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25期1939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101 长安与丝路文化遗址图像传播 本书分为“寺观遗址图像传播”、“墓葬遗址图像传播”和“遗址图像应用传播”三部分, 共三十篇学术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是长安与丝路文化遗址的图像传播, 分别对丝绸之路上具有代表性的寺观遗址、墓葬遗址、瓷窑遗址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通过对以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上遗址美术中不同历史语境节点下的图像研究, 从创作者视角、图像视角、观者视角的辩证关系出发, 研究“图像”在不同时间节点与历史语境下的镜像关系; 进而剖析遗址美术的图像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功能下的“含义”, 以及各种古代价值观作用在不同遗址上所产生的具有地域特色的遗址符号; 揭示古代人类精神文化的图像传播内在发展规律。 高明, 孙斐编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K878.04 98 0 荐购
1102 黎霍高速基本建设考古发掘报告 本书全面发表了这次的发掘成果, 并进行了初步研究。此次发现为研究山西省地域文化, 尤其是明清时期的葬俗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料。为配合黎霍高速公路基本建设的施工,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发掘队伍对建设项目涉及的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 发现大批古代遗迹现象, 出土了一大批陶、石等质地文物, 其中既有史前的遗址, 如发现了庙底沟二期的灰坑等, 出土了一些陶片; 居于主体地位的是大批明清时期的墓葬, 这些墓葬地域特点突出, 表现在墓葬形制和随葬品器物特征上。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长治市考古研究所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K878.85 248 0 荐购
1103 追踪信仰:艺术考古中的动物图像 本书是一部中国古代艺术中的动物题材研究随笔集。人类之所以是人类, 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因为拥有信仰, 拥有与信仰相关的艺术。特别是最初出现的造型艺术, 是一种灵魂艺术, 是造神艺术。中国史前时代从8000年前开始启幕的艺术造神运动, 将科学融入艺术思维, 用艺术建构和传播信仰, 将信仰推向广泛认同, 信仰成为艺术的灵魂。史前时代建立的大范围认同的信仰体系, 随着艺术的发展传承到文明时代初期。而史前时代创立的艺术传统, 又一直影响着后世乃至现代人的精神生活。 王仁湘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K879.04 198 0 荐购
1104 炳灵寺石窟“建弘题记”发现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 本书为此次学术研讨会最终成果, 收录论文近50篇, 涉及石窟考古、佛教造像与壁画分期断代、炳灵寺石窟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等方面, 内容丰富, 主题突出, 学术价值与出版价值较高。 甘肃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编 甘肃教育出版社 K879.26-53 120 0 荐购
1105 敦煌·一笔一方圆 本书主要立足于藏经洞中丰富的法律文书和莫高窟中与法律有关的精美壁画, 以讲故事的形式、通俗化的语言解读当时法治下的社会生活, 如对“悬泉置遗址的环保法令”“用于处罚人的杖具--笞杖”“唐宋学堂对学生的体罚情景”等文书的解读, 真实地反映了古代敦煌地区人们的社会生活, 以及对丰富多彩的敦煌壁画的讲述, 如“儿子偷盗判死刑, 母亲向佛求情”“注重证据和情节的定刑量罪”“秦鸾行盗案”等, 则从不同角度生动形象地将这些场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胡同庆, 王义芝著 甘肃文化出版社 K879.414 58 0 荐购
1106 东欧平原近冰川地带的旧石器时代猎人:阿夫杰耶沃遗址 本书介绍了莫斯科国立大学博物馆收藏的阿夫杰耶沃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 出土的近200件遗物, 包括石器、骨器和雕像等。阿夫杰耶沃遗址, 距今约2万年, 是东格拉维特文化圈中科斯京科-阿夫杰耶沃文化的典型遗址之一, 出土了超过8万件遗物, 其中包括数万件石器和用猛犸象骨骼、象牙制作的艺术品等, 还有精美的雕塑艺术品--制作逼真的女性雕像( 被称为旧石器时代的维纳斯) 和动物雕像。本书展示了其中典型而精美者, 对研究欧亚草原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有重要意义。 (俄罗斯) S.P. 梅德韦杰夫, A.P. 布日洛娃著 文物出版社 K885.121.11 420 0 荐购
