感知等内容进行了简要总结, 着重介绍了现代农业传感器与电磁频谱感知等支撑基础。第三章为田间智慧化管控通信技术, 分别对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嵌入式通信等有线通信技术以及近距离、中距离、远距离等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第四章为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技术, 首先对数据统计分析与预处理进行了简要介绍, 并梳理了常用的机器学习以及优化算法。第五章为智能农机装备作业技术, 首先对目标与状态感知技术、环境感知与定位导航技术、路径与作业规划技术、作业精准控制技术进行了简要概述, 之后以田间水肥精准管控为例进行了详细介绍。第六章为田间智慧化管控展望, 在对人工智能 (AI) 大模型技术发展与农业应用归纳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田间管控AI大模型应用架构。 宋华鲁等著 中国农业出版社 S505-39 48 0 荐购
1070 粮油作物单产提升技术手册 本书共九章, 内容编排合理, 从整体概述逐步深入到各类具体作物, 不仅涵盖玉米、小麦、水稻等大宗粮油作物, 还涉及大豆、花生、油菜、芝麻等重要油料作物。同时通过丰富的实际案例与前沿探索, 深入展现单产提升技术的理论根基, 广泛呈现其在现实生产中的应用场景与成效。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编写方式, 为切实提升粮油作物单产提供了极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 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保障。 陆建林, 关颂娜, 吴丽侠主编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S51-62 30 0 荐购
1071 低碳稻作技术及模式:technologies and models 本书是2014年出版的《低碳稻作理论与实践》的姊妹篇, 结合免耕、施肥、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稻田种养等稻作技术中碳排放、碳固定、碳库特性和碳效率研究的基础, 阐明了主要的低碳稻作技术及模式。全书在阐明稻田碳、氮动态特性及碳排放规律和低碳稻作原理的基础上, 完善了增汇、减排、降耗、循环的低碳稻作体系;重点介绍了厢作免耕栽培技术、氮碳耦合秸秆还田技术、秸秆快速炭化还田技术、氮肥减量深施技术、蓄水控灌节水栽培技术、丰产低排水稻品种、水稻旱作栽培模式、玉稻水旱轮作模式、再生稻低碳丰产栽培模式、稻鸭共作绿色低碳模式、稻虾共作绿色低碳模式、稻菇轮作固碳减排模式等12项稻作技术及模式的发展背景、优势特点、固碳减排原理及技术实操要点。 曹凑贵, 李成芳等著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S511 128 0 荐购
1072 苏中优异水稻种质资源及实用生产技术 本书稿由江苏省农科院泰州农科所专家组织团队, 结合所在科研单位的水稻种质库及相关项目的生产实践编写而成。书稿正式提交从水稻的起源、分类、区域分布等方面展开介绍, 延伸到我国的水稻种植概况分析, 同时将近年来, 水稻在各地的主推优异品种进行系统列举, 并介绍了江苏省农科院泰州农科所内水稻种质资源收集及建设情况; 最后, 针对水稻生产所需的关键环节和操作细节进行详细论述。 王显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S511.024 42 0 荐购
1073 分子标记在现代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本书就分子标记在小麦重要农艺性状、品质改良、抗病抗逆育种等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旨在为分子标记在现代小麦育种中发挥更大作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 小麦生产的持续发展对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 我国对小麦生产的需求逐年增加, 近二十年来我国小麦总产量的增加主要靠单产稳步提高, 选育和推广小麦新品种是进一步提高小麦单产水平的首要目标,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策略之一是在小麦育种中借助于分子标记技术。分子标记技术能快速准确促使更多的优良性状以及抗性、优质基因聚合, 选择出具有多个优良基因型的个体, 进而缩短育种时间, 加速育种进程, 为快速高效地培育出更多的优良小麦新品种提供技术支撑。 张福彦等编著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S512.103 78 0 荐购
1074 燕麦种质资源评价方法及品种选育技术 本书系统阐述了燕麦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及品种选育的理论与技术, 旨在为燕麦科研工作者、育种专家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全面的参考指南。全书共分五章, 内容涵盖燕麦的分布与起源、种质资源分类与保存、植物学特征与生物学特性、种质资源评价体系及现代育种技术, 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本书整合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与编著者的实践经验, 立足我国燕麦产业发展需求, 系统整合燕麦种质资源评价与品种选育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为农业科研机构、育种专家及种业企业提供全面的技术参考, 推动燕麦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品种改良, 为我国燕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孙彦, 李跃编著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S512.6 98 0 荐购
