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25期1939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081 陈介祺拓本集:汉器 本书是《陈介祺拓本集》的一种, 为汉器拓本。作者标明了器物年代, 拓片的字数, 全形拓最大纵横, 《秦汉金文汇编》中是否有著录 (如果有, 则标明序号), 并对拓片进行了释文, 并将《簠斋金文题识》作为附录, 又标注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院藏信息。本书是《陈介祺拓本集》的一种, 为汉器拓本。作者标明了器物年代, 拓片的字数, 全形拓最大纵横, 《秦汉金文汇编》中是否有著录 (如果有, 则标明序号), 并对拓片进行了释文, 并将《簠斋金文题识》作为附录, 又标注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院藏信息。 赫俊红主编 中华书局 K87 460 0 荐购
1082 文物工作研究:贯彻新发展理念专辑 本书由上篇、下篇等部分构成。上篇分别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视角出发, 从中央、地方、社会等多维度回顾总结了文物领域对新发展理念的探索与实践。下篇收录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实践, 围绕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历史村落、文物建筑、大遗址、革命文物、文物安全、科技考古等方面, 从具体案例出发, 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凌明主编 文物出版社 K87 80 0 荐购
1083 陈介祺拓本集:铜镜 本书是《陈介祺拓本集》的一种, 为铜镜拓本。作者先按年代分类, 即汉至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 没个年代中再按铜镜的种类分类, 如草叶( 花瓣) 纹镜、四乳镜、龙凤镜、神兽镜, 等等。整理时, 作者标明了器物年代, 大小, 铭文字数, 同时标注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院藏信息。本书是《陈介祺拓本集》的一种, 为铜镜拓本。作者先按年代分类, 即汉至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 没个年代中再按铜镜的种类分类, 如草叶 (花瓣) 纹镜、四乳镜、龙凤镜、神兽镜, 等等。整理时, 作者标明了器物年代, 大小, 铭文字数, 同时标注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院藏信息。 赫俊红主编 中华书局 K87 580 0 荐购
1084 考古文化研究与文献解析:重构古代传说历史 本书根据目前学界中国古代传说历史的研究状况, 试图在文献和考古学文化的结合上找到突破口, 探讨中国传说历史的基本面貌。主要观点是将炎黄传说从一般认为距今5000年前后推演到距今6000年前后; 将学界普遍认同的以长江中游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为三苗文化的认知, 论证为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实为三苗文化; 将有虞氏王朝论定为中华文明的初曙; 将夏文华区分为夏族、夏代和夏系文化; 将楚文化的源头, 归因为大汶口文化的锲入; 改变了目前学界基本认可的古史架构。 常兴照著 科学出版社 K87 208 0 荐购
1085 陈介祺拓本集:商周彝器文字拓 本书是《陈介祺拓本集》的一种, 为商周吉金彝器的文字拓。作者标明了拓片的字数, 《殷周金文集成》中是否有著录 (如果有, 则标明序号), 并对拓片进行了释文, 并将《簠斋金文题识》作为附录, 又标注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院藏信息。本书是《陈介祺拓本集》的一种, 为商周吉金彝器的文字拓。作者标明了拓片的字数, 《殷周金文集成》中是否有著录(如果有, 则标明序号), 并对拓片进行了释文, 并将《簠斋金文题识》作为附录, 又标注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院藏信息。 赫俊红主编 中华书局 K87 820 0 荐购
1086 陈介祺拓本集:古陶文 本书是“陈介祺拓本集”的一种, 内容为古陶文拓本。内容丰富, 图片精良, 编排得体, 体现了陈介祺在金石学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反映了晚清金石学的发展状况, 更为现当代的文物领域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工作思路和可靠的资料依据。本书是“陈介祺拓本集”的一种, 内容为古陶文拓本。内容丰富, 图片精良, 编排得体, 体现了陈介祺在金石学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反映了晚清金石学的发展状况, 更为现当代的文物领域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工作思路和可靠的资料依据。 赫俊红主编 中华书局 K87 4800 0 荐购