1107 现代礼仪与沟通 本书通过2个项目引导、8个项目, 指导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礼仪行为, 掌握在不同情境下的沟通技能。本书分为礼仪篇与沟通篇, 礼仪篇包括初识礼仪、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公共礼仪、职业礼仪; 沟通篇包括初识沟通、沟通技能、校园沟通、面试沟通、职场沟通。每个项目以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内外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 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的礼仪行为和得体的沟通方式。本书在编写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情景教学、课堂体验、师生互动等行为养成过程的指导与训练, 栏目的设置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 韩悦, 费杰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K891.26 45 0 荐购
1108 乡村民俗文化的数字化研究 本书稿重点从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民俗文化、数字化时代的艺术创作与传播、数字化技术在乡村民俗文化保护中的应用现状、乡村民俗文化的数字化建设与传播途径等方面, 探讨数字技术与乡村民俗文化的深度融合, 对乡村民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数字化建设与传播展开研究, 有助于提升农民信息素养,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刘东阳, 韩镇, 邹旖旋著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K892-39 58.9 0 荐购
1109 甘肃文史集萃:第一辑:西汉水与乞巧节 本书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通过对乞巧风俗的历史探源来分析乞巧节的形成和历代习俗变迁的原因, 并对西和礼县一带乞巧风俗的历史、乞巧节的准备阶段、主要内容及西和县的历史文化等进行了介绍; 第二部分对民俗音乐与乞巧歌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从调式、曲词、音域、音阶、音调等入手, 探讨了乞巧歌的音乐形态及价值。 赵逵夫著 甘肃文化出版社 K892.1 38 0 荐购
1110 岁时广记 本书以节令为纲, 以时俗为目, 内容涉及饮食、气象、耕种、祭祀等诸多方面, 在叙述时博引诸书, 广列有关记载, 故名《岁时广记》。此书为南宋以前岁时习俗集大成之作, 对研究岁时民俗现象的发展演变, 以及当时的社会习俗,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书中征引的大量南宋以前的岁时节令文献, 其中很多早已亡佚, 对今天古籍研究的补阙、辑佚以及校勘都有重要意义。列入“三全本”的《岁时广记》, 以光绪七年 (1881) 陆心源辑刻《十万卷楼丛书》本为底本, 参考许逸民先生点校的《岁时广记》整理而成。 杜斌译注 中华书局 K892.18 158 0 荐购
1111 古代乡规民约精华 本书稿收录了十几篇在我国古代乡村道德建设中影响甚大的 “乡规民约”, 每篇“乡规民约”包含 “原文”“作者简介”“注释”“解读”等板块。编者希望通过对原文的解读来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助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李清凌编著 甘肃教育出版社 K892.27 68 0 荐购
1112 我们的节日:《清嘉录》导读 本书以时序月令为序, 系统全面地记载了苏州及周边地区的节令风俗。自其问世以后, 就受到了世人的关注, 成为研究明清时代苏州地方史、风俗史、社会史的重要资料, 也是市民了解苏州本土文化重要的读物。基于《清嘉录》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作者以《清嘉录》的原刻本为底本, 重新加以点校整理, 采用新式标点, 简体横排, 在保持书籍原貌的基础上, 对全书和各卷次进行导读, 以期更接近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并对各个风俗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注释, 因而本次整理、导读除了对顾禄引文中存在的误、漏等情况做适当的补正之外, 重点在于梳理顾禄成书以后, 直至今天苏州风俗的演变。 杨旭辉著 古吴轩出版社 K892.453.3 88 0 荐购