1075 玉米单产提升通辽模式高产典型 本书总结了通辽地区玉米单产提升高产高效典型做法和经验, 全面系统介绍了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的“通辽模式”、“八精准”技术措施以及2024年通辽市玉米高产典型基本情况、成本收益、技术措施和主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情况, 以期为通辽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和广大农民朋友科学种田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助推通辽市粮食单产再上新高度, 全面促进通辽市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通辽市农牧业发展中心编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S513 60 0 荐购
1076 吉林玉米绿色丰产栽培 本书介绍了“十一五”以来以王立春为首席的研究团队承担的“东北平原中部 (吉林) 春玉米水稻持续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吉林春玉米粳稻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东北平原中部 (吉林) 玉米水稻丰产节水节肥技术集成与示范”“东北中部春玉米、粳稻改土抗逆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吉林半干旱半湿润区雨养玉米、灌溉粳稻集约规模化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等项目的研究成果。针对吉林省东、中、西部地区生产生态特征, 基于整个玉米种植链条, 围绕在吉林玉米生产过程中问题, 从品种筛选、群体质量构建、养分管理、水分调控、耕作方式、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 系统总结了各方面技术的发展, 并构建了多项基于当前规模经营方式下, 适合于大面积生产应用的耕种技术。 王立春等著 中国农业出版社 S513 148 0 荐购
1077 玉米品种鲁单510解析与配套技术 本书以山东省玉米生产和育种现状为切入点, 系统解析了高产、多抗、耐逆玉米品种鲁单510的选育思路、分子特性、生物学特征及配套栽培技术, 旨在为玉米品种改良、生产实践及抗逆减灾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本书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 既深入剖析鲁单510的遗传背景与性状优势, 又集成现代农艺技术, 突出“良种+良法”协同增效理念。 丁照华等著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S513 48 0 荐购
1078 基于点云的玉米三维表型检测关键技术 本书内容讲述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 其产量对保障全球粮食供应至关重要。作物表型分析可辅助玉米育种, 提高玉米产量。快速、准确地对玉米三维结构表型参数进行高通量检测对于加快玉米育种进程、辅助智慧栽培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三维点云是进行作物三维结构表型参数测量的主要数据媒介, 当前, 国内外围绕作物表型基础设施和表型平台建设开展了大量工作, 已形成了作物三维点云高通量获取能力, 但基于点云的三维表型技术相对滞后。鉴于此, 本书面向玉米多尺度表型检测任务, 开展玉米三维点云解析技术探索, 重点在玉米点云数据获取、点云预处理、多尺度实例分割和表型解析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构建了相关方法及模型, 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 苗腾, 许童羽, 邓寒冰等著 中国农业出版社 S513.03 86 0 荐购
1079 玉米育种关键技术与实践探究 本书内容包括: 第一章阐述了玉米育种的主要性状遗传。第二章系统讲述了玉米种质资源。第三章重点介绍了玉米杂种优势。第四章至第八章分别介绍了玉米育种主要技术, 如群体改良技术、诱变技术、单倍体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内容。 丁一, 徐相波等著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S513.03 58 0 荐购
1080 黄淮海地区玉米骨干自交系系谱分析 本书搜集了黄淮海地区审定的普通玉米杂交种的亲本自交系及其系谱来源, 分析不同年代生产上核心玉米种质的演变。整理分析了国内育种单位选育的骨干玉米自交系及其衍生系的系谱, 国外企业在中国选育的骨干自交系及其衍生系的系谱, 了解目前玉米育种的动态与种质资源的应用情况, 也为玉米遗传育种科学研究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孙琦等著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S513.035.1 65 0 荐购
页码:54/67页  每页: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