1087 陈介祺拓本集:商周兵器 本书是《陈介祺拓本集》的一种, 整理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簠斋商周兵器拓本5类、共66种拓本。民国时邓实所编《簠斋吉金录》著录了簠斋曾寄赠王懿荣的古兵拓本40种, 并在篇末附褚德彝( 1871-1942) 题记: “此册共古兵四十种, 皆簠斋所藏, 当时寄与王文敏懿荣者。王殁后遗物尽为刘铁云所得。余又从刘氏得之。今簠斋吉金分属诸子姓者, 半皆斥卖, 多为异国人所有。此后陈氏拓本将不可复得, 因取古兵拓本付工装褫, 附于所得陈氏古器诸拓本之后。” 赫俊红主编 中华书局 K87 480 0 荐购
1088 陈介祺拓本集:商周彝器全形拓 本书是《陈介祺拓本集》的一种, 是商周吉金彝器全形拓。整理首先是读图, 即根据器形和铭文来辨析其为何物, 其次是对拓本进行拓制版本的鉴定。本书依拓器时代、类别来著录拓本; 著录项包括拓器拓本的基本信息、释文, 以及簠斋对于该器的认识。本书是《陈介祺拓本集》的一种, 是商周吉金彝器全形拓。整理首先是读图, 即根据器形和铭文来辨析其为何物, 其次是对拓本进行拓制版本的鉴定。本书依拓器时代、类别来著录拓本; 著录项包括拓器拓本的基本信息、释文, 以及簠斋对于该器的认识。 赫俊红主编 中华书局 K87 1280 0 荐购
1089 古物说:文物里的古人日常 本书是考古学家王仁湘的专题考古札记, 分饮食文化 (“勺子 筷子 叉子”“美酒金樽: 汉代人饮酒的贵族姿”“包子与馒头”等8篇)、穿戴文化 (“绸缪与束修”“藏钩、藏彄与藏阄”等8篇)、祭祀文化 (“考古发现中国凤”“无轮神车”等10篇) 三个篇章, 从一个个考古文物小物件出发, 讲述背后蕴藏的历史知识和文化故事, 展示古人日常生活图景。 王仁湘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 K870.4-53 138 0 荐购
1090 敦煌艺术概论 本教材从艺术学的角度对敦煌艺术进行全面阐述。敦煌艺术的范围包括敦煌石窟中的建筑、彩塑、壁画, 以及藏经洞出土的绘画品、敦煌写本书法艺术等方面, 力求从建筑艺术、彩塑艺术、人物画、山水画、装饰画、书法艺术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 意在展示敦煌艺术的全貌, 同时阐述不同时期的敦煌艺术风格特点。 赵声良著 兰州大学出版社 K870.6 99 0 荐购
1091 甘肃文史集萃:第一辑:唐宋敦煌史事记略 本书分为“史事论略”“佛教史事笺证”“文书个案研究”三大板块。“史事论略”通过对尚书曹仁贵史事、敦煌李氏世系、张淮兴史实的考证与探讨, 揭示了唐宋时期敦煌地区的历史政权与形势变革; “佛教史事笺证”论述了唐宋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营造与保护; “文书个案研究”分析了南诏与吐蕃的关系、考证了《天复八年吴安君分家遗书》的有关问题、论述了敦煌写卷的遗留问题。全书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唐宋时期敦煌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反映了该时期敦煌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 马德著 甘肃文化出版社 K870.6 56 0 荐购
1092 敦煌写本时日宜忌文书研究 本书在对敦煌写本时日宜忌文书进行整理和释读的基础上, 从历史背景、内容事象、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其研究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有助于推动唐五代历史、民俗、基层社会生活的深入研究, 对敦煌文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宁宇著 甘肃文化出版社 K870.6 118 0 荐购
1093 甘肃文史集萃:第一辑:敦煌文献与西北历史文化研究 本书为是一部研究敦煌历史文化的学术专著。作者利用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物, 重点对敦煌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如敦煌诸种节日文化、敦煌资料中所见的“马文化”、西王母文化、河西走廊历史上人地关系的演变等。同时, 利用西北地区大量的出土文献, 对西北地区的历史演变、政治军事、民族关系、音乐百戏、语言文字、文明交流、文物考古、石窟艺术、历史人物等进行探讨, 揭示了甘肃历史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独特的地位。 李并成著 甘肃文化出版社 K870.6 78 0 荐购
1094 美国早期边疆开拓的历史记忆:里奇菲尔德家族口述史 本书以里奇菲尔德家族的历史为中心, 生动展现了美国西部边疆开拓过程中的个人生命史, 揭示了美国早期边疆开拓的历史进程。通过梳理档案、日记和访谈资料, 本书深入探讨了里奇菲尔德家族如何在独立战争、西进运动和20世纪的剧变中不断传承与变迁, 深刻展现了个人与时代的共振。本书不仅是对一个家族的叙事, 更是对美国历史与文化认同的深刻解读。本书特别关注土地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角色, 从早期对土地的掠夺和争夺, 到土地商品化和资本扩张, 探讨了西部开拓结束后美国社会矛盾的累积。 朱美姝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K871.209 98 0 荐购