1113 读礼通考 本书以《通典》《开元礼》《政和五礼新仪》等书为参考, 详论考历代之丧礼, 立纲目凡八:一丧其、二丧服、三丧仪节、四葬考、五丧具、六变礼、七丧制、八庙制。丧期, 历代有异同, 则列有表以统观。丧服、仪节、丧具, 为直观形象, 描有图。是书实合众力而成, 放巩应晚包举宏富归您渗, 纲目秩然, 古今丧礼凳记劝而无出其右者。秦惠田《五礼通考》, 即用其义例而成。有《四库全书》本。《苏州全书》版《读礼通考》以国家图书馆藏稿本为底本影印。 (清) 徐乾学撰 苏州大学出版社 K892.9 2460 0 荐购
1114 稿本礼记集解 本书中有朱笔、蓝笔批点改乙, 或为孙锵鸣、孙衣言等所作。据记载, 孙锵鸣从孙希旦曾孙裕昆家中取得稿本和孙希旦所点定的《礼记注疏》《礼记集说》等书, 互相参订, 正误阙疑, 补入脱文, 并用红笔在稿本天头写下批校语。此稿本列入第二批浙江省珍贵古籍名录。今《温州大典》将其收入经部出版, 并将孙氏所撰《尚书顾命解》稿本作为附录一收录; ; 又瑞安王棻撰《孙氏礼记集解校注》稿本, 为校补《礼记集解》之作, 为附录二收录。 (清) 孙希旦撰 中华书局 K892.9 2980 0 荐购
1115 地理科学导论:第4版 本书围绕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学的研究核心、地理学的研究维度、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地理学的基本价值、地理学的核心理论、地理学的科学方法和地理学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而展开, 以使学生全面掌握”什么是地理学”, 基本掌握”地理实证研究的基本范式”, 初步掌握”地理课题的申报”和了解”地理学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 潘玉君, 武友德编著 科学出版社 K90 56 0 荐购
1116 地理学专业英语 本书摘录了40篇地理学专业英语文章, 全书共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技术地理三大部分, 介绍了地球概论、地壳、大气、水圈、地貌、土壤、生态系统、城市地理、经济地理、人口地理、旅游地理、政治地理、社会地理、地图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19个专题的内容。 焦彩霞 ... [等 ]编著 气象出版社 K90 55 0 荐购
1117 拉采尔公案:十九世纪的普遍历史意识与生物-政治地理学 本书运用丰富的历史材料, 从政治史学的角度考察这桩历史公案, 试图展示并反思西方现代文明政治成长的复杂面目。弗里德里希·拉采尔 (1844-1904), 德国地理学家、莱比锡大学教授, 1897年, 他出版了长达七百页的大著《政治地理学》, 直到今天, 不少政治地理学教科书仍无不称誉此书为这门学科的开山之作。拉采尔基于十九世纪西方社会流行的生物地理学, 提出政治地理学的观点, 对当时及其后的西方社会产生了影响, 也引发了一系列是非难断的思想争论。 刘小枫著 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 K901.4 168 0 荐购
1118 常宁市庙前镇中田村村落形态研究及保护策略探析 本书以中田村的“聚落环境”为出发点, 研究其环境、形态、构成、建筑, 并由此指出对现代人居环境建设的启示; 针对中田村传统古村落保护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科学保护措施。 刘磊, 郝文琦, 黄乐艳著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K926.44 68 0 荐购
1119 通衢镇志 本书内容结构上除凡例、概述、大事记、后记外, 另有镇情概况、政法、商贸财税金融、文教卫体、居民生活、文物遗迹等十篇, 约35万字, 是对通衢镇自然和社会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的一次系统总结。本志记述了勤劳智慧的通衢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 锐意进取, 在各项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本书作为重要的工具书提取了大量真实客观、系统的资料, 能为通衢镇今后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宝贵的借鉴, 具有资政、教化、存史的功能。 《通衢镇志》编纂委员会编 中国文史出版社 K926.55 220 0 荐购
1120 古道遗城:茶马古道巍山古城考察 本书作者在寻访古道和马帮的过程中, 记录下了关于巍宝山、南诏、鸟道、古城的史料和故事, 对于当地现在的民风、文化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开发, 也进行了记录和思考, 抢救留存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邓启耀著 东方出版社 K928.5 160 0 荐购
页码:56/86页  每页: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GO