1095 先秦历史文物探研 本书内容编排顺序, 大致依照研究材料的时代或者材料所反映的时代的早晚原则来划分。(一) 甲骨文材料的收集和整理。(二) 青铜器与西周史。(三) 青铜器与春秋史。(四) 战国秦汉史料研读。(五) 海昏侯国新发现研究。(六) 古文献讲义。(七) 学术史。自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现曾侯乙墓以来, 曾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不断有新的进展。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 又陆续有新的重要发现, 使得西周早期、西周晚期到战国时期的曾国早期历史逐渐明晰, 进而也让学术界对周王朝与南土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曾侯與编钟铭文既反映了西周早期的曾国的封立, 也涉及到西周末期和春秋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 曾与周、楚、吴等国之间的关系的变迁。 王泽文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K871.414 156 0 荐购
1096 看, 国宝:吴地文物再想象 本书将通过200幅丰富的图片及深度与趣味兼顾的文字, 对吴文化博物馆主推的国宝文物进行重新阐释, 以期让更多年轻读者在更加开放的文本环境中, 找到历史、文物、文化与自我的链接, 通过阅读来领略与传承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吴文化博物馆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K872.5 128 0 荐购
1097 明代官窑青花瓷画法研究 本书对明代官窑青花的画法进行了系统研究,为明代官窑青花瓷器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也为全面研究明代官窑青花瓷器奠定了基础。 陈殿著 科学出版社 K876.34 168 0 荐购
1098 宁夏东周北方青铜器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 上编为客观的描述与介绍, 下编为分型式、分期以及功能等方面的研究。本书的出版, 既是对宁夏地区以往出土青铜器的系统总结, 也是为将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更广的视角看, 可以为中国北方东周文化带和欧亚草原之间的文化交往提供系统科学的参考资料。 杨建华, 罗丰, 周琪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K876.414 198 0 荐购
1099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故宫博物院卷 本书为“中国丝绸艺术大系”之一。本卷主要系统收录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丝绸藏品, 包括约200件丝绸藏品, 按不同年代、不同材质按序分类, 进行艺术性筛选、数字化采集图片等工作, 完成馆藏丝绸藏品基本实物信息的录入。本卷收录文章包含机构藏品概况介绍和相关藏品研究。本卷还配套相应的文物说明与文献信息, 包括文物说明条目约200条, 每条200-1000字, 专业分析藏品内含的科学及艺术价值, 包括丝绸文物的图像、年代、尺寸、纹样、工艺信息等方面。 赵丰总主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 K876.92 980 0 荐购
1100 “历组”卜辞时代辨析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介评“1899年至1956年的甲骨断代研究”, 下编介评“1977年起‘历组’卜辞时代的论辩”, 本书最后全文附录十二篇批判“历组”卜辞提前说及其有关的文章。该书是一部学术研究性兼史料性为一体的学术著作, 是迄今国内外唯一一部关于“历组”卜辞时代问题的集大成著作。它的出版必定会推动“历组”卜辞时代的研究, 必定会推动甲骨学、甲骨断代学、商代史、考古学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必定会推动考古学知识在甲骨断代研究中的应用, 必定会在甲骨断代学史上、在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常玉芝, 林小安, 胡振宇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K877.14 309 0 荐购
页码:55/86页  每页: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